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O一八年十月十四日,上铁五小65届2班的发小们在曾在苏州铁中读中学的仁兄安排策划下相约乘坐K290次来到江南天堂一一姑苏城相聚游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现代化的苏州站南广场上层平台上“小伙伴”们合影留念。(下层是公交站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苏州站于1906年5月25日投入运营。苏州站于1940年8月、1946年、1958年8月和1976年先后进行一次复建和三次扩建。2007年11月,苏州站站房开始改造。2010年7月,苏州站北站房及北广场投入使用。2013年2月和2013年3月,苏州站南广场和南站房先后投入使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截至2013年3月,苏州站的建筑总面积为15.7万平方米,车场规模达7台16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苏州站外广场临河的姑苏城平门的城墙及城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沿着河边向东漫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来到人民路平门廊桥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廊桥上可清楚观看到苏州站的全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苏州丝绸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沿着人民路我们一直向南行走路径苏州美术博物馆、丝绸博物馆,(均对公众免费开放)我们一行怀着猎奇心理走进了丝绸博物馆。馆内展出了大量古代出土的丝绸碎片及现代复制品,并有各种织造工具及机械,和从桑蚕养植一直到完成丝绸的整个过程展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博物馆出来就看到了不远处的北寺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报恩寺塔(又名北寺塔),位于苏州市内北部偏西报恩寺中。塔高9层(76米),占地1.3亩。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公元238-251年),相传是孙权母亲吴太夫人舍宅而建,古称通玄寺。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改为开元寺。该塔号称"吴中第一古刹"。1957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报恩寺旧称报恩万岁贤首教寺,又名报恩讲寺,俗呼北寺。其地本唐开元寺,即三国东吴时所建通玄寺址。唐大顺二年(891)开元寺被孙儒焚毁。五代吴越钱氏于后唐同光三年(925)重建开元寺于盘门内。后周显德二年(955)又在城北故基另建佛寺,移支硎山已废萧梁古刹报恩寺额为名。南宋建炎四年(1130)毁于兵火。绍兴间重兴,誉为"浙西第一名刹"。淳佑五年(1245)奉旨称报恩万岁贤首教寺,当时有文殊、普贤、法华、泗洲、水陆五子院。元、明、清迭经废兴,号称"吴中第一古刹"。 仍是苏州城的重要地标。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进得报恩寺,每人可免费领取香一柱,再也不象几年前一样进门先收铜钿银子了,但只能在塔底层周边转一圈,为了保护古建筑塔里被封闭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报恩寺塔内部为双层套筒,八角塔心内各层都有方形塔心室,木梯[图片]苏州报恩寺塔高清组图 设在双层套筒之间的回廊中;各层有平座栏杆,底层有副阶(围绕塔身的一圈廊道)。这些,都与山西释迦塔相仿。但副阶屋檐与第一层塔身的屋檐是一坡而下,没有重檐。与释迦塔不同。砖砌塔身每面分三间,正中一间设门。木结构部分曾经清光绪年间重修,檐角高耸,又在平座上加了许多擎檐柱,已部分改变了原样。副阶柱间连接有墙,平面直径30米,与释迦塔相近;塔全高达76米,比释迦塔高出将近9米。全塔虽尺度巨大,但层数比释迦塔多出4层,比例也比释迦塔高细,加上檐角高举,在宏伟中也蕴含着秀逸的风韵,仍体现了江南建筑艺术风格。2006年05月25日,报恩寺塔作为宋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北寺塔出来己11时多了也到吃饭辰光了,我们马上来到了塔东边不远处不起眼的"小圆楼“用餐,还没到饭店,隔一条马路就有人来问票子要伐?我感到很奇怪,这里要啥个票子?等我踏进饭店才发现里面己经全部满座,门外座位上座满了人,外头还有排着队的。还好我们是预约的包房,按号就座,仁兄点了十多只菜,有苏州红烧肉、红烧长江鲔渔、清炒河虾仁等等,小菜丰富味道确实不错!我们在吃的时候不时听到广播在播报Axx号进来就歺,一直到我们吃完出来一点半了,门外还有不少排队的,而且有不少是上海来的特地到这家饭店用餐。可见人气之旺了。这时才回味到黄牛倒买的票子就是饭店排号的号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出了饭店我们乘坐54路公交车去了下塘,来到了有七里山塘景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山塘街位于江苏省苏州古城西北,东西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至"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全长约3600米,约合七华里,故称"七里山塘到虎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山塘街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和独具特色的街区风貌,逐渐成为吴文化的展示窗口和苏式生活的体验地,是古城苏州城市发展的独特资源和文化旅游的特色名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山塘街是白居易独具慧眼而产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唐代宝历年间,公元825年白居易奉命到苏州任刺史,为了疏通水路,决定在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与人间最繁华的姑苏之间凿河堆堤,筑通了一条七里山塘。从此溪流映带,绿树环绕,苏州人有了一条可以从容走进遥远年代的历史长廊,也有了一处可以恣意咏吟歌唱的文化殿堂。七里山塘又名七狸山塘,正式名称为山塘街,是江苏苏州金阊区一条有将近1200年历史的步行街,西起虎丘山下席场弄,东到阊门外古运河上的渡僧桥,全长3829.6米。</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山塘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此处是有干年历史的老街,据说长七里直通到虎丘塔。从下塘至新民桥这段旧街己被改造成店铺林立的商业街了,过了新民桥还是没大开发,反而更有老城厢味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自古山塘街有“姑苏第一名街”之称。清乾隆帝壬午年(1762年)游江南,到七里山塘曾御笔书写“山塘寻胜”;如今山塘寻胜御碑亭仍然保存完好。乾隆帝对七里山塘情有独宠,回京后在颐和园后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样修建了苏州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山塘街和山塘河有典型江南水乡的风貌,家家户户前街后河,河上小船来往如梭,街上店铺林立。横跨河上的古桥有7座:山塘桥、通贵桥(又名瑞云桥)、星桥、彩云桥(又名半塘桥)、普济桥、望山桥(曾名便山桥)和西山庙桥,竖贯堤上的古桥有8座:白姆桥、毛家桥、桐桥(曾名洞桥、胜安桥)、白公桥、青山桥、绿水桥、斟酌桥和万点桥,而对岸竖贯之桥也是八座,有同善桥(小普济桥)、引善桥等。其中山塘桥、彩云桥、便山桥和洞桥四座桥建于宋代以前。其中通贵桥旁是明代南京吏部尚书吴一鹏的府第。星桥是昔日商业最繁盛的所在。西山庙桥南北两堍分别是花神庙和西山庙。而斟酌桥是山塘河、东山浜、野芳浜的交汇处,是当年画舫云集的所在,桥东堍的花园弄花香袭人,有不少诗词赞美斟酌桥畔的风光,例如:“斟酌桥头花草香,画船载酒醉斜阳。桥边水作鹅黄色,也逐笙歌过半塘。”、“半塘春水绿如渑,赢得桥留斟酌名。桥外酒帘轻扬处,画船箫鼓正酣声。”清代大诗人、大书画家张船山(问陶)晚年寓居于山塘街青山桥和斟酌桥间,颜所居曰“乐天天随邻屋”,日与好友石韫玉、孙星衍等诗酒唱酬,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病逝山塘街,著名诗人吴锡麒《哭张船山》云;“却思斟酌桥边水,鸣咽还应到九原(君寓吴门斟酌桥)”、“如此惊才仅中寿,问天何苦更生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根据民间传说,明朝刘伯温为破风水,沿山塘安放七只石狸。一些作者甚至认为“七里山塘”乃“七狸山塘”所讹,不过这种说法并无史书根据。2006年,七里山塘重新安放七只石狸。这七只石狸从东到西依次是:美仁狸(山塘桥)、通贵狸(通贵桥)、文星狸(星桥)、彩云狸(彩云桥)、白公狸(普济桥)、海涌狸(望山桥)、分水狸(西山庙桥)。</span></p> <p class="ql-block">视频①</p> <p class="ql-block">视频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将近四点来钟返回了苏州站南广场,结束了一天行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此图篇为出行人合作之作,感谢各位发小提供的照片,收集后由我汇集而成。△</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