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车 <p class="ql-block"> 土地、阳光、空气和水是人类生存的四要素。水排在最后,却是最重要的。因为人体的大部分都是水,人生一刻都离不开水。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有利,也有害。</p><p class="ql-block"> 儿时,我的家乡流传有一首打油诗: 有女勿嫁洋桥塘,龙骨车儿有你扛 ; 一日三场白洒雨,魚虾龟鱉跳上床。说的是我们公社的洋桥村,不是旱灾就是水灾。洋桥村地势较低,东、西、北三面雨水都汇集本地,很容易就得水灾。水灾过后,上游水不够用,来不到本地,又会旱灾。因此,洋桥村人常扛龙骨车抽水抗旱。</p> <p class="ql-block">龙骨车图</p> <p class="ql-block"> 龙骨车是全木头结构的,利用齿轮和链条带着叶片提水的灌溉农具。车身是由木板做成水槽,长约4米,宽20多公分,高约50公分。水槽中架有一块导行板,阔度与水槽接近。水槽的两端各安装一个传动齿轮,前端为从动小齿轮,后端为主动大齿轮。在两齿轮上环挂一条串装有抽水叶片的链条,水槽底板托着下抽水叶片,导行板托着上抽水叶片。把龙骨车斜架于水岸之间,用把手搅转后端的大齿轮,链条会带着抽水叶片行动,经过前端的小齿轮时会把浸着小齿轮的水抽进水槽往上行而把水抽上高处。</p> <p class="ql-block">脚动龙骨车图</p> <p class="ql-block"> 据《后汉书·张让传》记载: 东汉灵帝中平年间(公元184~189年), 掖庭令毕岚“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 所谓的翻车,就是现代还在使用的龙骨车的原形。只是翻车没有驱动装置。使用时把翻车的一端迎着激流,另一端搁于岸上; 激流冲动抽水叶片,叶片向上运行,同时把水抽到岸上。后来,三国时期的马钧对翻车进行了改进: 在上轮装上搅手,用人力、畜力或水力驱动,使翻车能主动抽水; 既可抽流水,也可抽静水,还提高了抽水效率。这就是从古代用到现代的抽水机械—龙骨车。</p> <p class="ql-block">牛动翻车图</p> <p class="ql-block"> 我老家的村庄在洋桥村的北面,一年四季水源充沛,不必抽水抗旱。但是,龙骨车也有用武之地。我生产队有一方大水塘,每年都要抽干塘水清出淤泥作肥料。抽塘时都是向外租借两架龙骨车使用。先在塘边适当位置用泥块围一个5平方米宽的水部,再把水部的塘堘开口。然后,在水部架装龙骨车,不断搅转龙骨车的主动链轮,塘水就会被龙骨车抽上水部而流走。通常,两架龙骨连续工作一昼夜就可把我生产队4亩多宽的大水塘抽干。</p> <p class="ql-block">手动龙骨车图</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代后,由于机动水泵的普及使用,工作了一千八百多年的龙骨车才变成了科技文物。然而,水泵叶轮的抽水原理还是龙骨车叶片的抽水原理。龙骨车,这是一项多么伟大的发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