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吐鲁番为一个低于海平面154米的盆地,每年只给16mm的降水,却要蒸发掉3000mm以上的水分。</p> <p class="ql-block">炎热夏季最高气温达到49.6度,地表温度高达82.3度,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热极”,历史上就有“火洲”之称,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p> <p class="ql-block">就在这个“大火盆”中央,东西走向还横亘着一座火焰山,它是中国温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这一地区远离海洋,处于陷落盆地中,四周被高山阻隔,洋流无法进入,导致降雨量极少。加上大陆性荒漠带的特点,日照时间长,光照强烈,以及四周高山形成的焚风效应,共同作用使得火焰山地区极为干燥和炎热。</p> <p class="ql-block">这种极端的环境条件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因此形成了火焰山“飞鸟匿踪寸草不生”的荒凉景象。此外,火焰山的形成还与地质构造有关,由红色的砂岩和页岩组成,这些岩石不透水,隔绝了地表温度,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的干燥程度。</p> <p class="ql-block">虽然火焰山环境恶劣,但在它的山谷底中有一长7公里,最宽处约2公里的葡萄沟,似一条绿色的丝带,紧紧环绕在赤红色的火焰山山麓。</p> <p class="ql-block">赤红色的火焰山了无生机,葡萄沟内却泉水涌动、溪流潺潺、生机盎然,一边是火,一边是水,大自然以“葡萄沟的方式”让水和火和谐地相容在吐鲁番。</p> <p class="ql-block">葡萄沟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因盛产品种多、数量多葡萄而得名,当地维吾尔人称之为“布依鲁克”,意思是“长着又多又好葡萄的地方”。这里共居住着9000余名维吾尔、回、汉等农民。布依鲁克河(人民渠)水穿谷而过,树木繁茂,空气湿润,气候凉爽宜人,与火焰山热浪翻滚形成反差。</p> <p class="ql-block">从洋海古墓出土的一根葡萄藤考证,吐鲁番种植葡萄的历史在3000年以上。吐鲁番葡萄发展至今已发展到600多个优良品种,种植面积已超过40万亩,鲜食葡萄年产量80余万吨,农民收入的一半源于葡萄。</p> <p class="ql-block">这里因为气候独特,少雨干旱,晾葡萄干的荫房为方方的土房子、四面用士坯砌出透空的墙、葡萄就长串长串的在里面挂着,吐鲁番特有的干燥的热风吹上40多天,就成箭萄干了。</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葡萄沟是国家5A级名胜风景区,这里是一处幽静的避暑、观光、旅游胜地,每年都有几十万游客来这里观光旅游。在领教过火焰山的炎热之后,钻入凉爽的葡萄沟,享受冰火两重天的奇遇。</p> <p class="ql-block">在葡萄沟里,游客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景观、品尝到世界上最甜的葡萄,还能领略到葡萄沟里维吾尔族小伙儿的热情舞蹈、惊险刺激的达瓦孜表演、热闹喜庆的少女采葡萄等,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坎儿井</p> <p class="ql-block">坎儿井<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称 “井渠”,</span>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被誉为地下“万里长城”,它是干旱地区劳动人民利用紧缺水源实践过程中的一大创举,它不仅具有生态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并且在农业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坎井对新疆历史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在世界上亦具有一定影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据载,汉武帝时,征调了一万多人开渠引洛水灌溉临晋(今陕西大荔县)平原,渠道必须经过商颜山(今铁镰山)。山高40余丈,为黄土覆盖,开挖深渠容易塌方,于是改用开凿竖井法。《史记·河渠书》记载当时井渠施工法的技术要领是:“凿井,深者四十余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水颓以绝商颜,东至山岭十余里间。井渠之生自此始。”井渠法开创了后代隧洞竖井施工法的先河。在施工中因掘出了龙骨化石,所以又把井渠称为龙首渠。</p> <p class="ql-block">龙首渠的施工表现了高水平的测量技术,它在两端不通视的情况下,能准确地确定渠线方位和竖井位置。由于井渠可以减少渠水的蒸发,井渠技术很快就推广到现今的甘肃、新疆一带水分容易蒸发的干旱地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疆的坎儿井用的就是西汉龙首渠施工中应用的井渠技术,它是新疆干旱少雨地区独具特设地下灌溉工程。全疆共有坎儿井约二千条,总长在五千公里以上。其中吐鲁番地区有一千三百多条,哈密地区有五百多条,南疆的库车、皮山以及罗布泊盆地的伊曼拉尔和北疆的奇台、阜康等地有零星分布,喀什噶尔绿洲的阿图什有少量放弃的坎儿井遗迹。<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长的吐鲁番哈拉巴斯曼渠长一百五十里,宽七尺,灌溉田地一万六千九百多亩。</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现今的坎儿井仍然在新疆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苏公塔</p> <p class="ql-block">苏公塔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是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之子苏来曼为表示对朝廷的忠诚和对真主的虔诚而修建的。苏来曼王是吐鲁番王世袭第二代,又称苏公,所以人们称这座塔为苏公塔。</p> <p class="ql-block">这座塔是由维吾尔族建筑师艾山精心设计的,是一座伊斯兰风格的古塔,也是中国百座名塔中唯一一座伊斯兰风格的古塔。 </p> <p class="ql-block">苏公塔是灰砖结构,高44米,基部直径10米;塔身上小下大,呈圆锥形;塔中心有一立柱,呈螺旋形向上逐渐内收直至塔顶,共有台阶72级。塔身上最具特色的地方是用方砖砌出的凹凸不平的几何图案,包括菱格纹、山纹、水波纹、变体四瓣花纹等,共有15种之多,均为维吾尔族的传统纹样。 </p> <p class="ql-block">苏公塔的建筑风格别出心裁,将维吾尔族传统建筑与伊斯兰文化元素完美融合,充满艺术价值。塔身洁白无瑕,与脚下黄土地形成鲜明对比,修长塔身线条流畅,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塔顶是一座精致的圆顶,镶嵌着璀璨的宝石,熠熠生辉,如同一颗闪耀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苏公塔是新疆境内现存最大的古塔,它的存在具有划时代意义。修建苏公塔见证了清朝统一新疆、治理新疆的基本史实,也见证了各族人民的爱国之心。</p> <p class="ql-block">吐鲁番火车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