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安市英都镇紫山村

堵神作品

<p class="ql-block">紫山村是南安市英都镇五个山区村之一,也是南安市革命老区基点村,位于英都镇西南部,座落在秀丽的将军山南麓,东连坪山村、杏塘村,西接坂头村、坂头水库,南至东田镇雪峰村,北边是将军山,山下就是英都镇主镇区,紫山村距南安市区30多公里,村落面积2.97平方公里,现全村辖4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226户,户籍人口有1118人。</p> 坂头水库 紫山村地处将军山南麓,村落在大山之后,因此得名厚山,几经变革后改称山后或山后格,旧属南安县二十八都管辖,为南安县二十八都山后乡,解放后,本村曾是东田区坪峰乡政府的所在地,撤乡后归属坂头大队管辖,1983年由坂头大队划出,设山后大队,次年改为行政村,因村名与眉山乡山后村重名,故从泉州黄氏堂号紫云和原山后各选头一字,取名紫山村,沿用至今; 紫山黄氏一世祖莹 泉州紫云黄氏是由河南光州固始县入闽,到唐朝时泉州紫云始祖黄守恭献地建泉州开元寺,其四子黄纶分支同安金柄,至明朝中期(1425年),黄纶后裔黄克让,也就是紫山黄氏一世祖由同安进入本村,见本村景观迷人,山清水秀,景物壮观,前有将军山,中有山姆头,圆面文形似覆鼎金山,同时,桥头庵宫边枫树,相思树,大柏树,遮挡住村子的末端,使整个紫山村看起来就象聚宝盆一样,于是决定定居此地,繁衍至今已近600年;好山好水养育着勤劳的紫山人,从此,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相传石碑系乾隆命人所立,2012年被列为“南安市不可移动文物”。 “溯我祖先奠居山母头之麓,山员(圆)而文形如覆鼎金,上下四旁不可毁伤。兹公议立碑,此山前后左右暨福庭、枫脚、宫林不动一锄,并风水荫树不许私砍。犯者公罚,违者呈官究治。” <p class="ql-block">村内现留有清朝古民居建筑数十座,村中祠堂和古民居都是典型的闽南“帝殿式”建筑,是紫山村宝贵文化遗产。</p> 紫山黄代祠堂 紫山桥头庵 村落中比较有名的就是供奉清水祖师的桥头庵,桥头庵有一对联,由先人黄章才(老贾先)撰写:<div><b><font color="#ed2308">庵拱军山神保后山福寿同军山悠久,</font></b></div><div><b><font color="#ed2308">宫临桥水佛名清水声靈与桥水长流。</font></b></div> 这是一副应景对联,把桥头庵景色描写的非常传神和贴切。传说桥头庵的风水为鲤鱼跃龙门。宫宇周边一株古老的枫树巍然挺立,这株枫树有4层楼高,树龄400多年。树叶会随季节变化颜色,春天刚发芽时是金黄色,夏天长成绿色,秋天就变成了红色,特别漂亮。 桥头庵前的香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