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十五岁那年,我初中刚毕业,还是个十分青涩的小伙子,但胡子长出来了,看上去显得老气,在学校时不和女同学交往,毕业后见了姑娘就绕开,也不知道是咋回事。然而想不到,就我这傻样,竟然也被上屋的六哥邀请去当伴郎。</p><p class="ql-block"> 六哥要结婚了,想搞个车队去接亲,气派一下,他亲自登门对我说:“哥要结婚了,想请你到时去帮接亲。”对六哥的邀请,我虽然感到意外,但也满口答应,并连着说了几句恭贺的话。</p><p class="ql-block"> 六哥比我大八岁,23岁的大青年了,按年龄,我并不是他们这一帮的。但是,论个子,我长得比他还高,而且显老相,混在他们这帮人中也分不出个老嫩来。</p><p class="ql-block"> 六哥请我做接亲伴郎,也可能是有另外的考虑,因为我家有辆没买多久的新“独脚凤凰”。这种上海产的凤凰牌单车不好买,要供应票。70年代末那阵子,买些稀缺品都还要票,粮票、布票、肉票。牌子好一点的单车和衣车也要票。我也不知道当时母亲去问那个做官的亲戚得了一张“独脚凤凰”的单车票。老实说,那时候能买一辆这样的单车,比现在买辆十万八万的汽车还炫酷。当时村里凑起来也就只有个十多辆新一点的单车,太旧的一般是不拿去接亲的,怕丢面子。我家的“独脚凤凰”在村里是唯一一辆,算是最抢眼的,在周边村子里也不容易见到。</p><p class="ql-block"> 六哥请酒前一段时间,村里就已传说他有了女朋友,具体我也不清楚,只知道这大媒是二六婶做的。二六婶是外县人氏,老实人,讲话总是带笑容,五年前嫁到村里也是媒人介绍。我们那一代人,社会交谊活动不多,只有少部分人能够有机会自己找到相好的,好多人都是靠媒人介绍。漂亮的妹仔最喜欢找个家道殷实帅气的小哥,特别是那些头脑精灵会说话,会来事的,就像俗话说的:“鹩哥在树上都诱得下来”的那种。我也听隔壁家的三嫂在聊天时说过:“我们家那个啊,追我的时候,那个嘴巴甜得像抹了糖一样,上当啊。”说完还满脸笑得开花。我相信,六哥也绝对有这本事,不然也撩不到这么个长得周正又前凸后翘的女人。</p><p class="ql-block"> 再过两天,就是六哥的大喜之日了。六哥的父亲年纪大了,而且由于长年辛苦劳作的缘故,腰骨头也不够劲挺了,他把辛苦多年攒下来的一沓钞票交给儿子,自己退居二线做高参,协助儿子指挥着全家上下忙碌起来。“槟榔”(请帖)早都发出去了,亲戚多,计划50台。他家自己养有一头300多斤的大肥猪,鸡鸭也各有十多只,可以自宰自用,鱼可以在生产队的鱼塘里打捞,按市场价。其他七七八八,家里没有的,不够的都到县城去采买。</p><p class="ql-block"> 新娘家在邻县,但也是两县交界处,虽然民族不同,但风俗人情各方面因互相影响也大同小异。两只大阉鸡,二十斤猪肉,还有糖饼烟酒等等,是绝不可少的。至于彩礼钱等,十天前就和日子单送到女方家去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十几个接亲伴郎也都提前一天做好准备,头发该剪的剪,衣服该买的买,单车还得擦干净,链条轴心也得上上机油。</p><p class="ql-block"> 接亲那天,六哥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一身新装打扮,中山装,解放鞋,刚剪不久的新头发往左边撇,这么一打理也挺精神。至于我们十多个接亲的后生伴郎,也不必个个新装,整洁就行,有军装穿的最气派。</p><p class="ql-block"> 按吉时出发,接亲的车队上路了,一辆接一辆,也确实有派头。到得新娘家的村子外面,我们就得下车推行,这是表示对主人的尊重。</p><p class="ql-block"> 女方长辈将我们礼迎进堂屋。新姑爷向新娘双亲敬茶,行了大礼,奉上礼物、红包等。礼数毕,岳父、岳母请新姑爷和接亲伴郎一众入席。</p><p class="ql-block"> 吃喝停当,女方亲人将出嫁女儿送出大门惜别,又是一阵炮竹声声。女方的送亲姐妹也有十多人,大家也都把最好的衣服穿上,青春焕发。新郎主动邀请新娘上车。我们那地方婚俗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新娘一定要坐新郎的车回来,其他随便配对搭乘,嫁妆则由专门的单车搭载。那时的嫁妆也简单,两床棉被两床蚊帐,简称“双棉双帐”,大红的被套,外加枕头床单、脸盆提桶,鞋袜衣帽,新娘家境好的,还会陪嫁个衣车和收音机什么的。</p><p class="ql-block"> 接亲的后生哥们脚力够,加上后面搭着个靓妹子,那动力更是爆棚。像我这种性格内向未涉足男女之事的就全程羞于启齿,互不交流。嘴巴滑溜会来事的,往往能够得到妹子青睐。伴郎中的三狗就因为有这能耐而被其中的一个妹子看上了。</p><p class="ql-block"> 把新娘接到家,按礼数拜了天地,向父母敬茶后,便由姑嫂送入新房。主事的派专人周到服侍,不得丝毫怠慢。</p><p class="ql-block"> 酒席很丰盛,九菜一汤是常例,鸡鸭鱼肉都得上,竹笋莲藕不可无。大厨是请村上会弄大菜的兄弟帮忙的,手艺不错,味道特佳。</p><p class="ql-block"> 白天的事情完成之后,晚上还有节目,通常是晚8点左右,不用请,全村老少都去新婚夫妇家喝甜酒抢果子。最有趣的算是抢果子。主家备好百来斤小柑橘和荸荠,也有少量纸包硬糖。堂屋里挤满了喝完甜酒后的小孩和女人。男人们多是站在外围。他们都用期待的眼睛盯着站在八仙桌上准备抛果子的人。吉时一到,随着负责抛果子的三嫂发出一声呼叫,糖果就在人们的头上冰雹似的落下来,堂屋一片混乱。抢果子的蹲在地上,像摸鱼似的在地上摸索,运气好的都可以抢到十个八个。抢到的虽然不多,人们也相当高兴和满足。</p><p class="ql-block"> 村子里有喜欢唱山歌的,这个时候也都赶来亮亮嗓子。一般都是男女对唱,内容也无非是些阿哥阿妹的题材。新郎六哥是村里的山歌王,经常没事就爱唱歌,新婚夜,他开心,趁着酒兴,引头开唱:“江边码头步步高咯,一日见妹两三遭哦,低头相逢不想认,石板破鱼难下刀咯哦。”三嫂平时也是个嘴快的人,唱歌来词特快,她接着对唱:“妹上码头步步高咯,哥若有意大胆撩咯,妹妹难抬桃花眼,心中却有话千箩哦。”大家你来我往,都积极参与进来,越唱越兴奋热闹。</p><p class="ql-block"> 客人慢慢退去。新郎满脸通红,身上散发着农村特酿米单酒的味道,在亲人们的催促下走进洞房。接着里面发生些什么我们就不得而知了。</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男人们最荣光的时刻,除了金榜题名之外,就是这洞房花烛夜了。有些新郎鲁莽猴急,弄得第二天两条手臂都留下新娘明显的指甲痕,被兄弟们拿来开玩笑。而那些聪明的男人,手段却不一样,几句甜言蜜语,就能将女神变成女人。我不知道六哥是不是也能这样,大家都有同样的期待,都想第二天能从他的嘴里掏出些相关的趣事来取乐一番。</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白清秋,广西南宁宾阳县人,汉族,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不著名文学写手,通音律,善书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