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父亲(续集)

两江诗魂

<p class="ql-block">父母幸存结婚照(部分被毁)</p> <p class="ql-block">  上集讲了父亲的出生及早期经历。写得仓促,年代久远很多事情没有记起来。后来有家人提议应该补记一些比较好(完整已经没法办到,有些事我当时年龄尚小)。这样能够让家族后代对他们的这位先祖有更多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GMD部队当的驾驶兵。地点是当时的首府南京。然而似乎他对继续当兵已经失去兴趣。他天生不喜欢战斗的场面,战争对这位出生在孔孟之乡的颜回的后代有本能的距离感。他肯定是爱国的,但是他没有继续留在部队,他和几个和他有相同想法的人一起离开了部队。到地方发展在当时并非易事。不得不承认人的命是有一定的。按理他一人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创业是不是应该十分艰难?然而他成功了,并没有花太长的时间。归结一下,他最大的竞争力是自身的强大——他有过硬的技术。在当时有驾驶技术并懂修理汽车人不多。最初他把在部队的积蓄和初期的劳动所得和另外一位战友共同出资购买了一辆嘎斯汽车(俄罗斯?)。然后继续努力,不久就拥有了一辆独立购买的美国产道奇十轮大卡。那是在民国,正是社会加速更新迭代的时期。尽管战火纷飞,他这个行业更显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后来他到四川和我母亲结婚后曾经带着自己的汽车加入了花纱布局的经营。那时候只要想赚钱,他所在的行业就有多不胜数的机会。其实,一个社会对普通人来说就是养家糊口,需要的就是机遇。现在看来父亲的时运还真不错。他的工作性质十分自由。他对未来有自己的规划。他设想所有的孩子今后都必须要送出去留洋。他认为西方的先进教育能够让他的孩子们成才。据我所知他没有多大的“正能量”的抱负。我们有时会调侃他有点“崇洋媚外的嫌疑”:-D。</p><p class="ql-block"> 老父亲喜欢西方的先进技术,说起德国人的严谨那简直就是五体投地。他一辈子都喜欢追风新发明新技术。估计他未来转世后一定会抓住AI不放手[憨笑]。直到垂暮之年他都热情不减。他是最早用上洗衣机电冰箱的一拨人。福气也好,当99%的人都不可能有电视看的时候,他的五儿,我的五哥居然给他造出一台电视机,巨大的显像管是裸露的,但是一点不耽误画面的完整和清晰度。不得不说他的儿子和他有相同的天赋,在当时可谓天赋异禀。不过自从有了裸机电视我们家的院子从此失去往日的清净。每到晚上电视机前提前就堆满了饥渴的看客。后来不得不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这样便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回忆至此,恍若隔世。</p><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生极其善良,这是他本性使然。前篇提到的那些事都是粗线条中他的基本人生态度。这次讲一些具体的事。</p><p class="ql-block"> 在重庆居住的时候,家在上清寺的山坡上,当年在重庆生活还是比较累人,出门就得爬坡上坎,吃水也得请人从嘉陵江边去挑。有一天母亲请父亲给她再找一个女佣回家。不久父亲就带回一个蓬头垢面的小女孩。大姐回忆说最多有十一二岁。面黄肌瘦,身材矮小。罹患过天花无钱医治,脸上落下坑坑洼洼的痕迹。母亲颇为吃惊,说让你找个干活的,你怎么弄个娃儿回来。父亲慢慢道来,原来他出门后就遇到一个男人在买这个女娃,头上插着一根谷草,这是当年买孩子使用的标记。父亲的脚挪不动了。他停下询问,得知女娃家中姊妹众多,实在养不活了。父亲被女孩的可怜模样感得当场决定买下她,并即刻带她回到家中,并交代我母亲给她取名叫颜志芳。马上给她剪头发洗澡,这个焕然如新的女孩从此过上了吃得饱穿得暖生活。大姐说她比我家当时的孩子们都要大一点,很懂事,也很勤快,在我外婆的调教下,后来成了我母亲的好帮手。解放后我家要搬离重庆回成都,当时这位大姐姐已到需要出嫁的年纪。母亲说正好有人来提亲。我母亲对小伙一番考察后十分满意,他出生底层,是新中国很吃香的工人阶级。母亲即刻同意了这桩婚事。并给她准备了丰厚的嫁妆。后来志芳大姐姐过得不错。生了四个小孩,个个都很漂亮很精神。我父母甚感欣慰。志芳姐姐也对父母一直心怀感恩。Wg期间有人专赴重庆找到她希望她出面控诉我父母,被她严辞拒绝。志芳大姐姐后来还专门派儿女们过来成都看望爷爷婆婆。</p><p class="ql-block"> 父亲常年在外跑车,数十载没有出过任何问题,比较少见。当时路况极差,经常险象环生。比现在的货车司机不知要辛苦危险多少倍!很多年过去了,父亲回忆翻越二郎山仍然心有余悸。在漫长的驾驶生涯中,父亲说他曾经无数次避开险些被碾压的各种野生动物。在茫茫大西北通往当时苏联的路上,有一天晚上,昏暗的车灯下他看见一只獾档在路中央,没有要离开的意思,一点不觉得危险。父亲看见它的时候车已经离它很近了。他一脚踩下刹车,并迅速打了方向盘,这个动作险些让他人车滚下万丈深渊。他说这次是最危险的一次经历。过后他不禁后脊发凉,惊出一身冷汗。后来每提及此事他都说,这只獾不该死,而并不觉得自己冒险救了它。小时侯会觉得父亲咋会那么傻,就是一只动物嘛,何至于让自己冒那么大的危险。后来明白了因果,了解了人性,方才晓得其实他的这种下意识动作完全是他本性良善的使然。他开车四十多年,从来没有出过故障,他觉得自己怎么会如此幸运。殊不知那是举头三尺的神明在护佑他。他说几十年下来虽有无数惊险,但是终能平安越过。有时他自己都感觉太神奇、太幸运。其实他自造的善业就是他最大的保护神啊!</p><p class="ql-block"> 父亲对丈母娘和母亲的弟弟(当时母亲就这两个家人)非常好。结婚后就是他在赡养这一老一小。外婆是没落大户人家的小姐,当年苏码头有名的美女。嫁给成都商会主席,本来生活十分富有,巴金在家春秋中描写的那场发生在成都商业场大火;就是写的母亲爸爸的事情。大火后外公一蹶不振,又被人陷害,不久就离世了。从此外婆一直寡居,脾气比较怪异。但是对父亲很尊重。在对父亲一番考察后接受了父亲的求婚。当年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母亲根本没有发言权。只不过运气好遇到了一个优秀的丈夫。父亲十分敬重外婆,对她关怀备至。那时候家中的一切都是外婆说了算。父亲出车后归来总会给外婆买各种她喜欢的东西。对母亲的弟弟更是有养育之恩,并供养至大学毕业。舅舅生第一个小孩的时候,还在重庆工作。母亲买了各种材料,外婆女红十分精湛,准备了几个月,做了一大包婴儿用品。大姐回忆那个包袱太大,是她陪母亲到邮局去寄的。生我表弟的时候舅舅全家因工作调动已在成都生活。当时物资已开始紧俏。母亲立即喂养一群鸡,下的蛋全部用罐子攒下来。到舅母生孩子时鸡和蛋都给舅妈做月子吃。舅妈生了儿子,外婆非常激动,高兴得彻夜难眠。大姐回忆说,第二天外婆一早就坐人力三轮车把鸡和蛋送了过去。外婆说,李家屋头终于有后了。父亲从不过问钱是怎么花的,但是会把赚的钱都交回家中。</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冬天,父亲给大家讲,一次他亲眼看见一只即将被宰的山羊跪下求主人不杀。这个场面肯定震撼到他了。记得他说过好几次。他说羊是通人性的,它也不想死啊。我最关心后来到底杀没有,父亲神色黯然,说,还是杀了。至此我就再不愿吃羊肉。每次我都说是不喜欢。其实,是父亲讲的故事让我有了心理障碍。</p><p class="ql-block"> 老父亲提笔重新写毛笔字是退休之后。当年在私塾的那点功夫给他晚年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他甚至去参加了老年大学书法班,又学了草书。不过他始终钟情于工整的颜体。我认为是他性格的使然。他写字的时候有点像在禅修,会沉浸其中,喊他都浑然不觉。其实这对他有很多好处。他是一个很安静的人。不喜欢接触外界。这点和我母亲刚好迥异。父亲后来抄写了很多佛经,这是我母亲的提议。母亲与佛有很深的缘分。很长一段时间,父亲每日沉浸式抄写佛教的【心经】,写了数十副之多。我们每家都珍藏有他写的【心经】。后来我母亲又让他给成都的几个寺庙写了好多副。父亲不愿把他的字拿来买钱。即便有人出重金也被他婉言谢绝。他一辈子挣钱养家但对金钱并不执着,没有一点贪婪。</p><p class="ql-block"> 有一件事印象深刻。我家小院的拆迁是成都市的首批。那时候很混乱,也没有具体的政策,全凭开发商的一句话。当时赔付的钱与后来相比差了好多倍。一座院子,占地有两分多,房子面积有两百多坪,只赔了四十几万。我们小院是当年刘湘公馆的一部分。上院是民建会的宿舍,下面有三个小院,我们家是其中一部分。拆迁工作一直难以达成一致。父母最早与拆迁公司签了约。接受了四十多万的赔偿。父亲说,已经很满意了,当年只花了十几个大洋,又住了四十多年,一点不亏,正是知足者常乐啊!他们搬离后,留下的几户人家比他们得到更多的钱,父母说,他们坚守了那么长的时间,越是拖得久的都会得到更多的补偿。情况他们都了解,只是不想为多得点钱影响日常生活。他们对金钱的态度从始至终都是一致的。他们并不富裕,但一直都没有失去过丰盛感。从来不觉得匮乏。这让他们活得很洒脱,没有那么多的纠结和烦恼。其实,人的富有并不是真正拥有多少,而是随时都有满足的心。有的人赚了一千万仍然觉得自己没有钱,而有的人只有十万就觉得自己富裕得很了。因此后者活成了真正的富人;前者反而成天处于匮乏,活成了穷人。并没有享受到丰盛感带来的愉悦。</p><p class="ql-block"> 子女对父母的理解的确需要经历一生的时间。只有当他们自己也老去了;经历了更多才会日渐体悟到他们的全部。才会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世间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不同。佛家认为人与人之间只有四种关系: 报恩的、报怨的、讨债的、还债的。籍此便能够理解一切了。</p><p class="ql-block"> 认真来说人世间绝大部分子女都是来讨债的,不明了这个真相就会生出很多的烦忧。加上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很多时候就会变成道德绑架。父母如果过分期望回报,一般都会失望,让自己倍感痛苦。我的父母好像只是不断在付出,对子女从来没有过多的要求。因此这方面他们没有什么烦恼。他们随缘帮助儿女,觉得是自己的责任;对他们的四位媳妇和女婿没有任何要求。他们不是为得到什么在付出,因此在付出时他们感觉很幸福,这是真的。母亲离世前不久曾亲口对我说,她特别幸福的时候就是她最劳累的时候。他们的第三子55岁车祸罹难后,他们主动放弃一切他们应得的遗产。对此其它子女也非常支持。后来母亲告诉我们,其实孝心极好的三儿还没有来及给他们钱用。只是计划要给他们。我三哥开了一间做车窗的工厂,离世前两天刚刚和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签了千万单子。父母很理解我三哥,知道他压力大。不曾向他提过钱的事情。从此也能够窥见他们的善良。远不仅仅是金钱观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我是他们最小的女儿,28岁才自食其力。我结婚的时候,父母考虑女婿儿时就失去父亲,他们提出所有费用及物品悉数由他们准备。那是在八十年代初,他们另外还给了我两千多元钱,第二年我们外出旅游一圈都没有用完。很多时候子女在接受父母的恩惠时,都没有什么感觉,讨债的人也许觉得理所当然。我当时就是这样的情形。后来生儿子时更是在家吃喝住半年之久。最后心安理得地拉了一车父母为外孙准备的各种物品回到自己家中。</p><p class="ql-block"> 要说感恩无论子女们怎么做,都永难报答父母的恩德。抛开狭隘的观点来理解报恩,我以为但凡儿女们能把自己一生过好,让父母安心就是最好的报答。我们要做的无非是1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发肤(父母生养不易),2于人畜无害(不要做伤害其它生灵的事情),3能力强的人应该对人类有所贡献(这种并不多);不过贡献还得分大小,很多时候一念善就会影响到亿万人的幸福。4多存善念,多做好事。真正的善是完全彻底地利他。其实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p><p class="ql-block"> 如今回忆父母时只有很多的遗憾。这就是儿女们的宿命。也只有放下做好自己了。如果平行世界真的存在(好想是真的);我祈愿他们在世界的另一边幸福美满!迟早有一天我们会重逢,那是灵与魂的再见,一定很美妙!</p><p class="ql-block"> 想说的还很多,最后我用泰戈尔的一首诗来结束该文:</p><p class="ql-block">把自己活成一束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p><p class="ql-block">请保持你心中的善良,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绝望。</p><p class="ql-block">请保持你的信仰,因为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p><p class="ql-block"> 2024.6.23.成都</p><p class="ql-block">后记:此文注定显得很拉杂。不过普通人的日常就是这样的。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做的都是平凡的事,因而讲出的故事也很平凡。喜欢就好。</p> <p class="ql-block">又一张部分被毁的照片。戴眼镜的是外婆</p> <p class="ql-block">父亲和给他造电视机的五哥</p> <p class="ql-block">抄写经书</p> <p class="ql-block">父亲和身怀六甲的母亲与外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