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师”(上)

快乐如风

<p class="ql-block"> “德 师”</p><p class="ql-block"> •李建军</p><p class="ql-block"> “德师”绝对是个有故事也会讲故事的人。</p><p class="ql-block"> 我知晓“德师”这个人至少有了20年。但真正走近他,却是因为6月初他公司组织的一次“烟花文化”传播之旅,有幸与他共同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有故事的烟花”这个主题。作为湖南庆泰花炮集团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德师”带着浓重南乡口音的一席脱稿讲话,他对浏阳花炮产业的深入思考以及对企业人才培养的全新理念,让我震憾。我不禁对眼前这位微信名为“农民伯伯”的73岁农民企业家肃然起敬。强烈的好奇心,让我有了更进一步走近他,了解他,挖掘他身上诸多感人故事的念想。</p><p class="ql-block"> 尽管“德师”目前已经卸任了公司的主要职务,但他的社会活动依然很多。约了多次之后,终于在孟夏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他的办公室采访到了他。访谈整整持续了一个上午,因为下午他还要去市政府参加市长召集的如何把浏阳花炮节办成知名节会品牌的座谈会。</p><p class="ql-block"> 故事的挖掘是从他苦难的身世聊起的。</p> <p class="ql-block"> 壹</p><p class="ql-block"> “德师”1951年出生在浏阳南乡金刚九岭脚下的一户贫苦农家,祖宗18代都是作田种土的老实农民。</p><p class="ql-block"> 我好奇地问,为何微信昵称取名为农民伯伯?他说:</p><p class="ql-block">“我自幼生长在农村,见证了太多太多的农村往事,农民不懂装腔作势,就像耕地的老黄牛,有着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的品质。”在他当选湖南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的期间,省城一家报社的记者采访了他,为他写了一篇题为“一个农民企业家的样本价值”的报道,他对这篇报道非常认可,就用报社给他绘制的头像当做了微信的头像,微信昵称就称为农民伯伯。</p><p class="ql-block"> “ 德师”告诉我,父亲在他4岁时就因为患伤寒病而亡,年仅36岁。留下他从未进过学校门、目不识丁的母亲带着4岁的儿子和半岁的女儿,孤儿寡母三人相依为命,孤苦伶仃,度日如年。他的母亲陈玉兰虽没读过一天书,但却勤奋而有大爱。因为历史的原因,那个时代的中国农村随处都是吃不饱、穿不暖、上不起学的苦难人家。尽管家庭条件异常艰难,饱受没文化之苦的母亲硬是节衣缩食,让刚满7岁的他进学堂读了三年书。</p><p class="ql-block"> 在实行农村生产责任制之前,农村都是执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每家每户靠出集体工挣工分过日子,换取年底的粮油分配。孤儿寡母干不了繁重的农活挣工分,母亲就央求队长把生产队的耕牛给她家承包饲养,一家人就可以依靠养牛赚取微薄的工分。</p><p class="ql-block"> 年幼的“德师”很懂事,为了帮助家里多挣点工分,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割牛草,养牛的牛粪也可以另外记工分。一家人拼死拼活地做工,却依然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屋漏偏逢连夜雨,行船又遇打头风。在“德师”11岁那年,苦难的母亲在稻田收割稻谷时,不幸被稻穗割伤了眼睛,无钱医治,染上偏头疼,竟活活地痛瞎了左眼。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孤儿寡母三个人常常是睡在晒簟上流泪到天明。面对家庭的窘境,年幼的“德师”看在眼里,痛在心上,立志要自立自强,改变这种局面。</p><p class="ql-block"> 从13岁起,“德师”就跟着大人去东风界用土车子推运煤炭,一趟推不动上百斤,就推70斤。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他开始靠苦力劳动赚取一些收入,慢慢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他游走乡间,学打人参冻米、补轮胎、修电瓶等,什么赚钱的脏活苦活都干,最远时到了湖北等地,靠火补内胎、修矿灯赚钱养家。尽管生活依然艰苦,但一家人团结和谐,苦中有乐,沉寂的家庭时而有了爽朗的笑声。1970年,19岁时,经人介绍,“德师”与本村的姑娘结了婚。回忆起当年第一次去看婆娘时的经历,他笑着说:“我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借的!”</p><p class="ql-block"> 苦难的童年磨炼了“德师”的心智,让他成熟得比同龄人更早,也更懂得生活底层的人间冷暖。</p> <p class="ql-block"> 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金刚是浏阳的花炮主产区,生产鞭炮烟花有着悠久的历史。1964年,“德师”所在的平桥大队办起了集体企业鞭炮厂,后来转为金刚公社的社办鞭炮厂。年仅14岁的他就在鞭炮厂做事。那时候,在社办企业上班也不领工资,只是计算工分到所在生产队参加年终分配。10分工分年终在生产队上合得到6—7角钱的产值。精明的他发现在鞭炮厂药物线上做事虽有危险,但工分高,1个人做事可以拿到2个人的工分。他就找到在鞭炮厂当技术员的叔叔,央求叔叔把自己安排到高危的药物线上去上班,好多赚点工分。后来,他的舅母知道了这事后,基于安全考虑,专程来到他家里好心劝说其母亲:“玉兰啊!你家只有蔚德一个男丁,一根独苗,如今在鞭炮厂药物线去上药,咯子危险,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今后怎么办呀?”</p><p class="ql-block"> 倔强的“德师”理解亲人的好意,但并没有轻易放弃药物线做事多赚工分的机会,只是他在做事时格外小心谨慎,从不违章生产。他告诉我,自己在药物线上足足干了十多年,没有出过任何大小事故。访谈中,回想起这段“高空走钢丝”般的打工经历,“德师”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1978年,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在当地花炮厂打了十多年工的“德师”成了厂里的技术能手,鞭炮烟花产品的生产工艺他都了如指掌。那时很多地方都开始办乡镇企业,建鞭炮烟花工厂,熟悉生产工艺流程的花炮技术工人变成了“香饽饽”。脑袋瓜子灵泛的他敏锐地抓住了这个赚钱的机会,先后到邻近的醴陵、江西宜丰等地花炮厂当起了师傅,拿上了90元一个月的高工资。</p><p class="ql-block"> 在外面当了2年师傅的“德师”赚了大摞的票子,回到家乡后建起了一栋全窑砖的大房子,让地方人刮目相看。</p><p class="ql-block">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86年,好运再次降临到了他的头上。他的堂叔黄玉奇是当年乡办企业九岭林场的场长,他找到“德师”商量,问他愿不愿意出来帮林场办个花炮厂,办花炮厂的资金和场地都由林场提供。“德师”一听就来了兴趣,一拍即合。雷厉风行的他说干就干,很快就找到县里的有关领导,批到了九岭林场鞭炮厂的营业执照。不多久,林场投资2.8万元,他就借用了当地生产队的2栋保管室,又在河边的集体土地上划了一块地,建了6栋厂房,家庭作坊式的九岭林场鞭炮厂就投产开工了。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第一年就赚回了4万元,林场分到了1.1万的利润。</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办厂成功的喜悦,让“德师”很是兴奋。但他没有完全沉浸在喜悦之中。理智的他清醒地意识到,企业只有不断的创新,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p><p class="ql-block"> 传统的鞭炮生产工艺都是手工操作,效率不高。善于观察细致留心的他在检查生产的时候,发现了一种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但是做出来的产品却因为药物挤压过紧的原因炸不响。</p><p class="ql-block"> 那几天的“德师”茶不思,饭不香,一天到晚,满脑子都在想着鞭炮为何会炸不响。一天,正当他在家苦思冥想的时候,呆在鸡窝里生蛋的母鸡不知何故受到突然惊吓,一飞而起,带翻了鸡窝旁边装细糠的箩筐,细糠随着鸡爪飞扬。这一举动让他突发奇想:“细糠和药”可以稀松药物的密度,可不可以解决炸不响的问题。如获至宝的他立马赶回花炮厂进行试验,果然成功。自此,九岭林场鞭炮厂一款自行研发的鞭炮新产品“快寸”应运而生。产品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当年依靠这款产品就盈利了六七万元。</p><p class="ql-block"> 1987年,“德师”又在母子炮的基础上,主持研发出了一款深受儿童喜欢的“花中炮”。这款产品“花中有炮,炮中有花”,燃放时,可以带着哨音在地上腾空旋转,喷出金色的火焰,结束时又能发出鞭炮声。</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他的花炮厂还只是生产厂家,没有自主经营权,只能接受当地日杂公司的下单生产或者把生产出来的产品卖给烟花贸易公司。</p><p class="ql-block"> 1989年,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德师”又在靠近106国道边上新建了一栋厂房。那年春节前,赚得盆满钵满、心情愉悦的他带着儿子写春联贴对联,喜迎新年。他自拟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做出花中炮”,下联是“迎来满园春”,横批是“九岭鞭炮”,巧妙地将自己的厂名和2个产品名“花中炮”“满园春”嵌进了对联,让儿子帮他写了贴在靠国道的厂门口。这一看似无意实则有意的举措,为他带来了企业自营出口的第一个客户。</p><p class="ql-block"> 谈到这时,“德师”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他向我娓娓道来。</p><p class="ql-block"> 原来,那天湖北省一家县日杂公司两名业务经理刚好到金刚烟花公司参加订货会,选中了花中炮这款产品。两位经理参加完订货会后,刚好与九岭鞭炮厂的一位员工同乘一车,员工正好在贴有对联的厂门口下车,两位业务经理看到了厂门口的对联,很感兴趣。心下估计这个厂可能就是他们订了货的花中炮的生产厂家,于是,两人就找来纸笔写下联系电话,让厂里人去他们入住的大瑶招待所面谈。“德师”知晓这件事后,立马骑着单车赶到大瑶招待所,九岭鞭炮厂的第一个自营出口客户就这样送上门来了,生意一直做到如今。(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