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筑名称:圣家宗座圣殿暨赎罪殿/圣家堂 (诞生立面和圣坛地下室部分于2005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不是全部哦)<br> 建设年代:1882 年3月19日至今(未完工)。<br> 我们参观高迪的最后一个作品,是圣家堂大教堂。<br> 高迪最为人熟知的作品一定是圣家堂无疑了,它是全世界唯一还在建设中的教堂,也是唯一还未建成就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 无论事前做了多少功课,无论它给我留下过怎样的印象,当我一眼看见它的时候,尽管教堂仍旧被纱网遮蔽,尽管起重机还在旋转施工,但还是立刻被深深地震撼。 圣家堂指耶稣一家,即耶稣、圣母玛利亚和圣父约瑟。它是高迪最著名的代表作,也是高迪倾注半生精力设计和建造的一座世纪大教堂。 这座教堂始建于1882年3月,最初由建筑师Villar设计。他设想将其建成一座标准的哥特式赎罪教堂。但是由于设计建造成本太高及与宗教团体意见不合,Villar在一年后辞职。1883年,当年31岁的高迪作为首席建筑师接手了一项工程,直到1926年去世。 教堂广场上陈列着完成后的效果模型。<div> 圣家堂的高塔设计为18座。中央最高那座塔代表耶稣,高170米,周围环绕4座塔,分别代表圣经四福音书(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的作者。还有一座塔代表圣母玛利亚,其余12座塔代表耶稣的十二门徒。</div> 目前只建好8座塔。据说到2026年高迪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将完成这座教堂的全部工程。 圣家堂的立面部分分为诞生立面、受难立面和荣耀立面。诞生立面也被称为“生命立面、欢乐立面“。它是最早建造的立面,也是高迪生前完成的唯一立面,所以受到了高迪最直接的影响。<br> 立面以耶稣的诞生为题,墙面上密密麻麻的雕塑,展现了由童贞玛利亚怀胎到耶稣成长的故事。 耶稣诞生 耶稣受洗 寒门之子(耶稣父亲是一位木匠,耶稣自己早年也曾做过木匠)。 这些精美的雕塑以逼真的形象,讲述了一个又一个耶稣早年的故事。 受难立面朝向日落的方向,象征、暗示着耶稣的死亡。 受难立面与诞生立面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我甚至对允许这两种风格放在一个建筑上觉得不可思议。 这样的人物,你喜欢吗? 受难立面的人物雕塑抽象、硬朗、简约、缺乏真实感,你会立即想到:“怎么是这个样子?” 受难立面的设计师叫苏比拉克,是西班牙先锋派的代表。他与高迪不同之处是,苏比拉克是雕塑家,画家,不是建筑师。当他被选来完成圣家堂时,他说“....... 我是苏比拉克,不是高迪!”。 他的风格与高迪迥然不同。面对高迪无法企及的艺术高度以及柔和多变的曲线,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一贯风格,用方正硬朗的线条诠释着自己的艺术理念。 苏比拉克于2014年去世。<div> 第三个立面是面向南方的荣耀立面,目前还在建设中。</div> 我们从诞生立面进入教堂内部,到达一个光与影、形状与空间交汇的、奇妙的世界。 看过很多欧洲教堂。但是没有一个象圣家堂这样,以绚丽的五彩光作为教堂内部的主光线。 高迪巧妙地利用了光效增强了圣家族大教堂的感染力与庄严感,表现出圣家堂独有的特质:威尼斯琉璃做成的马赛克,异彩纷呈的釉饰、室外光的变化与强弱,还有各种各样石料建材的辉映等。 教堂四周采用大面积的造型花窗,花窗中间镶嵌着彩绘玻璃。 光线透过五彩玻璃投射进来,形成斑驳的光影。 这些光影随着室外光的强度、角度发生变化。 金黄、粉红、湛蓝、嫩绿、银灰……投射光与室内光色彩互相交织、转换,让空间有一种奇特的美感,并衬托出内部建筑的不同凡响。 亦真亦幻的光影是那么的独特而不可捉摸。 不能不由衷地赞叹这种难以言喻的美。 内饰的柱子是高迪的独特设计,有一种直插云天的气势。 除了支撑其负载的分支外,它们不断变化的表面是各种几何形状交叉的结果。 最简单的例子是当柱子上升时形成八边形的正方形基底,然后是十六面形状,最终变成圆形。 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了茂密的大森林。 细碎闪亮的华盖灯饰,为受难的耶稣赋于一种升腾的力量, 并成为全场的焦点。 教堂内有电梯可直达顶部。部分团友登顶。借他们的美图看看教堂高层外部及高空俯视的效果。 远处可见蔚蓝的地中海。 装饰着玫瑰的大门 1926年6月7日,高迪被30号线有轨电车撞倒在加泰罗尼亚议会大道上。当时,没有人认出头发蓬乱的高迪,人们甚至把他当成了乞丐,所以他一直没有获救。最终一名警察叫了辆出租车,才将他送往医院。<div> 三天后,高迪与世长辞。</div><div> 1926年6月12日,市民用无数的弥撒和悼念表达对高迪逝世的巨大哀痛,这件事被载入了巴塞罗那的史册。尽管葬礼并不算正式,但依然声势浩大。</div> 诞生立面右侧有一间地下室,里面设有一个小型的博物馆,展出有关高迪和圣家堂的资料。在这里,陈列着一幅当年在圣家堂为高迪送殡的照片。<div><br></div> 高迪工作照。 (此图来自网络) <div> 死后,他被葬在圣家堂的圣坛地下室,墓碑上的铭文写道(译):“Antoni Gaudí Cornet,来自 雷乌斯。于1926年6月10日在巴塞罗那离世,虔诚地回到主的身边,享年74岁。他有着堪称典范的一生,也是一位卓越的工匠与非凡建筑的创造者。如此伟大之人从此化为灰烬,静候从死里复生。愿他安息”。<div> 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旅行者,用我们的景仰,向他致敬。 </div></div> 巴塞罗那的旅游景点十分丰富。除了高迪外,还有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路易斯 · 多梅内克 · 蒙塔内尔。他的两处设计:加泰罗尼亚音乐宫和圣十字圣保罗医院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1997年)。<br> 旅行社其实并没有把这两处景点列入我们的行程表中,但导游小李遂了大家的心愿,这两处景点我们都去了。<br> 蒙塔内尔与高迪生活在同一时代。据说蒙塔内尔还给高迪上过课。在那个年代,高迪的建筑备受争议,而蒙塔内尔则是当时的主流权威,他的建筑就是典范。 加泰罗尼亚音乐厅建于1905年,1908年竣工。它位于哥特区一处逼仄的小街内,没有宽阔的广场,也没有宏伟的配套。但是屋角处的大型艺术雕像非常有气势。 音乐厅前卡梅拉(Carmela)的塑像。 音乐厅至今还在使用。遗憾的是这里大门紧锁,无法入内,不知道是在排练还是什么其它原因。 隔着玻璃拍了两张照片,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 从网上下载了一张音乐宫内部演出大厅的照片,气势不凡。<div> 圣家堂离圣十字圣保罗医院不远。从谷歌地图上察看,只有短短的900米,步行时间约13分钟。站在医院大门外看出去,一条直路的尽头就是圣家堂。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李导带我们足足走了将近20分钟,大家都有些累了。</div> 来到医院门口。你能想象,这真的只是一所医院吗?<div> 保罗 · 希尔(Paul Gil)出身巴塞罗那,是一位成功的银行家,终生未娶,1896年去世。他在遗嘱上吩咐将银行结束营业后的遗产分成两半,一部分给他的侄子们,一部分捐给巴塞罗那市政府,以建造医院。<br> 当时城里的圣十字医院年久失修,于是市政府刚好利用那笔捐款买地兴建新医院。1902年1月18日医院正式动土,由建筑师蒙塔内尔负责设计。</div> 蒙塔内尔认为新鲜的空气、充足的阳光和绿意盎然的环境有利病人康复。按照他的理念,设计建造出的医院令人无法想象。 古朴的红砖外墙、高耸的屋顶塔楼、弯曲的凉台阁楼以及大大小小的人物雕像,谁能想到,这么宏伟、古典的建筑竟然是一所医院,而且是”贫民医院“! 每栋大楼上都雕有不同类别的圣徒或天使的塑像。而这些圣徒和天使,应该是守护神吧? 类似这个雕像,是不是就是西班牙的“送子观音”?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所世界上最美丽的医院,始终秉承了圣十字医院的传统和银行家的遗嘱,确保“贫穷的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能在这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避难所”(捐赠人语)。 这样一组宫殿般的建筑群,一直到2009年被辟为博物馆和文化中心前,一直是西班牙最大的、医疗水平最高的医院之一,并明确是“专用于救治穷人”的。 <div> 我们不知道当年的医院是如何运作的,不知道贫民是怎么就医的?许许多多个“不知道”,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见识过不仅如此美丽、而且宗旨是为穷人治病的医院。 </div> <div> 圣十字圣保罗医院目前只开放了一小部分供人参观,有中文语音导览器。</div><div> 由于时间、体力原因,我们没有来得及认真地参观这所举世罕见的宫殿式医院,匆匆而过,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div><div> 在巴塞三天(实际两天半)的停留时间里,我们参观了六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 其间还穿插安排了当地许多著名景点:小巴塞罗那(旧港海滩)、奥林匹克体育场、蒙锥克山等,脚步匆匆。不过好在夏初之季,当地天黑得晚,人们下午8、9点才吃晚餐,所以时间还是足够的。 </div> 巴塞罗那凯旋门作为1888年世界博览会的主要入口而兴建,用红砖砌筑,属于摩尔复兴风格。前面的门楣上雕刻有 "Barcelona rep les nacions"(“巴塞罗那欢迎各国”),背面的门楣石雕名为 "Recompense"。凯旋门的顶端装饰着西班牙其他49个省的省徽。 蒙锥克山不高,仅170余米(比广州白云山387米还矮)。山顶部平坦,西部和北部靠城,是缓坡。东部临海,是陡峭的悬崖。山上有奥林匹克运动场。运动场东边的山头上,建着一座17世纪的城堡和炮台。 位于蒙锥克山的奥林匹克体育场(Estadi Olímpic de Montjuïc)建于1927年,本是计划用作1929年巴塞罗那世博会的场地,并为巴塞罗那申办1936年奥运会做准备。遗憾的是,当年柏林获得了1936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圣乔治体育馆。 后来,为了备战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场馆于1989年进行了翻修,保留了原有的外立面,内部加盖了新看台。1992年成为第25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主体育场。开幕式、闭幕式和田径比赛在这里举行。<div> 主体育场是露天会场,而且是下沉式建筑。当日不开放参观,我们也只是随便看两眼就离开了。</div> 主体育场内部的图片来自网络 蒙锥克山通讯塔由瓦伦西亚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设计。与传统的通讯塔不同,这座高136米的钢塔形似运动员之身,建筑师以高举奥运之火的运动员为设计灵感,向奥运精神致敬。基座覆以马赛克碎瓷砖。塔影投射在附近的欧洲广场上,作为日晷使用。 蒙锥克山是巴塞罗那天然的防御屏障,而城堡这种古老的防御工事,就是进一步起到强化保障功能的作用。 古城堡建于1640年。座落在蒙锥克山最高处,是巴塞罗那市著名的历史古迹。1694年城堡扩建后,占据整个山顶。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期间成为主要的军事要塞。目前为一小型的军事博物馆。 炮台 快乐的孩子们来到古堡参观。 登高远眺,景观极佳。<div> 巴塞罗那还有许多景点其实都分布在蒙锥克山脚下:西班牙广场、加泰罗尼亚艺术宫、魔幻喷泉等,红线为缆车上山路线,我们基本上是沿着左侧景点一路上行。</div> 大巴在雷纳大道上行驶时,迎面看到了恢宏的艺术宫。赶紧叫坐在前排的导游帮拍了张照片。如果有机会,这个点一定要排上哦。 巴塞罗那纪念斗牛场1914年对外开放,它有着精致的红砖外墙,红白相间的拱劵门带有浓厚的摩尔风格。在巴塞罗那正式禁止斗牛以后,已经被改建成一个购物中心,但保留了复古的外观。 小巴塞罗那是一块泥沙冲积而成的海边三角地,长达4.5公里。它是整个巴塞海滩中最精华的一部分。吹着海风、踩着细沙,在美丽的地中海边放松一下。 鲸鱼造型的建筑 远处是西班牙的帆船酒店。 嘻嘻哈哈,自娱自乐。 西班牙号称“美食的天堂”,我们在行程中专门安排参观波盖利亚市场。 这个市场是巴塞最古老、最地道的食品市场,可是我们到达时,又吃了个闭门羹——太阳还没落山呢,这是咋回事儿?<br> 旅行社安排了海鲜饭、鳕鱼餐和牛尾餐。行前,我也兴致勃勃地请团友专门关注一下美食信息。但是,在巴塞罗那吃了第一餐海鲜饭后,立即转变立场,再也不提另觅美食的想法,因为——我们是从广东来的! 橱窗里的大火腿看着很诱人。 海鲜饭外观是橙红色的,每桌一盆,再分到各自的碗里,配以面包、沙拉拌蔬菜,看着还不错。 结果…… 导游发了个通知:海鲜饭是夹生的,而且必须是夹生的!<div> 吃不下哟。勉强来了几口,䓍䓍了事。</div><div> 不过,能聚在一起吃大餐,也是一件快乐满满的事儿!</div> 5月23日,我们将离开巴塞罗那,沿着伊比利亚半岛东海岸一路往南,开启新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