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应台湾大学气候天气灾害研究中心邀请,2011年6月3日至10日,陕西省公共管理研究会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考察团一行12人,对台湾进行考察访问并与台湾大学气候天气灾害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协议。访台期间,公务之余会见了老朋友,也领略了祖国宝岛的山水人文,感受颇深。</p> <p class="ql-block">101大厦话友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6月3日下午刚到台湾,老朋友、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公共工程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大学土木系水利组教授李鸿源就在台北地标性建筑——101大厦86楼设宴,欢迎我们一行。</p><p class="ql-block">只所以能来台湾访问,也是因为李鸿源教授。去年11月,我们举行全省市厅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培训班,邀请李鸿源教授讲课,从此结下友谊。在他的安排下,我们很快成行宝岛。</p><p class="ql-block">台北101大厦,前名:台北国际金融中心,1998年动工,2004年建成投用,地上101层,地下5层,高508米,是当时世界第一高楼,坐落在台北市信义区,这里是台湾最繁华的一个新型政治、商业区,台北市政府就在此区。2010年,迪拜哈利法塔(高828米)建成后,101大厦便成了老二,但仍保留着最长电梯和最高速电梯两项记录。</p> <p class="ql-block">参加今天晚上宴会的,还有社团法人中华消防及减灾学会理事长赵钢、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员会副主任邓民治、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单信瑜、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教授、台湾大学气候天气灾害研究中心主任谭义绩教授、铭传大学都市规划与防灾学系助理教授马士元,以及台湾大学气候天气灾害研究中心的几位研究员,都是台湾防灾减灾领域的顶级专家。</p><p class="ql-block">一见面,老朋友就高兴地握手、拥抱,回忆陕西之旅的美好情景,共叙老秦人的辉煌伟业。新朋友也相互介绍祖籍、出生地、职业、兴趣爱好等。为迎接我们,李教授特地准备了台湾最好的陈年高粱酒,大家很是尽兴。</p><p class="ql-block">李教授致辞,欢迎来自陕西的朋友,畅叙友情,展示未来合作愿景。我在答谢中感谢李教授的安排和台大气候中心的邀请,感谢台湾朋友的热情接待,感谢李教授、谭教授去年给我们所做的精彩报告;希望这次访问取得预期成果,希望未来的合作愉快并结硕果。宴会一直进行了3个多小时,大家交流非常充分,对未来的合作充满信心。</p> <p class="ql-block">山水合璧盼统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次来台湾,适逢《剩山图》与《无用师卷》(6月1日——7月3日)在台湾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这是两岸的一件盛事,我们也是有幸观之。</p><p class="ql-block">2010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讲了一个故事:“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在杭州市),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温总理的话,充满了对两岸“血浓于水”同胞情谊的深情寄托。诸多年来,两岸画家和有识之士多方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破镜重圆”,重新拼合此画。</p><p class="ql-block">经两岸相关人士共同努力,时至今日,这幅问世660年,烧成两段360年,分藏海峡两岸60年的传世名作。终于合璧展出,再现《富春山居图》盛景。</p> <p class="ql-block">《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品,于1350年创作完成。被誉为“画中之兰亭”,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这幅画作长达6米多,以富春江两岸的美丽景色为背景,描绘了山水、村庄、渔夫、亭台、桥梁等元素,展现了一幅宁静自然的江南风光画卷。</p><p class="ql-block">该作品是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几经易手,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富春山居图》是一幅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绘画作品。它不仅展示了黄公望高超的绘画技艺和艺术造诣,也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幅画作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p><p class="ql-block">《剩山图》与《无用师卷》合璧展出,再现完整的《富春山居图》,“山水合璧”,寄托着中华儿女“两岸合一”的殷殷期望。</p> <p class="ql-block">《剩山图》</p> <p class="ql-block">《无用师卷》</p> <p class="ql-block">《无用师卷》</p> <p class="ql-block">中台禅寺悟应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中台禅寺,一座令人敬仰而又舒心的道场,中西合璧,大气典雅;不同于传统寺庙的红柱绿瓦,香火缭绕。</p><p class="ql-block">中台禅寺地处台湾南投县埔里镇一新里,该寺住持是惟觉老和尚。中台禅寺的建筑远望像一位修行之人静坐于群山之中。自1994年创建后,又于西元1994年至2000年开始重新规划改建,由著名建筑师李祖原先生结合中西元素所设计。</p><p class="ql-block">寺庙主体建筑以石材为主,象征修行的坚固和永恒不变。侧面看彷佛是一位在青山中禅坐的行者,正面外观则像蓄势待发的喷射机。寺内祖师伽蓝殿的晶雕玻璃、四大天王与柱身合一等,都是精心雕琢、充满艺术感和深具禅意的作品。</p><p class="ql-block">惟觉老和尚与名建筑师李祖原居士对于中台禅寺的建筑内涵融合了中西工法,并且运用“直了成佛”的顿悟法门“因次第尽”的渐修精神,还有古代丛林的风格,将艺术、学术、宗教和文化融为一体,却不失禅宗的风格,令人为之赞叹;中台禅寺除了建筑令人赞赏,硬体设备也相当完善,有禅堂、四天王殿、菩萨殿、三世佛殿、讲堂、知客室、大寮、斋堂让信众参拜、使用。</p><p class="ql-block">寺院基本没有点香的地方,殿内也不许信众点香求拜。可以虔诚合掌拜拜投个香油钱,是一个无烟佛教建筑。</p><p class="ql-block">中台禅寺令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宏伟造型和恢弘气度,而且是弘扬佛法、佛学上的“与时俱进”,以及将佛界修行与当下社会的有机结合。</p><p class="ql-block">中台禅寺之开山方丈惟觉老和尚以“成就常住、利益大家”为已任,以佛法“五化运动”:佛法学术化、佛法教育化、佛法艺术化、佛法科学化、佛法生活化的理念,推动多元弘法机制,将佛落实在生活日用之中,以此让芸芸众生领略佛国净土的祥和与宁静,洗涤尘劳,净化心灵。在惟觉老和尚的言教身传下,每位法师上求下化、无我无私,为道场、为众生奉献着一已之力。</p><p class="ql-block">1000余名僧人则恪守惟觉老和尚的教诲,自给自足、分工合作,成为台湾社会的一个缩影。中台禅寺的创建与改造,先后用了51亿元台币,竟未用台湾当局出一分钱,全系惟觉老和尚及众弟子募集而来,却创办了惠及台湾同胞的普台国民中小学、中台禅寺博物院和中华国术(武术)馆。其教育理念、校舍建设、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等既与时俱进,又注重传承。</p><p class="ql-block">为我们讲解的知客师父,一见面就说我们有佛缘。她说,应急工作是防灾救险,但如果不从根本上杜绝隐患,灾难终究是要发生的。中台道场就是教育人民心平气和,不要有不好的东西。也就是打好基础,预防为先。这是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心平气和,履职尽责,做好事情,各级各部门依法依规,做好基础工作,灾害发生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损失也会大大减少。</p> <p class="ql-block">在中台禅寺,我们还看到了陕西省博物馆赠送的全套1273幅西安碑林拓片。起初,中台禅寺正式落成开光启用时,大和尚向国家宗教局要购买几幅拓片,此事上报国务院,温家宝总理说,这是国宝,不能卖。两岸一家,赠送全套。“2010年9月台湾陕西周”活动期间,举行了隆重的赠送仪式,从此,1273幅西安碑林拓片在台湾中台禅寺永久珍藏和展出,对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邹族部落过端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我们一早看过日出、游览阿里山之后来到邹族文化部落,过来一个别样的端午节。</p><p class="ql-block">邹族是台湾一个原住民族,目前只有2800多人。早期亦称“曹族”,因大多数人居住在阿里山,日据时代被称为“阿里山番”,我们熟知的阿里山的姑娘、阿里山的少年指的就是阿里山邹族原住民。邹族人能歌善舞,明星有高慧君、高蕾雅姐妹,汤兰花,田丽,安钦云等。</p><p class="ql-block">台湾的人口结构,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族群。其中人数最多的群体就是闽南人,第二个族群就是客家人,第三个群体是大陆籍,在台湾称为叫外省人,第四个族群,就是台湾的原住民,也就是台湾的少数民族。四个族群分别占台湾总人口的74%,12%,12%和2%。</p><p class="ql-block">邹族部落是一个井然有序、阶序清楚的社会。这里有见证邹族历史的“哈英馆”,展示着邹族的历史与文化传承,从神话故事到现今的人文荟萃,显示着这个民族智慧与乐天、亲善的本性,融合于山林自然之间,文化是生命的源泉,历史是延续的命脉。</p><p class="ql-block">部落茶园位于阿里山,海拔高度1300米,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上,这里气候清爽,终年云雾缭绕,所产高山茶品质极佳。建于茶园中的玻璃茶亭设有五座金台,分属于梁家(尼亚原萨家族)、高家(亚达屋有卡纳家族)、汪家(贝雍西家族)、石家(亚细卡纳家族)、杜家(多思客家族),专业的阿里山茶艺姑娘为我们冲泡一道道乌龙茶,一洗舟车劳累,使人神清气爽。</p><p class="ql-block">在矛达诺(勇士之意)展演区,舞台上传来我们熟悉的“高山青”,歌曲中描写的阿里山的姑娘和少年就是邹族风土人情。还有星光大道2008年月冠、季冠、年季军,知名的“猎户座”二人组合,现正以感恩的心情回到自己的家园,创作、演唱更多更好的作品,希望能通过歌声传递两岸中国人的感情,让更多的人看见台湾,看见阿里山,看见邹族。</p><p class="ql-block">中午,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粽子和米酒,一群老陕在宝岛阿里山过了一个难忘的端午节。</p> <p class="ql-block">华山土石流教学园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云林县古坑乡华山土石流教学园区,是台湾当地政府投资1亿多新台币,在921地震和莫拉克台风之后的修复和预警工程,包括用传统石头干垒滑坡山体,疏浚,修建三道梳子坝、三道过水坝、钢管坝,架设全自动雨量、水量、土石流监测视频监控,卫星传感设备等。既是专门用于土石流研究和教育的场所,又是对游人开放的一个旅游观光景区。这里的“华山”是一个村子,与我们陕西的“华山”两字完全相同,感觉很亲切。</p><p class="ql-block">教学园区所处的古坑乡位于台湾省云林县东南端,是云林县面积最大的乡镇,区内山多平地少,山陵高低起伏甚大,林产丰富,盛产水果,近年来以生产咖啡而闻名。</p><p class="ql-block">921大地震前,乡民以农为业收入少,生活习性仍呈保守现象,九二一后在政府极力推动产业观光,乡内除原有剑湖山游乐世界外,另新开幕剑湖山王子大饭店,大华山(华山、华南、桂林)庭园咖啡店,已成为全岛休闲、观赏夜景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教学园隶属于水土保持局,平时仅由当地一位名叫吴生生的志愿者看护,并为前来参观的学生、游人讲解。</p> <p class="ql-block">921地震教育园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99年9曰21日,台湾中部发生7.3级强烈地震,造成2415人死亡,29人失踪,11305人受伤,财物损失约3000亿新台币,为台湾近百年来最大的地震灾害。为了纪念在这次灾难中死伤的同胞,并提醒政府与民众反省,重视天然灾害之预防及救灾措施,将台中县雾峰乡光复国中基地之断层错动、校舍倒塌、河床隆起等地貌加以规划设计,于2007年建成地震教育园区。保存地震原址,记录地震史实,提供地震教育之活教材。</p><p class="ql-block">园区包括东埔断层保存馆,地震工程教育馆,毁坏教室展示区,影像馆,防灾教育馆,重建记录馆,还有地震体验区、研讨室等。</p><p class="ql-block">观众来到园区,通过自然科学、人文历史记录等方面的展示和教育活动,可以了解大自然的力量、造成的灾害及灾害的起源,建立正确的防灾观念,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及帮助别人,进而体会地震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在承受巨大的自然灾害后,都能为生命和生活找到出口。</p><p class="ql-block">园区规划科学,展馆设计新颖,展示手段现代,形象生动,观众易于领会。目前每年接待60多万观众参观,其中55%为学生,45%为其他观众,普及程度很高。</p><p class="ql-block">园区还承担全台湾中小学校长、主任、搜救队伍、旅游团导游的培训任务,与境外包括大陆都有交流。</p><p class="ql-block">园区主任吴德棋为我们介绍了相关情况,双方相互交流防灾避险、应急管理的有关理念和工作,收获颇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