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之旅—罗马之行(二)

行万里路

<p class="ql-block">5/26/2023</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3yy5ngm" target="_blank">意大利之旅—罗马之行(一)</a></p> <p class="ql-block">每当听到优美动听的乐曲Anywhere the Heart Goes,电视剧《荆棘鸟》中经常出现的罗马梵蒂冈的画面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男主人公Ralph神父一心向往罗马教廷的权力,同时内心又深陷于爱情的漩涡。但是为了专心侍奉上帝并追求红衣大主教的职位,他抛弃了世俗的爱情,奔赴梵蒂冈。剧中反复出现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让我感到既神圣又神秘,总想着有一天能亲临其境,目睹这座圣神辉煌的殿堂。今天我们终于踏上了这条“朝圣”之路。</p> <p class="ql-block">罗马是令无数人心驰神往并为之倾倒的永恒之城,而梵蒂冈则是全世界天主教徒的朝圣之地,也是许多人魂牵梦绕无法抗拒的神圣之国。梵蒂冈是一个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教皇是国家元首,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精神领袖。教皇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于一身。</p> <p class="ql-block">沿着协和大道向圣彼得广场慢慢走去时,仿佛一幅史诗般的、气宇轩昂的壮丽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圣彼得大教堂越来越近,视角越来越宽。当穿过石板路来到大道的尽处时,眼前豁然开阔,目光不由地投向那个镶嵌在蓝天中的白色大圆顶,伟大的建筑师和雕刻大师贝尼尼设计的两条气贯长虹的弧形柱廊把乳白色的大教堂优雅地框在中轴线上,仿佛是耶酥基督伸出慈母般的双臂拥抱全人类,无论你是天主教徒还是异教徒,都受到来自天国的祝福。这绝美之境,只有亲临其境才能感受到灵魂深处的振憾。</p> <p class="ql-block">从大教堂顶上俯瞰圣彼得广场,它与协和大道紧密相连,其整体造型像是一把通向天国的钥匙。公元1656年,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委托年近六旬的建筑大师吉安·洛伦索·贝尼尼设计并建造圣彼得广场。广场长340公尺,宽240公尺,可容纳30万人,是罗马教廷举行大型宗教活动的地方。整个广场和两条柱廊花了11年时间才得以完成。</p> <p class="ql-block">贝尼尼设计的两条柱廊各由四排多立克柱组成,一共有284根,其中还有88个壁柱。这些柱子高20米,宽1.6米。柱廊顶部有140尊高约3米栩栩如生的圣人雕像。 它们代表旧约和新约中的主要人物以及许多重要的天主教人物,如教皇、圣人和殉道者,其中有38尊雕像是女性。贝尼尼和他的徒弟及助手们在1670年完成这些雕像的制作。</p><p class="ql-block">柱廊也是意大利和梵蒂冈两国之间的边界。</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建筑之一。耶稣最信任的门徒圣彼得安葬于此,这座庄严神圣的大教堂正是为圣彼得而建。</p> <p class="ql-block">彼得的原名叫西蒙,他在哥哥安德鲁的引领下认识了耶稣。耶酥一见到西蒙就给他起了一个新名字—“彼得”,意思是"磐石"。从此他一直追随耶稣。作为一个天生的领袖,彼得在耶稣死后领导一众门徒广泛地建立教会,为耶酥传福音。在罗马皇帝尼禄统治时期,基督教教会发展壮大到全罗马帝国。但是在当时的罗马城,基督教被一些人认为是极端邪教而受到歧视和压迫。公元64年七月的罗马发生了一场大火,全城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大火一连烧了六天七夜后,罗马几乎变成一片焦土。尼禄从外地赶回罗马后下令救灾,并敞开自己的豪宅让市民们进来暂时避难。但是城里有流言说是有人故意纵火,尼禄为了不让人们怀疑是他指使纵火,便宣称基督徒是这场灾难的元凶,由此下令逮捕并杀害了许多基督徒。当时正在罗马传福音的彼得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曾试图逃离罗马,但是基督的教义不允许他这样做。据说彼得被处死之前,要求把他倒过来钉在十字架上。彼得在耶稣被捕时,曾三次否认认识耶稣,为此,他自认为自己不配象耶酥那样被端正地钉在十字架上。随后他与异教徒一起埋葬在尼禄竞技场附近的墓地里,也就是现在梵蒂冈大教堂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这一埋就是200多年无人问津,一直到公元 312 年君士坦丁大帝击败马克森提乌斯,重新统一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圣海伦娜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基督教传说她找到了钉死耶酥的真十字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成为第一个信仰基督教的罗马皇帝。公元313年他颁布了合法化基督教的“米兰敕令”,让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下令在圣彼得殉道的地方建造一座宏伟的大教堂,后被称为旧圣彼得大教堂,它是早期基督徒的重要朝圣之地。从公元 4 世纪中叶一直到1506 年的近1200年间,它经历了各种修改和扩建,但是到了中世纪晚期,由于年久失修,教堂的一侧严重倾斜到几乎垮塌的程度。 尽管15世纪文艺复兴初期的教皇尼古拉五世也发起了一系列修整,但是都不足以恢复大教堂昔日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16世纪初(1506年), 主张通过宗教来统一意大利的教皇乌利尤斯二世,为了彰显教廷的势力和权威,决定将老旧的教堂完全推倒,重新建造一座象征着天主教会的权力和权威的宏伟大教堂。他委托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艺术家和建筑师多纳托·布拉曼特(Donato Bramante)设计一座其辉煌程度超越古罗马时代的大教堂。八年后,布拉曼特去逝了,该项目由其他几位建筑师接手负责实施,其中包括拉斐尔。五年后,拉斐尔也去逝了。1546年71岁高龄的米开朗基罗被教皇保罗三世任命为首席建筑师并监督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和建造。布拉曼特生前希望为该教堂建造一个比万神殿的圆顶更大的穹顶,他的设想是:“将万神殿置于和平神殿(即旧教堂)的穹顶之上”。米开朗基罗基于布拉曼特的原始规划,设计出现今看到的辉煌壮丽的大圆顶。该圆顶成为圣彼得大教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特征。遗憾的是米开朗基罗没有活着看到它建成。教堂的外墙由卡洛·莫德诺和斯特凡诺·莫德诺父子设计和建造。新圣彼得大教堂建立在老教堂的地基之上,它的设计和建造汇集了布拉曼特,米开朗基罗,莫德诺父子、吉安·贝尼尼和拉斐尔等意大利优秀建筑师和艺术家的杰出智慧和卓越的才华,前后花了120年,最终于1626年峻工并成为全世界最大最华丽耀眼的天主教堂,它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史诗般的外观令人惊叹不已。这座巨大的建筑物高48米,宽115米。八根圆柱立在中间以支撑着上层阁楼,四根方柱分排在两侧。阁楼上有八个窗户,窗户上装饰着小壁柱,顶部有栏杆并矗立着13 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雕像,中间是手握十字架的救世主基督,两侧分别站着施洗者圣约翰和斜背十字架的圣安徳鲁,以及除圣彼得之外的其他使徒。廊檐两端各有一座大时钟,左边的钟是格林威治时间,右边的是罗马时间。</p><p class="ql-block">位于中间处的三角楣框里的浮雕顶部是教皇的三重冠,有上中下三层,分别代表教皇拥有的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皇冠下面有两把交叉在一起的钥匙,基督曾对彼得说过: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 两把钥匙象征着把天上和地上的一切权力都交给了彼得。</p><p class="ql-block">二层有三个小阳台,中间的小阳台被称为祝福凉廊,是教皇在圣诞节和复活节期间传递他的祝福的地方。阳台上方的外立面上刻有一条一米高的铭文:“IN HONOREM PRINCIPIS APOST PAVLVS V BVRGHESIVS ROMANVS PONT MAX AN MDCXII PONT VII”。从拉丁文翻译过来是这样写的:“为了纪念使徒王子—罗马教皇保罗五世·博格塞于1612 年任第七任教皇”。</p> <p class="ql-block">教堂有五扇正门,从左起分别是死亡之门、善恶之门、布隆兹的门、圣事之门和圣门。参观者走中间的门,最右边的圣门平时是关着的,每隔25年的圣诞之夜才会被打开,然后由教皇领头走入圣殿,意味着走进天堂。</p> <p class="ql-block">☝️左图是基督手握一副十字架</p><p class="ql-block">右图是身背斜十字架的圣安德鲁(Saint Andrew), 他是耶稣十二门徒之一,也是圣彼得的哥哥。相传安德鲁被钉在X形的十字架上,从此这种十字架就被称为“圣安德鲁十字架”。</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前面的圣彼得雕像。他神情坦然,面带微笑,右手握着金银两把钥匙,金钥匙用来开启天堂之门,银钥匙用来开启地狱之门。左手拿着一卷耶酥的圣旨,似乎在默祷谨守耶稣的传承。圣彼得被罗马天主教会追认为首任教皇。</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前面的圣保罗的雕像,使徒保罗的形象气质高贵,右手拿着 2.79 米长的剑,左手托着一幅书卷,尖尖的胡须让这张表情特别丰富的脸庞更加完美,身着带有古典褶皱的衣裙既随意又优雅,书上刻有希伯来字母的铭文:“我靠着耶稣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p><p class="ql-block">保罗是罗马帝国早期的基督教传教士,据说新约中几乎一半的篇章都是他写的。他被称为史上最伟大的宗教领导者之一,论重要性他甚至排在耶酥第一门徙圣彼得的前面。</p> <p class="ql-block">彼得和保罗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公元 39 年的耶路撒冷,并一起住了十五天。大约十年后,他们再次见面并决定分工合作:彼得照顾那些来自犹太教的基督徒,而保罗照顾那些来自异教的基督徒。保罗后来在基督教肖像画中被描绘成手持宝剑,并坚定地向“钥匙持有者” (彼得) 展示了他的信任和正直。两人分别于公元 64 年至 67 年间在罗马殉道,彼得被倒钉在十字架上,而保罗则在奥斯蒂亚路上被斩首。两位的遗体曾经被埋在尼禄竞技场旁边的地窟中,教难结束后,罗马皇帝下令修建了圣彼得大教堂和圣保罗大教堂用以安放两位圣人的圣髑,供基督徒瞻仰,并效仿圣人的德行。</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由淡红色花岗岩制成的埃及方尖碑,罗马拥有八座古埃及方尖碑,这是其中的一座,考古学家认为它可能建于大约公元前1835年。公元前 30 年,罗马诗人、演说家、政治家和军事指挥官、以及时任罗马帝国驻埃及总督的Cornelius Gallus遵循罗马第一位皇帝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命令,在现今埃及开罗地区的尤利姆广场 (Forum Iulium) 竖起了这个古方尖碑以纪念罗马帝国征服埃及。公元 37 年,第三任罗马皇帝卡利古拉 (Caligula) 下令用一艘特制的船装上方尖碑,沿着尼罗河顺流而下,到达位于现在埃及的第二大城市的亚历山大港,并从那里驶过地中海,最后运到罗马。</p> <p class="ql-block">从15世纪中开始,多位教皇希望将方尖碑从<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圣彼得大教堂南面的圣器收藏室附近的旧址</span>移到大教堂前面的中心位置。但这需要将重达 327 吨的方尖碑移动 300 米,这在当时似乎很难做到。据说连米开朗基罗都拒绝尝试。1586 年,教皇西克斯图斯五世 (Pope Sixtus V) 要求建筑师和工程师研究如何移动方尖碑,有近 500 人前来提交了他们的计划。最后教皇选中了著名的建筑师Domenico Fontana的方案,即在方尖碑周围建起一个用木框做的塔架,然后用系在塔上的绳索将方尖碑从基座上吊起来,然后将其放低到一个木制的平台上。之后,再用滚轮将这个平台拖到新地方,在那里重新竖立塔楼,将巨石从平台上的水平位置吊起到垂直位置,并放置在新的基座上。该项目雇用了900 名工人、75 匹马和无数的滑轮和巨粗的绳索,五个月后,这座从埃及运到罗马的古方尖碑成为今天圣彼得广场上的第一个展示埃及文明的装饰物。</p> <p class="ql-block">方尖碑高 25 米,如果算上基座的话,高 40 米,重约327吨。其底部由四只埃及青铜狮子支撑,铜狮之间镶嵌着展翅欲飞的雄鹰,尖顶上端是教皇西克斯图斯五世的青铜徽章和基督的救赎十字架。</p> <p class="ql-block">像许多古代方尖碑一样,这个方尖碑还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日晷的用途。用</span>鹅卵石和石灰华板块铺砌而成的圣彼得广场上,白色的石灰华条从方尖碑向外辐射。在人行道上,有两个白色大理石圆盘,一个代表夏至,一个代表冬至。12月21日中午,方尖碑的影子会落在距方尖碑底座最远的大理石圆盘上。</p> <p class="ql-block">☝️1614 年,圣彼得大教堂正立面的建筑师卡洛·马德尔诺精心打造了位于方尖碑右侧的喷泉。这是广场上第一座当时被认为最美丽的喷泉。底层是一个造型独特的钵体,顶部是一倒置的蘑菇状的盆体,泉水从其顶部向上喷射出晶莹剔透的水雾汨汨地散落池中,象征着上帝赋予教徒的生命之水。</p> <p class="ql-block">☝️整整 65 年后的1677 年,为了保持对称,贝尼尼在方尖碑的左侧复制了马德尔诺的喷泉。</p> <p class="ql-block">参观大教堂是免费的,但是排队等过安检花了半个多小时。</p> <p class="ql-block">一跨入中殿大门,立刻被它磅礴的气势和富丽堂皇的装饰所振撼,精美绝伦的雕塑、壁画和浮雕扑面而来。这是我们本次意大利之行见到过的内部装饰最壮观的大教堂。华丽的殿柱、金色的拱顶、光彩照人的大理石地板、恢弘的空间美妙地融为一体并产生出强大的视觉冲击力。</p> <p class="ql-block">筒形拱顶覆盖下的中殿长 90 米,宽 26 米,高 44.5 米,可同时容纳六万人。它由四个隔间组成,每个隔间由一对高 25 米的壁柱隔开。</p> <p class="ql-block">☝️回望中殿大门,只见阳光穿过弧顶上方的窗户倾泻下来,把辉煌宏伟的殿堂映衬得如天国一般,营造出灵魂升天般的奇妙感觉。这种光线也称为Crepuscular rays 曙暮光。</p> <p class="ql-block">☝️用彩色大理石铺就的地面上有许多有特殊意义的图案。</p><p class="ql-block">图1:门前几英尺处有一个巨大的紫斑岩椭圆型石盘,它是原来的老教堂里六个圆盘中的一个,也曾位于老教堂中殿的中央,其它五个圆盘已经丢失了。公元 800 年的圣诞之夜,神圣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查理曼大帝跪在这块石盘上接受教皇利奥三世的加冕。另外十五位皇帝也在同一块圆盘上加冕。这种加冕仪式在新的大教堂建成后就取消了。</p><p class="ql-block">图2:用黄铜字母刻在教堂中殿的地板上的匾上标有教堂的规模大小。</p><p class="ql-block">图2、图3教堂的地板上有许多带有梵蒂冈徽记的彩色图案</p> <p class="ql-block">☝️教皇保罗六世的盾徽</p><p class="ql-block">保罗六世1897年出生于意大利布雷西亚,1963年6月当选教皇。</p><p class="ql-block">在长达15年的任期内,保罗六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基督信徒大公合一的对话,并开启了罗马教皇国际牧灵访问旅行的先例。他在任内结束了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他是第一位访问美国的教皇,也是唯一访问过香港的教皇。</p><p class="ql-block">教皇保罗六世发过七条通谕。他的《耶稣的教会》通谕让天主教会得以与世人对话,而他的《人类发展》通谕,则探讨了世界上经济社会全球化的重大问题。最著名的通谕是 1968 年 7 月 25 日发布的通谕《论人类生命》。</p> <p class="ql-block">☝️教皇庇护十一世的盾徽</p><p class="ql-block">1933 年是庇护十一世 (1922-39 年在位) 宣布的救赎圣年,教堂中殿的地板上绘有教皇盾徽的大幅图案。</p> <p class="ql-block">☝️56 位早期教皇的大理石纪念章按时间顺序排列在教堂中殿的柱子和旁边小教堂的侧面。纪念章从左侧第三根石柱上的圣彼得开始,到位于圣母怜子堂旁边的柱子上的教皇圣本笃二世结束。</p> <p class="ql-block">长长的拉丁文铭文(金色背景上黑色字母)从圣彼得雕像(中殿末端右侧)上方开始,一直延伸到中殿顶部,铭文写道:QVODCVMQVE LIGAVERIS SVPERTERRAM ERIT LIGATVM ET IN COELIS ET QVODCVMQVE SOLVERIS SVPERTERRAM ERIT SOLVTVM ET IN COELIS EGO ROGAVI PRO TE O PETRE VT NON DEFICIAT FIDES TVA ET TV ALIQVANDO CONVERSES CONFIRMA FRATRES TVOS(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彼得啊,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让你的弟兄坚强)。这段文字来自《马太福音》(16:19)和《路加福音》(22:32)</p> <p class="ql-block">☝️离中殿入口处不远的两侧壁柱上各有一个圣水钵(acquasentiere), 里面装有圣水供信徒在画十字之前将手浸入圣水中。两个胖乎乎的、大约两米高的小天使捧着用黄色大理石做的贝壳状水钵。基督教中的圣水是指经过神职人员祝福的水,用于洗礼和祝福。教徒用水洗涤仪式上的和道德上的不洁。水被认为是生命之源,是上帝赐予人类的圣洁之物。</p><p class="ql-block">图01:圣水钵上方是基督教神秘主义苦修士St. Peter of Alcantara的雕像,他手扶原木十字架,遥望天国,这位16世纪西班牙方济各会的修士Peter曾用两年多时间,从西班牙赤足步行到罗马。他对己对人都很严格,招来不少反对者,但也有更多的追随者。他于去世100年后的1669年被列为圣人。</p><p class="ql-block">图3:圣水钵的上方壁龛内是基督的圣特雷莎(St. Teresa of Jesus)的雕像。特雷莎是16世纪的一个天主教修女和著名的基督教神秘主义作家。她在西班牙阿维拉的女修道院养病期间开始研究基督教神秘主义,并写了一些关于精神修炼方面的著作用以指导内心省思、沉思冥想和祷告,</p><p class="ql-block">雕塑中的St. Teresa of Jesus手持鹅毛笔凝神构思,旁边的小天使为她捧着墨水瓶。</p> <p class="ql-block">☝️穿过长长的通道来到教堂的中心。大教堂被设计成拉丁十字形结构,十字的交叉点就是教堂的中心,中心点的地下就是圣彼得的陵墓,地上是教皇的祭坛,祭坛上方是贝尼尼制作的高耸的青铜镀金华盖,华盖上方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宏伟的教堂穹顶。直径42米,离地120米的大圆顶仿佛是通向天国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1623年,受教皇乌尔班八世(本名为马菲奥·巴贝里尼) 委托,贝尼尼开始为圣彼得设计巴洛克风格的大型青铜雕刻天篷,又称华盖。青铜镀金华盖是贝尼尼第一件将雕塑与建筑相结合的作品,他花了九年时间完成了这件圣彼得大教堂内伟大的艺术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庄严肃穆的圣彼得华盖是大教堂的灵魂。阳光与室内灯光照射下的整座教堂金光流溢,雍容华贵。</p><p class="ql-block">华盖由四根立在大理石基座上的高20米的螺旋柱支撑,大铜柱头上有四位早期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的雕像。每一侧的檐口中间微微向下弯曲,檐口上悬挂的青铜饰物是仿照教皇华盖上常见的扇形流苏边,中间有手持教皇三重冠、十字架和圣彼得钥匙的天使,每个柱头上有一个大涡卷向上延伸到第二个小檐口,檐口又支撑着和大穹顶上一样的金球和十字架,仿佛是基督教拯救的世界与天国之间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每根柱子上刻有橄榄枝和月桂枝,柱头上及青铜制做的天篷流苏上刻有太阳和蜂蜜,它们象征着教皇乌尔班八世家族的纹章。华盖的内顶中间有一只在金色光芒中飞翔的鸽子,象征着三位一体中的圣灵。</p><p class="ql-block">2.8 米高的基座加上五层楼高的青铜华盖直接建在圣彼得墓之上,从而让穹顶下的空间变得人性化。从顶部中心向外延伸的四个半筒形拱顶则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圣彼得华盖上方壮丽辉𤾗的大穹顶,其强大的空间感展现出的恢弘气势让人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在大穹顶和四条筒形券拱的结合处,有四幅直径8.5米的圆形马赛克画,分别描绘四位福音传道者:身伴牛犊的马太(Matthew)、身伴狮子的马可(Mark)、身伴天使的路加(Luke)、以及身伴老鹰的约翰。</p><p class="ql-block">穹顶边沿的一圈金底蓝字意为“你是磐石 (希腊文中的彼得意为磐石), 我将在石上建立我的教堂,我将给你天国的钥匙”</p> <p class="ql-block">☝️绕过圣彼得华盖向后殿走去,正中间是圣座祭坛,祭坛左右两侧的壁龛里分别是保罗3世和乌尔班8世的雕像。拱顶之下、壁柱之上从左至右分别用拉丁文和希腊文写的黑字:“教堂神父,你为基督哺育祂的羔羊。”金色底面上的每个黑色字母实际上有 8 英尺高,看起来格外醒目。</p><p class="ql-block">圣坛上有一座镀金的青铜宝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彼得座椅(Cathedra Petri)。</span>圣彼得宝座是一张中世纪木制的教皇座椅,贝尼尼在其表面覆盖上青铜镀金的外壳,宝座由四位早期基督教神学家抬着,前排左右两侧分别为拉丁教派的St. Ambrose和St. Augustine,后排左右两侧为希腊教派的St. Athanasius和St. John Chrysostom。云端的光环环绕着宝座,一众小天使飘在神圣的云彩中,烘托着彼得的青铜宝座。圣坛上方的鸽子窗是贝尼尼匠心独到的设计:鸽子在基督教里象征“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中的圣灵,阳光从鸽子背后照射进来,飞翔在流光溢彩的窗中鸽子愈发金光闪烁,整座祭坛仿佛沐浴在圣洁的上帝之光中。宗教与艺术在此完美地融为一体,让人的灵魂受到洗礼之际也享受着艺术之美。</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雕像</p><p class="ql-block">耶稣基督的大门徒彼得闭目端坐,左手握着两把钥匙,右手指向天国,似在默祷发誓将耶稣的福音传遍全世界。头顶上的金属圈是圣人的标记。铜像背后的墙面看似是织锦,实则为马赛克拼图。圣彼得铜像的右脚因被数个世纪的朝圣者亲吻抚摸而摩光发亮。雕像的华盖上面的墙壁上是教皇庇护9世的圆形马赛克肖像。教皇Pius IX从1847至1878年在位,是任职最久的教皇。他曾颁发圣母无染原罪谕旨,并召开第一次梵蒂冈大公会议。圣母无染原罪教义相信圣母玛利亚受上帝保护而没有原罪。</p> <p class="ql-block">☝️在教堂中心,支撑大圆穹顶的四大壁柱上各有一个壁龛,里面分别安置圣安德鲁、圣维罗妮卡、圣海伦娜和圣朗基努斯四座10米高的雕像。壁龛上方的露台分别是以四位圣人为名的圣物祭坛,每个露台都有栏杆保护,并装饰有两根柱子,柱子上装饰着葡萄叶和华丽的浅浮雕,这些浅浮雕指的是四个“主要圣物”,分别对应四位圣人的标志性圣物——X形十字架、圣容面纱、耶稣受难十字架和圣矛。</p> <p class="ql-block">☝️图02 圣海伦娜像</p><p class="ql-block">St. Helena海伦娜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她皈依天主教后曾为教会捐建多所教堂,并在赴耶路撒冷朝圣时找到耶稣受难的十字架,因此被天主教和东正教奉为圣人。</p><p class="ql-block">图03 圣朗基努斯像 </p><p class="ql-block">St. Longinus朗基努斯原为罗马帝国百夫长,在耶稣受难时曾用长矛刺穿耶稣胸侧。因其半盲的眼睛在沾染耶稣伤口溅出的血水后即刻复明,使他感受到神的力量,从而受洗成为虔诚的基督徒。这是贝尼尼的作品。</p><p class="ql-block">图04 圣安德鲁像</p><p class="ql-block">St. Andrew安德鲁是圣彼得的哥哥,耶稣十二门徒之一。他在赴希腊传教时被捕,因自认不够资格仿效耶稣和彼得的殉道方式,故而要求用X型十字架殉教。</p><p class="ql-block">图05 圣维罗妮卡像 St. Veronica </p><p class="ql-block">维罗妮卡是耶稣治愈的可怜的虔诚女人,她在去卡尔加里的路上再次遇见了耶稣,当时耶稣在背负十字架赴难的路上被十字架压倒,她上去用自己的面纱为他擦脸,耶稣神奇地在布上留下了自己的圣容。十字军从耶路撒冷将“维罗妮卡的面纱”带到了罗马。1506 年 4 月 18 日,教皇乌利尤斯二世在此壁柱下奠基了新大教堂的第一块基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西侧(圣维罗妮卡和圣海伦娜一侧) 壁柱上方的金底黑字意为“照遍全球的唯一信仰由此产生”,东侧(圣朗基努斯和圣安德鲁一侧)的金底黑字意为“全体教士的统一组织在此诞生”。</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教堂右拐就进入了Chapel of the Pieta圣母怜子堂,里面有一件米开朗琪罗的传世之作《圣殇》,又称《哀悼基督》的大理石雕塑。</p> <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在23岁时创作了这尊世界上最著名的宗教题材雕塑,而且是唯一一座他在雕塑上刻有自己名字的作品。雕塑清晰逼真的线条和细腻生动的表情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1496年经美第奇家族介绍,小米从佛罗伦萨来到罗马谋生。次年,法国驻罗马的红衣主教琼‧毕雷(Bilhères de Lagraulas)委托当时才23岁、尚未成名的米开朗基罗制作一个比真人还大的圣母子雕塑。接到订单后,他亲自前往卡拉拉采石场选择石料,选中的这块大理石颜色纯正,质感柔和。尽管创作《圣殇》时他非常年轻,但是已显示出大师级精湛的刀法。最令人惊讶的是,一块坚硬无比的大理石经过他的手后竟能呈现出如此多的精美细节。</p> <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之前和之后的艺术家总是将怀抱基督遗体的圣母描绘成悲痛欲绝、濒临绝望的形象。但是这座雕塑则创造了一种让死亡美丽、悲痛庄严的场景。</p><p class="ql-block">金字塔结构的雕塑以坐姿将圣母和圣子结合在一起。玛利亚优雅端庄地坐在底座上,宽大的罩袍遮住了她弯曲的双腿,褶皱层叠却不凌乱的宽大裙摆让玛利亚的下半身看起来大的与上半身不成比例,但这让圣母的坐姿显得更稳、更有力量,好似一座巍峨不倒的山峰。头纱下面是少女一般姣美的面容,细腻的皮肤,秀美的眉毛,挺拔的鼻梁,饱满的嘴唇。圣母两腿分开,右腿略微抬起,耶酥半躺半斜地卧在母亲的腿上,双脚自然下垂。圣母右手托着耶稣瘫软无力的遗体,向上摊开的左手透露出内心的无奈。她头部微侧,双眸微闭,眉宇之间流露出一抹悲伤。耶酥犹如一个熟睡的孩子,安详地躺在母亲的怀抱里。这场景既充满了哀伤,也展现出人世间最伟大、最崇高的母爱。米开朗基罗用他那双灵巧的双手和超人的刀功把生命注入冰冷的大理石中,把囚禁其中的灵魂释放出来,完美地把艺术之美和神性之美融合在一起,让人禁不住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这座无价之宝的圣母怜子雕塑曾经在1972 年遭到一个匈牙利游客的暴力袭击。他手持锤子多次敲打雕像,并高喊:“我就是耶稣基督”。雕塑遭到相当大的损坏,圣母的手臂被折断,眼睑碎裂,鼻子被砸碎。袭击发生后,梵蒂冈的工匠们开启细致的修复工程,使雕像恢复到原来的模样。从此梵蒂冈管理者决定在雕塑前面安装防弹玻璃幕,以保护它免受未来的破坏。现在的游客都是隔着玻璃幕欣赏这个雕塑。</p> <p class="ql-block">当作品完成并在旧圣彼得大教堂首次揭幕时,整个罗马为之倾倒,许多人从外地前来观看。骄傲的米开朗基罗站在旁边,看着人们欣赏这尊美丽的圣母怜子像。有一天他在旁边听到有人问这是谁的作品,另一个人随口说出一位有名的雕塑家的名字后,变得很愤怒。晚上潜回祭坛,在圣母的肩带上刻下“佛罗伦萨的米开朗基罗”。</p><p class="ql-block">据说米开朗基罗因为把圣母玛利亚刻画得太年轻而受到批评,因为耶稣死时她应该在 45-50岁左右。而小米的解释是:“贞洁的女子会比其他女子保有年轻的容颜,何况她是圣母童贞女。” 也有人说因为他母亲去世时他只有五岁,所以母亲的脸在他心目中永远是年轻美丽的。</p> <p class="ql-block">圣母怜子堂旁边的耳堂里美仑美奂的拱顶</p> <p class="ql-block">教堂中殿、横厅和讲坛的壁龛内总共有39 尊雕像,从1706年设置的第一尊雕像到1954年设置的最后一尊雕像,生动地刻画了创立宗教团体或宗教机构的圣徒,并将参观者引入神圣的场景,从而激发出敬畏与虔诚之心。</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些雕像中的圣人多为教派创始人,但是最多的还是慈善家和教育家,神学家、思想家和苦修士,教职显赫的反倒居于少数。</p> <p class="ql-block">☝️Monument to Matilda of Canossa 玛蒂尔达纪念碑</p><p class="ql-block">玛蒂尔达伯爵夫人的巨大纪念碑由吉安·洛伦佐·贝尼尼及其工作室建造,石棺上面雕刻着《皇帝亨利四世在卡诺莎向教皇格里高利七世臣服的诏书》,两个小天使手持献词铭文,玛蒂尔达<span style="font-size:18px;">目光坚定,右手紧握短棍,左手捧着教皇的三重冠和天堂门钥匙,彰显其教廷卫士的形象。</span></p><p class="ql-block">女伯爵控制着教皇国北部的大片领地。她在中世纪的政教权力争斗中,坚定地支持教廷。她曾为了格列高利七世而对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当皇帝试图劫持教皇时,教皇撤退到她的卡诺萨Canossa城堡里。石棺上的浮雕描绘了亨利四世在城堡外等了三天三夜后于 1077 年 1 月 28 日跪在教皇面前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该葬礼纪念碑由乌尔班八世 (Urban VIII) 于 1633 年底委托吉安·贝尼尼创作。教皇很崇敬玛蒂尔德,当选教皇之前的几年里,他曾在文学作品中以诗歌的形式颂扬这位英勇女斗士。她是中世纪最有权势的女性之一,是罗马教廷的恩人,永远被基督教的主要教堂所崇拜。她的大理石雕像开创了圣彼得大教堂女性雕像的先河。</p> <p class="ql-block">☝️ 圣菲利普‧奈利像</p><p class="ql-block">宗教改革家St. Philip Neri抚胸感叹,尽管曾遭误解,我心仍属天父。右脚旁一个小天使在拿着一本书。</p><p class="ql-block">16世纪佛罗伦萨教士Philip Neri改革传教方式,他创建的奥拉托利会(Oratory)发展出清唱剧(Oratorio)表演形式。他还曾协助法王亨利回归天主教,去世27年后的1622年被列为圣人。</p> <p class="ql-block">☝️格里高利13世纪念碑 </p><p class="ql-block">完成于1723年的纪念碑中,德高望重的格里高利13世头顶教皇三重冠,端坐在椅子上,挥动右手表示他的祝福。下面石棺上的浅浮雕是为了纪念 1582 年的历法改革而设计的,它描绘了颁布新历法《格里高利历》的场景:格里高利十三世教皇与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一起出席仪式。石棺两侧分别是宗教和寓言雕像,左边手持律法石板的女子象征宗教,右边是智慧女神密涅瓦,她戴着头盔,左手握着盾牌,右手掀开帷幔,露出教皇主持科学家会议的场面,左边有个地球,象征着全世界采用《格里高利历》。石棺底下的龙是教皇家族徽章上的一个元素。</p><p class="ql-block">格里高利十三世是反宗教改革的教皇,他与许多圣人有直接联系。他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格里高利大学和格里高利历。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改革了之前一直沿用的儒略历,采用基督纪元—以耶稣诞生的年份,作为公元纪年的开始。耶稣诞生前的日期,称为公元前,耶稣诞生之后的日期,称为公元后。同时用更加精确的方法计算纪年,把以前的儒略历每128年就会产生1天的误差减少为大概每3300年才产生1日的误差。这个“格里高利历”就是一直沿用到现在的公元纪年。信奉东正教的俄罗斯一直拒绝接受“教皇”历法,直到1917年共产主义革命后才采用格里高利历。事实上,所谓的“十月革命”实际上是发生在十一月。</p> <p class="ql-block">☝️Monument to Bl. Innocent XI 英诺森11世纪念碑 </p><p class="ql-block">教皇以庄严的演说姿态坐在宝座上,右手在祝福,教皇的三重冠放在左腿上,左手拿着一把钥匙。宝座下方是一具用大理石制成的石棺,石棺上的浅浮雕描绘了 1683 年维也纳从土耳其人手中解放出来,这无疑是欧洲历史上的决定性事件。纪念碑两侧的女性雕像分别代表信仰和坚韧,象征着教皇在与土耳其人的斗争中表现出的基督教美德,包括祈祷、外交和巨额经济援助。支撑黑色大理石瓮的两只青铜狮子是教皇所属家族的徽章。</p> <p class="ql-block">1676 年 9 月 21 日,教皇英诺森十一世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反对下当选教皇时,面对的是几乎破产的教皇国库。他通过明智的税收、缩简开支以及来自天主教势力的财政支持,从而挽救了濒于破产的教廷财政,并从财政方面支持与土耳其作战的天主教国家。英诺森十一世资助波兰国王约翰三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帮助对抗土耳其人的战争,最终使维也纳摆脱了土耳其人的围困。</p><p class="ql-block">教皇英诺森十一世被认为是 17 世纪杰出的教皇,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高尚品德。在教皇腐败丑闻频发的时代,他没有任人唯亲,他的正直无人质疑。1956 年 10 月 7 日,教皇庇护十二世将他列为圣人,其遗体葬于梵蒂冈大教堂对面的圣塞巴斯蒂安祭坛之下。</p> <p class="ql-block">☝️Monument to Innocent XII 英诺森十二世纪念碑</p><p class="ql-block">头戴三重冠的教皇呈坐姿,右手在祝福。中间酱紫色瓮的两侧精美雕像坐落在绿色大理石底座上,它们分别代表慈善和正义的女性。左边的女子将熟睡的孩子紧紧抱在怀里,表现出慈爱的同时也暗示了对教皇英诺森十二世慈善行为的敬意,他总是谦逊而且关心穷人。右边的女子手持宝剑和天平,象征着正义。女子美丽和优雅的表情中略带忧郁,暗示教皇对穷人的关注。纪念碑顶部有两个小天使在支撑着徽章。</p> <p class="ql-block">英诺森十二世是一位改革派教皇,继承了他心目中的英雄英诺森十一世的风格,尤其反对裙带关系。新教皇在罗马和教皇国的行政管理中引入了经济手段,改革了司法系统,坚持对所有人实行公正司法,为贫困青年建医院,开放拉特兰宫作为残疾人的避难所,并宣布所有穷人和有需要的人都是他的“侄子”。最重要的举措是他的法令《罗马教皇法令》,该法令规定教皇不得将庄园、职位或收入赠予亲属,如果这些亲属很穷,则应像其他有需要的人一样对待他们。</p> <p class="ql-block">☝️ Monument to Leo XI 利奥11世纪念碑</p><p class="ql-block">白色大理石雕刻的利奥十一世·美第奇墓中的利奥11世带着慈父般的温和表情,向信徒伸出右手,左右两侧的女性雕像分别象征宽宏大量和慷慨大方。石棺上方有一块纪念章,上面刻有他的头衔 “LEO XI”。为纪念法国国王亨利四世 (1593 年) 在美第奇家族的见证下宣告弃权,石棺上的浮雕描绘了这一场面,当时的亨利四世是克莱门特八世的使节。纪念碑底座两端雕刻的玫瑰和铭文“Sic florui”暗喻他只在位27天就离开了人世,就像枯萎的玫瑰一样。纪念碑顶部有两个小天使托着美第奇家族的族徽,族徽上方是利奥十一世的头像。</p><p class="ql-block">教皇Leo XI—亚历山德罗·德·美第奇 (Alessandro de' Medici) 是美第奇家族很不起眼的一个分支的成员,他出生于1535 年,在1605 年的加冕仪式上因风寒而病倒不起,仅担任了 27 天的教皇。这座陵墓由他的红衣主教侄子委托修建。</p> <p class="ql-block">☝️Monument to Pius VIII 庇护八世纪念碑</p><p class="ql-block">具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纪念碑上方是基督登基雕像,教皇庇护八世跪在基督的脚下做虔诚的祈祷,左右两边分别是圣彼得和保罗的雕像,代表审慎和正义。</p><p class="ql-block">1808 年,在法国统治意大利期间,他因拒绝向拿破仑宣誓效忠而被监禁。他在位时改善了教廷与英国和德国新教徒的关系。</p><p class="ql-block">纪念碑下面是通往圣器收藏室和国库博物馆的门。</p> <p class="ql-block">☝️入口右侧竖着一块大理石啤,上面列出埋葬在圣彼得大教堂的历任教皇的名单,正面是一尊用彩色大理石制成的圣安德鲁殉道雕像,</p> <p class="ql-block">☝️ Monument to Alexander VII 亚历山大7世纪念碑</p><p class="ql-block">这是圣彼得大教堂最著名的教皇纪念碑之一,它是贝尔尼尼80岁时在多位艺术家的协助下创作的杰作。教皇身穿精致的法衣在虔诚地祷告,丝毫没有受到下面突然冒出来的死神的影响。死神掀起华丽的金色帷幔,挥舞着沙漏,表示时间已经过去,死亡即将来临。周围四个女性雕像彰显教皇的美德。左侧怀抱婴儿的女子象征“慈爱(charity)”,右侧女子的脚踩在地球上英国所在位置的是“真理(truth)” ,意指教皇曾徒劳地试图平息英国国教的发展。位于后面两个雕像代表“谨慎(prudence)”和“公正(justice)”。整个纪念碑表现的是教皇跪在正义、审慎、慈善和真理之间。死神的骨架是用镀金青铜铸成,让一具骷髅举起沙漏象征死亡。遮住一部分门的华丽帷幔用的是来自西西里黄色彩玉,雕像是用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底座则是用黑色大理石雕刻而成,以示哀悼。贝尼尼以巧妙的戏剧性方式把原本通向教堂外面的门改造成通往永恒的象征性入口。</p> <p class="ql-block">贝尼尼负责提供纪念碑的粘土模型和水彩设计草图,并在实际工作开始前建造了一个全尺寸的模型。代表真理的女性雕像原本是裸体的,后来在教皇英诺森十一世的命令下,贝尼尼亲自用金属帷幔把她的身体盖住。</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七世委托贝尼尼设计他在圣彼得大教堂的陵墓,但他没有要求在他去世前开始动工。他的继任者克莱门特九世也沒有启动。这项工作直到克莱门特十世任期才开始,完工于教皇英诺森十一世在位期间,亚历山大真正的陵墓位于大教堂最西南的一扇名为 Porta Santa Marta 的门上。</p><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七世是巴洛克大师贝尼尼的恩主,圣彼得广场和圣彼得大教堂内的彼得宝座等都是他授权贝尼尼设计建造的。可以说这位教皇成就了贝尼尼,给他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p> <p class="ql-block">☝️Monument to Maria Clementina Sobieski </p><p class="ql-block">玛利亚‧克莱蒙蒂娜‧索比斯基纪念碑</p><p class="ql-block">Maria Clementina Sobieski是荣获大教堂纪念碑的三位女性之一。她是波兰国王的孙女,也是詹姆斯三世和八世国王的妻子。她嫁给了英国王位觊觎者詹姆斯三世·斯图亚特。詹姆斯三世因坚持天主教信仰而被英国的新教政权放逐,只有教廷和一些天主教国家承认其继承权,他的多次复辟活动均遭失败。玛利亚在33 岁时患肺结核去世,被安葬在圣彼得大教堂。詹姆斯三世本人也长年客居罗马并死于罗马。</p><p class="ql-block">在粉红色大理石帷幔围绕着的紫斑岩石棺右上方,有一尊象征慈善的白色大理石女神雕像,她将女王燃烧的心举向天空。左上方是一个小天使举着用马赛克制作的玛利亚圆形肖像,像中的女王她佩戴着嘉德勋章的蓝色绶带。纪念碑下方有两个用白色大理石雕成的活泼可爱的小天使,一个拿着金权杖,另一个双手捧着金王冠。在它们的脚下,门的上方,有一个金色的花环,上面系着一条金色的丝带,上面刻着拉丁文铭文:“IV·KAL·FEBR”(1 月 29 日,克莱门蒂娜女王去世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这座纪念碑位于圣彼得大教堂的左侧过道,正对着斯图亚特国王纪念碑。玛利亚从纪念碑上俯瞰丈夫和儿子的纪念碑,纪念碑之下的门是从穹顶和楼顶平台下来的台阶出口。</p> <p class="ql-block">☝️Monument to the Stuarts 斯图亚特王室纪念碑</p><p class="ql-block">受英国政府委托完成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英国王位的“老觊觎者”詹姆斯三世和他的两个儿子,查理王子(查尔斯公爵) 和亨利王子(约克红衣主教)而建,三人均在流放罗马时去世。詹姆斯二世是统治英国的最后一位天主教徒,在1688 年的“光荣革命”中失势。纪念碑直接对标斯图亚特王室最后三名成员埋葬在大教堂地下石窟中的地点。</p><p class="ql-block">纪念碑模仿截头的金字塔,它的线条简洁,是大教堂中最有心灵穿透力和抒情风格的墓碑。白色大理石石碑的中央刻有铭文,纪念斯图亚特家族的最后三位成员。碑上有他们的半身侧面像。顶部是斯图亚特家族的盾形纹章,里面有两只雄狮。下面有一扇关闭的门,其旁边是两个集无与伦比的美丽与悲哀为一体的天使。天使折叠的翅膀和低垂的头表达了对死亡的无奈和悲伤。她们的头低垂在两个倒置的火炬上,门阶上的火炬正在熄灭,象征着基督徒平静地接受死亡。门的上面有一句来自圣经的话用来驱散悲伤:“在主里死去的人是有福的”。这座纪念碑是英格兰国王乔治三世出资建造的,希望人们忘记所有君主和教廷之间的竞争。</p> <p class="ql-block">☝️查理曼大帝像</p><p class="ql-block">查理曼大帝的骑马雕像位于大教堂门廊的最左端。799年,罗马发生贵族叛乱,教宗利奥三世逃出罗马投靠法兰克国王查理曼。800年,查理曼率兵进入罗马镇压叛乱,恢复了教宗利奥三世在罗马的统治地位。同年圣诞日,在旧圣彼得教堂,查理曼被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成为西罗马帝国的继承人和天主教世界的保护者,被教皇奉为Charlemagne,即查理大帝。Charlemagne是首位在圣彼得大教堂加冕的皇帝,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曼大帝是中世纪早期最著名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在军事上,他成功地统一了西欧大部分地区,他的教育和教会改革以及其他政策为后来欧洲各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Mariano Rampolla bust 马里亚诺胸像</p><p class="ql-block">出生于西西里岛的马里亚诺·兰波拉是一位意大利红衣主教,在利奥十三世统治下的梵蒂冈自由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是最后一位宗教圣职部负责审查教皇候选人资格的主教。</p> <p class="ql-block">中殿左右两边是一个接一个的小礼拜堂和祭坛,每个小礼拜内部都用壁画、浮雕和雕像装饰的像个艺术殿堂。</p> <p class="ql-block">☝️ Altar of Transfiguration 主显圣容祭坛</p><p class="ql-block">这幅祭坛画是圣彼得大教堂最美丽的马赛克壁画之一,是拉斐尔最后一幅未完成的画作的复制品,原作现藏于梵蒂冈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红衣主教朱利奥·德·美第奇(未来的克莱门特七世)委托拉斐尔为纳博讷大教堂创作这幅画,当时他是教堂的主教。但是自从1523 年后,这幅画作一直留在罗马的蒙托里奥圣彼得罗教堂。拿破仑挥师亚平宁半岛时于1797 年将其带到巴黎,但是1815 年此画被带回梵蒂冈。六名艺术家组成的团队花了九年时间终于1767年完成这幅巨大的马赛克壁画。</p> <p class="ql-block">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画作之一《基督显圣容》的马赛克复制品,这幅画描绘了基督在塔博尔山上的情景,翻卷的白云传来天父的声音,基督与先知以利亚和摩西一起升上空中,周围是明亮的光环。中间是三位让主喜悦的使徒彼得、雅各和约翰从地上凝望着天国,象征着主只赐福予那些与他同在并希望与他同在的人。下半部分与上半部分形成强烈对比。人群激动地看着一对穿绿衣的父母把被恶魔缠身的幼子推到前面,请求大家帮忙把魔鬼从他们的儿子身上驱走。小男孩一只手指着上天,两只眼睛看向天堂,另一只手往下按。他的上衣被撕掉。大家在争吵怎么办,只有一位身着红袍的使徒指着山上的主,提醒那些灰心丧气的人,主耶酥才是救赎的源泉。</p><p class="ql-block">中间那个身着玫瑰色衣袍、披着蓝色披肩的神秘女人,指着那个男孩,象征着教会的代祷。蓝色代表人性,玫瑰代表神性。</p><p class="ql-block">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拉斐尔于37岁英年早逝。在弥留之际,他要求最后看一眼这幅几乎完成的画。他的朋友把它放在他于1520 年耶稣受难日去世的床上。同一幅画被抬到去万神殿的拉斐尔葬礼队伍的最前面,这位伟大的艺术家被埋葬在那里,等待着自己的变容。</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符合路加福音中对基督显圣容的描述:当他祈祷的时候,他的面容改变了,他的衣服变得洁白耀眼。看哪,有两个人和他说话,就是摩西和以利亚,他们在荣耀中显现,讲到他要在耶路撒冷离世的事。彼得和与他同行的人都睡得很沉,却仍醒着,看见他的荣耀和与他站在一起的两个人。他们离开的时候,彼得对耶稣说:“夫子,我们在这里真好。我们可以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他不知道耶稣说了什么。他讲这话的时候,有一朵云彩遮盖了他们;他们进入云彩里就害怕。云彩里有声音说:“这是我的儿子,我所拣选的,你们要听他!” (路加福音 9:29-35)</p> <p class="ql-block">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建筑师和艺术史作家瓦萨里曾经写到:这幅作品被视为拉斐尔的遗嘱,因为它被放在拉斐尔临终的床头,“令所有看到它的人心碎”。</p> <p class="ql-block">☝️ Altar of the Lie 谎言的祭坛 </p><p class="ql-block">祭坛画《Pomarancio》是一幅马赛克作品,描绘了《使徒行传》中一对夫妇因为向圣彼得谎报了他们卖掉的一块田地的价格,而犯下了亵渎神明的欺诈罪。画中的妻子被圣彼得和众信徒怒斥逼倒在地上,画面右上角两个年轻人抬着被打死的丈夫的尸体。当神父离开圣器室去举行弥撒时,他眼前的这幅祭坛画会永远提醒他将自己完全奉献给上帝,成为上帝子民的仆人,自私并不履行诺言的神父有祸了!油画原作由Cristoforo Roncalli作于1604年,马赛克摹品完成于1727年。</p> <p class="ql-block">☝️Altar of St. Jerome 圣杰罗姆祭坛</p><p class="ql-block">祭坛画是基于Komenichino著名的油画《圣杰罗姆最后一次圣餐》制作的马赛克复制品。画中的圣保罗站在93岁的圣杰罗姆旁边,弯腰亲吻他的手,老圣人似乎已经无力领受圣餐,天使正准备接他进天堂。左下角有一只狮子收起爪子,看似也在为老圣人悲伤。自从杰罗姆为这头狮子拔出爪底棘刺后,它就一直跟着老圣人。</p> <p class="ql-block">St. Jerome是公元4-5世纪时的神学家,他后半生的34年都在圣地隐修译经,所翻译修订的拉丁文圣经版本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祭坛下为教皇约翰23世的灵柩。约翰23世是教父专家,对圣杰罗姆十分虔诚。约翰23世于 1963 年去世,2000年9月3日被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列为真福。2001年1月16日,在教廷的见证下,约翰23世的陵墓被打开,遗体确认后从梵蒂冈大教堂的地下室转移到大教堂现在的位置,以纪念他的圣洁。见证者们看到了约翰“完好无损,神情平静”的脸。</p> <p class="ql-block">☝️Altar of St. Gregory the Great圣格里高利大帝祭坛 </p><p class="ql-block">祭坛主画《圣格里高利的神迹》描绘圣者展示沾满殉道者血迹的布片,以激励信徒忠诚于基督。四位伟大的教会圣师围绕着圣者。油画原作由Andrea Sacchi作于1625年,马赛克摹品完成于1772年。</p><p class="ql-block">祭坛下方是一具白色大理石石棺,里面安放着教皇圣格里高利大帝的遗物,他是教会博士,也是是第一位采用“上帝仆人的仆人”称号的教皇。</p><p class="ql-block">教皇St. Gregory the Great当过隐修士,其著作《教牧关怀(pastoral care)》被奉为经典。他因为让罗马免遭伦巴第人的吞并而被称为“教会的救世主”和“罗马的卫士”,并且是第二位被尊称“伟大”的教皇。</p> <p class="ql-block">☝️ Altar of St. Joseph 圣约瑟夫祭坛 </p><p class="ql-block">St. Joseph是圣母玛利亚的世俗丈夫,并于1963年3月19日受到教皇约翰23世的祝福,祭坛建于同年。祭坛两侧的圆形马赛克画像分别是耶稣12门徒中的圣西蒙和圣犹达(Jude Thaddeus或译为圣裘德)。祭坛下的中世纪石棺内收殓着这两位使徒的遗骨。</p><p class="ql-block">这座祭坛的亮点是两侧大圆柱的柱头,制作工艺非常精湛,采用凹槽斑岩、黄色和古黄色花岗岩。</p> <p class="ql-block">☝️Baptistery Chapel 浸礼堂</p><p class="ql-block">浸礼堂位于教堂中殿入口不远的左侧。风格独特的洗礼堂规模宏大,拥有椭圆形穹顶,由伟大的伦巴第建筑师卡洛·丰塔纳 (Carlo Fontana)设计。礼堂中间是洗礼盆,至今仍然在周日用于执行洗礼圣事。祭坛画是基于Maratta于1698年所作油画《耶稣基督的洗礼》的马赛克复制画,画作描绘了施洗约翰在约旦河边为耶稣做洗礼的场景,圣母和天使在一旁观看。原作油画现存于圣玛丽亚天使教堂。</p><p class="ql-block">紫斑岩施洗盆是十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二世的斑岩石棺,据说施洗盆的石材出自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哈德良皇帝陵墓(现为圣天使城堡)。洛可可风格的镀金青铜盖上饰有涡卷和小天使,铜盖中间最上端是上帝的羔羊。铜盖前面有两个青铜雕刻的天使背负着三位一体的浮雕和意大利的地理图。</p> <p class="ql-block">浸礼堂拱顶上的马赛克装饰画描绘了施洗者圣约翰的三次圣水洗礼、殉道者的血洗礼以及渴望得到圣洗的众人。拱肩上绘有分别代表皈依基督教的四大洲美女:欧洲、亚洲、非洲、美洲。</p> <p class="ql-block">☝️ Altar of the Crucifixion of St. Peter 圣彼得受难祭坛</p><p class="ql-block">祭坛画是一幅马赛克复制品,复制于圭多·雷尼 (1575-1642) 的一幅画,画中圣彼得被倒钉在十字架上。这幅画受卡拉瓦乔的影响很大,明暗分明。原画作现藏于梵蒂冈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Altar of St. Leo the Great 圣大利奥祭坛 </p><p class="ql-block">在教皇利奥1世埋葬的祭坛上方,有圣彼得大教堂中唯一一幅由巨大的大理石浮雕组成的祭坛画。它描绘了教皇利奥1世大帝击退匈奴人进攻罗马后,在曼图亚附近会见匈奴王阿提拉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场景:教皇指天力劝阿提拉不要进攻罗马,</span>当圣彼得和圣保罗<span style="font-size:18px;">拿着拔出的剑</span>出现在天空中时,阿提拉望而生畏,举起手准备离开。整幅浮雕象征以勇敢的教皇为代表的基督教战胜了阿提拉所代表的野蛮力量。</p><p class="ql-block">440-461年在位的教皇利奥1世在乱世中引领天主教徒和西罗马帝国抵御异端蛮族的侵扰,被称为西方世界的拯救者。尽管如此,罗马城仍在455年被蛮族攻破及洗掠。</p><p class="ql-block">利奥1世是首位入葬老圣彼得大教堂的教皇。他去世后先被埋葬在古老大教堂的圣器室,遗体随后被移至教皇门廊。<span style="font-size:18px;">新圣彼得大教堂建成后,</span>保罗五世希望将他的遗体连同教皇利奥二世、利奥三世、利奥四世和格里高利十三世的遗体一起<span style="font-size:18px;">移至这个礼拜堂。<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圣器收藏室神龛里有一幅大型马赛克画作 The Entombment of Christ 基督的埋葬</p><p class="ql-block">17世纪的罗马马赛克工坊基于卡拉瓦乔 1602-3 年创作的油画《基督的埋葬》制作马赛克画作。原作存放在梵蒂冈博物馆内。</p> <p class="ql-block">几乎历任教皇的陵墓都埋在梵蒂冈大教堂地窟里。其中圣彼得的陵墓最辉煌。</p> <p class="ql-block">☝️Sepulcrum Sancti Petri Apostolic 使徒圣彼得之基</p> <p class="ql-block">☝️Previous Tomb of John Paul II 约翰·保罗二世的旧墓</p> <p class="ql-block">☝️The Tomb of Benedict XV 本笃十五世之墓</p><p class="ql-block">本笃十五世名为贾科莫·德拉·基耶萨,来自热那亚。他于 1914 年至 1922 年担任教皇期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他是一位和平倡导者和慈善救援者。这座精致的墓碑是由博洛尼亚大主教区提供的。</p><p class="ql-block">大型石棺由米色的大理石制成,框架坚固,四角突出,显得十分庞大。教皇的青铜像躺在华丽的布幔上,头枕在垫子上,双手放在胸前。面部特征刻画得十分逼真,教皇的法衣上绣有精美的图案。正面两侧的角柱上有两幅青铜浮雕:左侧是教皇的盾徽,盾徽上方是一座雄鹰教堂;右侧是博洛尼亚的象征,十字架上装饰着橄榄枝,两侧有基督的字母组合。下方的青铜卷轴上刻有教皇的名字:本笃十五世。</p> <p class="ql-block">☝️The Tomb of Paul VI 保罗六世陵墓</p><p class="ql-block">石灰华地板中央是保罗六世的墓穴,他是来自布雷西亚的乔瓦尼·巴蒂斯塔·蒙蒂尼,1963 年至 1978 年的教皇。他的墓穴上面是一块简单的石灰华板,上面刻有基督的字母和教皇的名字:PAVLVS PP. VI。这种设计遵循了教皇本人在遗嘱中表达的愿望:“我希望坟墓位于真正的土地上,用一个谦逊的标志来指示这个地方,并邀请基督徒虔诚。我不要纪念碑。”</p><p class="ql-block">后墙上有3幅15世纪的浮雕残片,具有装饰性和宗教性。中间是圣母子,两旁是双手合十的天使在祈祷。</p> <p class="ql-block">☝️The Tomb of Nicholas V尼古拉五世之墓</p><p class="ql-block">尼古拉五世 (Nicholas V)来自萨尔扎纳的托马索·帕伦图塞利 (Tommaso Parentucelli),他于 1447 年至 1453 年间担任教皇,他博学多识,尊重学者,品德高尚,对当时的新人文主义文化充满热情,将许多希腊作家的作品翻译成拉丁文。</p><p class="ql-block">教皇的形象被刻画成躺在铺着布的灵柩台上。祭服的褶皱显得僵硬而古旧,祭服饰带上的教皇徽章和交叉的钥匙刻画的很逼真。教皇的侧面像也非常逼真。石棺的整个正面被墓志铭占据,两个长翼小天使托举着墓志铭。</p> <p class="ql-block">☝️icon of the Madonna Dolorosa </p><p class="ql-block">苦痛圣母像</p> <p class="ql-block">参观梵蒂冈大教堂的最后一项激动人心的计划是爬到大穹顶上腑瞰罗马。从地面到顶总共有551个台阶,有两种方式登顶。一种是先乘电梯穿越前231个台阶到达大教堂的屋顶,然后自己再一级一级地爬完剩下的320个台阶最终到达穹顶。另一种方式就是自己爬完551级台阶。我们选择第一种方式,但是排队乘电梯着实花了不少时间。</p> <p class="ql-block">☝️排队等电梯时拍几张外景</p> <p class="ql-block">☝️出了电梯来到教堂的屋顶,在这里可以看到教堂顶部站立的圣徒雕像平平的背后😃以及近距离欣赏壮观的穹顶。</p> <p class="ql-block">从中殿地面中心一直到穹顶外面的十字架顶尖,136.5米高的圣彼得大教堂是世界上最高的圆顶建筑,它展现了人类伟大的创造力。穹顶是带空腔的双层壳,内径42.56米,外面的灯笼窗高17米。这种圆顶造型为后来诸多建筑的典范,比如伦敦圣保罗教堂的圆顶、巴黎荣军院的圆顶,以及华盛顿国会大厦的新古典主义屋顶都是这类圆顶的衍生体。</p> <p class="ql-block">走进围绕穹顶的狭窄人行道入口,顿时感觉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内径42.56米的巨大穹顶以蓝色和充满活力的金色为主色调构成的马赛克壁画看上去非常精美舒服。最高处的圆顶是耶酥的画像。柔和的阳光透过16个大窗户照射进来,仿佛是来自天国的圣光笼罩着教堂。</p> <p class="ql-block">位于穹顶最上端、耶酥画像下面的小圆天窗的金色边框上的蓝字为:“S. PETRI GLORIAE SIXTUS PP VA MDXC ” —“为了圣彼得的荣耀,教皇西克斯图斯五世,第五任教皇” 以纪念教皇西克斯图斯五世所做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16个矩形窗户上方的穹顶表面被细分为 16 个楔形单元,圆顶上的马赛克壁画描绘了六层天使和圣徒升向天堂的神圣境界—金色的星星环绕着圆顶,天父在荣耀中统治着天国。圣经人物的图案摆在六个同心圆中。金色的背景下,从最底层圆开始第一圈里是16位葬在大教堂内的教皇的半身像。第二圈生是庄严的基督、圣母玛利亚、圣约瑟夫、施洗者约翰及时各使徒的画像。第三圈的长方形框中是携带耶酥受难的刑具。第四圈的圆形徽章中是基路伯和六翼天使的面孔,第五圈中画的是天使和圣彼得墓的守护者。第六圈中是用翅膀框起来的天使的头。</p> <p class="ql-block">圆顶底部有一圈金色的马赛克饰带,上面的蓝色大字写的是耶酥对彼得说的话:“tv es petrvs et svper hanc petram aedificabo ecclesiam meam et tibi dabo claves regni caelorvm”(“你是彼得,我将在这块岩石上建造我的教堂,并给你天国的钥匙”)</p><p class="ql-block">这段文字来自马太福音,是天主教对教皇作为基督教领袖角色的背书。因为每个字母都有 9 英尺高,所以站在教堂地板上的信徒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这段文字。</p> <p class="ql-block">置身于穹顶之下的一切都显得如此渺小。穹顶顺着灯笼窗向上延伸,仿佛直达天阙,金色的光芒倾泻进来,把辉煌宏大的圆顶映衬得如天国一般。这是16 世纪建造的世界上最高的圆顶,是为天主教新的朝圣地加的最令人敬畏的、壮丽的冕。</p> <p class="ql-block">☝️圆形人行道的墙壁上的马赛克画触手可及。这些艺术品由成千上万块小瓷砖组成,这些瓷砖被称为镶嵌砖,颜色多种多样,令人眼花缭乱。许多瓷砖上都覆盖着金箔,它们产生的闪烁效果令人着迷。</p> <p class="ql-block">从圆顶人行道出来以后,进入另一个通道后,开始沿着狭窄、黑暗、拥挤的楼梯向上攀登。离顶尖越近,楼梯就越窄,甚至倾斜,最后甚至需要抓住一根绳子绕到上一层楼梯。因为穹顶是双层壳,所以楼梯是沿着外层和内层圆顶之间向上攀升。中途累了,热了,可以靠在外壳上的小窗口旁边,休息一会儿,透透气,凉风拂过,顿觉凉爽。然后接着继续往上爬。</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气喘吁吁地爬上最后的螺旋楼梯,登上穹顶露台时,作为回报,前所未有的一场视觉盛宴呈现在眼前。从圆顶顶部的外走道上看到的景色令人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登高远眺,整个罗马城从四面八方汇聚在眼前,给人带来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变得虔诚和敬畏。台伯河水缓缓地流过矗立在协和大道终点的圣天使堡,威尼斯广场上的祖国祭坛也被收进镜头的左上角,远处的山丘环绕着城市的南北方向的地平线。</p> <p class="ql-block">站在这里可以俯瞰普通游客看不到的梵蒂冈城的其他部分——绿色起伏的梵蒂冈花园,梵蒂冈博物馆的宫殿和庭院,仔细看,还能看到松果庭院,甚至西斯廷教堂本身。</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另一道亮丽的风景是教皇的瑞士近卫队</p><p class="ql-block">1527年5月6日,147名瑞士卫兵在罗马浩劫中为保护教宗克莱芒七世逃到圣天使古堡避难而英勇捐躯。他们的勇敢、忠诚和纪律成为梵蒂冈唯一的保卫教皇人身安全的武装部队,这也是为什么<span style="font-size:18px;">教皇卫队全部由瑞士人组成。</span>他们身穿文艺复兴时期的波状服装,颜色鲜艳,手持古代长戟,腰间配剑,守卫梵蒂冈教廷。这些年轻帅气的瑞士天主教信徒要学习队列行走、祷告、做操、学意大利语。每年几乎都有一名卫兵决定进入神学院深造。</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不仅是全世界第一大天主教堂,也是一座集辉煌的建筑和灿烂的艺术于一体的伟大的艺术殿堂。它是梵蒂冈的精神支柱,折射出罗马帝国的最后一道荣光。它聚集了文艺复兴以来最杰出的艺术家和建筑设计大师的精湛作品。每座石雕、每根石柱无不展示出人类对上帝最虔诚的崇拜,只有亲临其境才能感受到圣彼得大教堂的壮观和融入神圣的崇高之美。</p> <p class="ql-block">☝️Old Bridge Gelateria 老桥冰激淋店</p><p class="ql-block">因为预定参观梵蒂冈博物馆的票是12:30, 所以没有午饭时间了。因此我们走到离梵蒂冈城很近的老桥冰激淋店一人买了一份,补充一下能量以应付下午近三小时的参观。这家店是罗马最有名的冰淇淋店之一,其冰淇淋的奶油比例很低,以天然水果为主要原料,实在太好吃了,尤其是有纯芒果泥成分的那种是我的最爱。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的冰淇淋都不如罗马的好吃。</p><p class="ql-block">今天的内容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