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期:一篇介绍走旱船历史渊源与发展历程的散文——赏析庐州二哥的散文《走旱船》

介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散文《走旱船》<a href="https://www.meipian14.cn/54klc68x?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504271"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点击链接阅读原文</a>以生动细腻的笔触,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庐州旱船这一民间表演艺术的独特魅力,介绍了走旱船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的历史渊源与发展历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章开篇介绍了庐州旱船的悠久历史和广泛流传,强调了它在肥东地区的重要地位。旱船作为民间表演艺术,主要在春节、农历二月二和民间灯会等节日期间举办,是群众自娱自乐的活动,能够烘托节日气氛,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重点刻画了玩旱船的主角——艄公。艄公俗称“骚达子”,他的形象独特,反穿皮袄,头戴破草帽,嘴角饰两撇“汪丫胡”,手持破芭蕉扇或篙杆,随着旱船扭来扭去,哼唱小调。他的唱词幽默诙谐,多望风采柳,即兴发挥,成为节日街头最逗引看灯人的一道风景。这种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艄公的活泼与风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外,文章还提到了旱船的“灯芯”为女性,她们的唱词也充满了生活情趣。通过对唱词的引用,如“小小鲤鱼红红的腮,上江游到下江来”等,展现了旱船表演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追溯了旱船的历史渊源,指出它在唐代已经流行,并在宋朝时被改造成为宫廷舞蹈。这一历史背景的介绍,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章提到宋朝时宫廷舞队中的采莲队,为下文民间划旱船的盛行做铺垫。接着,作者通过引用不少记叙宋代风俗的著作,进一步说明了当时划旱船演出的普遍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旱船的传说更是增添了其神秘色彩,农历二月初二王母娘娘生日,众神仙扎花旱船为她祝寿,张果老借此船下凡,这一传说为旱船的起源赋予了神话色彩。而调旱船闹新春、庆丰收的习俗则可追溯到汉武帝时期,体现了其历史悠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朝时期,经济文化繁荣,唐太宗曾邀地方旱船队上京城表演,程咬金百岁生日时也请旱船队助兴,这表明旱船在唐朝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表演形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明代,玩旱船更加盛行。《明史》和肥东现存的《宋氏宗谱》都有相关记载,宋晟因玩旱船被贬斥充军,但他屡立战功被封侯,也从侧面反映了玩旱船在当时的受欢迎程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划旱船成为庆祝翻身得解放的重要方式,在重大节日尤其是春节期间,旱船表演深受群众喜爱。改革开放后,传统节目再度活跃,旱船活动达到鼎盛时期。石塘镇枣巷旱船队的出色表现,更是赢得了县里的嘉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之,这篇散文描述了庐州旱船的历史、表演形式与文化内涵,彰显出这一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它不只是一种娱乐活动,还是民间文化的重要构成,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福。文章语言生动,颇具感染力,使读者对庐州旱船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和欣赏。这篇散文不但让我们知晓了走旱船这一民间艺术的历史,还让我们体悟到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群众基础。走旱船作为传统表演形式,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发展。同时,文章也提示我们要珍视和保护这些传统文化遗产,令它们在现代社会持续绽放光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源于网络,向原摄影师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