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美华人的孩童生活片章,我说一点自己的所见所闻。在我外孙还是学龄前阶段,每周六就会把他送到“中文学校”学习二小时中文,到了学校孩子自己背着书包进校门,这种学校不大,就是几间教室,没有其他的活动场地。家长有的直接开车回家,有的就留在学校坐在走道椅子上静心地等待孩子下课。留下来的家长都是华人,相互间都会随意拉扯聊天,时间一长各自成了朋友 。我们有三家都是来自上海,同乡尤其亲热,十多年来孩子已经大学三年级了,家长们仍情谊浓浓,逢年过节必定拜访,在每天的微信中也是嘘寒问暖。</p><p class="ql-block"> 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活动也引入注目,我亲晰的记得孩子过周岁,我们买了大蛋糕送到幼儿园在餐桌上分装好,此时班级的孩子们集中在教室里,我见到自家的外孙坐在教室中间,他是今天的主角,其他孩子面向他席地而坐。外孙的身旁堆放着一封封信,也有少量小玩具,他拿起一封封信向同伴展示,並大声朗读每一封同伴书写的生日贺信,每读一信小朋友都会给以热烈的掌声。我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场景,真为孩子们的真诚、团结友爱所感动,从小树立起了集体的观念。待贺信和礼物都展示了,孩子们呼拉一下,直奔餐桌分享蛋糕的美味。</p><p class="ql-block"> 幼儿园也会组织孩子们集体活动,他们不定时开一次Party,一般是租借该地区的儿童游乐场,我怀着好奇心跟随外孙去参加了一次。说是Party,实际上就是让孩子们一起去“疯”,一起去学习生活常识,所以一到开始,大家哄的一下走得无影无踪,一个小时的活动结束孩子们嘻嘻哈哈三三二二走出游乐场。我以前总以为Party只是大人跳舞聚会,现在才知道那边的孩子从小就有了聚会的观念。</p><p class="ql-block"> 初中毕业的学生,在进入高中前会有打工的经历,这是检验学生生活经历的方面,外出打工需要自己去找工作岗位,所以一到暑假,有的孩子就会主动去一些商店询问老板要不要打工的。我的外孙找到了一家日料店,老板让他学习帮着做寿司,一天四小时,打工也有少量的报酬,他干得很开心,骄傲地说我会做日本寿司了,以后做给大家吃。</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在美国探亲的点滴回忆,虽然回国了,但每每想起仍是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