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泥窝潭小学校友罗维治</p> <p class="ql-block"> 我是1938年农历冬月20日出生的,1946年9月开始步入小学,现在的泥窝潭乡在解放前叫土东乡,它的小学分初小和高小。初小一般设在保(现在叫村),基本上每个保都有一所到两所初小,学生就近入学,全乡有一所高级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我发蒙的小学在燕子岩廟里面。在廟里有很多菩萨,供大家祭祀,在廟里找了一间空房,用作全校的教室,全校四个年级也只有10来个学生,一个老师,每个年级只有两三个学生。这个老师先跟某个年级的学生讲新课,其他三个年级的学生就自己做作业。老师上课手中拿有一块宽约1寸长约3尺的长竹板,对不听话的学生可随时惩戒。放学时,老师要一个一个背颂当天的课文,如背不出,学生要伸出手掌,让老师用竹板打手,把手可打红,但一般不会打伤学生。我在燕子岩廟里大约读完一年级,我家由乐家廟冯家大屋搬到了官宦坪的朱公堉,我就到阙家桥小学读书,该校在冯秋白地主家。解放前的小学一般是在廟里,或在大地主家。阙家桥的小学条件比燕子岩好了很多,教室是地主家的一间大堂屋,用隔板分成两间,外面半间是一、二年级,里面半间是三、四年级。老师由1个也增加到2个,分别负责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的教学任务。与这相对应的,在划桥坪冯健初大地主家也办了一所初小,由于这两所小学相隔大约四、五里路,两校经常举行联考,给学生成绩排名,形成竞争态势。我大约在读到三年级时,阙家桥的小学并入划桥坪小学去了,我家离划桥坪大约有4、5里路,中午不能回家,我们早上提一个竹饭盒,背上一捆柴火到学校,学校有一口大锅,到中午时,学生轮流在锅中把饭炒热吃。我们那时读初小,一清早要放牛,把牛放在山上,我就用刀割牛草,要割一大捆,供牛一天的饲料,然后回家吃饭,再去上学,大约到学校快到9点钟了,上午上两节课,下午上两节课,下午四点左右就放学了,回家后又是放牛,晚上点桐油灯后来是煤油灯做作业。每周日要砍一整天柴火,能烧一周。1950年在划桥小学毕业后,由于家中困难,我父母原来没有打算我再去读书的,有一天,我去泥窝潭赶场,遇到一位在土东完小的同学,他邀我去学校玩。当时土东完小在荷香坪,离泥窝潭很近,我到了学校后,老师问我愿意读书吗?我答愿意。几个老师商量了一下,出题给我当场考试。一共考了三科,当场考试,当面阅卷。语文是写一道作文题,为什么要读书?我大约写了300个字,其中有一句是读书是学好本领,为人民服务。老师对这句话特感兴趣,在下面用红笔划了很多圈圈,以示鼓励。第二门是数学,记得当时出了五道题,我考了满分。最后一门是常识题,我记不太清楚了,但有一道题我印象深刻,令人不能忘记,就是我们的县长是谁?当时桃源刚解放,桃源县人民政府在公共场所贴有很多布告,落款是县长的名字,我知道叫李铁峰,但这个峰字不会写,扣了我一分,得了99分。当场宣布我被录取了。我家离荷香坪大约有6、7里路程,不能读跑学,但住校家中又无钱交学费,也拿不出住校的床上用品,我只好寄住在泥窝潭街上的我姐姐家。当时正是抗美援朝时间,每逢赶场,学校组织我们学生组成秧歌队、腰鼓队来到泥窝潭街上,秧歌队和腰鼓队在街上一通过,赶场的人都来看热闹,当时泥窝潭的老街下码头边有一个较大的草坪,老师就拿着啦叭筒宣讲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取得的战绩等。1951年,土东完小由荷香坪迁往鹤巢湾,离泥窝潭街大约有5里多路,离我家有10多里,我不能再读跑学了,但家中仍然拿不出床上用品,这时我的班主任老师叫姜麟威,他特喜欢我,他要我跟他一起睡,姜老师当时已结婚,他爱人是另一个初小的老师,只在周六回家,我周六也赶回家了。在鹤巢湾读书的一年时间,对我影响特别深刻。当时住校的学生也大约只有7、8个,老师一共11人,我们每天吃饭在一起,共2桌,老师和学生混坐的。厨房有一个厨师,一个采购,均是国家编制,拿国家工资。每一个月,在食堂里都公布账目,吃了多少米,油,菜?花了多少钱?每人(老师和学生)每月伙食费是多少,清清楚楚,当时学生可背米到学校,这样可节省学费。在鹤巢湾期间,是我第一次离家独立生活,晚餐后我们同学一起下河洗衣。第二,老师特敬业,从早到晚陪着我们。当时姜老师既当班主任,又教我们的算术。姜老师讲课深入浅出,很受学生欢迎。姜老师除了讲课本上那些内容外,还补充了很多有趣的内容,如和差法,鸡兎同笼等内容。土东完小在50年,51年毕业生都没有一个考上初中的,因此学校对我们班特别重视,在升学考试前,每天强化训练,做很多题。当时我的成绩很好,年年第一名,算术的考试经常把我的分数定为最高分100分的满分标准。学校的又一特点是学校非常关心国家大事,当时抗美援朝进入第二年,姜老师组织我们给志愿军写慰问信,我当时给彭德怀司令员写了一封信,寄到了常德滨湖报,今常德日报的前身,在1951年的10月25日登出来了,题目是“给彭德怀司令员的一封信”,这天正好是志愿军正式参战一周年。小学生的文章登报了,当时很轰动。报社给我寄来稿费,书籍和作文稿纸。学校又组织我们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我把稿费捐出去了。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经常组织我们参加各种活动,我生平第一次主演了大型歌剧《赤叶河》,我演剧中主角禾子,在泥窝潭赶场时公演,我看到台下的观众被剧情的悲惨落淚时,也充满了一种自豪感。</p><p class="ql-block">老师经常家访,我的任课教师5、6人步行10多里到我家里给我送通知书,因我我绩优秀,我的父母看到这么多老师来到家里,那高兴劲儿真无法形容,父亲去池圹打鱼,母亲杀鸡下厨,忙得不亦乐乎。我回想起这一生的成长,深深感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深切含意,而兴趣的来源在于成功的取得,对学生来说,好的分数是兴趣的来源。学校的又一特点是组织校际间的交流。当时离我们学校较近的另一所高小是赫西小学,地址在大地主王隆光家里,当时两校之间经常组织兰球赛。我们升初中的考点就设在这里。1952年,我们班7个同学,3个考入桃源二中,当时是全县只有桃一中和桃二中两所初中,学生是按地区分学校的。另外两个第二次考入常德简易师范,另两个当了警察。当时的高小毕业生就成了高级知识分子,没有考上学校的全都找到了工作。我在1952年寒假,还参加了查田定产工作。泥窝潭小学给我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使我在初中,高中能取得优秀成绩的主要原因,也是我这一生成为物理老师的原因之一。这当中,又是姜麟威老师对我的影响最深,1952年,我们要照毕业相,当时只有桃源县城一个照相馆,姜老师带领我们全班步行到桃源县城,从早上6点动身,11时才到县城,马上照相,我当时穿的衣服很破烂,姜老师把他的短袖衬衣脱下给我穿,这是我一生中的第一张照片,早些年被丟掉了,实在可惜!照完相后,在街上吃了一点东西,马上又往回赶,回到学校已到晚上九点多了,每个人的脚都走肿了。1957年冬天,姜老师参加全县教师集训,那时我在读高中,路过桃源时,我去看过姜老师,他任组长。后来知道,那次聚会就是大鸣大放,姜老师因对一位党员提意见而被划为右派,泥窝潭小学一共11人,除1人未发言,其余10人都跟姜老师走都我了右派,姜老师被送去劳教,我再也未看到这位可敬的老师了。</p> <p class="ql-block">我在2020年2月19日,重访了我的发蒙小学。</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划桥坪小学旧址。</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鹤巢湾小学旧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