西北自驾游记

Tiger Zhong

<p class="ql-block">中国西北旅行,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2011年6月广州、武汉、河南三门峡、运城、壶口瀑布、延安、榆林、鄂尔多斯、包头、呼和浩特、银川、中卫、固源、兰州、嘉峪关、敦煌、张掖、西宁、天水、西安、太原、大同、襄樊、宜昌、广州。历时一个半月、行走一万二千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2011.6.9我们来到三门峡水利枢纽。</p><p class="ql-block">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建国后在黄河中上游段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项目。连接河南省三门峡市及山西省平陆县。工程于1957年4月动工,1961年4月基本建成投入运用。有时也称为三门峡大坝、三门峡水库。坝体上有“黄河安澜,国泰民安”八个镶红色大字。坝后石柱即为“中流砥柱”中的砥柱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也承认目前三门峡工程对渭河下游地区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张光斗和工程院院士钱正英都支持废弃三门峡水库。</p> <p class="ql-block">三门峡黄河大坝是万里黄河的第一坝,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东北部,相传大禹治水时疏浚河道,“斧劈三门”,形成神门岛、鬼门岛、人门岛,故名三门峡。 三门峡大坝是我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现在是三A级景点, 站在三门峡大坝上可饱览“不尽黄河滚滚来”的雄伟气势。</p><p class="ql-block">大坝正中有个有趣的界碑,一步跨二省,前脚迈到了山西,后脚还在河南。这次去大坝还发现个现象,这里的黄河水一点也不黄,碧绿碧绿的,很清澈,而郑州黄河滩的水很黄很浑浊,不知道黄河水从哪里开始变化的。</p> <p class="ql-block">2011.6.10我们来到壶口瀑布,壶口瀑布是黄河中游流经晋陕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天然瀑布。东临山西省吉县,西濒陕西省宜川县,距山西吉县城西南约25公里。瀑布宽达30米,深约50米,最大瀑面为3万平方米。与中越边界的德天瀑布、贵州省黄果树瀑布同为中国三大瀑布。</p> <p class="ql-block">201.6.10我们路经延安市。延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终点,及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至1948年的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圣地。主要景点宝塔及窑洞等,多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旧址,附近有黄帝陵及黄河壶口瀑布等人文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2011.6.11我们来到红石峡。红石峡位于榆林市城北3公里处,距离榆林市区仅5公里。红石峡谷长约350米,峡谷东崖高约11.5米,西崖高13米,东西对峙,峭拔雄伟。峡内榆溪河水穿峡而过直达城西。古代驻守榆林的文人墨客甚至武将都喜好到红石峡题刻以抒发边塞豪情壮志,所以红石峡又是长城书法艺术的一大宝库。从题字的内容,可以看出榆林古时“九边重镇”的地位。此外,还可以欣赏到宋元时期的石窟艺术。赶上晴天,就可以一睹“红山夕照”的风采:夕阳之下如同晚霞一般绚丽的红石峡风光。是著名的“榆林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2011.6.11我们来到镇北台。镇北台,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榆林市城北4公里之红山顶上。镇北台是明代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和“万里长城第一台” 之称。有诗云“万里长城的一块坚硬脊椎骨镇北台、永在”、“上台下台演王朝 进戏出戏扮将士”。镇北台据险临下,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锁扼边关要隘,为古长城沿线现存最大的要塞之一,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镇北台呈方形,共4层,高30余米。台基北长82米,南长76米,东、西各64米,占地面积5056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2011.6.11我们路经榆林市。榆林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区,又名“驼城”。榆林是明代的九边重镇之一,明长城从该市北部穿过。是一个游牧与农耕文化交融的边塞城市。榆林是中国重要的煤、石油、天然气、盐产区,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这里是从塞外入陕的要道,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p> <p class="ql-block">2011.6.12我们来到参观成吉思汗陵园。成吉思汗陵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新街镇甘德尔敖包的伊金霍洛草原上,属窟野河上游。成吉思汗陵清朝初年迁至伊金霍洛,抗日战争期间陵墓八白室迁至甘肃,后于1949年迁至青海塔尔寺。1954年又迁回,现有建筑修建于1955年至1956年。陵内有成吉思汗生平功业绘画及其坐像、遗物,并陈列有元代文物。1982年,成吉思汗陵正式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011.6.22我们川顺路探望在鄂尔多斯工作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2011.6.13我来到呼和浩特市,在这里我休整了两天。</p> <p class="ql-block">2011.6.16我们来到沙湖景区。1996年沙湖被列为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2000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办公室、国家建设部、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文明旅游风景区”,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首批评定为“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沙湖地处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境内,距石嘴山市区26公里,距首府银川56公里。国道与包兰铁路傍湖而过,京藏高速公路直达沙湖。景区总面积为80.1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45平方公里,沙漠面积22.52平方公里。沙湖以自然景观为主体,沙、水、苇、鸟、山五大景源有机结合,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秀丽景观,是一处融江南秀色与塞外壮景于一体的“塞上明珠”,既有大漠戈壁之雄浑,又有江南水乡之秀美,被誉为“世间少有”的文化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2011.6.16我们来到银川市。银川市,简称银,古称兴庆府、中兴路、宁夏省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位于银川平原中部,西倚贺兰山,东临黄河。银川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永久举办地,是全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商业中心,历史上为西夏王朝首都。</p> <p class="ql-block">2011.6.17我们参观秦渠。秦渠,位于宁夏平原黄河以东,相传因始凿于秦而得名。渠口在青铜峡北,引黄河水向东北流经吴忠市到灵武市。秦渠又名北地东渠,据说这个名称也与它位于北地郡的黄河以东有关。历史上北地郡的建制,虽然一直延续到唐,但其辖地达到宁夏平原的,只有秦、汉时期的北地郡。秦渠凿于秦朝,还是可能的。除河东秦渠外,据说秦还在河西穿凿渠道,后人称为北地西渠。</p> <p class="ql-block">2011.6.17我们参观名胜古迹一百零八塔。一百零八塔,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的黄河岸边,因有108座喇嘛砖塔而得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喇嘛塔群。该建筑群的建造时间未知,仅可知在明代之前建造完成,塔中曾出土西夏时期的文物。1988年,一百零八塔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011.6.17青铜峡市,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地处东经105°21至106°21、北纬37°36至38°15之间。东隔黄河与灵武市、吴忠市利通区相望,南以牛首山为界与中卫市中宁县接壤,西依明长城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为邻,北与永宁县相连。青铜峡距吴忠市府驻地利通区30公里,距自治区首府银川市54公里。市境东西宽30多公里,南北长60多公里,总面积2445平方公里。总人口283842人(2016年)。政府驻小坝镇。2003年7月,撤乡并镇,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更名裕民街道。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5%。2011年,青铜峡市综合经济实力名列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32位,被誉为“塞上明珠”。2011年青峒峡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著名景点青铜峡黄河大峡谷、中华黄河坛等。</p> <p class="ql-block">2011.6.17我们路经寺口子。寺口子旅游区位于中卫县境内黄河南岸,距中卫县城50公里。寺口子历史悠久,风光旖旎,传说众多,文化底蕴厚重,是西北地区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这里随处可见“石压树斜出、崖悬花倒生”的景致,把生命理念中的艰难与顽强,深刻与伟大淋漓尽致地揭示在六和之中。 景区以山体浑圆,状如圆球的绣球山为界,天然地分为东西两线。以奇险美幽自然风光为主的东线大峡谷不乏神奇优美的神话传说。有“一线天”、“天井山”、“通(灵)仙谷”、“神仙脚印”等景观;以历史文化沉淀深厚的西线景区自然景观特色鲜明,实属罕见。有“苏武牧羊遗址”、“ 苏武石窟”、“苦节堂”、“怀汉亭”、“睡佛寺石窟”、“米钵生金”、“马刨泉”等景观。两线风光迥异,特色分明,却又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形成了文化底蕴和山林风光的互补,真正是造化神秀,妙趣天成。 该景区还开发了攀岩旅游项目,据国内专业人士介绍,寺口攀岩是目前中国攀岩较为理想的地区之一,大有开发潜力。</p> <p class="ql-block">2011.6.17我们来到中卫市。中卫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宁夏西部,黄河西岸。市境东邻吴忠市,南接固原市,西界甘肃省白银市,北毗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地处宁甘蒙三省区交界,腾格里沙漠南部边缘,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黄河横贯市境北部,东部有清水河注入。全市总面积1.37万平方公里,人口114.16万。中卫近年致力发展为旅游城市,有著名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沙坡头。</p> <p class="ql-block">2011.6.18我们来腾格里沙漠</p><p class="ql-block">中国第四大沙漠</p><p class="ql-block">腾格里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西南部和甘肃省中部边境,介于北纬37°30′至40°,东经102°20′至106°。</p><p class="ql-block">南越长城,东抵贺兰山,西至雅布赖山。</p><p class="ql-block">南北长240公里,东西宽160公里,总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为中国第四大沙漠。是阿拉善沙漠的东部,在银额盆地底部。</p><p class="ql-block">腾格里沙漠行政区划主要属阿拉善左旗,西部和东南边缘分别属于甘肃的武威市民勤县和宁夏的中卫市。</p><p class="ql-block">沙漠包括北部的南吉岭和南部的腾格里两部分,习惯统称腾格里沙漠。内部有沙丘、湖盆、草滩、山地、残丘及平原等交错分布。</p><p class="ql-block">沙丘面积占71%,以流动沙丘为主,大多为格状沙丘链及新月形沙丘链,高度多在10~20公尺(33~66英尺)之间。湖盆共422个,半数有积水,为干涸或退缩的残留湖。</p> <p class="ql-block">2011.6.28我们到沙坡头旅游区玩。沙坡头: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全球环保500佳单位,全民健身二十个著名景观,科技进步特别奖。</p><p class="ql-block">沙坡头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城区西部腾格里沙漠的东南缘。东起二道沙沟南护林房,西至头道墩,北接腾格里沙漠,南临黄河,长约38公里,宽约5公里,海拔在1300~1500米,总面积4599.3公顷,占中卫市城区土地总面积的3%。是全国二十个治沙重点区之一。</p><p class="ql-block">沙坡头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处,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兼江南景色之秀美。有中国最大的天然滑沙场,有横跨黄河的“天下黄河第一索”,有黄河文化代表古老水车,有黄河上最古老的运输工具羊皮筏子,有沙漠中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可以骑骆驼穿越腾格里沙漠,可以乘坐越野车沙海冲浪,咫尺之间可以领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奇观。</p><p class="ql-block">沙坡头主要保护对象为自然沙漠景观、天然沙生植被、治沙科研成果、野生动物、明代古长城、沙坡鸣钟等人文景观及其自然综合体。2018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p> <p class="ql-block">2011.6.19我们路经六盘山。</p><p class="ql-block">六盘山,即六盘山脉,古称陇山,主体呈南北走向,横跨宁夏中南部、甘肃东部、陕西西部。历史上翻越这座山脉需要通过山路曲折险狭的六盘古道,“盘道六重始达山顶”,故得名六盘山。 六盘山脉平均海拔2500米左右。主峰米缸山在宁夏泾源、隆德交界处,海拔2942米。六盘山脉的第二高峰也被命名为六盘山,位于固原原州区境内,海拔2928米。</p><p class="ql-block">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外景色</p><p class="ql-block">六盘山是连接河套平原和关中平原的重要山脉,是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分界线之一。最早记载于先秦典籍《山海经》,称为泾谷之山。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分水岭,是渭河与泾河的分水岭。是渭河第一大支流泾河、黄河宁夏段最大支流清水河和葫芦河的主要发源地,每年近3亿立方米的径流量直接惠及周边200多万人口。</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古代,六盘山因为其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秦始皇、汉武帝、曹操、周武帝、唐太宗、李元昊、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帝王先后巡视、督查、驻扎于六盘山,六盘山也被称为帝王之山。六盘山在古代是西出西域、北伐草原游牧民族的必经之路,很多诗人如李白、王维、卢照邻等描绘过六盘山。六盘山是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毛泽东在六盘山写下《清平乐·六盘山》。</p><p class="ql-block">1227年7月12日(公历8月25日),在出征西夏时,成吉思汗在养伤期间病逝于六盘山时年66岁。</p><p class="ql-block">六盘山山中森林茂盛,物种资源丰富,有“西北种质资源基因库”之称,是黄土高原重要的水土涵养林区,在六盘山林区建有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2011.6.21我们来到了兰州。</p><p class="ql-block">兰州市,简称兰,别称金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西北地区第三大城市,“兰州—西宁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市境西北界武威市,东北接白银市,南邻定西市、临夏州,西毗青海省海东市。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交汇处,南北两侧为祁连山余脉。黄河在市境西南与湟水汇合,向东横贯市区,兰州城位于河谷盆地之中。全市总面积13,192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驻城关区。兰州是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中国重要铁路枢纽,包兰、兰新、兰青、陇海、兰渝、成兰等铁路交汇于此[4]。全市常住人口为441.53万人,市人民政府驻城关区南滨河东路637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山桥。</p> <p class="ql-block">2011.6.23,我们沿河西走廊向西北行走。</p> <p class="ql-block">2011.6.25我路经嘉峪关。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p><p class="ql-block">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p><p class="ql-block">嘉峪关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主要景点有嘉峪关关城、悬壁长城、长城第一墩、魏晋墓群、黑山石刻、木兰城、“七·一”冰川、滑翔基地等。</p> <p class="ql-block">2011.625我们到悬臂长城游玩。悬臂长城距离嘉峪关市区约11公里,距离嘉峪关关城约7公里,因筑于约四十五度的山脊之上,形似凌空倒挂,因而得名“悬臂长城”。 悬臂长城是嘉峪关关城的北向延伸部分,是嘉峪关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为就地索取的砾石、黄土夯筑而成,现在只存750米,经1987年修缮,由漫道、垛墙、墩台组成,在首尾各增修一座墩台,共有三座墩台。</p> <p class="ql-block">2011.6.25路经长城第一墩。长城第一墩,又称讨赖河墩,是嘉峪关西长城最南端的一座墩台,也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一座墩台。长城第一墩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北距关城7.5公里,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近56米高的悬崖之上。</p> <p class="ql-block">2011.6.26我们参观旧阳关都尉府。阳关都尉府,是都尉大人日常办公的地方。都尉,官名,在战国时期就有设立,一直沿用到汉代。汉代的都尉大人主要的职务是辅佐太守,掌管全郡军事的官员,还要征收来往货物的关税,稽查过往商旅。阳关都尉府内置有阳关都尉办公、饮宴、办理通关文牒等场景,游客可以参与体验。</p> <p class="ql-block">2011.6.26我们到阳关。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p><p class="ql-block">宋代以后,因与西方和陆路交通逐渐衰落,关遂废圮。古董滩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汉代文物,如铜箭头、古币、石磨、陶盅等而得名。《西关遗址考》谓古董滩是汉代以后阳关,但据清《甘肃新通志》及《敦煌县志》认为红山口即阳关。地址</p><p class="ql-block">敦煌市西北古董滩上</p> <p class="ql-block">2011.6.27我们参观莫高窟。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西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余件古代文物,并衍生出了一门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但莫高窟在近代以来受到许多人为的损伤,文物大量流失,其完整性已被严重破</p> <p class="ql-block">2011.6.27鸣沙山是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沙漠,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以沙动成响而出名。月牙泉位于鸣沙山环抱之中,以形状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1994年,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p> <p class="ql-block">2011.6.28我们路经河西走廊戈壁荒漠,往回行走。</p> <p class="ql-block">2011.6.28我们来到张掖市。张掖市中国甘肃省的地级市张掖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古称甘州,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汉朝河西四郡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p> <p class="ql-block">张掖大佛寺位于中国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民主西街大佛寺巷,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原名迦叶如来寺,明永乐九年(1411年)敕名宝觉寺,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敕改宏仁寺,因寺内有巨大的卧佛像故名大佛寺,又名睡佛寺,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1.6.29从张液到西宁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2011.6.30青海湖</p> <p class="ql-block">2011.7.1西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省会,位于青海省东部。人口222.80万。市花丁香,郁金香。市树柳树。西宁古为金城郡、西平郡、鄯州,又称青唐城。辖区内居住汉、藏、回、蒙古、撒拉、满及土等众多民族。主要宗教为伊斯兰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天主教等。</p> <p class="ql-block">2011.7.2我们参观伏羲庙。伏羲庙位于中国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伏羲路,1963年被列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伏羲庙始建于元至正七年(1347年),经明弘治、嘉靖年间大规模扩建形成现有格局,清嘉庆、光绪年间曾大修。伏羲庙坐北朝南,总占地13000平方米。在中轴线上由南至北有戏楼(隔伏羲路)、牌楼、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后花园等建筑,其中先天殿和太极殿为主体建筑。先天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殿内有伏羲彩塑。太极殿为伏羲寝宫,单檐歇山顶。</p> <p class="ql-block">2011.7.2我们参观南宅子。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中心的胡氏民居建筑群是国务院于2001年6月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胡氏民居由南宅子和北宅子两处隔街相望的古建筑群组成。</p><p class="ql-block">中文名南宅子建立时间明万历十七年。 南宅子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北宅子建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距今分别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著名文物、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称它“是甘肃省惟一的也是全国罕见的具有典型明代建筑风格的古民居建筑宅院群”。两处古宅的建筑布局、结构形制、屋顶脊饰、砖木雕刻等等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p><p class="ql-block">古宅建筑</p><p class="ql-block">南宅子的创建人胡来缙和北宅子的创建人胡忻,父子二人都是明代的名臣,邑人誉为“父子乡贤”。 胡氏民居由于是胡来缙、胡忻父子的私宅,所以其形制基本按中国传统民宅的四合院形式构建。“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而形成的布局传统,且四面房屋相连走廊相通,即使雨天亦可免雨淋之苦。胡氏民居虽为四合院,却不同于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无论正房或厢房均为马鞍架结构,而胡氏民居除正房与倒座为马鞍架结构外,厢房则采用俗称一坡水的天水民居构建方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由于主人的官员身份,胡氏民居建筑风格较普通民居显得高大、庄重、气势恢弘、肃穆凝重,于民居之中体现着浓厚的明代官式建筑风格,这从屋柱的规格,斗拱的形制,鸱尾蹲兽的造型均可得到证实。南宅子的平面略呈矩形,大门位于庭院东北角,硬山形屋顶,面阔三间,今所见的当心间为后来改建时所加胡氏清代的一位夫人的节孝牌坊。大门当心间门额上题有“副宪第”三字,表明了主人的身份。门内为一小天井,正对大门的是影壁。天井西侧有一垂花门,门额题有“桂馥”二字。垂花门通入前四合院,南边房屋为正屋,在两进的四合院中这一正屋又为过庭,通过它可以直达后四合院。前后两进四合院的正屋自明万历朝建成之后,未进行过大的翻修,至今依然保持着400年前的原貌,这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极为罕见的。 南宅子前院正屋面阔五间,屋顶为悬山式,大木梁架上承五根檩子,俗称五架梁,屋檐下以抱头穿插式作出走廊,为普通民居所少见。柱头、栏额和雀替上的雕饰既不同于江南徽派民居的精细,也不同于富商居所的流俗。透过历史风尘,保留至今的南宅子柱头上的如意云朵用圆转流畅的阴刻线,表现出云气的层次,简洁、粗犷而又圆润,呈现出一种自然的漂浮感与上升感,脱俗与沉稳的气蕴,与文人气息浓厚的明式家具风格一脉相承。倒座的雀替上,一条透雕的螭龙身躯翻转,上半身为龙。</p> <p class="ql-block">2011.7.3我们参观中国大地原点。大地原点,亦称大地基准点,是国家地理坐标经纬度的起算点和基准点。大地原点是人为界定的一个点,是利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的方法建立全国统一坐标系,使用的“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简称“80系”,也称为“1980西安坐标系”。20世纪70年代,中国决定建立自己独立的大地坐标系统。通过实地考察、综合分析,最后将中国的大地原点,确定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北流村,具体位置在:北纬34°3227.00,东经108°5525.00。</p><p class="ql-block">大地原点的整个设施由中心标志、仪器台、主体建筑、投影台等四大部分组成。高出地面25米多的立体建筑共七层,顶层为观察室,内设仪器台;建筑的顶部是玻璃钢制成的整体半圆形屋顶,可用电控翻开以便观测天体;中心标志埋设于主体建筑的地下室中央。</p><p class="ql-block">大地原点在中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别名大地基准点,地理位置,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北流村。建立时间1978年12月。价值意义:</p><p class="ql-block">中国经纬度的起算点和基准点。</p> <p class="ql-block">2011.7.4我们参观西安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2011.7.5我们参观王家大院。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是中国最大的民居建筑之一,也是山西最大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建筑群。该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重要代表,在2006年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静升王氏是王家大院的创始者。静升王氏祖籍琅琊,后西迁到山西太原。南宋初年,族人王实由太原南迁至灵石县沟峪滩村。元皇庆二年(1313年),王诚斋又率家族迁至静升村,从此在此定居了600多年。从清朝初期到中期,王家的经营规模逐渐增大,并成为当地的一大富贾。今天的王家大院是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年间不断扩建的。</p> <p class="ql-block">2011.7.6我们参观平遥古城。平遥古城位于中国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是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平遥曾是清代晚期中国的金融中心,并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格局。</p><p class="ql-block">春秋时属晋国,战国属赵国。秦置平陶县,汉置中都县,为宗亲代王的都城。北魏始光元年(424年)改名为平遥。</p><p class="ql-block">清代晚期,总部设在平遥的票号就有二十多家,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更被称“古代中国华尔街”。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创建于清道光年间、以“汇通天下”而闻名于世的中国第一座票号“日升昌”,随后建立的票号有二十多家。</p><p class="ql-block">平遥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县城原型,有“龟”城之称,因有六道城门,南北门为龟首尾,东西四门象征四足。街道格局为“土”字形,建筑布局则遵从八卦的方位,体现了明清时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城内设四条大街、八条小街和72条小巷。古城以南大街为中轴线,城东有城隍庙,城西有平遥县署,城左立文庙、城右立武庙,东道观西佛寺,对称布局;城内外有各类遗址、古建筑300多处,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铺都体现历史原貌,被称作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p><p class="ql-block">平遥城墙建于明洪武三年,现存有6座城门瓮城、4座角楼、72座敌楼、3000哚口。其中南门城墙段于2004年倒塌,除此以外的其余大部分都至今安好,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历史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亦是世界遗产平遥古城的核心组成部分。此外,还有镇国寺、双林寺和平遥文庙等也都被纳入世界遗产。</p><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的街道对外开放,不收门票供游客观光。但参观古城内的任何景点如平遥文庙,平遥县署,平遥城墙,日昇昌票号,中国镖局博物馆,平遥古民居博物馆等,则需要购买通票才可以参观,通票为150元。平遥古城内旅店,餐馆,商铺鳞次。旅店全是民居式,商铺多售卖平遥特产冠云牛肉、推光漆器、绣花鞋等。</p> <p class="ql-block">2011.7.6。我们来到祁县。祁县位于中国山西省中部、汾河中游东岸、太原盆地中部。祁县有着2500余年的建县历史,于1994年成为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与另一座名城平遥相毗邻,县人民政府驻昭余镇,属晋中市。祁县古称昭余,以境内昭余祁泽薮而得名。春秋时为晋国大夫祁奚的食邑。公元前514年设祁县,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p><p class="ql-block">祁县在汉晋时代胡人内迁中曾属于匈奴五部的驻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2011.7.7我们参观晋祠。晋祠是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的祠堂,主要祭祀周朝晋国的开国诸侯叔虞及其母亲邑姜。晋祠是太原市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之一。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据《史记·晋世家》的纪载,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封同母弟叔虞于唐,称唐叔虞。叔虞的儿子燮,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为晋。后人为了奉祀叔虞,在晋水源头建立了祠宇,称唐叔虞祠,也叫做晋祠。</p><p class="ql-block">晋祠的创建年代,现在还难以考定。最早的记载见于北魏郦道元(公元466年或472年?527年)的《水经注》,书中写道:“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坐时的风景文物已大有可观,祠、堂、飞梁都已俱备了。由此可见,晋祠的历史,即使是从北魏算起,距今也有一千好几百年了。</p><p class="ql-block">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南北朝时,北齐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又一次进行扩建。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碑记事。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p><p class="ql-block">自从北宋天圣年间修建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后,祠区建筑布局大为改观。此后,铸造铁人,增建献殿、钟楼、鼓楼及水镜台等,这样,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来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则退处次要位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1.7.8我们来到五台山。.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东北隅,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被称为“金五台”,被认为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是世界佛教五大圣地之一,同时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对外推出的35张旅游王牌产品之一,也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组图:走进中国佛教圣地五台山)。五台山并非一座山,而是座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区总面积达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58米[a][1]。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因此汉蒙藏等民族在此和谐共处。五台山据传拥有寺庙128座,现存寺院共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2011.7.10我们参观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西郊,主要建于北魏兴安二年(453年)到太和十九年(495年)间,是中国第一处由皇室显贵主持开凿的大型石窟。整个窟群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的石窟多以佛塔为主,又称塔洞;中部“昙曜五窟”是云冈开凿最早,气魄最大的窟群;西部窟群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石窟依山开凿,在武州河北岸东西绵延1公里,主要洞窟达51个(其中保存较好的约20个),整个窟群共有大小佛蹲1100多个,大小佛像51000多尊,最大佛像高达17米,最小佛像仅有2厘米高。最大石窟是第6窟(北魏孝文帝时开凿),由地面到窟顶高达20米。1961年云冈石窟被中国国家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云冈石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均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除此之外,重庆大足石刻也是中国境内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著名石窟。</p> <p class="ql-block">2011.7.10我们参观悬空寺。悬空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是一座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庙。该寺始建于北魏年间,现存建筑均为明清时期重建。整座寺庙建于翠峰山的半山腰上,依靠27根木梁支撑全部寺庙主要建筑,远看形如悬在半空,故名悬空寺。整座寺庙共有40间房屋,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主体建筑之间由走廊和栈道相连。1982年,悬空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悬空寺的创建历史有不同说法。一种称该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是由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下令建造的,原意是将天师道长寇谦之的天师道场迁移至此。悬空寺建成时原名为玄空阁,后因为“悬”和“玄”谐音,以及寺庙建在了悬崖的半山腰处,遂被称为悬空寺,另一说法称北魏道武帝拓跋圭在天兴元年(398年)攻克北燕后,从中山北归平城,发兵万人凿开恒岭,通直到五百余里,此处为始基。宋朝杨业镇守三关,也屯兵于此[3]。还有传说称悬空寺为南宋时所建,却没有确凿证据佐证。在金代之前,悬空寺已经成为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庙,将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三位合贡于寺院的最高处。该寺庙于金朝、明朝、以及清朝同治年间均有重修,现存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重建。</p> <p class="ql-block">2011.7.12我们回广州路经襄阳市。襄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长江支流汉江的中游,是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是1986年第二批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兵家必争之地的称号。襄阳自古分为汉水(沔水)南北两岸的襄城及樊城二城,隔汉江相望,二城在历史上都曾经是军事与商业重镇。1949年以后后才将两城合二为一称襄樊市。分设襄城、樊城2区。201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襄阳区改名为襄州区。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今天,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襄阳军分区、襄阳市人大常委会、政协襄阳市委员会均驻襄城。</p> <p class="ql-block">2011.7.13到西陵峡游玩。西陵峡西起湖北省秭归县西的香溪口,因在宜昌市的西陵山而得名,西起巴东官渡口,东止宜昌南津关,全长120千米,历史上以其航道曲折、怪石林立、滩多水急、行舟惊险而闻名,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自上而下,共分4段:香溪宽谷,西陵峡上段宽谷,庙南宽谷,西陵峡下段峡谷。沿江有巴东、秭归、宜昌3座城市。也是自然风光最为优美的峡段,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为此留下了“西陵山水天下佳”的千古名句。</p> <p class="ql-block">2011.7.15到达宜昌市,休整一天后回广州。宜昌市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Yí Chāng 帮助·信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湖北省政府确立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鄂西南,是省内首个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城市。宜昌古称夷陵,扼长江三峡东口,是长江葛洲坝水电站和三峡水电站的所在地,长江上、中游分界地。宜昌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心脏,巴楚文化发源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