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黑河

从骨至筋-陈增亮

<p class="ql-block">黑河市,黑龙江省辖地级市,古称瑷珲,地处大兴安岭东端,小兴安岭北部。黑河市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黑龙江相望,是中俄边境线上唯一一对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功能最全、距离最近的对应城市,最近处相距仅750米。</p> 黑龙江公园 <p class="ql-block">黑河市黑龙江江边公园——黑龙江公园。在江边与对面的俄罗斯人招手可见,俄罗斯国旗也在迎风飘扬。</p> <p class="ql-block">在黑龙江江边看日落,位置绝佳。落日余晖映照黑龙江及黑龙江两岸的人们。</p><p class="ql-block">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p> <p class="ql-block">华灯初上,两岸也逐渐亮了起来。俄罗斯一侧&中国一侧。</p> 大黑河岛 <p class="ql-block">大黑河岛位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黑河市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之间,</span>黑龙江主航道中方一侧,北距俄罗斯布市仅750米。大黑河岛面积0.97平方公里,是黑河口岸的所在地,1997年3月正式批准在大黑河岛设立边民互市贸易区。</p> <p class="ql-block">两国的国旗飘扬在黑龙江两岸。</p> <p class="ql-block">近距离接触布拉戈维申斯克市。</p> <p class="ql-block">傍晚和晚上的大黑河岛。</p> 马占山历史陈列馆 <p class="ql-block">马占山,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民族英雄!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辽、吉两省相继沦陷,日军直逼黑龙江。10月,黑河镇守使、警备司令马占山,临危受命,代理黑龙江省主席。马占山从黑河出发,赴任省城齐齐哈尔,力主抗战,打响了中国人民武装抗日的第一枪!1932年5月,返回黑河的马占山通电全国,高举义旗,再次从黑河出发,二次抗战!1936年12月,马占山率先签字支持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杨虎城的八项主张。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马占山赴西北抗战。1938年8月,毛泽东主席接见并高度评价马占山。1948年底,马占山积极参与、支持北平和平解放。</p> 黑河商会历史陈列馆 <p class="ql-block">黑河是清末中国最北端的商埠。1858年《瑷珲条约》签订,俄国将通商条款强行写入条约。1905年《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签订,允许东北16个城市开埠通商,黑河成为对外贸易口岸。1909年瑷珲海关设立,黑河成为中俄贸易重镇。1909年12月18日,经瑷珲兵备道批准,黑河商务公议会成立,后改称为黑龙江省商务总会黑河府商务分会,1911年改称黑河商务会,1916年正式定名黑河商会。黑河商会秉承了商务总会的组织原则和行动宗旨,力图摆脱传统商业组织的缺陷,积极采用专业化、现代化的组织方式和运营模式,通商情、开商智,专注为商业发展服务,为维护华商权益做出了重要贡献。</p> 中俄跨黑龙江大桥 <p class="ql-block">中俄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界河公路大桥,是中俄两国间首座跨黑龙江(阿穆尔河)界河公路桥,连接中国黑河市和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路线全长19.9公里,其中中方境内长6.5公里、俄方境内长13.4公里。该桥于2016年底开工建设,2022年6月10日正式通车。</p> 知青博物馆 <p class="ql-block">20世纪中期,发生在中国城镇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共和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规模空前的群体往返大迁移。伴随着共和国的坎坷步伐,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走过了27年起伏跌宕的历程,它涉及1776.48万中国青年,牵动十亿人心,震撼二十世纪,令世人瞩目。</p> <p class="ql-block">一代热血青年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奉献了青春,承担了历史责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磨练了自身,升华了人生;广大知青与祖国边疆农村干部群众风雨同舟,患难与共,铸就了深厚的血肉之情;返城后,他们以在广阔天地磨练出来的拼搏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开始了第二次创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中坚和栋梁。</p> <p class="ql-block">他们与共和国同命运,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p> <p class="ql-block">知青博物馆以黑龙江省知青史为主要内容的展馆,馆内的图片和实物展示了那个火红的年代和燃烧岁月知识青年在广阔的龙江大地上战风雪斗严寒的瑰丽画卷。</p> 瑷珲历史陈列馆 <p class="ql-block">瑷珲历史陈列馆,坐落在清代第一任黑龙江将军衙门驻地、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签订地——瑷珲新城遗址内(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瑷珲镇)。</p> <p class="ql-block">瑷珲历史陈列馆是全国唯一一座以全面反映中俄东部关系史为基本陈列内容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灾难始于1643年,以波雅科夫和哈巴罗夫等为首的俄国哥萨克武装陆续侵入黑龙江,给当地各族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清政府意识到俄国侵略的严重性后,便多次派出军队和当地各族一起,驱逐外敌,捍卫疆土。</p><p class="ql-block">记住这个强盗——瓦西里·波雅科夫。</p> <p class="ql-block">面对敌人的侵略和迫害,清政府经充分准备,先后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终于取得胜利,双方在尼布楚签订了第一个平等条约,即《中俄尼布楚条约》。</p><p class="ql-block">该条约规定两国东段边界以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为分界线,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拆除俄国在雅克萨和额尔古纳河南岸修筑的据点,撤出侵入的军队。清前期签订的中俄条约属于平等条约,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此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在辽阔的东北边界为保卫边防而进行的长期反复斗争的一次胜利,它挫败了沙俄跨越外兴安岭侵略中国黑龙江流域的企图,遏制了几十年来沙俄的侵略,使清东北边境在以后一个半世纪里基本上得到安宁,谱写了一曲反侵略斗争的凯歌。</p> <p class="ql-block">《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清政府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加强了对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的管理。在约一个半世纪的和平环境里,黑龙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得到稳定发展,瑷珲发展成为黑龙江中上游地区的中心城市。</p><p class="ql-block">但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清朝已由盛至衰、内外交困,面对强邻俄国对黑龙江流域的又一次入侵,再也无力自卫和反抗。1858年和1860年,清政府被迫与俄国先后签订了《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两个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包括外兴安岭、库页岛、海参崴在内地10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灾难并未结束。对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东至海土地的占有并没有满足俄国对中国的贪欲。他们在黑龙江左岸刚刚站稳脚跟,便开始越界掠夺我国漠河等地的黄金资源,蚕食我江东六十四屯土地。1900年又制造了震惊世界的"黑龙江上的悲剧",攻占了我国东北。</p><p class="ql-block">江东六十四屯惨案是1900年7月17日至21日沙皇俄国对居住于江东六十四屯的中国居民进行屠杀的事件,该事件共造成2000多名中国人死亡。江东六十四屯惨案与1900年7月16日发生的海兰泡惨案并称为“庚子俄难”。</p> <p class="ql-block">软弱被人欺,落后必挨打,只有应有雄厚的国力、巩固的国防、强大的军队,才能捍卫国家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p><p class="ql-block">历史不能忘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勿忘国耻,振兴中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