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坨白绒绒的绵云,乖乖的歇在这处小山村上。看着它,我也停留了下来。这村庄,好静啊,静的连零散的狗狗都懒的声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墙上,红色的“毛主席万岁”模糊可见,好有年代感,估计五六十年以上了。以前漆的质量确实不错,即使几十年风风雨雨,仍将历史印记展示后人。触摸这红色印记,不惑之年,心波澜依旧。毛泽东,中国的一代历史伟人,他们奠定社会根基,缔造了新的社会运行秩序。70年,沧海桑田间,始终是人的江湖。名利之下,追逐的人们各有各的视角、说辞、行为。究竟怎样的社会才是和美的,依然千人千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人哪,往往只看着别人的屁股,却看不见自己的屁眼,人性之下,有几人能修心清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村落里,在零落荒废间,这一处二层的瓷砖楼,铝合金的窗有着时代装修脚步的印记,显露着主户曾经的时尚。只是这处显目的二层小楼也闭了大门,一同沉寂在荒村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若一个地方荒落了,那其中即使显耀突出的个体也会被埋没失了价值。就如离了山的虎,往往只剩平阳。同理,社会与个人间,当整个群体消弱了,那其中的个体也往往好不到哪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村中,有一棵光秃的枯松,远远的孤突着,因为没了绿的生机,显得格外萧肃荒冷。这树马尾松,树龄520年。据村民说,它是在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前,随国清寺万亩松林的松线虫病一同枯死的。没枯死前,这马尾松比黄山的迎客松还俊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惜了,这马尾松凋零在青盛时。风水树没了,似乎这村也失了灵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上的太阳落的更早些,兜兜转转来到村集体屋前。锁着的门里面有很多老人的肖像照,三四十个相框紧紧的排在一起。我当时很好奇,这看着像遗照的为啥都摆这集体屋里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带着疑问,和晒太阳的路人边唠边感叹。感叹现在哪来的乡愁,连乡人都么有了。还记得年少时,一帮屁孩满山跑,如今只剩山,么有孩。又说起集体屋照片的事,路人赶紧纠正我的想法。原来,集体屋里照片的本人都还健在,只是等那人过世后,才将集体屋里的照片拿出,放上坟上去或放回自己的荒屋里进去。而且,这照片还是志愿者免费帮拍的。幸好没和村里的人瞎问,否则那原来的想当然就太冒犯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这集体屋里的照片还在守着这里的活力,等照片全拿光的,这村就只剩那枯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阳下了山,那朵绵柔的朵朵云也走了。把心情和感思随我的脚印一同留在这村里。或许,它会成为离去再归来的似曾相识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