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时代背景</p><p class="ql-block">万历年间(有关人物资料)</p><p class="ql-block">1、郑贵妃</p><p class="ql-block">皇贵妃郑氏(1565~1630),明神宗朱翊钧之皇贵妃。大兴(今北京大兴)人。明万历初入宫,是万历皇帝最宠爱的妃子。生皇三子朱常洵后,进封皇贵妃。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太子册立。万历四十一年,奸人孔学为陷害太子,牵连郑贵妃,梃击案又有郑贵妃之太监参予其事。明神宗崩,遗命封郑贵妃为皇后,以大臣反对乃止。</p><p class="ql-block">崇祯三年七月,郑贵妃薨,谥曰恭恪惠人物荣和靖皇贵妃,葬银泉山。崇祯十七年秋七月戊子,明安宗追尊皇祖妣贵妃郑氏曰孝宁温穆庄惠慈懿宪天裕圣太皇太后。</p> <p class="ql-block">郑贵妃墓寝卫星定位图</p> <p class="ql-block">人物生平</p><p class="ql-block">郑皇贵妃(1565~1630),大兴(今北京大兴)人,父郑承宪,生于嘉靖四十四年(公历1565年)。</p><p class="ql-block">万历九年(1581年)八月,朝廷下诏选美备嫔妃。</p><p class="ql-block">万历十年二月,册郑氏为淑嫔。</p><p class="ql-block">万历十一年八月,晋德妃,十一月乙巳日 (1584),郑德妃生皇次女(云和公主朱轩姝)。</p><p class="ql-block">万历十四年(1586年)正月五日,贵妃郑氏生皇三子(福王朱常洵,追尊恭宗)。三月,进封皇贵妃。</p><p class="ql-block">万历十五年 (1587年)九月乙未日午时,郑皇贵妃生皇四子(沅怀王朱常治)。</p><p class="ql-block">万历二十年 (1592年)三月庚辰日,郑皇贵妃生皇七女(寿宁公主朱轩媁)。</p><p class="ql-block">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明神宗崩,遗命封郑皇贵妃为皇后,以大臣反对乃止。</p><p class="ql-block">崇祯三年七月,郑贵妃薨,谥曰恭恪惠荣和靖皇贵妃,葬银泉山。</p> <p class="ql-block">郑贵妃剧情照</p> <p class="ql-block">3、张居正与李太后</p><p class="ql-block">内阁首辅张居正成功地进行十年改革,其主要支持力量,来自李太后的理解支持甚至偏袒,其中充溢着29岁守寡却卓约风姿的李太后对一表人才气质诱人的荆楚人士张居正的钟情。然而,李太后与张居正并没浮出水面的相互倾慕和眷恋,反而在儿子万历皇帝的心目中留下无以言表的阴影,进而演变成仇恨,并成为万历废止张氏改革,让张居正死后不得安宁的一条隐形导火索。如果李太后与张居正让相互的暗恋成为正恋,说不准会改变万历人生为帝亲政的轨迹,张居正也不至于死后数月就几近鞭尸,成为历史上一个有争议的改革人物,明朝的命运也许不是历史留下的这个样子。</p> <p class="ql-block">李太后接见大臣临政摹印版像</p> <p class="ql-block">4、万历皇帝与张居正</p><p class="ql-block">在万历皇帝朱翊钧 15岁之前,张居正是一位值得尊重的老师,张居正对万历皇帝的教育极其上心,而且极其严格。张居正本人不但亲自讲论经史,而且还不分昼夜编写帝鉴图说给万历皇帝看,可以说张居正是个负责任的好老师。万历皇帝显然是对其非常尊重的;冬天太冷,万历皇帝给张居正毛毡垫在脚下,夏天太热,万历皇帝就让太监宫女帮他扇扇子去暑,可见那个时候他们真的是情同父子,同时张老师也是母亲每天教诲下可以倚重的忠义重臣,她妈可能是由于政治目的亲赖张居正。万历的童年时期,不会和这位严厉的老师产生其他想法的,那时候的他尊敬、敬仰,认为这是一位非常完美、博学、值得信赖、道德高尚的先生。</p><p class="ql-block">长大以后,权利带来的隔阂终于到来了。万历皇帝慢慢的成熟了,难免会多出一些别的想法,但是他对张老师,更多的是敢怒不敢言,毕竟是皇帝天生傲骨!我屈意顺从 ,并不代表我没有自己的想法。万历10岁登基,直到20岁还不知道权力是什么滋味,青年万历开始慢慢知道他以前尊敬的张老师也不是他自己说的那样道德高尚,张居正和万历皇帝最大的悲剧,即在于权力的交替出现了问题,这让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尊敬依赖,最后变成了疯一样的报复与憎恨,一个20岁的青年终于也知道被人架空的滋味不好受了,万历与张居正可以用“爱之深,恨之切”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p><p class="ql-block">万历十年(1582年)7月9日(六月二十日)张居正卒,享年五十八岁,赠上柱国,谥号文忠。</p><p class="ql-block">张居正死时,万历皇帝已是近20岁的青年了。在痛哭流涕之余,万历皇帝隐隐约约也感到了些许的轻松,那位令人敬畏的张先生终于走了。,平心而论,万历皇帝早年的表现是令人满意的;他比他的父亲隆庆皇帝要聪颖得多。在母亲慈圣太后和张居正的督察之下,万历帝接受了长期而又严格的正统教育,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圣明的君主。尽管他偶尔也因醉酒、骑马等行为而受到太后和张居正的批评,但总的来讲,仍是个合乎传统道德、标准的年轻皇帝。而且在即位初期,他也一直为自己有张居正这样的辅佐大臣而感到庆幸,并自然而然地在许多方面以张居正为榜样。 但在张居正死后不久,万历帝逐渐听到了不少他原先根本无法听到的言论。张居正的对立派开始试探性地放出风声,旁敲侧击地把张居正的所谓种种罪行揭露出来,丑化其形象。万历帝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原先那位令人敬佩的“张先生”的形象,已逐步在脑海中消失,代之而来的是欺君毒民、接受贿赂、卖官鬻爵、任人唯亲、放纵奴仆、凌辱缙绅的奸臣形象。</p> <p class="ql-block">张居正画像</p> <p class="ql-block">5、万历怠政原因</p><p class="ql-block">近代不少史学家认为,万历的怠政,很可能导因于,张居正帝师时的过于严厉教导,使得万历在张居正死后,以极端的方式来放纵“解放”自己。</p> <p class="ql-block">上朝图</p> <p class="ql-block">6、御医罗必炜</p><p class="ql-block">明朝万历年间,曾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李廷机(1542—1616)著的《李文节文集》中《谢恩疏》有这样记载:“本月初二日卯时,接到圣济殿一扎,本日五鼓,圣济殿提督太监崔文升等传奉圣旨,著太医院堂上官罗必炜御医吴翼儒何其高随奉钦遣,到臣寓所同诊臣脉”。这段文字大概反映出罗必炜是万历年间太医院的一名御医。全书分为四卷,共七册,书内又分上、下两截,上截主要介绍用药方法,下截主要介绍药性,书中还有历代名医简介和插图。由于罗必炜和《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是同时代的人,世人重视了李时珍而忽视了罗必炜,故对罗的研究和介绍甚少。书中有些用药介绍甚为令人吃惊。例如:“天灵盖最主传尸。久病虚劳热蒸在骨。天灵盖乃死人顶骨十字解者,此骨是天生天赐。......味卤乎无毒,主传尸鬼疰人”(书中无标点名)。读至此使人想起早几年,西北某省破获一宗大量盗取墓中死人天灵盖骨的案例,他的行为是否与用药有关?希望通过此书引起有识之士及专家对罗必炜进行研究。</p><p class="ql-block">附罗必炜著书目录:</p><p class="ql-block">《太医院增补珍珠囊药性》</p><p class="ql-block">《医方药性合编》等。</p> <p class="ql-block">《太医院增补珍珠囊药性》</p> <p class="ql-block">《医方药性合编》罗必炜著</p> <p class="ql-block">以上图片由网络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