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 ,让我走进你的故事中 2(副本)

李寿琪

<p class="ql-block">苏州河在普陀、长宁区境内,两岸岸线全长21公里,母亲河在这里留下中心城区最长岸线和最美河湾,号称"苏州河十八湾",这里曾经有苏州河中心城区最后关闭的摆渡口;上海近代最早的修船、面粉、棉纺、丝织、化工、冶金、机械厂,甚至水电煤器具的加工厂,都陆续出现在苏州河两岸;距今不远九十年代普陀区范围内的苏州河岸线,还集中了数以千计的工厂,其中的纺织、化工、钢铁、造币等厂都曾在上海乃至全国工业经济史上创下纪录;这里既有为建水闸而牺牲的历史人物,更有早期共产党人领导工人斗争可歌可泣的英勇史迹。</p><p class="ql-block">长寿路桥以西<span style="font-size:18px;">虽然弯多水急,但解放前没有几座桥梁,此</span>后新建的桥梁,多从现代城市交通,选择更适合城市发展需要的大体量桥。苏州河停止通航功能后,行船危险自然消除,河水变清,河湾反而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长寿湾是苏州河以西第一湾。从小生活在这一带,感情也从小延续到老,至今还经常眷恋,所以第二次我选择从老屋附近的长寿路桥溯河西进。</p> <p class="ql-block">15、据相关资料记载,长寿路与广肇路(今天目西路)间曾经有座木桥,毁于日军占领时期。解放初期,广肇路与长寿路之间没有桥梁,两岸交通均依赖船渡,称为广肇渡口。1951年,市政府投资批准在广肇路与长寿路之间建造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桥。小时候总看到桥堍镶嵌的石碑,上写"1953年12月建"。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苏州河上建造的第一座桥。</p><p class="ql-block">长寿路桥处于苏州河由西南方向改为东南方向的湾口,此后下游的桥梁绝大部分由南北改为东南走向。桥梁比较集中,且多带有欧洲城市桥梁的建筑风格,留下上海城市建设近代化的痕迹。</p><p class="ql-block">1998年,长寿路桥进行改建,新建的南北复桥设置在老桥左右,中间用绿化隔离。</p><p class="ql-block">长寿路桥是上海北面东西通道的重要节点,现在正在进行新一轮改建。整个桥成为三座独立的桥,从东面经过新客站的高架雏形看,中桥经改建作为在建的上海北通横道的附属部分。北横通道地下过长寿路桥,在天目西路出地面,与在建的南北高架天目路互通。行文时期,传了好消息,2020年12月5日北横通道天目路高架结构工程已贯通。</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经常在此地玩耍的长寿公园变成了北横通道在建工地。长寿路边的原减压器厂和民居等都毫无踪影,变成地铁12号线的两座面对面的车站。昌化路桥上能回看到河湾对岸的长寿路桥,但是施工中的河滨步道,使它变得可望而不可及。</p> <p class="ql-block">为此,只好绕道远离苏州河二十余米,通向昌化路桥的河湾取直路莫干山路,顺便见识一下一个工厂聚集地是怎样华丽转身为闻名遐迩的文化创新园地的,其中又以M50创新园曾经久久风靡沪上。</p> <p class="ql-block">除了创意园区,莫干山路上的工厂都转身为不同的文化、商旅设施。成了网红打卡地,原来莫干山路的堵头——河岸码头拆除了,与长寿路桥岸打通,名曰"西苏州路‘’。</p> <p class="ql-block">16、昌化路桥于1949年5月建成木桥,时称归化路桥,(小时候误以为桂花路桥)1957年随路改名为昌化路桥,1974年9月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桩基拱肋吊杆桥。随着中远两湾城的兴建,2000年11月拆除重建,于2001年12月重新通车。</p> <p class="ql-block">昌化路桥南堍,原上海面粉厂厂门口建起了名曰"天安千树"的综合高楼,不久将成为魔都潮流新地标。面粉厂的前身是荣氏兄弟于1912年创建的福新机器面粉一厂,其"兵船牌"面粉是中国第一个注册商标,到1921年已发展成八个分厂。</p> <p class="ql-block">昌化湾: 两岸高楼林立,一泓河水弯弯。最美端午浪逐舟,男女老少齐观战。</p> <p class="ql-block">昌化路桥北堍偏东高层的地块,原来是堆煤工场。每天自行车群从桥上冲下,到这里一个九十度急转弯。经常看到,车子扎堆,人仰马翻。随着九十年代中远两湾城建成,拆除了原址厂房,去弯拉直,北岸一条缓坡与远景路对接,直达地铁站,一切险象都烟消云散,昔日上班路上的旧事成了饭后谈资。</p> <p class="ql-block">现在看到的是风平浪静的河水,偶尔几辆自行车平静过桥的路况。之字形的黄金水域是举行上海市国际龙舟赛的宝地。当年这里曾经是频繁出状况的水面,潘家湾,潭子湾不仅以棚户区著名,河面更是危机四伏,使船民心悸。当年路过此地,船民的大声吆喝随着自行车车流,在耳畔久久盘旋。</p> <p class="ql-block">要说这里变化最大的当属位于江宁路桥至昌化路桥之间的梦清园。苏州河在这里作了个近乎90度的弯弓——潭子湾。弓内,三四爿工厂在此生存几十、上百年,仍以与纺织有关的厂居多,1933年建成的上海啤酒厂以上海民族工业的代表而著名。工厂多污染也多,昔日苏州河边是天然垃圾场,三年困难时期我们常来此,在煤渣、黄沙、石子堆里捡煤核,玩黄沙,捉迷藏。</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末,随着苏州河整治工程这里为清除污染源,搬迁了所有工厂企业,引入污水处理工程,建成环保主题公园——梦清园。</p> <p class="ql-block">眼前初冬的黄绿斑斓谁会想到八十年代这里还是堆积工业垃圾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现在打理成环保主题公园。河水由水泵提升从高空,经过处理经由"空中水渠"流下,瓷砖错落翻起的设计使流水充分与空气接触,进一步补充溶解氧。(图为污水处理的空中水渠)</p> <p class="ql-block">梦清园大鱼岛是苏州河上第一个人工岛,它的轮廓像一条大鱼在河面荡漾,岛上浓郁的植被就像鱼身鳞片,无限生机。岛上的观景阁做成白玉兰形状,又称玉兰阁。登阁远眺,清爽的河水怎么不令人感慨——要知道八十年代苏州河还是严重污染的臭河浜。</p> <p class="ql-block">除了环境美,还有引为自豪的光辉历史。长寿路桥东西一带苏州河是上海产业工人最集中地之一,早期中共党员建立了小沙渡支部,领导工人斗争,在早期工运史上留下了光一页。我慕名来到位于澳门路原国棉二厂改建的顾正红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轰动中国现代史的"五卅运动"的策源地。纪</span>念馆共有二层,分四个展区,展示了沪西工人运动历史、揭示从事早期工人运动的一群革命家的活动和顾正红烈士生平。后又来到纪念馆后面顾正红殉难处,缅怀烈士,悼念死难同胞。</p> <p class="ql-block">这里以纺织业有关的厂为多,所以澳门路上原申新九厂地块建有上海纺织博物馆,博物馆前是象征纺纱成锭的抽象雕塑。博物馆的前身申新九厂,这里是中国纺织工业摇篮,我周围有很多长辈包括父亲都与之有深深的联系;1948年"二.二"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这里是策源地;解放后,这里的纺织工业曾经挑起上海经济的半壁江山;改革开放中申新九厂为实现产业升级又作出砸机毁锭的壮举,为上海经济改革作出重大牺牲。</p> <p class="ql-block">17、江宁路桥,因桥堍的造币厂而得名“造币厂桥”,系1929年建成的木结构桥,1949年4月重建,还是木桥。1968年再次重建为钢筋混凝土桥,并与江宁路拉直,改名为江宁路桥。<span style="font-size:18px;">桥堍有前市长徐匡迪题字。2011</span>年12月2日又拆除重建。</p><p class="ql-block">江宁路桥南起于江宁路澳门路路口,北至光复西路,为保留上海历史保护性建筑上海造币厂,北面引桥为漂亮的弯道,桥梁长318米,宽22米 。河面成270度的弧形,两端引桥都为优美的弯道,使整个桥面与河流和谐共趣。</p> <p class="ql-block">原木结构的造币厂桥就建在几字形的顶端,现江宁路桥是移到了几字形的右捺建造的,与江宁路连接,故得现名。特地保留的历史建筑造币厂大门在几字形北岸顶端,厂区在大桥另一侧。60年代初看到勘测测量人员在离原造币厂桥一二十米地方工作,还犯狐疑呢。</p> <p class="ql-block">造币厂展销馆,囿于时间,没有停车见识一下,留下遗憾,要知道造币厂的产品当下还盛誉全国。</p> <p class="ql-block">下面照片关于朱家湾游览说明行文有误。事实应该是,在今光新路北有段内河,称虬江,清中叶朱姓迁至河湾北居住,后在河南北形成前浜、后浜两个村落。随后,苏州河这一段纱厂增多,至20年代以后前浜聚居日众,遂成朱家湾大街(今光新路南段)。抗战时期,大量房屋被毁,新建的多为简棚陋屋。因此,朱家湾曾经以"三湾一弄"而名闻沪上。虽然照片上说明文字有点牵强附会,不过,苏州河是在此拐了弯,河岸对面沿街房是原造币厂宿舍,别看现在破败,五六十年代可是这一带的地标。</p> <p class="ql-block">近处河湾,地铁三、四号列车行驶在高架,远处高楼林立,风景还不错。</p> <p class="ql-block">真羡慕南岸新建的观光平台上神闲志定的悠闲人。我远眺地铁、内环线,再顺便瞅一下桥脚下的原造币厂宿舍,新旧对比,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岸桥脚下的宜昌路消防站是上世纪30年代初公共租界工部局建造的救火会大楼。楼高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13层40米高,顶端建有火警瞭望塔。这样的高度,在上世纪60年代,是区境最高的建筑,也是区历史上第一幢高层建筑。2004年12月,宜昌路消防站楼被普陀区登记为首批不可移动文物。是上海市的优秀历史建筑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上海啤酒厂就在南岸桥脚,<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岸的大隆机器厂,为上海一家足球队冠名常为我们乐道。</span></p><p class="ql-block">近澳门路的101厂因做军服列为保密厂,以前总带些许神秘。打破迷信的是缘于67年8月6日所见所闻。那天,普陀区占上风的一派发起冲击101厂,因为那里是上海支联站普陀分站(支持上海柴油机厂联合造反司令部),而前天市革会、工总司对上柴联司采取了"八四"行动。早上九点左右,在澳门路西康路口,我遇到了曹杨中学的几个在此行列中的校友,手持长矛头戴藤帽,他们鼓动我参与进去,我本来就看不惯这些,更没有胆量午枪动刀,就悄悄回家了。晚上,乘凉的时候,冲101的‘’革命行动"成了主要话题,这时,对101厂的神秘打破了,原来国家保密厂也可冲的,只要上头发指示。</p> <p class="ql-block">走过距消防站二三百米的澳门路660弄宜昌路后门,一块"不可移动的上海文物名录"石牌引起我的兴奋。无需进观,眼前立刻闪现常见常熟的场景: 一幢幢二层楼高的日式洋房错落有致,<span style="font-size:18px;">岁月沧桑造就陈</span>旧斑剥,本来面目就是素淡精巧。挑出式门廊、凹进式门楣印象最深。踏入门厅,是高出地面近30厘米的整木地板,弯曲的木楼梯因家具增多而显拥挤,仍然很醒目。这里曾经是日资内外棉株式会社高管的住房,楼上室内还有壁炉、煤气等当时最先进的生活设施。它是1920年的日本内外棉株式会社为其管理人员建造的花园里弄。 </p><p class="ql-block"> 1952年改称华纺宿舍。现已被纳入“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l</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8、西康路桥下,苏州河在此扭腰留下一个优美的大S。早在十九世纪中叶,南岸有一片沙滩,此处设立的渡口曰小沙渡。西康路原名称小沙渡路,(。其实小时候,多听说俗名三渣河边,也许与河边的露天堆场有关。)就记得童年的时候,渡船承载了太多的梦想,从小舢板到机动船,再进步为拖辫子的电动船。坐船过河到小花园玩,可看到沪杭线上的火车,可到更远的田间野外捉虫抓鱼挑野菜。</p><p class="ql-block">1981年撤渡建人行桥,北通光复西路,南连西康路,长48米,宽4.4米,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结构人行桥,名为西康路桥。2011年,在正常服役30年后,经检测评定,该桥技术状态为较好。景观改造后继续使用。</p><p class="ql-block">下图为改建后的西康路桥增建的桥涵,桥涵墙上有一幅反映过去华生电扇厂的铜触画。我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苏州河南岸绿道从曹杨路桥过此涵洞一直走到梦清园。/</span></p> <p class="ql-block">光绪25年(1899)公共租界南扩至河南岸小沙渡路,这里成了居民点。此前,这里还是比较荒僻的。中外资本聚集于此建厂造房,至20、30年代这里成了沪西主要工业区和工人聚居区。1907年英商美查公司将制造三酸的江苏药水厂迁入,大批苏北安徽的逃荒人来此谋生,这里成了工人高度积居的棚户区,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火种最早燃烧的城市地区之一。早期工人运动领袖李启汉开办了工人半日学校,这是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第一所工人学校。中共早期革命者如陈独秀,李汉俊,陈望道,李达,刘少奇等也在此积极活动,留下战斗足迹,陈独秀等编辑出版《劳动界》《新青年》等杂志,将红色火种撒向大上海。</p> <p class="ql-block">西康路桥北岸光复西路145号是原福新机器面粉三厂,属于荣毅仁家族的老建筑,建于1926年,原占地10亩多。现存建筑主体为三层砖混结构的楼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两翼为二层砖木结构的仓库,解<span style="font-size:18px;">放后曾作为上粮一站的仓库,现</span>已基本拆除。</p><p class="ql-block">现保存的建筑,主立面二楼有小型阳台,有雕花铁艺栏杆,三楼外廊有四根多立克柱,顶部为三角形山墙。背立面二三层有外凸阳台,窗框具有现代风格装饰。内部结构改变较为严重,除二层至三层木质楼梯尚存、平顶走马线基本完整之外,其余均遭破坏。因道路拓宽之需,建筑被往西北方向平移了55米,在镇平路桥北堍苏州河边,桥上能清晰地看到。(平移工程仅次于上海音乐厅)</p><p class="ql-block">2018年1月27日,该建筑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其入选理由:该企业是20世纪30年代当时中国面粉工业中最大的联合工厂,福昕-茂新面粉集团约占全国机制面粉生产能力的32%,所拥有的资本占全国私营面粉厂总资本的30.5%;被建筑专家称为“上海民族工业起源和发展的标本”。</p><p class="ql-block">小时候,出弄堂第一眼就是对岸<span style="font-size:18px;">显得很突出的这</span>幢房子,但从来不知道它的显赫身世。</p> <p class="ql-block">澳门路陕西北路口,诞生于1916年的华生电扇厂是中国第一家生产电器的民族工业,也是最先用科学管理方法经营的中国民族工业,其产品远销东南亚国家。<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50年代末60年代初迁入澳门路原南洋兄弟香烟厂地块,更名为华生电扇总厂,1986</span>年被确定为中国第一批出口企业基地之一。</p><p class="ql-block">此地还有1930年代号称"远东第一"的印染厂,解放后名为上海第一印染厂。小时候总在厂门口玩耍,却不知道她的名声<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如此大,</span>70年代我工作的单位市建公司在此施工,才有机会眼见为实。</p><p class="ql-block">(图为一印厂华丽转身为半岛花园高档住宅区)</p> <p class="ql-block">桥西的河湾现称药水湾,对岸是五十年代建的小花园,正名普陀公园,故也称小花园湾。昔日在渡口建有石灰窑,聚集了大量逃荒难民在此谋生,故称此地为石灰窑。二三十年代附近工业发展,工人高度集中,因药水厂的名气大,尔后就改称药水弄。讨生活的苦力在此用篱笆架棚,泥巴糊墙,没有几幢砖瓦房,还有矮小的"滚地龙",没有下水道,道路泥泞,疾病流行。苏州河边有一称"小摆渡"的渡口(比西康路渡口小),至解放前夕,共约3000户,约15000人住在此。然而,药水弄不仅仅<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以穷乱脏而闻名沪上,也</span>为新中国工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永錱无缝钢管厂,大跃进时期刘少奇,周恩来曾来参观,江苏药水厂生产的三酸是工业基础原料,其作用举足轻重。这里为周围纺织厂提供大量劳动力,使上海的经济支柱纺织工业占全国20%以上比重。</p><p class="ql-block">现在这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成了令人向往而不可及的高价住宅区——长寿新村。</span>堤坝外变清后的河湾成了长寿新村的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白色的圆顶清真寺,白色圆柱宣礼塔,座落在现代建筑群中特别显眼 ,这就是沪西清真寺。原名小沙渡清真寺,俗称药水弄清真寺,回教堂,1921年建。原来局促在西康路1371弄80支弄的民房之中,小时候我在回民小学读书,随同学进去过几次,印象中回教堂颇像四合院,门口还有个给水站,无论晴天雨天,永远是湿漉漉,噪杂杂。"庙小神灵大",想不到它在沪上还小有名气哩。</p> <p class="ql-block">19、镇坪路桥为梁桥,于2007年开工建设,全长660米,其中桥梁长度200米,共分5跨,主跨47米,一跨过河。南接常德路,穿过长寿新村(昔日药水弄),北至中山北路。桥宽25.6米,设双向4车道。南北引桥东侧各设一座人行梯道。地铁三、四号线和七号线在此交接,这里成了普陀区与市中心联系的交通枢纽之一。</p> <p class="ql-block">身后的同济二附中教学楼促使我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步道上凝望好久,推敲来历,根据地理方位,终于弄明白它是原中华油脂厂的地块和原普陀中学的校舍改扩建的。中华油脂厂是从解放前一个姓刘的油脂作坊发展起来的。1975年前后我们单位在此施工,每天穿过普陀中学的操场进入工地,施工闲暇之余常听油脂厂来工地做纠察的退休工人摆话一些油脂厂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眼前,油脂厂工业遗产化作学校花园,昔日工地的轰鸣变成了朗朗读书声。’</span></p> <p class="ql-block">望着河水东去,只能感慨时光荏苒,涤旧布新,岁月不饶人。</p> <p class="ql-block">胶州路直抵河边,从此地至宝成桥,原纺织厂脱胎换骨成为海湖明珠花园住宅区。</p> <p class="ql-block">20. 宝成桥又名叶家宅路桥,1930年由浜北的崇信纱厂杨杏堤等人捐资建造,因位于宝成弄(现叶家宅路)得此名。建造时为五孔木桥,1936年被日军炸毁,1938年修复。</p><p class="ql-block">读高中时,这条路,匆匆走了四年(两年读书,两年文革)。最初,低头看小本背单词,透过桥木面板缝看到河水激荡,吓丝丝,不久就习以为常。过桥,朝武宁路桥方向走,路过一个环卫所的粪便码头,码头上的臭味,河面上船民的吆喝,车水马龙的粪便车,疾步逃走的行人,是每天必看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1971年宝成桥改建拓宽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梁的人行桥。桥长45米,宽5.1米。它是苏州河上唯一一座幸存的双曲拱梁人行桥。2009年对桥面进行了景观改造,两头建造了四根装饰性的艺术灯柱,改变了双曲拱桥横立面单一性,整个桥呈现黄色色调,人行踏步配红色大理石装饰,两岸桥头共建四座石雕狮头,桥面建有具有民族风格的灯柱,桥靓丽起来了。</p><p class="ql-block">眼下,南岸阶梯下新建了打通苏州河绿道的涵洞。一派恬静安逸,河滨打拳拍照的老人,与五、六十年代匆忙的人群,杂沓的脚步成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桥两边弯曲的苏州河称为宝成湾,桥东西,河南北都是纺织厂(浜北的上无一厂,六厂前身也是纺织厂)河南驳岸是原国棉六厂、七厂的码头、车间和堆栈,可谓是上海最重要的纺织工业集中区。</p><p class="ql-block">身后街头雕塑,使我想到,正是有了九十年代产业调整中这些厂的工人经历过痛苦的阵痛,上海经济才有了如今鲤鱼跳龙门似的飞跃。吃水不忘掘井人",应该铭记上海老工人。</p> <p class="ql-block">21、武宁路桥作为连接普陀区苏州河南北两岸的要道,1956年建成。1965年曾进行改建加宽,2000年扩建,2008年再次改建,并配合世博会的要求对整个桥体进行“中西合璧”的景观整治。现在路过武宁路桥,最显眼的就是四座艾奥尼克式风格的立柱,四根立柱四面不同的浮雕,不同花纹的边饰,高达27米的桥头堡使其整座桥梁从周围环境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的视觉焦点。桥头堡顶部用铜浇注,表面贴金的分别代表孕育、萌芽、成长、希望的雕塑。具有民族风格的街灯,使武宁路桥凝聚了中外文化因子,彰显改革开放的上海勇于吸收先进文化的海派风格。</p><p class="ql-block">目前武宁路正在进行快速通道的施工,该工程从中宁路到东新路长达3公里,地下四车道,地面六车道。武宁路景观也将进行改造,到2021年年底全部完成,武宁路的路和桥会更加通畅漂亮。</p> <p class="ql-block">近观立柱,上有金色雕塑,下为浮雕底座,柱子四面均有不同图案的花饰和浮雕。</p> <p class="ql-block">桥南马路两边立柱共一框。</p> <p class="ql-block">中式花盆和桥北立柱成一线。</p> <p class="ql-block">原荣氏兄弟在此开设的也是福新机器面粉三厂,在此地块新建的燕宁苑,建筑风格和武宁路桥十分和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说,长寿路桥以西的普陀区工业遗产是苏州河绿道上的不可多得文化和教育资源,那么普陀区在苏州河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挖掘方面是令人满意的;从已经实施的长宁区苏州河贯通工程,感觉有关方在打造绿色走廊,创造优秀的人居环境也已经交出了让市民满意的答卷。</p><p class="ql-block">从曹杨路桥南岸溯河而上到外环线吴淞江大桥,横跨普陀与长宁的岸线长达11.2公里,共有十座桥梁。南岸,长宁区段的健身步道已全线贯通,能看到不同的苏州河沿线风景串联起的十处沿线公园绿地,成了备受居民喜爱的休闲、健身场所。北岸,工业遗产,除49年前的,五、六十年代共和国新建的工业项目,改革开放,产业升级后也成了历史遗产。</p> <p class="ql-block">22、曹杨路桥原名三官堂桥,也称曹家渡桥。因桥南的万航渡路(当时名梵皇渡路)上有座三官堂庙而得名。桥始建于1928年,1937年八一三被日本人炸毁,后又修复。1949年3月在该桥西侧又建造了一座木桩木面五孔临时桥,叫曹家渡西桥,两桥相距200余米。浜北的曹杨路与桥并不直接相通,而是经过丁字形的光复西路,非常不方便。所以历来并不认为曹杨路与曹家渡有联系。1964年和73年先后拆除东西两桥。1976年8月在东桥处重建市区第一座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变截面箱型梁桥,于1980年12月建成通车。遂以北岸曹杨路命名,与桥南的江苏北路连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站在曹杨路桥上远眺,突然新发现万航渡路高楼旁"冒出"一座修葺一新的天主教堂,与周边环境比较有点突兀。记得曹家渡是有座天主教堂,位于长宁支路的弄堂里,没有这么大。上网得知,教堂建造于1930年,曾名“圣弥额尔天主堂”,原址为今长宁支路125号内一幢二层楼房,底层为弥格小学。1963年,长宁区教育局将该堂原址与1921年建造的原兢德女子小学校舍(该堂今址)对调。1985年修建后,12月复堂。2004年,借旧区改造机会,教堂移地万航渡路1066号现址新建。</p> <p class="ql-block">桥北曹杨路一派都市风光。想当年,从弹珞路改建为碎石小路,又"进步"成柏油路,走了四年,眼看着它从乡野景象变身为城市一部分,颇为得意。现在完全脱胎换骨,成了繁华大道,唯有惊诧。</p> <p class="ql-block">曹杨路桥到华政桥的苏州河绿道尚未贯通,只得骑车走长宁路。在长宁路上<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原上棉二十一厂,二十五厂工业遗产基地建造的绿地公园前</span>如图雕塑,我停车注视,思忖良久,再次感慨。是啊!在城市发展中不能忘记纺织工人曾经做出的贡献,应该为她们在上海产业升级作出的牺牲树立丰碑。</p> <p class="ql-block">不一会从紧邻华政桥的华航小区<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让出的沿河绿色走廊重</span>新步入苏州河绿道。</p> <p class="ql-block">23、如果溯河而上800多米就可来到华政桥,它是苏州河上唯一一座用单位名的钢筋混凝土人行桥,连接着苏州河两岸的华东政法大学校区。以前<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校园内有座木桥,</span>一方面桥太低,有碍内河运输,又因桥也坏了,1967年拆除,两岸师生来往<span style="font-size: 18px;">靠摆渡船,1980</span>年建造了如今的新桥。但仍闻其名,不能谋其面。苏州河绿道贯通工程,学校让出沿河一带,开辟出绿色走廊,学府也进入大众视野。</p> <p class="ql-block">华东政法大学的前身是圣约翰大学(St. John's University)1879年建在苏州河吴家湾的对面,初名圣约翰书院。吴家湾因吴姓人积聚而得名,又因清光绪年间,当地人吴文涛在苏州河边建的“九果园”,是上海在私家花园中小有名气。大学建成后,吴家湾改名为学堂湾。<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约翰书院1</span>881年成为中国首座全英语授课的学校。1892年起开设大学课程,1905年升格为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教会学府。至1949年春,设有文、理、医、工、神5个学院和附属中学(原五四中学)。圣约翰大学是当时上海乃至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也是在华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教会学校。卜舫济主持圣约翰校政长达53年之久,对学校的发展起到很大影响。1952年秋,圣约翰大学撤销,在院系调整中被拆散并入上海多所高校。校址所在地现为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园。</p> <p class="ql-block">一路绿树成荫,两岸校区建筑把苏州河打造成景观河,是名符其实的绿道。</p> <p class="ql-block">学校师生欣赏苏州河景观,则需从此门出入。</p> <p class="ql-block">华东政法大学所在的学堂湾,苏州河在此作了个"几‘’字形折返跑,校园犹如水中绿洲。</p> <p class="ql-block">居民,游客可以来此饱览河湾美景。</p> <p class="ql-block">在沿河绿道上看到的几帧校园秋色。多数还是圣约翰留下的老建筑。</p> <p class="ql-block">对岸校园则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走在绿道,顺带浏览政法大学校园,秋风习习,绿树成荫;年轻学子,多姿校舍,不禁垂涎欲滴,欲回当年。工作时拜访老同学来过,没来得及参观校园,待到补课时,已是老叟一个。</p> <p class="ql-block">绿道出口位于万航渡路苏州河边,临近凯旋路桥,对面中山公园的枫红银黄欲为绿道锦上添花。</p> <p class="ql-block">24、凯旋路桥原名铁路桥。此前是梵皇渡渡口,外国人从静安寺越界筑路至渡口,渡口对面有座观音堂,渡客常在此休息。1915年民国政府交通部着手建设沪杭铁路,为了使火车通过苏州河,就在现桥址建了一条钢结构桥梁,由于是供火车通行的桥梁,所以就称其为“铁路桥”。后来,在桥的一侧建有供一人通过的人行步道。80年代时看到行人走在呼啸而过的火车旁,不寒而栗,尔后自己推着自行车过桥,竞也不以为然。1997年后原来的铁路改建为轨道交通三号线,并在现址并列新建了一座贯通凯旋路和凯旋北路的桥梁,定名凯旋路桥,于2000年建成。</p><p class="ql-block">2020年,南岸,凯旋路桥下空间以柠檬、圆形、黄色为设计元素,打造成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糖果盒子”,为市民漫步苏州河带来了崭新的体验方式。北岸,光复西路贯通工程尚在施工中,据报载,普陀区正在动大手笔。</p> <p class="ql-block">苏州河在凯旋路桥以西中山西路桥以东向南拐了个湾,叫盘湾,这一带称盘湾里。清末民初海宁丝业巨商徐凌云建造了许多豪宅,有"水云村""小兰亭""徐家花园"等。淞沪会战后徐大户逃走留下一大片房产,逃到上海的难民聚居于此,逐渐成了棚户区,叫盘湾里。1957年,苏州河盘湾深挖成了内河装卸公司的第三码头,外地来沪货物船直接卸货。随着内环线一期工程的完工,盘湾里拆除重建。那时我在华师大读书,几乎是看着盘湾里华丽变身。现在,周围的城市绿肺中山公园,著名商业设施环球广场,华政和华师大211高等学府,纷纷为她的靓丽添彩。</p> <p class="ql-block">25、中山西路三号桥修筑于上世纪30年代前后,多次重修,与中山北路连通。建设内环线时,进行了重建,现在共有三座独立的桥,内环高架在中间,两边是单向两座独立的四车道桥。</p> <p class="ql-block">26 强家角渡口曾经在苏州河上坚持到最后一班岗。1827年北岸强家角村富裕人士,捐资建造了强家角渡口,在两岸设有木质大转盘,用绳索牵引木船过河。1937年上海沦陷,人工拉船渡口停运,抗战胜利,摆渡船改为燃煤小火轮。1997年轮渡码头东侧建成一座人行桥,桥长51米,宽5.5米,拱形钢梁与乌镇桥相似,同年12月16日苏州河上最后一个渡口停运。现在,同样南岸绿道贯通,北岸,施工中。</p> <p class="ql-block">似曾相识的照片使我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曾经在此摆渡的强家角轮渡。当时,第一眼看到一阵诧异:"都八十年代了,还有摆渡?"</p> <p class="ql-block">27 古北路桥是苏州河上跨径最大的桥梁。过去这一带行人过苏州河交通主要依靠强家角轮渡。记得,一天在火柴厂工作的亡妻兴奋地告诉我,周家桥要造桥了!1985年桥建好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定名大渡河路桥。</span>好奇的我前去参观,一看不过是一条钢梁人行桥,桥宽5米不到,还得扛着自行车走楼梯,太背时了。后大渡河路桥更名为古北路桥,2004年着手改建,2007年4月桥梁竣工通车。古北路桥全长735米,桥梁长度为411米,横跨长宁路和苏州河,其中跨越苏州河部分长度为154米,主跨跨径达70米。</p> <p class="ql-block">在桥肚下仰视苏州河上最大跨径的钢梁。2020年,古北路桥与凯旋路桥一起进行了桥下空间改造,钢梁面,面如镜,以西瓜、红色、三角形为设计元素打造的休闲空间颇具艺术感,让不少途经于此的居民眼前一亮。在这里,我桥上,桥下,北岸,南岸,全走了一圈,看了一遍。因为对它,我有点感情。</p> <p class="ql-block">站在古北路桥,面北我寻找火花博物馆时,原上海火柴厂五车间,也是故妻的殉难地却一下子映入眼帘。历史就是那么诡谲,整个火柴厂都销声匿迹,唯独五车间的锯齿形的陋屋却作为工业遗产保存下来。这次路过,我又沉情地看一会,但堵在心头的那块东西却照例会变得沉重。</p> <p class="ql-block">桥上可看到被脚手架围着的建设中的上海市儿童图书馆。这是原试剂总厂的地块。</p><p class="ql-block">面前这条路已经通了公交,八十年代还是路灯昏暗的无名小路,每逢中班下班工人们必须小跑赶末班公交。有几次我特地骑车赶到火柴厂,载故妻赶公交。</p> <p class="ql-block">试剂总厂地块,前二年就看到变身为游艇码头和游艇俱乐部。这次却看到又被施工绿布围了起来。改建后的丹巴路游艇码头将于2022年9月开放。</p> <p class="ql-block">试剂总厂地块与火柴厂、酵母厂已成光复西路古北路桥至泸定路桥之间滨河绿地的一部分,施工告示告诉,将建成苏州河岸线公园(长风段),其间的游艇码头将改造成苏州河观光码头之一,仍保存地标原试剂厂的工业烟囱。</p><p class="ql-block">这块地原来叫陈家渡,建有一座周太仆祠堂,是同治年纪念为建吴淞江水闸而殉职的雍正朝松江知府周中鉱。陈家渡对岸周家桥地名也与周太仆有关。五十年代祠堂还在试剂总厂内,六、七十年代被毁,现在已经无遗迹可考。</p> <p class="ql-block">图为装饰中的烟囱逐渐露峥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8、泸定路桥南起威宁路天山路交叉口,北至泸定路云岭东路交叉口,设计车速每小时40公里,双向二车道,两侧设非机动车道;全桥491米,主跨为57米,桥宽27.1米。在主桥两侧设有人行道,在苏州河两岸设有人行梯道和无障碍轮椅坡道与之相连接,共设4个人行梯道,2个轮椅坡道。泸定路桥于2010年2月建成通车,早先上海儿童医院迁到此地,有了大桥,长宁普陀居民都得益了。</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泸定路桥至水城路沿河步道。既可作护栏又可做座椅的安全护栏。沿河宽阔的仿木栈道既可观光,更利健身。行走其上,感觉有点奢侈。</p> <p class="ql-block">29,建设中的剑河路桥,桥北连通真光路,从普陀区到长宁区又增加了一条捷道。</p> <p class="ql-block">剑河路北翟路苏州河绿道上的街边绿地示意图,我特地停车体会一下了蜿蜒于绿色植被中的橙色健康步道,绿道上还有外国人在跑步健身,其实,这里距外国人聚居地的古北小区并不近。</p> <p class="ql-block">30 北横主线桥(长宁段)作为北横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架形式跨越苏州河,连接长宁区和普陀区。据了解,北横通道西起北虹路与中环互通立交,东至周家嘴路内江路,全长约19.1公里,途经长宁、普陀、静安、黄浦、虹口、杨浦六区,是上海市“三横三纵”主干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其西段工程主线结构贯通,计划于2021年6月北横通道西段工程就将建成通车。</p> <p class="ql-block">31、真北路桥(中环线)。北新泾原有座木结构桥,始建于1932年,1964年拆除后重建钢筋混凝土桥,因近北新泾镇,故又取名为北新泾桥。</p><p class="ql-block">2000年起上海建设中环高架路,在建造苏州河高架桥的同时,对真北路桥进行了系统性的改造。运用上海市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造加工工艺,建设成长80.4米,宽10米的混凝土结构桥。原来的一座桥改成两座桥——中环真北路南向北桥和中环真北路北向南桥。四周苜蓿草形的匝道看得眼花缭乱。</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到北新泾是读小学时妈妈带我来此贩卖素菜。印象中拐过市场看到一座木桥,一阵惊诧,大名鼎鼎的北新泾桥惊是木头桥。返程载货三轮车沿苏州河边,一路是星星点点的厂房烟囱,同行的大人告诉我对面就是长风公园,又觉奇怪,原来北新泾并不遥远,因为经常步行去长风公园玩。</p><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初,途经北新泾,恰逢又一次新桥改建在施工。想不到二十年后,建设中环线,它成为高架立交桥,称真北路桥(中环线)。虽然漂亮许多,但没有了乡野的气息,更没有童年时的诱惑。</p> <p class="ql-block">北翟路上远眺真北路桥(中环线)过苏州河。新泾港过北翟路一号桥汇入苏州河。</p> <p class="ql-block">图中前面的是中环高架桥,后面的是真北路南向北桥。为了体会原北新泾大桥加中环高架的感觉,我特别绕道哈密路天山路过桥到北岸的云岭西路桥脚。</p> <p class="ql-block">待绕行到北向南桥,已经临近黄昏,夕阳西下。</p> <p class="ql-block">曲曲弯弯东流水,</p><p class="ql-block">流芳千古故事多。</p><p class="ql-block">留取感慨多行走,</p><p class="ql-block">后生还在绘新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健身步道大步走,</p><p class="ql-block">碧水绿岛飞沙鸥。</p><p class="ql-block">别看当下疏影横,</p><p class="ql-block">春风吹绿胜扬州。</p> <p class="ql-block">哈密路上的基督教新泾礼拜堂。此教堂一改以往尖塔、十字架的哥特式造型,令人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这段步道是北新泾街道某小区从沿河漂亮的绿地慷慨地划出的,过路行人无不默默赞扬。</p> <p class="ql-block">与苏州河平行的北翟路,是新近完工的西部上海的又一东西快速通道,与在建的北横通道连通。</p> <p class="ql-block">32 . 祁连山南路桥2008年9月通车。其主桥跨径达70米,桥宽达39米,该桥不设桥墩,一跨过河,南连淞虹路,北接祁连山南路。</p> <p class="ql-block">仅看沿南岸半途上桥的两截无障碍人行桥规模,可想大桥的气魄不一般。</p> <p class="ql-block">在祁连山南路桥上看苏州河第十八湾——祁连山南路湾。遐想改日从这里出发继续西进,数一数上海境内苏州河究竟有多少桥,留下多少湾。</p> <p class="ql-block">这几天外孙放假回家,我得以有空过祁连山南路桥,从距河岸最近的福泉北路朝西,一路疑惑一路骑车,大概过来二十分钟,在广顺北路终于看到了跨河高架。作为高速公路一部分,外环吴淞江桥没有引桥,没有高低落差的桥拱,直接跨越苏州河。外环高速公路不能行人,只能远观。它与外环线一期工程同时于1997年开工,1998年通车,连接着长宁区和嘉定区。注意,外环吴淞江桥”六个字是整体的名称,不可省略“外环”二字哦,因为在它的上游几公里外,还有座桥叫“吴淞江桥”。</p><p class="ql-block">周边环境还算可以,新建的临空音乐公园就位于其东南方向,苏州河健身步道与外环林带生态绿道也在其桥下连接。顺着高架能看到协和路上的大楼,但是河对岸比较僻静,十几二十米上下的绿化带外,似乎只有很少建筑,大概是嘉定区江桥的方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十几年以来北新泾以西新建多座桥,<span style="font-size: 18px;">据悉,近期江桥也建成了跨苏州河的桥,从</span>北新泾东下的吴淞江叫苏州河的讲法应该改一改了,如嘉定区暂不算市区,外环线吴淞江才是苏州河进入市区第一桥。</p> <p class="ql-block">说到吴淞江大桥,想到了五十多年前的故事。1968年进单位第一天,到青浦白鹤群革铸造厂工地。那天解放牌卡车载着我们行驶在青安公路上的吴淞江大桥,看到清澈的吴淞江甚是激动。带队老师傅说:"这就是上海的苏州河,这里只能叫它的正名吴淞江。记住!苏州河在北新泾朝东。"后来好几次从建筑工地走到吴淞江江边,看河水从江苏入沪一路向东,自然想到离河不远的家,想到沿苏州河上学的事,想到与苏州河有瓜葛的碎事旧情。</p><p class="ql-block">前年游故地,昔日耸起于青安公路上的大桥不见踪影,原青安公路变成了外青松高架路,坐在车上并没有感觉上桥却过了江。事后在百度看到了重建的吴淞江大桥已是高速公路的一部分,眼馋许久。</p> <p class="ql-block">吴淞江发源于太湖瓜泾口,在青浦白鹤乡进入上海市境。半个世纪前快过年的时候,走到青浦白鹤乡万狮村过吴淞江摆渡到对岸买肉,因为那里属于江苏省,猪肉不分品种,统一七角四分。现在一部跨省公交就解决了。</p><p class="ql-block">至此断断续续三个月,加上几十年前的经历,算是"走"通了苏州河。这一"走",三个月,开阔眼界健了身,学到历史知当今。只要身体健,"走"通黄浦江是下一个目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