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关于《小妇人》,先说说我喜欢的部分。</p><p class="ql-block">原著出版于1868年,距现在有156年。在这期间被不同艺术形式无数次改编,其中先后被不同时期的不同导演6次搬上银幕。它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让我惊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影评针对2019上映的,由80后女导演格蕾塔·葛韦格担任编剧执导的《小妇人》版本而写。</p><p class="ql-block">用一句话说梗概。这是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描写一个普通美国家庭四个姐妹的成长故事。</p><p class="ql-block">看完影片,我这次想说说最喜欢的二女儿乔·马奇。</p> <p class="ql-block">1.勇敢推开那扇门</p><p class="ql-block">影片一开场就抓住了我。乔低头站在一扇门前,四周都是黑压压的,安静的只能听到乔的呼吸声。哑光玻璃门透着的白光,勾勒出乔的背影,接着乔抬头,长长地呼出一口气,然后推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幕唤醒了我的记忆。前些年我无数次面临过同样的状况。准备和某些权威领导谈事情,早早就准备开场白,一路做心里建设,站在门前时内心的独白是:“丫头,你没有退路,推开门,才有机会。”那种局促、那种紧张,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深深体会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乔推开门后的场景,导演给了一个中景,办公室内一片嘈杂,一帮坐在办公桌前男人,模糊的神色加黑色的身影陷在烟雾中。把那个时代的氛围感一下拉满了。</p> <p class="ql-block">当乔局促不安的坐在主编对面时,影片对乔的手给了一个特写镜头——右手小拇指关节处的墨迹。由这个细节,我联想到在拜访前乔又写了多少小时?</p><p class="ql-block">得到采用稿件被留下的回复,乔问到稿酬时,主编傲慢的答到:“这类稿件我们给25到30美元,这篇给20。”乔没有任何异议,接过皱巴巴的20美元,她无力再要求其他。这个部分内容很讽刺,用句咱们的老话就是“看人下菜碟”,这是世界范围内不可忽视的人性。</p> <p class="ql-block">拿着20美元的乔,跨出出版社门口。一路飞奔雀跃,在一群衣着深色的行人中穿梭,天地之间只有乔的那张脸是明净的。这一段有种冲出藩篱的爽感,让观众一下子与主人公同频起来。</p><p class="ql-block">当然推开那扇门的前提是乔对写作一直热爱着并坚持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真诚的建议</p><p class="ql-block">剧中有一段非常过瘾的吵架,发生在乔和巴尔教授之间,也是促使乔思考改变写作风格的开始。这段从对白到演技无可挑剔,我太喜欢这段了。</p><p class="ql-block">房间里巴尔教授正在认真地看乔发表的作品。乔坐姿向前倾,满怀期待且又拘谨的坐在对面。她希望巴尔和其他人一样能客套的夸奖她一番。</p><p class="ql-block">乔:“那些都是短篇小说,我正在写长篇小说。”表明自己在写作上不仅有兴趣还有规划。</p><p class="ql-block">巴尔:“而你的长篇也会是这个写法。”</p><p class="ql-block">乔:“是的,目前是的。”</p><p class="ql-block">巴尔:“情节类似这个,决斗、杀戮还有……”</p><p class="ql-block">乔:“它卖出去了。”哈哈哈!看到这里我不禁笑起来。乔打断巴尔的后面的话。潜台词是都卖出去了,你还瞎咧咧什么。乔当时的写作是以卖出去为目标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尔:“为什么不署你的真名呢?”巴尔是真诚的认为乔在写作上是可以有作为的。</p><p class="ql-block">乔:“妈妈不会喜欢的,她会觉得太暴力了。而且我想补贴家用,不想让她担心。”此刻乔的压力只能促使她去迎合市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尔:“说实话,其实我不喜欢这些故事。”听到这里,乔的脸色和眼神一下子变了。这个评价完全出乎她的意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尔继续道:“是实话,我觉得写得不怎么好。”听到这句话,我觉得这个笨蛋也想尽力使自己的意见,听起来柔和些,不那么伤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乔语无伦次为自己辩解:“但是,但是它们发表在了报纸上,人们都会觉得我有才华。人们都会觉得我有天赋。”此时的乔表现的毫无招架之力。哈哈哈!看到此时,我不由得佩服编剧对人内心的把控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觉得你有天赋,这也是对你直言的原因。”</p><p class="ql-block">“好吧!我也不能把表扬当饭吃。”乔压抑着愤怒边说边收拾桌上的作品。</p><p class="ql-block">“你不高兴了是吧。”看到这里,我心里感叹编剧赋予角色的对白必须符合他的性格。</p><p class="ql-block">“当然不高兴了,你刚告诉我,你不喜欢我写的东西。”</p><p class="ql-block">“我以为你想听实话,”巴尔辩解到。</p><p class="ql-block">乔言不由衷的敷衍道:“我,是,想听。”</p><p class="ql-block">“有人曾经对你这样说过吗?”</p><p class="ql-block">“有,我已经被拒绝过无数次了。”此时的乔无比挫败,她胡乱的收起纸张,不停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她无法使自己平静下来。</p><p class="ql-block">巴尔意识到了她的焦躁开口道:“有人认真对待过你的写作吗?”并提醒到“乔,讨论你写的东西。”</p><p class="ql-block">在巴尔的引导下,乔的愤怒终于爆发出来了,指着巴尔厉声道:“谁规定了你是作品好坏的裁决者?”</p><p class="ql-block">巴尔嗫嚅道:“没有人……”可怜,刚吐出三个字就被乔打断了。</p><p class="ql-block">“那你为什么摆出一副裁决者的样子?”</p><p class="ql-block">“乔,你现在的反应……”可怜,又一次被打断。</p><p class="ql-block">“我现在的反应,透漏着我认为你即浮夸又自大。莎士比亚是为观众写作的……”</p><p class="ql-block">此时巴尔终于抢过了话头道:“莎士比亚是最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妇孺皆知,雅俗共赏。”看到这里,我也为巴尔的冷静和不屈不挠感到佩服。</p><p class="ql-block">“好吧,我可不是莎士比亚。”</p><p class="ql-block">“谢天谢地,我们已经有他了。”</p><p class="ql-block">“既然你懂这么多,那你为什么不自己写作呢?”乔此时支棱起了她的刺。</p><p class="ql-block">“因为我不是作家,我没有你那种天赋。”看到这里,我真的是忍俊不禁。用句时髦的话说,唉!这个憨憨直男。</p><p class="ql-block">“是的,你没有。”</p><p class="ql-block">“你会一直是个批评家而不是一个作家,这个世界早晚会忘记你的存在。”</p><p class="ql-block">“是的,这一点我相信。”哈哈哈!看到这里,我感到乔的刺对这个家伙根本不起作用,乔的重拳打在了棉花上。</p><p class="ql-block">“但是,我呢,我,没人会忘记乔·马奇。”</p><p class="ql-block">“这一点,我也相信。”</p><p class="ql-block">这部分不到三分钟的对白,我认为堪称全剧最亮的点。促使乔去反思自己,迎合市场需求的小格局写作风格。</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这种朋友非常难得。可是由于巴尔采取的方式让乔无法接受,所以结果只能是使他们的谈话由原本的作品赏析变成了直冒火星的口水战。</p><p class="ql-block">“我们不是朋友,我们以后不要再说话了。”谈话的最后乔愤怒的表示。看了这场戏不由得让我想到,镜映和共情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p><p class="ql-block">镜映是我看到你啦!看到对方的愿望和理想,并为此做的不懈努力。</p><p class="ql-block">关于共情我看到的,容易让我明白的解释是,对方站在冰冷的湖水里,你一步步走向他,身临其境地体会对方的感受。</p><p class="ql-block">好心办坏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发心是好的,如果方式对方能接受,可以促进彼此的关系。如果方式不正确,会破坏友谊,对另一方造成创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亲人的爱不可缺</p><p class="ql-block">这部作品主要描写的是家庭亲情和姐妹们之间的成长趣事。亲情在乔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在纽约当家庭教师的乔,收到妈妈的来信,得知妹妹病重后,立刻启程回家。在火车上乔一路回忆姐妹们的琐碎事情。</p><p class="ql-block">劳里和家庭教师邀请梅格和乔去看剧时,小妹妹艾米非常想一起去。这一幕不禁让自己想起小时候,我也是这样缠着姐姐一定要让她带着我玩。姐姐那个不耐烦,千方百计的想甩掉我。当时气得不行,现在隔着岁月的河,望过去莞尔一笑。那种感情在心里真的无可替代。</p><p class="ql-block">“我要让你后悔!”剧中艾米对着乔的背影大喊。果然亲人才知道伤你那里最疼。艾米在一气之下烧掉乔的书稿,被乔发现之后大闹一场。</p> <p class="ql-block">乔很伤心,很愤怒,到第二天早上还是不愿意挨着艾米吃饭。接下来和劳里去滑冰。艾米请求乔带上她,乔依然不理,但她发现艾米调入冰窟窿里,生命危在旦夕时,还是不顾一切冲向艾米。</p><p class="ql-block">在艾米情况稳定睡下之后,乔很自责。这场戏里乔和妈妈的对话让我醍醐灌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乔的妈妈太会共情了,孩子跟她诉苦的时候,没有让孩子再遭受二次伤害。这种和孩子的相处方式,在今天都是有教育意义的。我也突然明白了,这部作品一直畅销的原因。作为孩子我们太需要一位会共情的妈妈,而作为妈妈我们需要放下身段,不仅给孩子生活上的照顾,更要疏通孩子的内心。就156年后今天,很多妈妈都做不到这一点。怪不得心理学家武志红心痛的说,很多家庭就是一座疯人院。光从这一点上来说这部作品就值得更多的人去看见。</p> <p class="ql-block">生病的妹妹贝丝同样给了她极大的鼓励。在海边沙滩上,贝丝明确说出,我更喜欢你写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这样的正反馈是在,乔和巴尔教授那次让她泄气的交流之后,正处于迷茫时的乔收到的,关于她小说方面最真诚的回应。</p><p class="ql-block">在照顾贝丝的时候,乔展现出了无比坚强的力量和责任感。</p><p class="ql-block">贝丝虚弱的说:“我们无法阻挡上帝的意志。”</p><p class="ql-block">乔:“上帝还没见识过我的意志,乔所想的一定会实现!”对!这就是乔,那个在困难面前从不退缩的乔。</p> <p class="ql-block">在贝丝去世,劳里和艾米的订婚又给她增加了一份苦意。悲痛中的乔格局打开了,当她把以前的文稿放入火中烧掉,回到阁楼,重新拿起笔的那一刻,我知道她会赢。</p><p class="ql-block">写完《小妇人》的乔像换了一个人,再次面对主编时,那份轻松,自信,坚定捍卫自己权益的姿态,让我不禁发出感叹,乔担得起所有荣誉!她值得!</p><p class="ql-block">亲人中的姑妈在去世后把大房子留给乔,仅管在她看来乔一直不乖,乔的观念是超出那个时代的,是她不理解的,但她知道乔有责任感,有爱心,房子到了乔的手里能物尽其用。</p><p class="ql-block">《小妇人》这部作品的不朽魅力在于,它对后来女性起的鼓舞作用,这种鼓舞集中体现在乔身上。她打破了几千年来,社会以及男性对女性看法。她有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不被定义,不被束缚,她敢挑战并超越腐朽的规矩。这些对当今社会的女性都是有积极意义的。</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说说我感觉剧情牵强之处。</p><p class="ql-block">一处是艾米被老师打手之后不敢回自己家,可是她妈妈在剧中一直表现的那么宽容和高尚。艾米反而去很少来往的邻居家窗下转悠,向邻居的劳里和家庭教师哭诉,之后妈妈和姐姐来接她的时候,她又毫无障碍的回去了。不符合常理,好牵强!</p><p class="ql-block">另一处是贝丝去世后,邻居劳里的爷爷竟然不想回自己家了,如此感性,一点也不冷酷。可是剧中一开始说他们虽是邻居但来往并不多。反转的太快,也不符合常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看到资料里显示,这部影片的服装获得了奥斯卡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欣赏不了他们的衣服跟欣赏不了那些贵族上流的舞会一样。对!我想起乔在拒绝劳里时的那番话:“我没有办法改变我的感受……我讨厌那个上流社会。”</p><p class="ql-block">在这一点我能共情乔,一样讨厌把人分类、分等级的社会。</p><p class="ql-block">最后我还有一个想提及的问题就是,很多读者或者观众关注乔最后是否跨入了婚姻?我倒觉得在乔的书获得成功,又按自己的想法开办了学校。她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充实。作品没有明确指明乔是心甘情愿走入婚姻的,这就给了我们参与和想象的空间。</p><p class="ql-block">希望她结婚的,可以认为她结婚了。她的婚姻不是建立在依附对方的基础上,本身她就有足够的安全感,所以无论和谁结婚,她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p><p class="ql-block">希望她不结婚的,可以认为她一直独身。就像剧中的乔说:“女性有思想和雄心,有灵魂和天赋,我受够了人们说爱情是女人需要的一切。”所以她可以忠于自己内心的声音,甩开陈旧的观念去选择单身。</p><p class="ql-block">每位读者或者观众都有基于自己观点上的,为主人公安排的归宿。这也是这部作品一直畅销的原因之一吧!无论她做什么选择,我们唯有祝福,没有担忧。</p><p class="ql-block">当然剧中还有很多亮点,还有另外三个姐妹的成长趣事值得所有姐妹抽出一些时间去和她们一起经历那些快乐和伤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