馕的诱惑

闲庭静观花开

<p class="ql-block">地道街头馕作坊</p> <p class="ql-block">  每逢周末,只要是正常休息,我都要去六运司菜市场逛逛,倒不是真的要买多少菜,只是想去感受感受那农贸市场里形形色色小商小贩自由自在的吆喝声,和那熙熙攘攘买菜人群中简单讨价还价声中透着的那份纯朴而又自然的人间烟火气。</p><p class="ql-block"> 跟往常一样,我拎着从菜市场买来的各类大包小包的新鲜蔬菜、瓜果,穿过六运司拥挤的小巷,一阵喀什馕的浓香扑面而来,真的好香,我循着香气望去,从六运司菜巷出来右转拐角处,有一家打馕小作坊店,男人正在用铁丝钩把刚出坑的热馕一个个钩出来,熟练地甩在馕坑前的一张长桌上。刚出坑的馕圆圆的、金黄金黄的,一层白色的芝麻粘贴在印有花纹的馕面上,空气中弥漫着馕的浓香!我抵挡不住馕香的诱惑,“这个馕多少钱?”,我问。“3块一个”,他用标准的国语回答道。我注意到放馕的桌面上有一个微信付款二维码,桌角挂了一沓干净的白色塑料袋。我拿起一个塑料袋撑开捡起桌上刚出坑的馕,扫码付好款后迫不及待地掰下一块放进嘴里吃了起来,嗯,真香。可能是饿了,不,是这馕真的好吃,酥酥的、脆脆的、甜甜的,还有芝麻的香味。我边走边吃,边吃边走,全然没有顾及自己的吃相,管它呢,我既不是什么达官显贵,也非什么网红什么星!再说了淄博马晓磊书记不也常吃路边摊么!这不还没到家,一个大大的馕就这样被我送进了胃里……</p><p class="ql-block"> 喀什的馕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据记载,烤馕已有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考古学者曾在新疆的许多古墓中出土过古代的馕。馕的品种很多,大约有50多种,主要有肉馕、油馕、窝窝馕、片馕、芝麻馕等。馕的主要成分是面粉,配料含有鸡蛋、清油、牛奶、果仁、葡萄干、食盐等。口味各异,甜的、咸的、原味的、五香的,瓜子的、芝麻的、核桃仁的、玫瑰的,应有尽有。在维吾尔族农村、集镇,几乎家家都有烤馕的馕坑,妇女个个都会打馕(新疆人把烤馕叫“打馕”), 馕坑就设在庭院或家门口。由于烤出来的馕含水份少,外干内酥,久储不坏、便于携带,打一坑馕可以吃一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加之新疆气候干燥,存放十天半月都不坏;如果是油馕(揉面时和入食油),还能存放一月左右,泡水变软。馕的吃法有很多种,炒着吃,夹肉吃,烤着吃,泡汤吃,蒸着吃。小的馕可以一人吃几个,大的馕可以几人吃一个。寒冷的冬天,一家老小围着火炉,如能一人来上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再泡上美味的油馕、窝窝馕,这吃法堪比美味佳肴,整个屋子都被馕的香味和其乐融融的亲情包围着……</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新疆人“可以一日无菜,不可一日无馕。”馕是新疆各族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统食品。随着时代的变迁,馕的形式和制作方法也在不断地演变,馕的口味更加多样。如今的喀什馕,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可以充饥的简单食物,更是一种饮食文化的传承,是喀什地区的民俗风情和历史见证。走在喀什的老城区,可以看到很多小摊贩的店面都整齐摆放着各式的馕。这种场景,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丝绸之路上西域之城--商贾云集、驼铃声声、马蹄哒哒、人声鼎沸的繁华景象。在漫长的岁月里,喀什馕以其独特口感、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见证了喀什的发展与变迁。我问在上海上学四年、在长沙工作三年没回过家的女儿,想让我寄点什么特产给她时,她不假思索地回答:“其他都不要,给我寄点馕过来就行。我好想吃喀什的馕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