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这是我们第四次踏上非洲的土地。之前,我们曾三次造访:第一次是在坦桑尼亚,目睹了壮观的动物大迁徙;第二次前往摩洛哥,感受了北非的独特风情;第三次走访埃及,探索古老的文明。此次,我们将探访纳米比亚、博茨瓦纳、赞比亚、津巴布韦和南非,深入体验这五个国家的自然奇观、野生动物和人文历史。<br></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出发前,天气预报热带风暴‘黛比’(Debby)即将袭击佛州,这不免让人紧张不已。然而,出发当天,‘黛比’突然改变路径,绕过了坦帕。 </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年8月4日</h1> <h1> 为了稳妥起见,我们提前四小时抵达机场。等了很久,飞机终于在‘黛比’的风雨中抵达登机口,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17:55,飞机准点起飞。</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8月5日</span></p> <h1> 德国时间9:10,顺利抵达法兰克福。因转机时间较长,决定乘轻轨进城游览一番。</h1> <h1> 上次来法兰克福已是2017年的事儿了,如今老城区看上去几乎没有什么变化。</h1> <h1> 到德国必吃猪肘子。法兰克福的肘子皮是炸过的,不如慕尼黑的软皮肘子美味。这里的的啤酒标配是500毫升一扎,也不如慕尼黑1000毫升一扎喝得过瘾。当晚22:00,飞离法兰克福,</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8月6日</span></p> <h1> 早上8:30经南非约翰内斯堡转机,最终于12:50抵达纳米比亚的首都温得和克。</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温得和克(Windhoek)</b></h1> <h1> 温得和克位于纳米比亚中部的霍马斯(Khomas)高地,是该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当天,我们入住了温得和克的乡村俱乐部(<span style="font-size: 17px;">Country </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Club)</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酒店。 </span></h1> <h1> 下午,已到达的10名团队成员前往市中心,在独立纪念馆(Independence Memorial Museum)前合影,大家比出纳米比亚国家地图的手势。纪念馆前的雕像是纳米比亚开国总统、国家奠基人萨姆·努乔马(Sam Nujoma)博士。<br></h1> <h1> 纳米比亚曾是德国殖民地,后由南非接管,1966年至1990年间经历了独立战争,最终于1990年从南非独立。</h1> <h1> 联合国通过的第435号决议在纳米比亚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标志着该国结束殖民统治和南非占领,迈向独立自主的重要一步。</h1> <h1> 独立纪念馆一旁是基督教堂(Christuskirche),教堂隶属于路德教会(Lutheran Church),由德国殖民者于1907年建造,是温得和克的地标性建筑。</h1> <h1> 晚上,我们来到克乔氏(Joe's)啤酒屋,这家备受欢迎的餐厅和酒吧以独特的装饰、友好的氛围和丰富的美食闻名。</h1> <h1> 菜单上有各种野味,我们品尝了克乔氏的野生动物烤肉串,每串依次有长颈鹿肉、小羚羊肉、直角羚羊肉、弯角羚羊肉和斑马肉。<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年8月7日</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索苏斯维来</b><b style="font-size:20px;">(Sossusvlei)红沙丘</b></h1> <h1> 今天一早我们从温得和克出发,前往索苏斯维来国家公园。车程363公里,约5小时到达。</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我们直接来到索苏斯维来公园内的索苏斯沙丘小屋(Sossus Dune Lodges)。酒店仅有15间客房,旅游旺季时十分抢手,需要提前半年预订。</h1> <h1> 住在公园内的最大优点是能早起赶到死亡谷看日出,晚上还可以用酒店的茅草屋做前景,拍摄星空。</h1> <h1> 在酒店稍作休息后,我们驱车前往索苏斯维来国家公园的红沙丘,欣赏夕阳下的日落景色。</h1> <h1> 索苏斯维来的红沙丘是纳米布沙漠(Namib Desert)的一部分,位于非洲西南部。<br></h1> <h1> 纳米布沙漠横跨纳米比亚西部海岸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之一,以其广袤而荒凉的景观著称。</h1> <h1> 我们首先来到45号沙丘(Dune 45),这是热门的拍摄地点,攀登相对容易。在日出或日落时,能俯瞰沙漠的壮丽景色。</h1> <h1> 沙丘在风中微微起伏,沙粒轻盈飘动,仿佛回应着天地间不变的韵律。游客们排成纵队,沿着天然形成的沙脊线缓缓攀登。</h1> <h1> 小分队成员个个老当益壮,争先恐后地向沙丘攀爬。我因拍了几张沙丘全景,落在了队伍后面,顺手拍了大家登沙的集体照。</h1> <h1> 登至半山,夕阳已渐沉向地平线,看来时间不够了。我们决定放弃登顶,顺坡滑沙而下。</h1> <h1> 有人直接坐在沙坡上滑下去,没有滑板,滑滑停停,玩得不亦乐乎。</h1> <h1> 有人艺高胆大,顺着沙坡一路小跑,一气儿跑到底。</h1> <h1> 一对古稀花甲的伉俪在沙坡驻足留影,枯树的枝影在沙丘上尽情舒展,时间的手笔勾勒出岁月的痕迹。</h1> <h1> 我们下了45号沙丘,赶在日落前抵达了40号沙丘。导游小李曾经带着专业摄影师在这里为华为拍摄手机墙纸,并放了一块石头做记号。</h1> <h1> 我们根据标记石很快找到了40号沙丘的最佳拍摄点。我用600毫米长焦镜头拍摄,由于没带脚架,只能靠太太帮忙防抖。</h1> <h1> 在这张透视压缩的画面中,沙丘曲线圆润流畅,妩媚迷人;橙红色的光影半明半暗,层次分明;一棵枯树静立在沙丘前,象征着生命在荒漠中的顽强与孤寂。</h1> <h1> 站在沙丘前的戈壁滩上,周围一片寂静,微风轻拂,细沙掠过脚边。一切仿佛超越了人类的尺度,只有天地间的力量在悄然运转,见证亘古不变的自然律动。</h1> <h1> 回到酒店用过晚餐后,大家出来学习用手机拍摄纳米布沙漠的星空。在南半球,看不到北斗七星,无法通过北极星辨认北方,人们依靠南十字星(Crux)来确认南方。</h1> <h1> 群星镶嵌在漆黑的夜幕上,像钻石般闪烁着;银河横跨天际,散发出浩瀚的光芒;茅草屋的窗户透出一抹温馨的灯光,向无垠宇宙传递出人类文明的生命信息。</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年8月8日</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死亡谷</b></h1> <h1> 死亡谷位于纳克鲁夫特国家公园(Naukluft National Park)内,是纳米布沙漠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h1> <h1> 天未破晓,我们便早早启程,乘车进入这片神秘的园区,换乘景区越野车,驶入沙海世界的腹地。</h1> <h1> 此时,太阳尚未升起,但晨曦的光芒已悄然洒向沙丘、沙地和沙滩,给大地披上淡淡的金色光辉。</h1> <h1> 越野车在无垠的沙海中飞驰,仿佛摇滚过山车般在没有固定路径的沙滩上纵横穿梭。</h1> <h1></h1><h1> 下车后,我们开始步行,不久便抵达了死亡谷。这是一片被高耸沙丘环绕的白色黏土平地,荒凉而壮美。</h1> <h1> 死亡谷的历史可追溯到数千年前,当时一条河流流经此地,形成了一个湖泊。</h1> <h1> 随着气候变化和河道干涸,湖水逐渐蒸发,只留下这片干裂的白黏土盆地。</h1> <h1> 在死亡谷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伫立了约900年的枯树。</h1> <h1> 这些枯树曾是河流沿岸的骆驼刺树(Camelthorn Trees)。由于干燥的环境,它们没有腐烂,依然顽强地伫立至今。<br></h1> <h1> 枯树如同死亡谷的守护神,见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h1> <h1> 枯树顽强地伫立在这片荒凉大地上,无声地诉说着大自然的无情与坚韧。</h1> <h1> 岁月的无情刻在每一寸沙粒和每一棵枯树上,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h1> <h1> 死亡谷静静地躺卧在大漠荒原中,深邃的寂静笼罩着整个荒野。 </h1> <h1> 大自然的色彩在此刻完美结合,天地的广袤与荒凉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 </h1> <h1> 我们与红色沙丘、白色黏土和蔚蓝天空零距离接触,彼此交融,亲密无间。</h1> <h1> 我们与这片辽阔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身心沉浸在天地间的壮丽景象中,所有喧嚣都被抛在身后,唯有平静与共鸣留存心间。</h1> <h1> 死亡谷上矗立着著名的大妈妈沙丘(Big Mama Dune),她以柔美的曲线和迷人的身姿闻名于世。</h1> <h1> 旭日从沙丘顶端冉冉升起,攀登者与大妈妈沙丘融为一体,映衬在永恒的天际之中,定格在无尽的地平线上。</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南回归线(Tropic of Capricorn)</b></h1> <h1></h1><h1> 告别死亡谷后,我们驱车前往鲸湾港,途中经过南回归线,下车打卡。南回归线位于南纬23.5度,每年夏至太阳会垂直照射。</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b>火烈鸟</b></span></p> <h1> 驱车5小时后,我们抵达鲸湾港,入住位于泻湖边的火烈鸟别墅精品(<span style="font-size: 17px;">Flamingo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Villa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Boutique</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span>酒店<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h1> <h1> 一放下行李,我们便迫不及待来到岸边欣赏大西洋的日落。天空被染成橙红色,火烈鸟的剪影映衬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宁静而美丽。<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年8月9日</h1> <h1> 清晨,我们再次来到大西洋岸边观日出。成群的火烈鸟静立在浅水中,一行火烈鸟展翅掠过湖面,为温馨的画面增添了一丝浪漫氛围。</h1> <h1> 柔和的光线洒在火烈鸟身上,水面倒映着它们婀娜的身影,微风轻拂,仿佛大自然在这一刻停止了呼吸。<br></h1> <h1> 两只火烈鸟亲昵相伴,优雅地用脖子交织成一个完美的心形,仿佛在诉说着彼此的默契与依偎。</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span style="font-size:20px;">鲸湾港</span>(Walvis Bay)</b></h1> <h1> 上午,我们来到鲸湾港乘船游海。鲸湾港是纳米比亚西部大西洋沿岸的主要深水港,也是该国重要的工业和渔业中心。</h1> <h1> 一条登船栈道通向码头,栈道两侧的栏杆上栖息着两排鹈鹕(Pelicans),仿佛夹道欢迎我们的到来。</h1> <h1> 正准备登船时,一只海狗突然跃出,挡住去路,叼着吴教授的裤腿不放,仿佛在说:"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鱼!"</h1> <h1> 船老大赶紧向海里抛出几条小鱼,海狗心领神会,立刻跃入水中,让出通路。</h1> <h1> 刚上船还没坐稳,几只鹈鹕就突然飞到船上,紧跟着船长讨要鱼吃。</h1> <h1> 我们顺势与鹈鹕合影,聪明的鹈鹕心里明白,围着贵宾最终总会有鱼吃。</h1> <h1> 鹈鹕乖巧粘人,老老实实地依偎在美女怀里。</h1> <h1> 不过,鹈鹕的配合和耐心有限,互动时心里始终惦记着罐子里的鱼。</h1> <h1> 鲸湾港是纳米比亚最著名的海港,也是鲸鱼、海豹、海狗和海豚栖息地。</h1> <h1> 游船在鲸湾游弋时,一只海狗悄悄跳上了船,令人措手不及。 </h1> <h1> 它温顺地卧在休息室的甲板上,向游客摇头示好,任由人们抚摸。</h1> <h1> 鲸湾也是观赏海豚的绝佳地点,常见的品种有宽吻海豚和斑海豚。</h1> <h1> 在这里海豚常常跃出水面,向游客展示它们优雅的泳姿。</h1> <h1> 我们的游轮巡航时,一群宽吻海豚(Bottlenose Dolphin)欢快地追逐着游船,久久不肯离去。</h1> <h1> 这群海豚时而在船头领航,时而在船舷伴游,时而在船底穿梭。</h1> <h1> 游轮驶向佩里肯角(Pelican Point),这个位于鲸湾附近的沙质半岛是海狗的重要栖息和繁殖地。</h1> <h1> 沙滩上聚集了成千上万只南非海狗,懒洋洋地享受阳光的温暖,还有一些在水中灵活地嬉戏,充满生机与活力。<br></h1> <h1> 南非海狗以活泼、好奇的性格著称,常常在沙滩和水中自由穿梭,对周围环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h1> <h1> 南非海狗皮毛厚实,颜色从深棕到灰褐不等,帮助它们适应寒冷的海水环境。</h1> <h1> 南非海狗动作敏捷,常好奇地靠近游船,不时跃出水面,展现出机灵可爱的模样。</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b>三明治海湾(Sandwich Harbor)</b></span></p> <h1> 三明治海湾位于纳米比亚鲸湾港南部,壮丽的沙丘直抵大西洋,形成罕见的“沙漠入海”奇观。</h1> <h1> 我们驾驶四驱越野车沿大西洋海岸驰骋,领略沙漠与海洋交汇的独特景致。</h1> <h1> 越野车缓缓驶过海边,沙滩上的一群鸬鹚突然展翅腾空,宛如一股黑色波浪在空中翻涌,为宁静的海岸注入了生机与活力。</h1> <h1> 远处的海浪拍打着沙滩,白色泡沫、深蓝大海与金色沙滩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h1> <h1> 在这里,大西洋的海水直接拥抱纳米布沙漠的沙丘,展现出罕见而壮丽的自然奇观。<br></h1> <h1> 沙漠与蓝色海洋的鲜明对比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出震撼人心的美感。</h1> <h1> 我们驾驶四驱越野车穿梭于陡峭沙丘之间,尽享大漠黄沙带来的刺激与挑战。</h1> <h1> 大漠以其神秘与荒凉吸引着无数探险者,在这里,人们能感受与世隔绝的宁静,体会大自然的宏伟与力量。<br></h1> <h1> 三明治海湾拥有丰富的生态系统,融合了沿海海洋生物与沙漠动植物,展现出沙漠与海洋交汇地带的自然多样性。</h1> <h1> 越野车登顶沙丘,眼前金色沙丘连绵不绝,沙海无尽,直达天际。<br></h1> <h1> 大风卷起飞沙掠过地面,如大自然的画笔轻扫大漠,留下优雅的波浪纹理。</h1> <h1> 不速之客的到来打破了大漠的沉寂,为这片荒芜的土地增添了一丝生命的气息。<br></h1> <h1> 我们驾驶着四驱越野车驰骋在宝石沙滩,眼前的沙砾如同散落的珠宝与钻石般闪闪发光,满是大自然无与伦比的奇幻美景,散发着让人无法抗拒的迷人魅力。</h1> <h1> 大自然以光为墨,以沙为纸,在荒漠中投射出纳米比亚的轮廓,将国土疆界深深嵌入这片宝地。</h1> <h1> 沙滩宛如一条铺满碎宝石的华丽地毯,红宝石、绿宝石、蓝宝石和钻石般的沙砾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闪耀出迷人的光芒,仿佛每一步都踏在大自然的珍宝之上。</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几位美女席地坐在珠光宝气的沙滩上,沉浸在大自然的奢华殿堂,憧憬着宝石成真的那一刻,流露出无限的遐想与期盼。<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h1> <h1> 我双盘而坐,心灵在大自然中得到净化,与天地融为一体,感受着无边的宁静与内在的平衡。</h1> <h1> 三明治海湾岸边,一座座洁白的盐山高高堆积,毗邻金色沙丘与蔚蓝大西洋,展现出别样的风情。<br></h1> <h1> 盐池中的盐藻(Halobacteria)将水染成鲜艳的红色,池边的晶莹白盐与鲜红水面形成鲜明对比,仿佛一幅壮丽的画作,为三明治海湾增添了独特的奇幻色彩。</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年8月10日</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大西洋栈桥</b></h1> <h1> 告别纳米布沙漠,乘车前往埃托沙国家公园。途经一座伸向大西洋的栈桥,据说是热门打卡点,于是下车一探究竟。</h1> <h1> 栈桥位于亚斯瓦科普蒙德,桥上有个名为Jetty1905的餐厅。我们到得太早,餐厅还未开门。<br></h1> <h1> 走到栈桥尽头,脚下是汹涌的海浪,耳边回荡着大西洋的咆哮与清新海风的旋律。海浪拍打柱子,激起层层白色浪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h1> <h1> 远望大西洋,海天一色,广阔无垠,偶有海鸟在海面上空盘旋。咸湿的海风扑面而来,仿佛诉说着大洋的壮丽与神秘。<br></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b>红泥人(The Himba)</b></span></p> <h1> 我们继续前行,驶入红泥人的领地,途经一个辛巴族村庄。酋长热情接待,带领我们参观,并介绍了辛巴族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h1> <h1> 红泥人,即辛巴族(The Himba),是纳米比亚西北部库内内地区(Kunene Region)独特的半游牧民族。<br></h1> <h1> 这是一个朴素且富有传统特色的村庄,四周以木桩围成简单的栅栏,泥土与木材构成的圆形小屋错落排列其中。</h1> <h1> 辛巴族保持着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方式,居住在由木头、泥土和粪便建成的简陋圆形房屋中,过着简单而自给自足的生活。</h1> <h1></h1><h1> 辛巴族以畜牧业为主,尤其饲养牛和山羊。牛不仅提供乳制品,也是重要的交易媒介和婚礼嫁妆的一部分;山羊则是主要的食物来源。<br></h1> <h1> 村中的妇女身披传统皮质服饰,身上涂抹红色泥土,发型精致而独特,展现出独特的民族风貌。</h1> <h1> 辛巴族的发型和服饰象征着身份与地位,尤其是女性。她们复杂的发型、首饰以及红泥涂抹的程度,反映出年龄、婚姻状况和社会地位。</h1> <h1> 辛巴族以涂抹红泥的独特习俗而闻名,女性会将名为“otjize”的红色混合物涂抹在皮肤和头发上。该混合物由黄油、红赭石粉和芳香植物制成。</h1> <h1> 涂抹红泥不仅能保护辛巴族女性的皮肤免受烈日和干燥气候的侵害,还象征着美丽与传统文化的传承。</h1> <h1> 在村中,我们不仅见到了辛巴族手工制作的首饰和工艺品,还感受到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简单生活,领略了这个古老部落的独特风貌。</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埃托沙国家公园</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Etosha National Park)</b></h1> <h1> 埃托沙国家公园拥有114种哺乳动物,是观赏非洲“五霸”(狮子、非洲象、非洲水牛、猎豹和黑犀牛)的理想之地。<br></h1> <h1> 公园建于1907年,位于纳米比亚北部,名字来源于其中央的埃托沙盐沼(Etosha Pan)。</h1> <h1> 雨季时,埃托沙盐沼积水,引来成群的鸟类;旱季则呈现一片广袤的白色荒原,白色盐沼与金黄草原形成强烈对比,景色壮丽。</h1> <h1> 经过约6小时车程,我们抵达埃托沙国家公园时,夕阳已近西沉。干燥空气中的尘埃让天边的夕阳呈现玫瑰色,壮美无比。</h1> <h1> 我们的酒店位于埃托沙国家公园腹地,沿途行驶时欣赏到了野生动物。柔和的余晖洒满大地,几只长颈鹿在丛林间悠然踱步,高挑的身影在落日映衬下显得格外优雅动人。</h1> <h1> 一只黑犀牛独自走出灌木丛,缓缓靠近水塘,低头饮水。埃托沙国家公园是黑犀牛的重要栖息地之一,也是全球少数能近距离观赏这种濒危物种的地方。</h1> <h1> 入住埃托沙国家公园内的奥考奎约度假村(Okaukuejo Resort)时天色已暗,我们放下行李后便赶紧前往水塘边观赏动物。</h1> <h1> 度假村边有一个水塘,每到夜晚,各种野生动物陆续前来饮水。大象、狮子、长颈鹿、斑马、犀牛、角马等轮番出现,绘成一幅绝美的自然画卷。</h1> <h1> 今天我们到得较晚,只有一群大象静静地前来饮水。游客们聚集在水塘边,屏住呼吸,悄然无声地欣赏着这壮观的场景。<br></h1> <h1> 大象在水塘边的动作静谧而有力,整个场景笼罩在宁静与神秘中,让人深感大自然的无尽魅力。</h1> <h1> 夜幕降临,度假村的柔和灯光照亮了水塘周围。在灯光与夜色的交织中,大象庞大的身影显得和谐而又充满野性。</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年8月11日</h1> <h1> 一大早我们便迎着初升的朝阳,开始了在埃托沙国家公园的野生动物探索。大地刚从夜色中苏醒,各种动物逐渐活跃,迎接新的一天。</h1> <h1> 小分队分乘两辆越野车出发,我们这辆车贴心地发了套头防风毯,大家纷纷穿上队服,翘指点赞。</h1> <h1> 另一辆车发的防寒毯只能裹在身上,大家调侃着彼此的“难民造型”,欢声笑语不断。</h1> <h1> 一只角马(Wildebeest),亦称牛羚,在晨曦的柔光中静静觅食。清晨的静谧与它专注的动作交织,展现出大自然生命的顽强与宁静。</h1> <h1> 几只斑马(Zebra)在灌木丛的边缘悠然活动,黑白相间的条纹在淡淡的晨光中显得格外醒目。<br></h1> <h1> 一只大耳羚(Greater Kudu)静静站在干燥的灌木丛中,耳朵高高竖立,警觉地聆听着周围的动静。</h1> <h1> 一只非洲剑羚(Oryx)静静伫立在干旱的草原上,犀利的目光投向前方。它那笔直的长角和黑白相间的面部花纹,仿佛是自然雕琢的艺术品。</h1> <h1> 一群春羚(Springbok)在满是岩石的干旱地带安静觅食。它们优雅的身影在荒凉的土地上显得格外灵动,棕白相间的毛皮在阳光照耀下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h1> <h1> 一只小型羚羊(Dik-dik)在干燥的灌木丛中轻盈行走,灵巧的四肢带着优雅的步伐。它那棕红色的皮毛在满是岩石和枯枝的荒凉地面上显得尤为显眼,稀疏的植被与它形成鲜明对比。</h1> <h1> 两只非洲狮悠然漫步于大地,无声穿行在荒野之中,每一步都彰显着霸气与从容,俨然这片广袤大地的真正王者。</h1> <h1> 一只高大的鸵鸟(Ostrich)在广袤草原上悠然漫步,修长的脖子挺立,目光坚定。它的羽毛在阳光下微微闪烁,仿佛与这片荒凉而辽阔的草原融为一体。</h1> <h1> 一群大象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前行,庞大的身影在朝阳映照下形成剪影,仿佛与广袤的草原融为一体。</h1> <h1> 一只庞大的大象在草原上悠然觅食,几辆越野车静静停靠在旁,游客们在车上屏息欣赏这难得的近距离接触。<br></h1> <h1> 几只大象在泥泞的水塘边用长鼻子卷起水源,缓缓送入口中,身体覆盖着厚厚的泥土,以抵挡非洲炽热的阳光。</h1> <h1> 这只大象前脚稳稳踏在水中,长长的鼻子汲取水源,巨大的耳朵轻轻煽动着。</h1> <h1> 在绿意盎然的水塘旁,几只羚羊低头觅食,享用丰美的青草和水源。远处,斑马和更多的羚羊悠闲地在树林边缘活动,在这片大地上达成了一种自然的和谐。</h1> <h1> 一只斑马在广袤的草原上自然排尿,姿态平静而从容,展现出生命的自由与无拘无束。</h1> <h1> 四只斑马整齐地并排站立在干燥的草原上,静静注视前方,姿态优雅,仿佛在巡视这片辽阔的荒野。</h1> <h1> 一只雄狮静静地卧在水塘旁的树荫下,眼睛半闭,似乎在享受宁静的时刻。周围的动物继续自由活动,仿佛与这位草原王者达成了一种短暂的和平。<br></h1> <h1> 一群斑马在干燥的沙地上悠闲地横穿道路,后方的越野车停下静静等待,尊重并欣赏这片广袤大地上的自然法则。</h1> <h1> 在树荫的庇护下,两只猎豹(Cheetah)悠然躺在地上,享受片刻的宁静。它们暂时放下了迅猛的速度与力量,展现了大自然中的从容与平和。</h1> <h1> 傍晚时分,我们抵达了纳穆托尼度假村(Namutoni Resort),这是我们在纳米比亚的最后一晚。<br></h1> <h1> 一群大象来到度假村。一只成年大象带着小象,用鼻子将土扬向背部,以抵御烈日和防止虫咬。</h1> <h1> 夕阳缓缓下沉,橙红的光辉染成梦幻般的天空色彩。宁静的环境让人回忆起旅途中的每一个瞬间,为“四下非洲”第一段旅程画上了温馨的句号。</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8月12日</span></p> <h1> 我们驱车抵达纳米比亚与博茨瓦纳的交界处,办理海关手续和签证,两国导游交接。下一段博兹瓦纳旅程拉开了帷幕。</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四下非洲】未完待续。</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