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朗看那些穹顶(图文原创)

&常学则明&

<h1>  去年10月在伊朗旅游,看到诸多古老建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高大雄伟又精致美观的穹顶。<br>  穹顶建筑始于罗马。如修建于公元126年的罗马万神殿。其圆顶为无钢筋混凝土质地。不同时期的文明都采用过这种半圆形的结构形式,常见于宗教建筑。由于这种建筑结构象征着雄伟、神圣,也有用在纪念碑、行政建筑的。<br>  而在伊朗,穹顶设计不仅用在神圣的宗教建筑和皇宫大院,也有用在公共设施如驿站、冰窖、浴室、餐厅,甚至民宅建筑中。这些古老建筑的穹顶设计和工艺是波斯智慧的结晶、珍贵的文物,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可忽视和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br>  我有幸带着广角镜头和鱼眼镜头,记录了这些穹顶。回来后又翻阅了一些资料整理成这个美篇。最近,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正在展出《伊朗文物精华展》,我把这些在伊朗的地面文物图片及资料同朋友们分享,也是对参观《伊朗文物精华展》的一点补充。<br></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格列斯坦王宫</b></h1> <h1>  格列斯坦王宫是一个庞大的王室官邸建筑群,位于伊朗首都德黑兰,是恺加王朝的皇室宫殿,2013年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格列斯坦宫最早叫做德黑兰城堡,始建于波斯萨法维王朝塔赫马斯普一世(1524-1576年在位)统治期间,赞德王朝卡里姆汗(1750-1779年在位)统治时期进行了翻建。恺加王朝阿迦·穆罕默德汗(1789-1797年在位)定都德黑兰后,正式将德黑兰城堡改建为格列斯坦王宫。</h1> <h1>  作为恺加王朝统治者的荣耀和奢靡的象征,主体堪称伊朗建筑的精华。主楼内最宏伟的大厅,有43米长,20米宽,沿着大厅两侧有20个拱,地面上有精美的马赛克。恺加王朝的国王纳赛尔丁·沙阿(1848-96年在位)在这里接待来自欧洲宫廷的各种使节和客人。主体中最具特色的是镜厅、大理石殿、钻石宫、通风楼等。尤其是镜厅,圆形顶部和四周墙壁都用小块镜子镶嵌,是格列斯坦宫精华中的精华。</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伊朗国家博物馆</b></h1> <h1>  国家博物馆由东楼和南楼两部分组成,南楼为古伊朗博物馆,建于1937年,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共有三层。其门廊和入口处的建筑为萨珊王朝首都迪斯福里著名王宫“伊旺”的建筑风格。东楼为伊斯兰时期博物馆,始建于1944年,1950年进行了扩建,1966年正式建成开馆,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共四层,两层为博物馆,展示伊斯兰时期的各种文物古迹,另外两层为活动或工作场所。<br>  伊朗国家博物馆是伊朗古老而文明历史的缩影,它对人们了解伊朗过去拥有的辉煌历史,和各个朝代的兴衰起着重要的作用。<br></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伊朗自由纪念塔</b></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阿扎迪自由纪念塔,原称作沙希亚德塔或国王纪念塔,建成于1971年,为纪念波斯帝国建国2500周年献礼。1979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巴列维王朝被推翻,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国王纪念塔也改名为自由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在塔下仰拍拱门的穹顶全景,亦感觉那几何结构雄伟震撼。</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由纪念塔高45米,塔基长63米,宽42米,呈灰白色,采用钢筋水泥和2500块产自伊斯法罕的大理石建成,象征波斯帝国建国的2500个岁月。塔楼大拱门的设计从历史悠久的波斯建筑中的精美的拱形中汲取灵感,调和了伊斯兰遗址的抛物线拱门和伊斯兰时期的尖拱。</span></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粉红清真寺(莫克清真寺)</b></h1> <h1>  莫克清真寺,因内部大量采用粉红色瓷砖装饰也被称作“粉红清真寺”。位于传说是《一千零一夜》里的传奇都城设拉子,始建于卡扎尔王朝时期的1876年,完工于1888年。面积达2212平方米。除了传统清真寺建筑的典型特色,最迷人的是冬宫拥有十分罕见的大型彩色花窗,当阳光穿过彩色玻璃,置身其中犹如在万花筒之中,华丽光影如梦似幻!</h1> <h1>  据说建造像蜂窝一样的立体穹顶,游牧民族的突厥人和阿拉伯人本身都没有这样的技术,他们攻打波斯后强迫波斯人为他们建造。波斯人把每一块彩釉砖与穹顶的弧度都贴合得天衣无缝,把波斯审美图案表现得精美、繁复、艳丽。</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瓦基尔大巴扎</b></h1> <h1>  瓦基尔大巴扎始建于1773年。1751年,卡里姆汗建立赞德王朝(1751~1794),定都设拉子。这一时期,城中建起城堡、宫殿、行政大楼、清真寺,重修了城墙,城外开凿了护城河,一片安定繁荣。瓦基尔大巴扎店铺鳞次栉比,货品更是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至今保留着当地人购物集市的功能,也是外国游客体验当地文化、采购特产的好去处。<br>  当人们热衷于采购之时,我仰头拍下了这令人称奇的连续穹顶。<br></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百柱清真寺(瓦基尔清真寺)</b></h1> <h1>  瓦基尔清真寺位于设拉子瓦基尔大巴扎以西,毗邻其入口。建于1751年至1773年之间。其2700平方米的夜间祈祷大厅有48根螺旋雕刻的柱子,每个柱子都有一个刺槐树叶的柱头。两边走廊又有众多柱子,人们又称之为“百柱清真寺”。</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绿镜清真寺(圣祠清真寺)</b></h1> <h1>  圣祠清真寺是设拉子第二大清真寺,始建于1200多年前,曾因地震而遭到破坏,现在大家看到的清真寺建于19世纪。圣祠清真寺也被称为埃米尔阿里圣祠。第八代伊玛目的侄子埃米尔阿里,在去呼罗珊(今天伊朗东部,阿富汗西部)准备帮助伊玛目的时候死在了这里,就被埋葬于此。</h1> <h1>  圣祠内装饰多用绿色镜片又名绿镜清真寺。穹顶和墙壁都是用无数个各种形状的绿色和白色的玻璃镜面交叉混合拼贴而成,让原本昏暗的环境通过折射变得通体透绿,如水晶宫一般。尤其是圣灵大殿的彩色穹顶,在灯光的照射下璀璨无比,展现出梦幻般的光彩。</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亚兹德星期五清真寺(阿米尔恰赫马格清真寺)</b></h1> <h1>  亚兹德星期五清真寺是由四座不同时代的宗教建筑,组成了伊朗最大最富历史内涵的清真寺复合体,同时具备塞尔柱克、蒙古和萨法维时代的建筑特点。寺内有多座穹顶,寺墙上装饰着伊斯兰教的典型图案和经文。</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伊斯法罕风塔</b></h1> <h1>  据说风塔在伊朗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4千年。风塔主要运用两种原理来实现功能:<br>  其一是直接从空气中捕捉风。在一座大厅的周围建有好几座风塔,这样从其中一座风塔引入的风经过下方大厅后,再从相反方向的风塔将废气排出。或是在房间后面建单座很高的风塔,风塔上方的开口可以有多个方向,风可以从一个方向的开口进入,同时废气从相对方向的开口流出。这种风塔实际上和风扇差不多,吹的不是冷风。<br>  另一种原理是风塔起到排出热气的作用。借助地下的坎儿井在室外开有通风竖井,并与设有风塔的房间也连通。白天经过太阳照射,房间内热气上升从风塔排出,造成房间内与室外的气压差,使得坎儿井内经地下水冷却的空气进入室内。<br></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鸽巢塔</b></h1> <h1>  鸽粪是最好的有机肥料,而且也可用于制革和制火药。古代波斯人很早就有意造塔以方便收集鸽粪。伊朗的鸽巢塔大多建于萨非王朝时期(1501-1736)。鸽巢塔里面有6面墙,每面墙上有4,000个孔(每个孔20x20公分),屋顶上还有5个塔,总共能容纳约2.5万只鸽子。鸽子塔顶上的塔楼,主要用来吸引鸽子。而且,这些塔楼的设计,可以有效地防止天敌的入侵。</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冰屋</b></h1> <h1>  梅博德冰屋原来是波斯人储水的地方,后来用作储藏冰块的冰屋。梅博德的冰屋可以追溯到350年前的卡扎尔王朝。<br>  冰屋上方是穹顶,对正的下方地面以下是一个上大下小倒扣的穹顶。<br></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伊斯法罕古城驿站</b></h1> <h1>  伊朗地处欧亚大陆交界处,是古代世界的地理中心。也是丝绸之路的商队的必经之地。古代伊朗就已经有完整的驿站系统,商道上每隔约35公里就会有一座驿站供商队休息。现在交通发达了,大部分驿站的功能已经废弃,但还有部分建筑保留了下来。我们看到的这座古驿站建筑保存完整,穹顶建筑结构堪称完美。</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旺克大教堂</b></h1> <h1>  该教堂位于伊斯法罕市中心西南方,是1606年由亚美尼亚难民所建造,当时命名为神圣救世主教堂。<br>  1603年,奥斯曼—萨法维战争爆发,处于两国边境的亚美尼亚人由于宗教问题受到奥斯曼帝国的迫害开始流亡。虽然当时波斯萨法维王朝的阿巴斯一世也是穆斯林,但是却接纳了亚美尼亚难民并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信仰。<br>  亚美尼亚人为保留自己的信仰,也为感谢阿巴斯大帝的拯救与收容,建造了这座具有波斯伊斯兰风格的天主教堂。教堂的屋顶是一个伊斯兰风格的穹顶,墙壁上还有瓷砖镶嵌。整座教堂内部金碧辉煌,充分体现了亚美尼亚人的精湛技艺和艺术才华。<br></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伊斯法罕聚礼清真寺</b></h1> <h1>  伊斯法罕聚礼清真寺位于伊斯法罕伊玛目广场东北1公里处,是伊朗的大型清真寺。其西南侧毗邻伊斯法罕大巴扎,又称“礼拜五清真寺”或“贾玛清真寺”。是自公元841年以来1200多年间清真寺建筑发展史。清真寺包括四座不同时代的宗教建筑,拥有马赛克装饰。清真寺中最早的建筑兴建于771年,经过历次修复,直到20世纪末。</h1> <h1>  2012年,伊斯法罕聚礼清真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1> <h1>  伊斯法罕聚礼清真寺是第一个将萨珊王朝宫殿的四合院(Chahar Ayvān)庭院布局与伊斯兰宗教建筑相适应的伊斯兰建筑;尼扎姆(Nezam) al-Molk穹顶引入了新的工程技术,是伊斯兰帝国第一个双壳肋穹顶结构。基于这两个元素,伊斯法罕聚礼清真寺是公认的清真寺设计、布局和圆顶建筑的原型。对伊斯兰世界后期时代和其他地区的清真寺和墓地建筑都产生了深刻影响。</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放大图片仔细看,这穹顶的图案不是描绘出来的。是工匠们用砖块砌出来的!这工艺太微妙、太强大了!</span></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国王清真寺(伊马姆清真寺)</b></h1> <h1>  国王清真寺始建于1612年阿巴斯一世时期,1638年完成。坐落在伊斯法罕广场的南侧,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是一座雄伟壮观的穹隆形波斯风格建筑。位于寺院南侧的大拱顶高54米,拱顶上的尖塔正对着麦加圣地。清真寺的立面十分简洁,但主要部分均为镀金或镀银,还布满精美纹样的琉璃镶嵌,显得极其精致而华丽。寺内穹顶和宣礼塔上装饰着土耳其蓝瓷砖,镶嵌出精美的阿拉伯图案和各种几何图形。由于蓝瓷砖的装饰,这座清真寺也被称作“蓝色清真寺”,其清新的蓝色与以黄色为基调的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h1> <h1>  主入口(依旺)高度近30米,呈半圆形的镀银,形似一弧深陷的半月。拱形繁复至极的镶嵌工艺由绿松石装饰并铺满了钟乳石形状的瓷砖,这是波斯伊斯兰建筑的典型特色。门上写有许多诗文,由当时著名书法家用美丽的波斯文纳斯塔利克体书写。</h1> <h1>  清真寺大门和两旁的宣礼塔朝向正北,清真寺的正殿和另外两座宣礼塔朝向西南麦加圣地,大门与正殿恰好形成了一个45°角。更奇妙的是,在正殿中心的一块方砖上对准穹顶拍手或讲话,会听到七声回音,所以正殿又叫“七音殿”。正殿西面的墙壁下有一块三角形的浅绿色大理石,每到正午时,倒影就会消失,起着计时的作用。</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希克斯罗图福拉清真寺</b></h1> <h1>  希克斯罗图福拉清真寺是阿巴斯大帝为敬重伟大的穆斯林什叶派学者、同时也是皇后的父亲、黎巴嫩著名学者希克斯罗图福拉而兴建的。希克斯罗图福拉被邀请来到伊斯法罕监督和指导伊玛目清真寺以及神学院的相关事宜。阿巴斯大帝对他非常尊崇,于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座美丽的清真寺。希克斯罗图福拉清真寺的规模稍逊于皇家清真寺。它那由天蓝色、深红色和浅柠檬黄瓷瓦装饰的华丽外表,同布局合理的几何设计相配合,给人以一种非常协调的美感。据说,阿里·卡普宫有一地道通向清真寺,皇后做礼拜时无需抛头露面从广场上通过,现保存完好。</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阿里·卡普宫</b></h1> <h1>  萨法维帝国阿巴斯一世将首都由加兹温迁至伊斯法汗之后,于公历1606年,在伊玛目广场的西面,开始修建阿里·卡普宫。<br>阿里·卡普王宫的独特之处在于从正面看整个建筑是三层,从侧面看是四层,从背后看是五层,而实际上是六层,让人产生一种捉摸不透的感觉。由18条木柱支撑的观景阳台,是古代君主和客人们观赏重要仪式和运动竞赛的地方。王宫顶层的音乐厅十分精美,四壁与屋顶全部采用木质缕空装修,以减少声音的反射提高音响效果。<br></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阿米尔浴室</b></h1> <h1>  苏丹阿米尔·艾哈迈德浴室位于伊朗中部城市卡尚,这座有500多年历史的建筑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萨法维王朝。</h1> <h1>  这座建筑的特点包括拱形穹顶、精美的马赛克和美轮美奂的壁画。是伊朗保存完好及最美丽的浴室之一。</h1> <h1>  从售票处的左边上楼梯到顶层就可以上到浴室的屋顶,这里有密密麻麻几十个半圆球体,被游客称为“太空球”,它们大小不一,每个球体下面都是一个浴池,每个上面镶嵌着一块块玻璃,就是通过玻璃吸收热量,保证了浴室的温暖。不得不承认,古波斯人的聪慧。同时,这里也是俯瞰卡尚的好位置,建议爬上一个大的“太空球”,视野会更开阔。</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布鲁杰迪古宅</b></h1> <h1>  布鲁杰迪古宅位于卡尚的苏尔塔.阿米尔.阿赫默德区的阿拉维大街, 建成于1876年。建造过程花费了18年时间。<br>  古宅的主人是地毯批发商哈基.赛义德.贾法尔.布鲁杰尔迪。<br>  该古宅包括内外院子的两个地下室、屋顶房、panjdari、Mahtabi、入口门廊、夏季门廊和冬季门廊等,这适合荒漠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天气条件。<br></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塔巴塔巴依宅邸</b></h1> <h1>  塔巴塔巴依宅邸建于1880年代,位于伊朗卡尚,包括四个庭院,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属于塔巴塔巴依家族。内饰壁画和豪华的彩色玻璃窗等,具有传统波斯住宅建筑的特征。</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