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历史在前进,历史也总是以迷人的方式吸引着后来人去探寻。往事钩沉,既为怀旧,也意在了解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现在,展望更加美好的未来。很多往事,到现在为止,时间都不长,可却恍若隔世,或许,那是因为我们太善于忘记,再或者,在回忆中把过去加上了美好的滤镜。当一个人生下来,从他有记忆开始,他会觉得自己所过的生活是天经地义的。而当一个人老了,则会在记忆中重新构建、美化他的青春时代。于是,他们都对当下的美好,缺乏真正的感知。知道从哪里来,才会知道应该往哪里去。</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年出生的,或许还知道票证。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凭票供应,粮票、粮本、油票、肉票、自行车票、酒票等等。年长的亲身经历过,年幼的多少听说过,所有人都觉得,那已经是遥远的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但这个记忆并不准确。虽然说1988年粮票基本没用了,然而,一直到1993年4月1日,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中国才正式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粮票正式停止流通。</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在江西银行学校上学时,父亲给我邮寄粮票的掛号信,也是至今唯一保留的父亲手迹(1983.1.5)</p> <p class="ql-block">“公粮”这个概念对于20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小时候,总听大人们口口相传“交够国家公粮,剩下来全是自己的”。20世纪80年代初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交“公粮”就跟着那年代的农民形影不离了。从1992年开始,中国改革开放正式对农业体制进行改革,2006年1月1日起废除延续千年的农业税,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转型新时期。</p> <p class="ql-block">2006年2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张面值80分的纪念邮票,名字叫做《全面取消农业税》,以庆祝从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在中国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传统税收终结了,距今18年。</p> <p class="ql-block">几千年来,以交公粮为主要税收的农业税一直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但自2006年开始,国家取消农业税,农民种地不用再交公粮。这对亿万农民来说,是个天大的喜事,更值得浓墨重彩地载入史册。特别值得庆贺的是江西省先于全国一年,2005年即取消了农业税。</p> <p class="ql-block">对农村出生的70和80后来说,应该对“三提五统”还记忆犹新。三提留,指村提留,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从农民收入中提取的用于村一级的费用,包括三项,即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五统筹,指乡统筹,是乡(镇)合作经济组织向所属单位和农户收取的,用于乡村两级办学、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修建乡村道路等民办公助事业的款项。对于绝大多数农民来说,当年的“三提五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曾有邻居回忆,1998年,家里4亩地,“三提五统”交了整整204元,公粮交了527斤,在当时不是一笔小数。如果家贫或供孩子读书,则更是难上难。到了2002年,这笔钱才取消。</p> <p class="ql-block">我从小就听说这句古训:“孝敬父母不怕天,纳了粮儿不怕官。”这个庄稼人自豪地推车送公粮的雕塑,艺术地再现了渐渐沉淀的农民交纳公粮的生动景象,唤起了我们昨日的回忆。抱着小外孙在“交公粮”的手推车上拍照,我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四十多年前大集体年代,脑海中浮现出生产队社员们争分夺秒,抢收抢插战“双抢”的繁忙景象。</p> <p class="ql-block">岁月里的双抢,人们“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辛勤和汗水换来了粮食满仓。稻谷在稻床上晒了又晒,风车扇了又扇,留下来的稻子粒粒饱满。“双抢”过后稍闲下来,农民就开始准备把上等的稻谷交征购任务。交粮的那一天,人们肩挑背扛、板车运送,步行十几里前往公社粮站。有的收购员十分挑剔,一根空心铁钎子先插进稻箩或麻袋里,抽出来,再抓几粒稻谷丢进嘴里,一咬一爵,有时候白眼一翻:潮了,晒!有瘪叶,扇!大家无可奈何,只能“遵旨”行事。</p> <p class="ql-block">往事如烟,四十多年过去了,夏日双抢的场景已不复存在,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而今的农村,“良田抛荒无人耕,阡陌不见种地郎。”不知幸焉,悲也!</p> <p class="ql-block">农业税,人们都俗称为“公粮”,是国家对一切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全面取消农业税,意味着在我国沿袭两千年之久的这项传统税收的终结。作为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停止征收农业税不仅减少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农民的公民权利,体现了现代税收中的“公平”原则,同时还符合“工业反哺农业”的趋势。</p><p class="ql-block">全面取消农业税,是党和政府的一项历史性举措,也是普惠民生的一个重要标志,给中国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又一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对中国农业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