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年前的仲春五月又回到北京,住在北体大,这个我曾经度过童年和少年的地方。那天早上经过小学校门口,正好接近上课时间,只见一群着装鲜艳的孩子们在家长护送下涌进校园。他们步伐轻盈,活力十足,就像一群飞舞的小蝴蝶和小蜜蜂。看到他们,我的心也飞回了那个我们曾经是祖国花朵🌺的童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與今天的校舍相比,我們當年的校舍是三排灰磚灰瓦房,校門很小,也沒有掛牌子,實在是不起眼,所以我們都沒有在那裡留下過合影。不過讓我們記憶深刻是校園裏紅磚鋪成的小路,春風中沙沙作響的楊樹以及夏秋季盛開的木槿花。校園的後面是一片綠油油的稻田,很接地氣。前面是一個的操場,供我們課間活動及上體育課使用,只是一下雨就成了一片“汪洋”, 上學都得繞著走。(當年小學的平面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的小学时期处在一个特殊的年代。一,二年级还是正常学习阶段,三,四,五年级赶上那场”史无前例”。三年级基本上没上课,四年级的课程只有算术和语文(背语录)。五年级刚刚恢复一点正常,六年级又开始“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 ,我们也都参与了全民挖防空洞的壮举。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对我来说小学真正记忆深刻的只有二年。一年级时太小,只记得我们的班主任是谢小琴老师,那时候觉得她长得瘦瘦高高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其他就什么也没记住。不过有一件事让我记忆深刻。那是一年级第二学期,我们年级组织春游到动物园。那天下着小雨,中午吃饭时我们都是吃自己带来的饭。可是有一个同学不知什么原因没带饭,这时谢老师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三毛钱让这个同学去买面包汽水。那时大家的收入都很低,東西也很便宜,三毛钱是可以著實地吃一顿豐盛的午餐了。(照片 :紅領巾時代 - 1965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年级是我记忆深刻的一年。这一年我们新的班主任李英捷老师刚从师专毕业,芳龄19,梳着两条大辫子,一双大眼睛仿佛会说话,她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上课时她给我们做实验,讲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有时还让同学们自己上来讲故事。课外她和我们一起跳绳,做游戏。她因人施教,经常为学习吃力的同学补课,给学习好的出附加题。那一年我们的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照片來自網絡,當年女同學喜歡的課間活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六年级也是我记忆深刻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第一学期,挖防空洞,搞防空演习。带着小马扎户外上课,拿着算盘学珠算。后来一部分同学跟着父母去了山西的五七干校,然后我们年级的两个班合并了。开始由王世华老师教我们,几个月后李英捷老师成了我们的班主任。对於我来说是五年级一年和六年级一个学期短暂的离开了李老师,之后是”胡汉三又回来啦”!🤔 我心里面挺喜欢李老师的,但也有点怕她。她管起学生来还是挺严厉的。 (照片:紅小兵時期 1968-1971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也是在六年級的時候,可能是因為師資不足,學校請到了北體大的幾位老師為我們上課。 印象比較深的是教音樂的黃老師。他是廣東人,所以音符“哆瑞咪發… 的’瑞’總是’賴、賴、賴‘”🫢,我們背後也老學他。還有教常識課的徐老師,知識豐富,講課幽默,我們都很喜歡他的課。這些大學老師教起我們小學的課程應該說是“小菜一碟”。(照片:紅小兵時期1968-1971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70年我们这一级赶上了从夏季入学改为春节入学,所以我们小学六年级上了一年半。这一年半里我们的校园生活起了很大变化。70年春天,一个身材娇小,走路像走台步一样的音乐老师来了,她就是王菊阑老师。曾就读吉林艺术专科学校, 之后在总政文工团当歌剧演员,转业后成为了小学老师。她的到来完全改变了我们校宣传队的水平。70年夏天,我校同学代表海淀区参加了北京市中小学生游泳比赛。70年秋,我校数名同学代表清河镇参加了海淀区中小学生乒乓球赛。知道当时我们的教练是谁吗?大名鼎鼎的梁卓辉先生,他曾经培养出容国团这样的世界冠军,当时在我們的赛场还引起不小的轰动。不过我们因为是临时组建的球队,成绩并不理想。70年12月,13岁的我们也响应中央”如不这样训练,就会变成老爷兵”的号召,到北京郊区野营拉练。肩背行李卷,日行30-40公里,傍晚住宿农民家,自己动手做饭。十多天后回来,个个脸都晒黑了,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最后我们是在北京市中小学生71年春节游泳邀请赛中告别了小学生活。那是我们最后一次代表海淀区小学生参加比赛,教练都是体院游泳教研室的专业老师。(照片來自網絡,很像當年我們比賽的游泳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因为体院这个平台,我们从小就有条件在各种场馆里玩耍,想学什么项目都可以得到专业的指导,所以这里的孩子多少都有一技之长,不论后来在中学,大学,还是工作单位都成为了体育骨干。虽然我们当年的校舍是三排灰瓦平房,如同灰姑娘的居所,但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却不乏日后颇有成就的”公主和王子们”。2015年清华附中百年校庆,我們有四位同學榮登杰出校友名单 - 毛振明,王健,王欣及馬京燕。 (照片:當年我們成長的大環境 -北體大校園鳥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他同學的記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记忆中的小学画面是这样的:在清清流淌的青河边,绿色的稻田包围着一群红色的建筑,那是体院的家属宿舍,在这片宿舍的东北角上有三排座北朝南灰色的平房是我们的学校,朱房小学分校。学校院门朝西,进门右手第一间是我们班的教室,左边是老师的办公室。学校的东北角上是厕所,那里有个小门可以走上从红五搂北边通向铁路的土路,那是我们去本校的必走的路。在路的北边有两个农家的院子,土砖结合的房子虽有些旧,但有几棵枝叶繁茂的老榆树在风中挺立。当我们去本校参加活动,两位梳着辫子的年青女教师带着一群小豆包,走过布满车辙的坑洼不平的土路,上坡通过铁路道口,去本校门前看少先队的队旗和令人羡慕的鼓号队。 多少年过去了,当年的情景至今难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师办公室里有两位都姓李的年青女教师负责我们年级两个班,一位活泼,开放,热情飞扬;另一位沉稳,静气,不怒而威。两个人各具风格,但同样都受到同学们的喜爱和尊敬,甚至她们所带的班也都或多或少,潜移默化中隐隐地透着她们风格的印迹(你可想想当年的同学表现)。当上课的铃声响起,两位李老师走进各自所带班的教室,课程开始,教室里便传出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向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排成个人字。“ —以上均來自苏小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照片:當年體大的游泳池,夏天我們的大部分時光都在這裡度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時光荏苒,轉眼之間我們已是知天命之年 (照片:2007年小學同學聚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5年在我們中學百年校慶之際,小學同學再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7年我們的一甲子聚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9年,為找到失聯多年的同學而聚 (趙瑩 - 前排C位)。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的小学从60年代初建到2024已經六十多年了。其中经历了两次搬迁,三易其名。今天的清华附中上地小学已经完全找不到当年朱房小学分校的任何踪影了,我们甚至也没有一张当年校园里的照片,但童年在这里度过的时光却成为了刻在我们心里,永远抹不去的美好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學校史: 已經找不到資料記載我們的小學是何時建起。據我們的學長回憶,他們六十年代初就已經在這里就讀,最開始的校名是朱房小學分校,本校建在離我們約步行20分鐘的朱房村,屬於清河鎮學區。1972年更名為清河五小,成為一所獨立的小學。 2015年成為附近名校清華附中旗下的一所小學,因此也更名為清華附中上地小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距1964年我們進入小學,至今已經60年。 天地變化,物是人非,而童年的記憶依然深刻美好👌 僅以此文獻給我的發小們。 </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