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在悉尼

素 履 之 往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悉尼,见过了一些著名的地标景观后,感觉还有点意犹未尽。于是,继续去这座城市的街头走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今天也是最后一次在悉尼街头跑步了,从皇家植物园绕到歌剧院,老路线。”</b>这是村上春树在《悉尼》一书中的叙述。说实话,我很欣赏他“跑着”领略悉尼。而我,至多只是步履不停而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悉尼是迷人的,一座座摩天大厦,五光十色的街市商铺,都市繁华扑面而来;一处处城市绿地、林荫大道,绿草如茵,树木葱郁,如乡村田园般清新宜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缓缓的,我漫步其间,也许是绿地的一件雕塑,也许是街上的一座建筑,也许是路边的一朵花儿……都能让我驻足、遐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咦,这不是新南威尔士美术馆么?之前在网上见过。竣工于1874年的美术馆,据说这里陈列着澳洲境内最优秀的艺术作品。可惜眼前的美术馆被围栏挡着,好像正在修缮。无奈,只能与其失之交臂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术馆进不了,却激起了我上澳大利亚博物馆的念头。随即,在手机导航下,我来到了威廉姆街和学院街的路口,远远的,只见二尊塑像笑吟吟的望着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哦,一定是澳大利亚博物馆到了。欣喜间,我随着宣传海报的引领,朝着馆内走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一个《拉美西斯和法老的黄金》埃及文物展。据介绍,它是澳大利亚博物馆与埃及旅游文物部合作的特展,也是该馆近年来规模较大的文化展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强大国家和文明的地区之一,而在古埃及的历史长河中,拉美西斯时期又被视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次展览展示了来自拉美西斯二世国王陵墓的181件无价文物和华丽黄金珍宝,种类涵盖了石像、首饰及木乃伊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徜徉馆内,望着一件件文物,恍若穿越时空的密码,唤起了我对古埃及法老王朝的深远影响力和独特的文化遗产之好奇心。尽管它们或许是历史的碎片,仍让观者感受到了古埃及文明的深邃与魅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展馆出来,忽而觉得,在悉尼一个着重自然历史和土著居民研究的博物馆里,观赏古埃及的文物,是不是有些离奇?转而由此想开去倒也释然,毕竟人类文明是多元的且各个文明不是孤立存在的。何况如塞斯教授所言<b>“我们是过往文明的继承者,过往文明之中一个美好的部分就是古埃及的创造。”</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开博物馆未走多远,忽见前方矮墙边停放着一辆蓝色的哈啰共享单车。好亲切呀!心里想着倘若骑着它去城市观光多好,遗憾的是车篮中未见配套的头盔。因为在悉尼,佩戴头盔是骑行HelloRide的一项强制要求。没辙,只能还是以步代车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悉大的校园风貌,一直吸引着我。故而人在路上,心儿已飞向悉尼大学了。不过途中,一座城堡式建筑还是让我忍不住又停了下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建筑上的标识看,应该是悉尼音乐学院。据介绍,悉尼音乐学院创办于1915年,是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并享有最高声誉的音乐学府。它原是一所独立的音乐学院,1990年并入悉尼大学,成为悉大下属学院。由于大门关着,我仅在门外观望了一番。好吧,且将好奇留给想象,接续往悉大前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位于悉尼市区的悉尼大学,始建于1850年。它是世界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学府,被誉为“澳大利亚第一校”、“南半球的牛津”和“世界最美大学”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70多年来,悉大一直传承着初创时期的创新精神,直到今天,这所大学的科研成果,仍让人们对其肃然起敬。我们熟悉的黑匣子、心脏起搏器、B超扫描仪和WlFl无线网络技术等等,都是悉尼大学发明研制的,为世界文明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有富丽堂皇的校门,仅仅两根有年头的柱子在注视着车的进出……”走近悉大,眼前的景象颠覆了我的想象。这就是名声在外的悉尼大学么?没错,一座没有围墙开放式的校园,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即使是上课时间,游人依然能随意参观、拍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悉尼大学很大,我主要在几幢古老建筑间转悠。歌德曾在《论艺术》中提出<b>“建筑是凝固的音乐”</b>的观点,见到悉大的这些建筑,让我更体会了其含意。你瞧,一座座建于19世纪中叶的建筑,厚重沧桑中,体现着英伦建筑的艺术特征,端庄、匀称、典雅而秀美。其空间和结构的表现形式,传达出一种类似音乐的韵律和节奏的美感,让观者不禁沉醉其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悉尼大学的四方庭院,其主楼建于1855年,是悉尼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环顾四周,建筑物或是哥特式风格或是新古典主义风格,展现出浓厚的文化氛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连廊中,一些莘莘学子,或席地而坐看书学习;或拍照互动课间小憩……面对这样的场景,我,一个青春不再的人,打心眼里羡慕她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风格独特而吸引人。据说,它就是成立于1860年的尼克尔森博物馆。展馆不大,藏品大多是悉尼大学的创建者之一查尔斯·尼克尔森精心挑选来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步入楼内,却不见哪个房间的门开着,看来,无缘亲见其珍贵文物之风采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在楼中的建筑装饰也极具艺术特色,我看着赏着不亦乐乎。那就留个影,亦算是一种纪念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楼道内很静,我轻轻的踱着。忽然见一个教室的灯亮着,便悄悄的走了过去。哟,这里老师正在上课呢!好奇中,我停下了脚步。也许距授课老师有些远,无法听清她在讲些什么,不过思绪却由此飞了起来。</p><p class="ql-block">如果这是一堂有关中国研究的课,又恰好在分析鲁迅的作品,岂不妙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这不是在胡思乱想。其实,早在1955年悉尼大学就开设了中国研究的学位课程。教授陈顺妍曾是第二届入学的澳大利亚本土华裔学生。她说,当她读到鲁迅的《野草》,就被其美学与思想的力量深深震撼。</p><p class="ql-block">而悉尼大学中国研究系荣誉教授杜博妮,也曾受外文出版社委托,完成了鲁迅和许广平的书信集《两地书》的翻译……</p><p class="ql-block"><b>“润物细无声”</b>我想悉大和外文出版社的这些默默传播,无疑为两国文化的交流互鉴架起了桥梁,打开了一扇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鲁迅在《呐喊&lt;捷克译本序言&gt;》中这样写道:<b>“自然,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然而最平正的道路却只有文艺来沟通,可惜走这条路的人又少得很。”</b>由此可见,鲁迅对文学艺术在人类相互沟通了解方面的独特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悉大是美的,除了古色古香的建筑,清丽怡然的校园,其独特的人文景观,亦让人流连,让人回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出悉尼大学,我的此番行程也结束了。倘若还有机会来悉尼,我想我依旧会走在一条条街上,把头转向四周,或许,又能见识一些别开生面的景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