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李振亨</b></p> <p class="ql-block">麦收后的某一天,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在顺天府蓟州李善人庄(今河北省三河市新集镇李庄)的西北坑游泳,不幸正被一个大人欺负。少年的脑袋被压在水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欺负了。</p><p class="ql-block">少年使出吃奶的力气,才得以挣脱束缚,赤身裸体往岸上逃去。那人也赤身裸体在后面紧追不舍。追到岸上,那人不知从哪里抄起一根木棍,把少年逼得紧。正无处可逃之际,遇到一花秸垛,旁边有一支挠花秸用的花枪,上有倒须沟。</p><p class="ql-block">说时迟那时快,少年抄起花枪对准来人,大声喊叫:“别过来!不要欺负我!” 那人哪里听得进去,继续往前逼近。少年吓唬道:“别过来,再过来我就扎你!” 谁知那人平时欺负人惯了,心想还有人敢吓唬我,继续向前逼近。少年无奈,往前一扎,枪就进到那人肚子里了。结果出了人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杀人偿命?</b></p><p class="ql-block">少年被告上法庭,被求杀人偿命。蓟州衙门随即将少年收监。少年的家长立即展开救人行动。第一件要务是请人写答辩状!</p><p class="ql-block">那,…… ,请谁写哪?</p><p class="ql-block">请嘉树老师!</p><p class="ql-block">感谢您阅读本文,其内容来自嘉树老师的读书笔记、其后人和其他知情人士口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嘉树老师何许人也?</b></p><p class="ql-block">嘉树老师姓李,名荫栲,字嘉树,河北省三河市新集镇李庄人,约生于清宣宗道光三十年(一八五〇),卒于民国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931.2.11)。少年苦读,胸怀大志。父亲李德顺,母亲李氏;祖父李耀增,祖母郑氏。</p><p class="ql-block">李嘉树在教育、书法、医学领域颇有建树。他创办学堂功在千秋,对家乡子弟进行传统汉学教育,深得世人信任,被尊称为“嘉树老师”。他的书法造诣炉火纯青,有精美作品传世,享有盛誉。医术精湛济世救人,传有大量验方,更有让人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在坊间不胫而走。此外,在文学、历史、易学、命理、风水等方面也颇有研究,并为大众所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答辩状</b></p><p class="ql-block">上述命案大约发生在清光绪六年(1880),那时嘉树老师三十岁左右,事业有成,名声和威望很大。创建的学堂已经十个年头,风生水起,深得百姓信赖;书法造诣日渐精进,早已被世人认可;医学方面也已经展露头角,为世人开方治病,解除痛苦,挽救生命,胜造七级浮屠。</p><p class="ql-block">嘉树老师欣然接受了写答辩状的请求①。在答辩状里面,他强调重点:那大人动手在先,少年出于自卫反抗,属正当防卫,而且是面对面扎的,不是从背后动手,从而不是谋杀,顶多是过失伤人。按大清律,罪不至死。同时突出细节:少年以前多次被欺侮,这次也是被欺侮在先,无奈失手造成人命。写答辩状是有讲究的,得懂得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p><p class="ql-block">蓟州衙门最终审判结果:发配云南昭通。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十多年过去了,这“少年”已经三十来岁,服完刑期后,回到家乡,亲自上门感谢嘉树老师以前的救命之恩。</p><p class="ql-block">好巧不巧,有那么一天,这“少年”到东边的新集镇赶集,刚好撞见仇家人在卖切糕。这可不得了了!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只见仇人抄起事先准备好的、锋利的砍刀,歘就一刀,朝“少年”的脑袋砍了下去。辫子断了,脑袋没事。这“少年”就不能在村里住了,搬到泃河北面名叫辛撞的村子里去了。再后来,这“少年”的一个孙女成了嘉树老师的孙媳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送殡路上有神医</b></p><p class="ql-block">一天清早,嘉树老师到南边约20里远的香河县渠口镇赶集,中间路过韩窦庄(韩庄与窦庄的统称)时,遇到一众行人抬着一口小棺材赶路,就好奇地问:你们这是干啥去呀? 答曰:嘿,我们这里有个小孩儿死了,准备埋到地里去。</p><p class="ql-block">嘉树老师接着问:咋死的?答曰:得了天花。嘉树老师说:得天花也不一定都死,得看情况。众人说这孩子得天花好多日子了。嘉树老师说:越日子多越不见得死。</p><p class="ql-block">有人似乎听出了门道,疑惑地问:听您这么说,您是不是能治天花呀?嘉树老师说:今天真是巧了,可以试试。</p><p class="ql-block">于是,众人领着嘉树老师找到孩子的父母,说先别埋那,让这位先生给瞧瞧再说。望闻问切之后,嘉树老师说有救,随即开方治病。奇迹发生了,这孩子又活了。</p><p class="ql-block">这个故事是本村人刘顺海②的口述,如果活着的话,2023年的他98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是死是活让嘉树老师给看看</b></p><p class="ql-block">本村人马春家的孩子得了天花,已经有些时日,但精神尚好。一天上午,嘉树老师偶然从马家门前经过,被马家人看到,便被让进屋里说给孩子看看病情如何。看完后,嘉树老师说,孩子要不行了,准备后事吧。</p><p class="ql-block">马家人不信:这孩子现在还里里外外行走,精神也尚好,怎么就要不行了,准备后事了哪?谁料这孩子吃完晚饭上完厕所,真的就不行了,离开了人世。似乎嘉树老师有“能掐会算”的本领③。</p><p class="ql-block">2019年暑假,家住西北坑东侧的、当时80岁的张月老人,把马春家的事说得更加绘声绘色,还不忘补充道:“马春家以前就住在我家斜对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铁口直断生死</b></p><p class="ql-block">村东头的李友顺,昵称“饿鬼”,是著名的瓦匠头,瓦(wǎ)瓦(wà)得棒着那。有多棒?瓦(wǎ)瓦(wà)完了以后,用小石头滚子滚都一动不动。这瓦匠头与嘉树老师什么关系?</p><p class="ql-block">说有那么一天,李友顺在泃河北岸的辛撞村给一户人家瓦(wà)瓦(wǎ),忽然听到有人在哭。一打听才知道是这家的孩子得了天花,日渐加重,家人担心孩子很快就不行了。李友顺说我给你们介绍个看病先生给孩子瞧瞧,如果这位先生说能治就能治,说不能治就不用治了,麻烦跟我到李善人庄走一趟,把看病先生请来吧。治病救人是嘉树老师的人生哲学之一。不敢耽误,去了一瞧,说这孩子没问题,哭啥呀,死不了!开了药,吃了没几天,好了④。</p> <p class="ql-block"><b>科举失利,创建学堂</b></p><p class="ql-block">李嘉树青少年时期走科举之路,以期进入官场,为朝廷出力,为百姓做事。然而,上天没有眷顾他:三次童试失利,科举之路梦碎。童试是清朝考取秀才的考试,比较复杂,由三个级别递增的 考试组成:县试、府试、院试。通过院试则为秀才。院试为三年两试。通常,三次院试大约需要4-6年时间。如果按15岁参加第一次童试,三次考试结束时,李嘉树当为19-21岁左右。</p><p class="ql-block">李嘉树的侄子李福洪说:嘉树老师考秀才三次不中,便开创了私塾。根据上面的考证,嘉树老师最晚于清同治九年(1870)创建了李氏私塾,是李善人庄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学堂。</p><p class="ql-block">嘉树老师1886年批注过的《醫方集解合编》一书的书套内侧写着:“予自光绪元年(1875)春,习学痘疹科以至十一年。因身得汔迷心昏、燥汗手绽,求人医治不效,身看书自治渐愈,而后学东常常求身治症,然后徐徐教读世人用也——嘉树 题”。</p> <p class="ql-block">嘉树老师的题字表明,李氏私塾最晚于1875年就已经存在了。该私塾对学生进行传统汉学教育,教授四书五经和其他文辞。见《泽浓事略》第一页。</p> <p class="ql-block">李氏私塾自创始之日起也教授算学。清同治年间(1862-1874),朝廷规定科举考试需考算学。李善人庄属京兆之地,位于皇城北京东面百里,信息发达,应该会遵守朝廷考试规定,并及时教授算学课程。</p><p class="ql-block">祖传的算盘古色古香,大气端庄,背面有一木板,清漆刷就,镶嵌在边框中,年代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木板背后写着“李善人莊 福合堂记”八个大字。从字笔迹可知,不是嘉树老师所为,应为其继子李福宽所书。虽已褪色,但内蕴精美。推想嘉树老师父子二人,都曾经用这把算盘教授过算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福合堂</b></p><p class="ql-block"> “福合堂”是李氏学堂的正式堂名。“福合堂”本是嘉树老师作为李氏家族分支的堂号。李氏私塾成立之时,正值洋务运动兴起,新学堂出现,合理的推测用福合堂作为李氏私塾的堂名,应该是很自然的事了。</p><p class="ql-block">祖传书籍的封面上,都印有红色印章“福合堂记”,相当于现在学校图书馆的图书专用印章。见下面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随着清末教育改革大潮的到来,福合堂的规模逐渐壮大,为此嘉树老师的继子李福宽(1877-1941)子承父业,边行医边教学。李福宽为人和善,脾气温和,昵称“春先生”。福合堂所处的年代国家积贫积弱,水灾和战乱频发,学堂时有停歇,但这所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了许多种子人才。2023年91岁的本庄耆老张俊身回忆说,嘉树老师和春先生学生多的时候有几十人。大名鼎鼎的民国初期顺直省议会议员李福廷,于1884-85年师从嘉树老师习学传统汉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这老头我管不了</b></p><p class="ql-block">嘉树老师所在的李善人庄坐落在京兆宝蓟中学北面,是一些走校生必经之路。有时候,个别学生难免淘气,做出一些出格的事。如果被嘉树老师撞见,就要挨骂:“猴学生,不学好!谁叫你们这么做的?” 原来嘉树老师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不仅对自己学校的学生,在读书做人等方面要求严格,而且对其他青少年也同样严格,自然容不下那些在他眼中 “不入流的事”。</p><p class="ql-block">京兆宝蓟中学由清末秀才李福廷于1913年创建,在京兆地区东部享有盛誉。李福廷非常爱护自己的学生,担心他们会受到不良乡民的欺侮,就说:谁要是欺负你们,我给你们做主。</p><p class="ql-block">有个学生举报:李善人庄有个老头经常骂我们是猴学生。李福廷问那老头长什么样。学生回答:个子不高,一瘦老头,住在庄中间。李福廷一听,连忙说:别的人我可以管,这老头我管不了,他是我老师⑤。当时李福廷40岁,嘉树老师60多岁。</p><p class="ql-block">原来这老头是李福廷的族叔和启蒙老师。清末民初师道尊严深入人心,更有师徒如父子一说。此后宝蓟中学的学生们,再见到嘉树老师都毕恭毕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始皇焚书,嘉树也焚书</b></p><p class="ql-block">本村人孙绍航(1910-1993)于1920-1921年间随嘉树老师读书,后成为香河县渠口镇有名的会计,再后成为企业家。他回忆说: “嘉树老师没考上秀才,后来烧了许多书。” 剩下的书籍,因为历史的原因,大部分都已失散,非常可惜。目前仅存二十三本:</p><p class="ql-block">1.《救偏琐言》</p><p class="ql-block">2.《引痘新法》</p><p class="ql-block">3.《御纂痘疹心法》</p><p class="ql-block">4.《醫方集解合编》</p><p class="ql-block">5.《補注傅氏女科全集》</p><p class="ql-block">6.《珍珠囊药性赋》</p><p class="ql-block">7.《汤头歌后附杂方》</p><p class="ql-block">8.《内外两科汤头歌》</p><p class="ql-block">9.《辞文总萃》</p><p class="ql-block">10.《医学选要》</p><p class="ql-block">11.《翰墨之林》杂记</p><p class="ql-block">12.《集验良方全集》</p><p class="ql-block">13.《痘疹书两部一套》</p><p class="ql-block">14.《泽浓事略》</p><p class="ql-block">15.《增删算法统宗》</p><p class="ql-block">16.《总记杂式》</p><p class="ql-block">17.《李濒湖脉学奇经考》</p><p class="ql-block">18.《外科正宗全集》</p><p class="ql-block">19.《千字文》</p><p class="ql-block">20.《名贤集》</p><p class="ql-block">21.《三品童诗合本》</p><p class="ql-block">22.《百中经》</p><p class="ql-block">23.《铁板神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不为良相,便为良医</b></p><p class="ql-block"> 祖母回忆说:“嘉树老师没考上秀才,无缘进入官场,就决定当一名医生。”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是旧时许多无缘官场的读书人的一种志向,以期济世救人。</p><p class="ql-block">嘉树老师在《醫方集解合编》的书套内侧的题字,表明他从光绪元年(1875)春开始自学痘疹科。当时嘉树老师得了“气迷心昏”,并且出燥汗,手裂口子。求人医治无效,就自己看书、开药方,治好了自己的病。他的学生也常常求他治病了;后来他就给当地人看病了。</p><p class="ql-block">嘉树老师得了气迷心昏,是由于心情抑郁所致。合理的猜测是,因三次科举考试不第,面临抉择:是继续科举,还是放弃?内心苦闷,精神压抑。当时20岁出头,年轻气盛,第一个人生目标没有达到,心有不甘。所幸自己能够看书,并给自己开药,还能够及时调整好心态,向人生的下一个目标前进。</p><p class="ql-block">十年磨一剑,嘉树老师成为当地一位有名的医生。在治疗痘疹,特别是天花这一领域,医术高超,有铁口直断生死之本领。坊间流传着许多传奇的治病救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下面是嘉树老师用过的治疗“气迷心昏”的药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治气迷心昏方</p> <p class="ql-block"><b>特别说明:本文所引用的药方是作者高祖嘉树老师100年前用过的药方,请一定不要按方抓药治病,否则后果自负。</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肃然起敬</b></p><p class="ql-block">嘉树老师阅读并批注过,他曾经拥有过的每一本书。打开上面开列的23本中的每一本书,赫然发现,从头到尾仔都被嘉树老师细研读过,并有大量批注。今选下面三图为证。注意到,这些书籍只不过是其全部书籍的九牛之一毛。这是何等的功夫?我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下面三图中的第一图取自《救偏琐言》,第二图取自《御纂痘疹心法》,第三图取自《汤头歌后附杂方》。下面是图中部分文字说明。</p><p class="ql-block">第一图:既济汤,治痘火毒太盛,时值隆冬闭塞,此汤主之。</p><p class="ql-block">第一图:清金攻毒饮,治痘毒壅于肺,声音不清,喉间痛楚,烦渴壮热。痘不起者,此汤主之。</p><p class="ql-block">第二图:归宗汤(药方见发热症治)。</p><p class="ql-block">第二图:鳞座,鳞座两臀痘若鳞,急匕治之莫逡巡,平扁灰滞通圣效,板硬紧暗归宗神。</p><p class="ql-block">第三图:汤头歌诀,神授卫生方芷甲,羌乳红沉石决明。皂连归尾银花草,大黄花粉效如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书房与书</b></p><p class="ql-block">两间东厢房是嘉树老师的书房,摆满了线装书。任何一本书,没有他的允许,任何人都不能动。哪本书在哪,无论是在书架上,还是在书桌上,都清晰地印在他的脑子里。半夜起来,不用掌灯,也能快速准确地拿到想要的书。</p><p class="ql-block">嘉树老师研读过的书籍,包括但不限于《易经》,《尚书》、《论语》、《春秋》、《左传》、《史记》、《诗经》、《离骚》、《乐府诗》、《魏晋诗》、《唐诗》、《宋词》等文学经典,《韩愈文集》、《苏轼文集》等唐宋八大家,等等。</p><p class="ql-block">学习古典医学理论,是嘉树老师增进医学知识的方法之一。他研读的医书除了上面列出的痘疹科方面的书籍外,还应该包括简单的入门书籍和中医古籍经典,如《医学入门》、《脾胃论》、《伤寒论条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学三字经》;《黄帝内经》、《本草纲目》、《肘后备急方》、《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医宗金鉴》,等等。</p><p class="ql-block">研究古方,并在实践中改进创新,是嘉树老师增进医学知识的另一个方法。有许多验方传世,见下面三例药方。</p> <p class="ql-block">乾隆乙巳年即乾隆五十年(1785)农历八月出版的《集验良方全集》是其研读过的古典良方书籍之一。此书有两寸厚共六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严与痛</b></p><p class="ql-block">嘉树老师对他的孩子们(一子二女)要求非常严格。到底有多严?答曰:严得让人害怕。</p><p class="ql-block">以吃饭为例,先吃什么后吃什么是有次序的。嘉树老师要求孩子们吃饭时,得先喝半碗汤或粥,再吃主食和青菜⑥。其他方面要求也十分严格。子女们接受不了,久而久之心里有了阴影,一见到父亲就害怕。</p><p class="ql-block">这件事说明两点:第一、嘉树老师把自己的孩子管得太严。第二、嘉树老师很懂得养生。事实上,南方有些地方在吃饭时都先喝一小碗汤,再吃正餐,以利消化吸收。说明嘉树老师懂得部分南方人吃饭的好习惯,想让他的孩子们也养成这个好习惯,但是没有收到想要的效果。</p><p class="ql-block">是什么事让嘉树老师感到痛哪,而且是永远的痛哪?</p><p class="ql-block">失去爱子是嘉树老师永远的痛。其子10岁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一段书没背下来,寒冷的冬天,下着鹅毛大雪,被罚跪在雪地里,头顶一碗水还不能洒。儿子因此发烧得病,医治无效去世⑦。严得实在太过苛刻,以致痛失爱子。永远的痛,而且着实让人痛得无以复加。</p><p class="ql-block">呜呼!痛哉!</p> <p class="ql-block">按照嘉树老师那个时代的标准,也许他的做法并非十分苛刻,或许还比较普遍,然而,儿死不能复活,后将其二弟李荫椿之长子李福宽过继为嗣。</p> <p class="ql-block">嘉树老师为何对自己的儿子要求如此严格?他希望儿子能完成他未竟的事业:金榜提名。然而事与愿违,上天还是没有眷顾他,更没有眷顾他的儿子。我猜嘉树老师,后来应该后悔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未完待续,请看《嘉树老师》之三</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注释</b></p><p class="ql-block">① 写答辩状这件事是嘉树老师的孙媳妇,即作者的祖母郭永秀讲的,不止一次。作者的妹妹和弟弟们都听说过此事。张月老人也提到过这起案件。祖母的侄子郭文奇对此事也有了解。</p><p class="ql-block">② 耆老刘顺海外号刘瘸子,大排行老六,村里人称其为六老太爷子。一辈子单身,脾气大,见到不平之事开口便骂:“妈了个X的”。事后,被骂之人还是六爷六叔的叫得好着那。老人家是个“料(读lào)忙头” ,谁家有红白喜事都找他当总管。我父亲1978年去世时,就是他当的总管。</p><p class="ql-block">③ “能掐会算?”这件事是祖母讲的,作者当时十岁左右时。别人也讲过,如张月以及祖母的堂哥郭永旺等。祖母讲的一定是真的,所以作者从小就觉得嘉树老师太厉害了,似乎有能掐会算的本领。没有亲眼看到此事发生的人,哪里敢相信这是真的?</p><p class="ql-block">④ 泥瓦匠李友顺介绍嘉树老师治病救人的事,是1970年代生产队的时候,本村人孙福洪和嘉树老师的侄儿李福洪,讲给第六生产队队长尤守占的,后者又于2022年转述给作者。尤守占说他当第六队队长的时候,下雨天没事干,两位老人就在生产队的队部,讲述李善人庄过去发生的事,经常会聊到嘉树老师。这样,发生在嘉树老师身上的一些事才得以流传下来。李友顺是1970年代,原大队干部李永厚的父亲。</p><p class="ql-block">⑤ “这老头我管不了”这件事,先是李福廷之孙李绍启和曾孙李振东告诉我的。后尤守占也讲过。</p><p class="ql-block">⑥ 嘉树老师对孩子们要求严格这件事,是嘉树老师的侄孙李万长讲给作者二弟振通的。李万长是作者的四祖父,俗称四爷。改革开放初期,四爷和振通都赶集,卖袜子等百货用品。散集了,四爷就跟振通聊天,聊到上面的事儿。</p><p class="ql-block">⑦ 嘉树老师痛失爱子的事是祖母讲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感谢</b></p><p class="ql-block">本文得到了王春良、尤守占和二弟振通的帮助。是他们的帮助,才使得本文能够顺利完成,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李振亨</b></p><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26日,星期一于佐州八月花城;2024年6月23日星期日修改并定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