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沅丰碑下大写的人之四

凌霜

<p class="ql-block">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鲁迅</p> <p class="ql-block">  创业之路充满了坎坷和挑战,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真正取得成功。</p><p class="ql-block"> 𠂆长赵加胜意识到,创业是一场万里长征,预则立,不预则废。创业,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思维,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浦沅工程机械厂创业的实践就好比自己带领大家正下着三线工厂创业的一盘大棋,每走一步都必须反复权衡、环环相扣,稳扎稳打。</p><p class="ql-block"> 所以,早在制定工厂建设规划时,厂筹建领导小组在总体上制订了“三边” (边基建、边搬迁、边生产)方针和“先上生产、后上生活”的基本原则。浦沅人做到理解、践行,众志成城,敢打必胜,为加快工厂建设目标奋斗着,以实际行动在樟树湾这张“白纸”上书写着最新最美的文字,绘制着最新最美的画图。</p> <p class="ql-block">  1969年底,在浦沅工地的厂区先后建成了一个汽车库、一个半成品库、一个锅炉房和一个尚未开建的大结构车间北侧的放样间;生活区竣工4栋四层楼的单身宿舍和5栋三层楼的家属宿舍。厂筹建领导小组决定于1970年春节后组织第一批40余名含有铸造、金加工、钳工和少量技术、管理人员及部分机床设备、工具箱及有关原材料同时搬迁。</p><p class="ql-block"> 这些率先到达和陆续来到的职工在安顿好住处的同时立即投入生产准备,把放样间作为金加工车间、半成品库作为装配车间兼成品库。铸造车间暂时定位在公路桥北的芦席棚临时过度。大家自己动手搬运、安装设备、定置工位,3个月不到逐步投入生产。1970年4月11日,生产出浦沅第一炉铜铝铸件,4月28日浦沅第一炉铁水映红了简陋的芦席棚,紧接着第一批“浦沅号”产品、20台Z HT一120夯土机出产了!</p><p class="ql-block"> 1970年,浦沅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一共生产出Z HT一120夯土机456台、升降车6台。共完成产品产量114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44万元,上交利润12. 8万元,做到了基建第二年便不吃“基建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孕育于国家危难之际的浦沅工程机械厂从1969年破土动工到1973年底国家验收投产初期,国家急难险重的任务首选浦沅,接踵而来。浦沅人不畏艰难,敢打必胜,从不后退一步。</p><p class="ql-block"> 19 72年5月,外交部、一机部、外贸部等九个部委联合行文,要求浦沅厂紧急生产4台D 2.5打桩机支援越南抗美战争。主管生产的领导潘学志在京未归,厂长赵加胜紧急赴京解决配套,厂筹建领导小组汪正东等召集生产系统仅有的十几名中层干部紧急会议后,于次日晚上在食堂外面的空地上立即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宣读部委文件,动员全体职工群策群力,全力以赴。</p><p class="ql-block"> D2.5打桩机在上海工程机械厂仅试制过一台,图纸工艺、设备配套都不齐全,主管技术人员徐懋华也刚从北京建机所调配过来……</p><p class="ql-block"> 当时没有会场,十几位中层干部在动员大会后,蹲在路灯下的电杆旁,由技术科长郑岳昌介绍上海老厂试制第一台D2.5打桩机过程中存在的10大问题,如:上下滚道迥转平台齿圈平面加工、两根丝杆的增粗制作、大型锻件的制作等等,会议逐一将各项应对措施落实到人。由科长郑岳昌总体负责技术问题及技术资料整理,要求徐懋华10天内整理出主要材料及主要配件清单。</p><p class="ql-block"> 郑岳昌和徐懋华还提出调进熟悉打桩机的技术人员,加大技术力量,所以后来参与试制的还有李显荣、孙惠江等人及图纸管理员陆成新。在打桩机生产过程中,郑岳昌、徐懋华夜以继日10天内拿下各项清单和关𨫡零部件图纸,为专机、工装制作提供了技术保证。</p><p class="ql-block"> 在当时生产设备有限条件下,替代专机制作就用了许多土办法和自制工装,技术科长郑岳昌牵头、原新通机器厂的高级工匠曹荣根、林叔祥和“车工、钳工双八级”的钱金伯负责,还有许多技术人员,老师傅毕开影也参与其中,一起合作,拿方案、出图纸、搞制作、做试验,反复改进,直至成功。 </p><p class="ql-block"> 原新通机器厂高级技师曹荣根、薛盘金等着手解决4台打桩机八根丝杆球头“燉粗”和锻件加工;钱阿大、沈奎元负责材料、配件采购,並指定采购员刘庆松、韦明玉省内就地采购。原新通机器厂高级技师朱逸勤协助许文龙抓落实,对各种外协项目的可行性、可比性反复比较、核实,並指定曹逸翔负责补协。车间领导王厚文、成祖国、黄锦福等负责专机、大型工装制作,工地上干部工人不分工种、不讲时间、不计报酬、夜以继日连轴干.援越抗美,为国争光。</p><p class="ql-block"> 7月18日,赵加胜、潘学志回厂,决定並在20日召开援外生产动员大会。潘学志用他那充满激情、善于鼓动的言词进行战斗动员,赵加胜作了颇有深度的总结,全厂职工激情澎湃、斗志昂扬…… </p><p class="ql-block"> 9月18日,D 2.5打桩机进入总决战,潘学志日夜深入生产第一线,现场指挥,及时解决问题,赵加胜、庄春根外出归来,直奔车间……</p><p class="ql-block"> 4台D 2.5打桩机从赴京受命到交付使用,前后只用了五个月的时间!从此,浦沅人敢打必胜的“两吨半”精神传遍湖南省,传遍了首都各部委……</p> <p class="ql-block">  国家对浦沅工程机械厂的信任和倚重,是因为浦沅工程机械厂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这个实力,首先来自晚清北洋政府农商部长、中国第一大实业家、中国对外开放第一人张謇氅下的新通贸易公司工场(历史演变为新通机器厂、上海工程机械厂、浦沅工程机械厂)蕴藏着取之不竭的智慧与能量;来自厂长赵加胜招贤纳士、知人善任,拥有大量来自大专院校的科技精英和精明的菅理骨干:来自浦沅厂具有一支忠心报国、乐于奉献、各尽所能、敢打敢拼的工人队伍。直属于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的领导是知根知底的。所以,面临任何急难险重任务,必定首选浦沅担当。</p> <p class="ql-block">  1970年秋,当浦沅工程机械厂第一个占地11000平方米大结构间刚刚封顶,行车还没就位,地面连水泥都未浇好,新产品试制组成员正陆续报到,一机部即向浦沅厂下达新产品高空工作台和5台避雷车等任务。</p><p class="ql-block"> 高空工作台与避雷车是“东风三号”地对地导弹中的两项地面设备。支内前上海工程机械厂参与了改进设计,並承担了以后的批量生产的全部任务。</p><p class="ql-block"> 高空工作台由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主导设计,1968年在北京起重厂完成试制后于1969年进行改进设计,由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负责,北京起重机厂、上海工程机械厂参与。上海工程机械厂的孟霞龙、陶富炎参加了此项工作。</p><p class="ql-block"> 改型设计主要改进了液压系统。一是将两个航空齿轮泵换成一个z B D 40轴向柱塞泵。一泵供油为适应原双泵供电系统,所以在一泵供油路上增加一个供油阀;第二项改进是在原工作面上静压操纵系统改成动压操纵,采用比例先导阀操纵上部操纵阀。工作台改进于1969年3月上旬完成,一机部要求上海工程机械厂按改进设计,按两种方案试制2台。</p><p class="ql-block"> 上海工程机械厂成立了新产品试制小组,王天福为组长,沈金根、孟霞龙、段梅芳、陶富炎、王忠浩、孔庆谟组成。全组成员密切配合,解决了试制过程中一道又一道难题,于1969年9月完成了第一台,1969年12月完成了第二台。交付给空总102部队(原火箭部队前身)使用。后转为小批量生产,由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郑孝贤负责生产服务。1974年后的批量生产及技术服务交由陈炬和裴如山负责。沈金根是上海工程机械厂仅有的3个八级工之一,他对机械加工、装配,大型设备的安装调试具有丰富的经验,孟霞龙擅长于液压技术,对技术精益求精,后来成为浦沅厂液压技术的顶尖人物……</p><p class="ql-block"> 1970年7月,一机部决定,由七机部一院十五所、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工所、上海工程机械厂4个单位派员,组成8人联合设计组,由王天福任设计组长、“天工”的王松山为副组长、“天工”的王有森、马天龙、刘宗寿;七机部一院十五所冯锡如、上海工程机械厂陈炬和科学院电工所的一位技术人员参加,首先在北京调研,在上海工程机械厂完成了方案设计。待方案设计通过后,于1969年完成技术设计。随后,一机部要求上海工程机械厂和四川泸州长江起重机厂同时试制。上海工程机械厂仍以王天福为组长的试制小组负责试制工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避雷车关键部件是由七节横断面大小不同的桁架套装组成。7米多长的桁架截面尺寸的直线度尺寸只允许在2毫米之内,对桁架的扭曲度也有严格的规定。这道技术难关由薛盘金、郁新、顾乃昌承担。他们负责设计了整套桁架摆搭模具,並和技术人员共同制定焊接工艺。薛盘金、谢阿林负责7米多长角钢的校正工作。结构车间的顶级焊工刘财金、朱根林及孙正富、胡同华等进行上下、左右、交错焊接,保证了焊接变形为最小限度。总装配时,王忠浩、黄福根一丝不苟,终于在1970年5月率先试制成功。</p><p class="ql-block"> 随后,由厂领导赵加胜、潘学志率领新产品试制小组部分成员,连同第一台避雷车到北京,供中央军委刘华清、一机部部长李水清等部领导观看,首台避雷车交给总字1 02部队使用。紧接着一机部下达了避雷车小批量5台生产任务。厂长赵加胜召开浦沅筹建领导小组全体会议讨论决定:5台避雷车所有零部件在上海工程机械厂制造,然后装箱到浦沅装配。</p><p class="ql-block"> 为了保证5台避雷车的顺利装配,先将刚落成的大结构车间第一跨地面舖好水泥、安装好行车,成立以王天福为组长、王忠浩为副组长、技术员陈炬、段梅芳加入的钳工组,面临极其困难的条件,在厂领导和新产品试制钳工组和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下,1970年底顺利完成了5台避雷车任务。</p><p class="ql-block"> 5台避雷车到部队后,2年半内顺利发射,进行气流冲击试验、风载试验、高原试验、低温试验、七天七夜连续工作试验等。</p><p class="ql-block"> 1974年3月,国防科委在首都京西宾馆召开“ 743”会议,“东风三号”产品定型。这次会议分3次召开。浦沅𠂆代表许文龙、贺永成、陈励青、陈炬、裴如山分别参加。会议由国防科委张爱萍、陶鲁茄、钱学森主持。</p><p class="ql-block"> 会议结束后,由陈炬、裴如山、段梅芳三人负责,高空工作台和避雷车2个产品花了半年时间完成技术资料定型工作。定型后,F Z 1123避雷车1970一1980年间共生产29台,F Z 1053高空工作台1974一1982年共生产27台,装备了第二炮兵。</p><p class="ql-block"> 高空工作台和避雷车2项产品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得了科技成果奖,获奖单位为浦沅工程机械厂和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p> <p class="ql-block">  隨着工厂基建速度的加快和各类产品的投入、产出,厂长赵加胜敏感地发现三线工厂的地理位置注定了难以摆脱的先天缺陷。从常德的樟树湾到省会长沙,行程200公里,汽车要过三条江(沅江、资江、湘江)摆四次渡,而且国道路面极差,长年累月整修,堵车是家常便饭,晴天单程行车6小时,雨天至少8小时……</p><p class="ql-block"> 按照工厂设计大纲形成生产能力后,投入桩工压实机械生产显然十分被动,这些“庞然大物”的物流量与落后、冗长的国道反差极大,运输成本高,经济效益差。必须迅速转轨,另谋出路,求得持续发展!</p><p class="ql-block"> 在工厂基本建设的第三年,厂长赵加胜与技术科科长郑岳昌、副科长陈励青反复权衡利弊,在进行科技领域和国家建设发展趋势考察后,得出结论:汽车起重机自身具有驱动功能,极具发展潜力,是当时国家的稀缺设备。赵加胜邀请科技精英出席厂务会议,厂领导与两位技术科长一拍即合,达成共识,决定工厂产品快速转轨,设计、试制、投产工程机械领域里具有发展前途的汽车起重机。</p><p class="ql-block"> 于是,赵加胜立即赶赴北京向一机部提出转产。他还利用参加全国计划会议之机,争取国家经委同意,把浦沅工程机械厂引入8 t汽车起重机计划生产单位,买的大梁改装的黄河底盘,先期试制5台8 t汽车起重机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试制实践中,设计科科长陈励青与匡云轩、唐荣祥、李显荣、李镇贵、李代璠、孟霞龙,吴鸿声、张乐只等科技精英反复研究、分析得出结论:黄河底盘重心偏高,承重强度不够,质量难以控制。经讨论决定:这5台底盘自己试制。厂长赵加胜批准了这个决定。很快,5台产品顺利试制成功。第二年,又成功试制了2台C D 150专用底盘。</p><p class="ql-block"> 这批产品的诞生标志着浦沅工程机械厂已经成为国内同行厂家既能生产底盘、又能制造上车的唯一厂家。1973年,一机部正式批准浦沅工程机械厂成为汽车起重机定点生产厂。 </p><p class="ql-block"> 改型设计后的半驾驶室8t汽车起重机以整车自制成功亮相,充分证明了浦沅具有雄厚的设计、制造优势,让国内工程机械支柱产业“四大家族”刮目相看。浦沅工程机械厂建厂10年,共生产17种产品,主导产品汽车起重机正由8t向12 t、16 t.25 t……系列发展,为中国工程机械的制造、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79年1月,浦沅工程机械厂首批工程技术人员陈励青、唐荣祥、唐瑞礽、李代璠、张占义、李显荣、徐懋华、陈加桥、李镇贵、黄锦福等10人荣获工程师职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76年7月28日凌晨3: 42.,中国唐山一阵颤抖,一场巨大灾难降临…… 8月10日,湖南省机械厅转来一机部的加急电报,要求浦沅厂在国家下达年生产计划外追加40台8t武陵吊支援唐山抗震救灾。</p><p class="ql-block"> 抗震救灾,刻不容缓。8月13日晚,厂部召开支援唐山抗震救灾誓师大会。完成40台8 t吊,实际时间只有40天,艰难困苦空前。任务下达后,整个浦沅紧急动员起来。齿液车间当时的任务是“三箱一缸一阀”,他们重点突破油缸,狠抓配套;结构车间承担着车架、吊臂、转台、驾驶室、操纵室五大部套生产,他们在7天内就完成40个车架和160个支腿任务;在最紧张关头,厂部曾组织三批200多人到生产一线支援生产,常德地、市、县组织了28家单位62名技术工人直接到浦沅参战……</p><p class="ql-block"> 9月26日,浦沅40台8 t吊满载着浦沅职工和湖南人民的深情厚意,浩浩荡荡准时开赴唐山,有力地支援唐山同胞抗震救灾,重建家园。</p><p class="ql-block"> 正当浦沅职工为地震灾区赶制汽车吊时,一个巨大悲哀袭来,19 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逝世!9月11日上午,浦沅厂2000多职工、家属和子弟学校师生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举行吊唁活动,怀念伟大的毛泽东主席……</p><p class="ql-block"> 党中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修建毛主席纪念堂。浦沅厂奉命赶制3台2.5 t打桩机参加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浦沅人怀着极其崇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投入这项工程,以最好的质量、最快的速度把打桩机送到了天安门广场。</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纪念堂的工地是封闭着的,而浦沅厂送到的打桩机是高高耸立着的,那是浦沅人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  浦沅工程机械厂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种求发展,以管理增效益,制定了“宁可少造,决不滥造;宁可返工,决不冒充”的质量管理守则,从原材料进出库把关、零部件生产、装配全程检控、生产现场定置管理到总装车间成品出厂前的关键项目把关,做到一丝不苟,保证万无一失。例如,曾担任总装车间技术员、继尔担任车间主任的庄三荷,为提高产品质量,组织制作工装器具,重点管控产品液压系统清洁度,采取产品经调试合格出厂前,重新更换液压油,确保产品在全新狀态下出厂;同时,狠抓产品管路焊接质量考核,确保产品液压系统出厂后无渗漏,收到很好的效果,为汽车起重机升级创国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p> <p class="ql-block">  为推动行业质量进步,汽车起重机质量行业评比成为20世纪80年代同行竞争的一种主要形式。</p><p class="ql-block"> 从19 84年到1991年,国内工程机械汽车起重机“四大支柱产业”𠂆家北起、长起、徐重、浦沅的Qy8、Qy 12、Qy16三种汽车起重机曾四次赴京质量竞技(其中Qy8于1984年、1989年两次评比)。</p><p class="ql-block"> 同行厂家、同类产品质量竞技,实际上是企业之间综合实力大比拼。亳无疑问,参与质量试验的实物与参试小组成员都是一流水平的。</p><p class="ql-block"> 同行厂家参与产品质量试验的三个吨位汽车起重机由第一机械工业部试验场派专人到各厂直接按指定吨位吊车各铅封一台,规定支腿、变幅与吊臂支架不得擅动,发车后到达试验场验证铅封完好参与统一试验。</p><p class="ql-block"> 8 t、12 t、16 t统一测试标准:</p><p class="ql-block"> 1.基本臂额定负荷:起升高度3米,下降到离地面300 mm左右,左右回转为一次共计25 00次;</p><p class="ql-block"> 2.中长臂最大额定起重量的1 /3,相应的工作幅度重物起升到离地面200 mm左右,起臂到最小工作幅度,再落臂到原位在作业区范围内全程左右回转,再起升到最大高度后下降到地面,共计2500次;</p><p class="ql-block"> 3.最长主臂最大额定起重量,相应的工作幅度重物起升5米下降到离地面200 mm左右回转,共计2000次。</p><p class="ql-block"> 以上工况都是连续操作,早上5点半到岗位保养半小时6点开机到下午6点,中途因故障停机,-机部试验人员作为故障记录,最后作为判定产品故障率而给予评分。</p><p class="ql-block"> 浦沅第一次三个产品测试带队人:8 t李镇贵;12t尹枝武;16 t刘国雄。现场测试中,总装车间王义新师傅先后三次均担任产品测试的现场操作人员。(浦沅厂三个产品测试小组、三次创国优全体功勋成员详见现场合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评比中,各厂家将抽检封存的吊车统一送到北京试騐场进行面对面的考核试验,再通过解体试验,最后评定优劣。</p><p class="ql-block"> 1984年和1989年,武陵牌QY8型汽车起重机在行业评比中两次折桂,获得国家银质奖。</p><p class="ql-block"> 1990年,武陵牌Q Y 12型汽车起重机在国内同行业评比中再次夺魁,获得国家银质奖章。</p><p class="ql-block"> 1991年,武陵牌QY 16型汽车起重机在国内同行业评比中第三次夺𣁽,获得国家银质奖章。</p><p class="ql-block"> 经过全体浦沅人的顽强拼搏和不断进取,完美奏响“连中三元,唯我浦沅”的辉煌乐章,从此,浦沅工程机械厂成为全国汽车起重机支柱产业领跑“四大家族”的头雁,永远载入中国工程机械发展的史册!</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文撰于2024年6月25日凌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