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巴 山 蜀 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川,既有高耸入云的山峰,又有碧波荡漾的江河。文明古迹与自然风光,浓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在这里完美地融合。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地方,一个让人心生向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第一天,武汉——成都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凌晨起了个早床也算值得,中午就到了成都,所以有时间出去自由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一)杜甫草堂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759年,杜甫48岁,安史之乱爆发,为躲避战火,带着家人四处逃难。在经历流离失所后,他携家人辗转成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来到成都之后,杜甫很快在“浣花溪水水西头”(《卜居》)的寺庙中安顿了下来。然而,寺庙不是久留之地,在朋友高适、表弟王十五的帮助下,在浣花溪畔找到一块空地,开始建房。不久,几间简陋的草屋落成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杜甫一家满怀欣喜,搬进“新居”。这年秋天,一夜大风,草屋遭到重创。他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p><p class="ql-block"> 草屋毁坏不说,还有“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昔日光秃秃的草屋四周,渐渐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堂成》);“种竹交加翠,栽桃烂漫红”(《春日江村五首》;“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p><p class="ql-block"> 草屋面貌焕然一新,因此也冠上“草堂”之名。在这里,杜甫过上了一段安稳的日子,写出了《春夜喜雨》《春水》《绝句漫兴》等清新淡雅的诗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浣花溪畔,留有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抚琴示爱的琴台。徘徊琴台故径,杜甫诗意涌动,一首赞美真挚爱情的《琴台》诗涌于笔端:“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p><p class="ql-block"> 前两联先从相如与文君的晚年生活着墨,回溯二人的年轻时代,始终不渝的真挚爱情;颈联由眼前之景联想,再现文君光彩照人的形象;尾联写相如与文君违抗礼法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后来无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杜甫和妻儿一道在浣花溪畔辟药圃,向友人觅求药苗。“药条药甲润青青,包过棕亭入草亭,苗满青山渐取誉,根据隙地却成形。”</p><p class="ql-block"> 这是生机勃勃的药圃景象!在身患多种疾病,身体日益衰弱的情况下,还不忘栽花种药。他在《小园》写道:“客病留因药,春深买为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杜甫在浣花溪畔一共住了3年零9个月,这是他在乱世中得到短暂安宁的一段日子。在此期间,写诗260多首,其中许多名句广为传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作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充满爱祖国、爱人民的强烈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被公认为“诗史”。59岁那一年,杜甫客死异乡。他一生诗作1400多首,五分之一的诗篇,是在成都不到4年时间所作。</p><p class="ql-block"><br></p> 唐代遗址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唐代遗址在杜甫草堂内被发现,包括唐代的生活遗址和一批唐代文物。出土的唐代器物和唐代僧人塔铭碑等文物,为研究成都地区唐代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素材,填补了成都地区唐代大型民居遗址考古的空白。</p><p class="ql-block"><br></p> (二)武侯祠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侯祠(Wuhou Shrine),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始建于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原是纪念诸葛亮的专祠,亦称孔明庙、诸葛祠、丞相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侯祠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由汉昭烈庙、武侯祠、惠陵、三义庙四部分组成,为武侯祠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武侯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760年春,杜甫来到武侯祠,探访诸葛孔明,写下《蜀相》一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蜀 相</p><p class="ql-block"> 杜 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丞相祠堂何处寻,</p><p class="ql-block"> 锦官城外柏森森。</p><p class="ql-block"> 映阶碧草自春色,</p><p class="ql-block"> 隔叶黄鹂空好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顾频烦天下计,</p><p class="ql-block"> 两朝开济老臣心。</p><p class="ql-block"> 出师未捷身先死,</p><p class="ql-block"> 长使英雄泪满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国家危难,民不聊生,杜甫多次请缨未果。探访遗迹,对诸葛亮产生了无限仰慕之情。</p><p class="ql-block"> 杜甫借游览古迹,对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表示敬仰,对其忠君报国却未捷身死表示惋惜。诗句沉郁顿挫,雄浑悲壮,由缅怀敬仰到泪流满面,撼人心魄,引发共鸣。</p><p class="ql-block"><br></p> 武侯祠后有刘湘墓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刘湘(1888年7月1日-1938年1月20日),谱名元勋,字甫澄,法号玉宪,四川大邑人,民国时期四川军阀,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四川省主席,重庆大学首任校长。四川陆军速成学校毕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1年7月,被推为四川各军总司令兼省长。1927年拥蒋反共,被委为第五路军总指挥。后发动川军内战,先后打败杨森、袁祖铭、刘文辉等部,控制全川。1929年,重庆大学成立,其为第一任校长。1933年任四川“剿总”总司令、四川省政府主席、川康绥靖公署主任,阻击工农红军北上。1935年2月,出任四川省政府主席,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二天,刘湘即电呈蒋介石,同时通电全国,吁请全国总动员,一致抗日。1937年10月15日,刘湘被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任集团军总司令,带病率领川军奔赴抗日前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8年1月20日,刘湘在汉口去世。死前他留有遗嘱,语不及私,全是激勉川军将士的话:“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刘湘这一遗嘱,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前线川军每天升旗时,官兵必同声诵读一遍,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p><p class="ql-block"><br></p> (三)三义庙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义庙,原位于成都提督街,始建于康熙年间,1997年因城建需要整体迁建于武侯祠内,建筑构件、匾额等均采用原物。现三义庙由拜殿、大殿和两廊组成。大殿内塑有刘备、关羽、张飞泥塑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8年,因城建需要三义庙迁建到武侯祠内。三义庙现为一进四合院,由拜殿、大殿和两侧的廊房组成。拜殿面阔五间,进深五米,抬梁式屋架,彻上明造,檐撑雕花,其前用木栅栏代墙封挡,只留中间开口为大门。大门内东侧挂一高约二米的大钟,是按我国寺庙惯例置备的礼器。此钟横截面为正圆形,侈口,近口处饰方形云纹,中、上部饰横向长方块乳钉纹二十块;纵向长方块纹四块。其中纵向两长方块内铸“三义庙忠义千秋钟”、“成都武侯祠庚辰年孟秋制”铭文。</p><p class="ql-block"><br></p> (四)四川大学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川大学(Sichuan University),简称“川大”,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学校入选英才计划、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所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学校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华西医科大学源于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中国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恢复“四川大学”校名。2000年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四川大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281.66万平方米;设有37个学科型学院(系)及海外教育学院等学院,设131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3个,博士交叉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博士后流动站48个。有教学科研岗共6789人,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7万余人,硕博士研究生3.1万余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总体感觉,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比较,还是稍逊风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成都——黄龙——松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成都出发,上高速,经过汶川,远远看见16年前特大地震的遗迹。汶川下了高速,是213国道,也就是通往黄龙、九寨沟的盘山公路。大巴在岷江边狭窄的公路上蜿蜒曲折,溯流而上,海拔不断爬升。从汶川的海拔800+,到黄龙的3900。岷江两边是陡峭的大山,望不到顶,除了大山还是大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岷江流域的大山为岷山,地处四川省北部和甘肃省南部边境,属横断山脉。岷山是从甘肃东南岷县南部延伸到四川峨眉山的一条褶皱山脉,大致呈西北到东南走向,逶迤700多公里,自古有“千里岷山”之说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岷山主峰雪宝鼎海拔5588米,红军长征翻越此山,毛主席有诗为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 律 · 长 征</p><p class="ql-block"> 毛 泽 东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红军不怕远征难,</p><p class="ql-block"> 万水千山只等闲。</p><p class="ql-block"> 五岭逶迤腾细浪, </p><p class="ql-block"> 乌蒙磅礴走泥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金沙水拍云崖暖,</p><p class="ql-block"> 大渡桥横铁索寒。</p><p class="ql-block"> 更喜岷山千里雪,</p><p class="ql-block"> 三军过后尽开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盘山公路越走越高,空气含氧量越来越稀薄,人烟也越来越少。岷江左岸悬崖峭壁间,依稀可见茶马古道的遗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四川省辖自治州,紧邻成都平原,全州地表整体轮廓为典型高原,地势高亢,境内垂直气候显著;辖12个县、1个县级市,总面积84242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末,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常住人口82.3万人。</p><p class="ql-block"><br></p> (一)松州古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松州古城,是指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的古城松潘县,古名松州,是四川省历史名城,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边陲重镇,被称作“川西门户”,古为用兵之地。史载古松州“扼岷岭,控江源,左邻河陇,右达康藏”,“屏蔽天府,锁阴陲”,自汉唐以来,均设关尉,屯有重兵。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松州古城是历代兵家必争的边陲军事重镇,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茶马互市的商贸集散地,是我国现存城樯中首屈一指的古城遗址。进入松潘县城,方圆十里的城门城墙高大古老,保存完好。在漫长的历史中,这里的藏、羌、回、汉民族与古城一道历经了无数战乱兴衰,古城墙记载和显示着风云变幻的沧桑和深沉豪迈的民族风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松潘县城是连接黄龙——九寨沟两大风景名胜区的主要中继站,1992年被列入四川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为高原古城的松潘,茶马古道上的悠悠铃声和传唱千年的歌谣,已渐渐远去。然而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花一草,都凝结着历史的痕迹,展现着年代的久远。特别是城墙,凝固着时光的印记,依然清晰地诉说着昔日的繁华和历经的沧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松州城墙全长6.2公里,宽30米,高12.5米。城墙砖长0.50米,宽0.25米,厚0.125米,重30公斤,用糯米、桐油、石灰混合熬制的灰浆粘砌。传说修成如此规模的城墙,动用了上万军士民夫,用三分之一的人烧砖、三分之一的人修筑,三分之一的人采金以补修城费用。 物换星移,而今松州城已失去昔日攻防战守的用途,成为人们凭吊古战场的一大名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松州城里,藏、羌、回、汉各民族长期杂居,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孕育出了浓郁的地方风情和民族文化。城里建筑以回汉建筑风格为主,色彩艳丽,注重细部装饰,充满异域风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城北门外,有一座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花岗岩雕塑。唐代初期,青藏高原上吐蕃崛起,唐贞观十年(636年), 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专使去长安请婚,为唐太宗所拒。不久唐蕃爆发松州之战。公元640年,松赞干布返藏后再次遣使臣禄东赞带上更加贵重礼物到长安请婚。唐太宗被其精神打动,选堂兄江夏王李道宗之女封为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贞观十五年(641年),松赞干布24岁,唐朝派江夏王、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16岁的文成公主入吐蕃,一段姻缘,传为千古佳话。</p><p class="ql-block"><br></p> (二)黄龙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龙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是中国唯一保护完好的高原湿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龙风景名胜区面积700平方公里,与九寨沟相距100公里,海拔1700~5588米。核心区域点缀着三千多个彩池,以结构奇巧、色彩丰艳的地表钙华景观为主,由黄龙沟、丹云峡、牟尼沟、雪宝鼎、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等组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主要景观集中于雪宝鼎下的黄龙沟中,沟内遍布乳黄色的碳酸钙华沉积,并呈梯田状排列。从顶峰流下的雪水汇聚成溪,在黄龙沟形成层层叠叠的梯状湖泊、池沼,池水澄清无尘,水色因水底沉积物和树木、山色的变化而呈现黄、绿、浅蓝、蔚蓝等颜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2年,黄龙风景名胜区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23年5月,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10条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p><p class="ql-block"><br></p> 迎宾池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龙迎宾彩池位于黄龙景区门口500米远处,由350个精巧别致、水质明丽的池群组成。彩池形状奇特,色彩艳丽,错落有致,四周山岳环峙,林木葱茏,山间野花竞放,彩蝶飞舞。山间石径曲折盘旋,点缀着观景亭阁,倍添情趣。</p><p class="ql-block"><br></p> 盆景池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盆景池位于黄龙景区核心位置,池水清净,深浅不一,色彩鲜艳,形若彩锦。池水颜色还会呈现出多种变化,让人目不暇接。池边四周,绿树成荫,景色宜人,仿佛人间仙境。</p><p class="ql-block"><br></p> 金沙滩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龙景区沿山沟有一条急流浅滩,叫金沙滩,金黄亮丽的河床在流水的衬托下,磷光闪闪,象一条黄色巨龙沿着山沟徐徐跃来。</p><p class="ql-block"><br></p> 五彩池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彩池池群面积21000平方米,有彩池693个。在环山围绕中,天然钙化的池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好像铺展在大地上巨大的调色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彩池宛如五彩珍珠镶嵌在原始森林中,被誉为“人间瑶池”。漫步池边,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彩池宛如盛满颜料的水彩板,艳丽奇绝,仿佛仙人撒落群山中的翡翠,诡谲奇幻,被誉为“黄龙”的眼睛,是黄龙景区的精华所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龙的原始森林,参天大树密密麻麻,两人合抱的云杉、冷杉直插云霄,多种动植物活跃其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天,松潘——藏寨——九寨沟</p><p class="ql-block"><br></p> (一)九寨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去九寨沟的路上,邂逅了岷江之源。绿色变多,植被也多,冷杉林覆盖了山山岭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岷山山脉南段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境内,地处岷山南段弓杆岭的东北侧,地理坐标为东经103°46′14″—104°5′3″、北纬32°54′13″—33°19′57″,距离成都市400多公里,是长江水系嘉陵江上游白水江源头的一条大支沟,总面积65074.7公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九寨沟国家公园因沟内有九个寨子而得名,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遗产保护区,是自然风景区,也是濒危动植物保护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树正沟、则查洼沟、日则沟、扎如沟四个景点,其中又分为多个大大小小的景点,以高原钙化湖群、钙化瀑群和钙化滩流等水景为主体,其水景规模大,景型多,数量众,形态美,表局精和环境佳。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超过80%,藤本植物有38种,国家保护珍稀植物74种。有陆栖脊椎动物122种,其中兽类21种,鸟类93种,爬行类4种,两栖类4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九寨沟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岷山山系大熊猫A种群核心地和走廊带,具有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之一。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和美学旅游价值。九寨沟是以地质遗迹钙化湖泊、滩流、瀑布景观、岩溶水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地质公园,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九寨沟已开树正、日则、则查洼、扎如沟4条旅游风景线,长60余公里,景观分布在树正、诺日朗、剑岩、长海、扎如、天海六大景区,以三沟一百一十八海为代表,包括五滩十二瀑,十流数十泉等水景为主要景点,与九寨十二峰联合组成高山河谷自然景观,四季景色迷人。远望雪峰林立,高耸云天,终年白雪皑皑,加上藏家木楼、晾架经幡、栈桥、磨房、传统习俗及神话传说构成的人文景观,被誉为“美丽的童话世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九寨沟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也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于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997年被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2000年评为中国首批4A级景区,2001年取得“绿色环球 ”证书,是全国优秀风景名胜区,中国风景名胜40佳,省级文明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四川省三大旅游精品之首。</p><p class="ql-block"><br></p> 箭竹海瀑布 熊猫海 五花海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花海原始森林中巨大的古树任其腐烂,实在可惜!</p><p class="ql-block"><br></p> 珍珠滩瀑布 长海 五彩池 诺日朗瀑布 犀牛海 藏寨晚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天,九寨沟——若尔盖草原</p><p class="ql-block"> ——茂县</p><p class="ql-block"><br></p> (一)若尔盖草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若尔盖草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是若尔盖国家公园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若尔盖草原海拔3500米,是典型的丘状高原。冬季严寒,夏季凉爽,春秋时短,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花湖、热尔坝大草原、松潘草原、红原草原、黄河九曲第一湾等景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若尔盖草原是黄河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功能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固体水库”——若尔盖泥炭沼泽湿地,也是多种珍稀鸟类的栖息地。因对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水源贡献超过30%,被称为“中华水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若尔盖草原是四川省最大的草原,由草甸草原和沼泽组成。草甸草原和沼泽土壤长期浸泡在水中,温度较低,主要以沼泽土为主,潜育化程度高,有机质氧化缓慢,部分地区分布着泥炭。在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中,若尔盖草原地处相对断陷下沉的低凹地,四周群山环抱,也就形成了黄河上游一些大支流如黑河、白河、贾曲若尔盖草甸草原和沼泽的汇流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河九曲第一湾位于若尔盖唐克乡境内,河水清澈,河中游鱼如织、风光清丽。黄河在四川若尔盖县唐克乡与白河汇合,形成黄河九曲第一湾,这里能观赏到奇特且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是摄影师钟爱的取景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5年8月,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了“巴西筹粮会议”。同年9月,中共中央在此召开“巴西政治局会议”。包座战役后,前敌总指挥部、中央重要机关搬至松潘一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五天,茂县——古羌城</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p><p class="ql-block"><br></p> (一)古羌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羌城(The ancient city of China), 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凤仪镇,地处岷江西岸金龟包、银龟包之间,坐西朝东,背靠水西,脚抵岷江,面向九鼎圣山,头枕蓝天白云,庄严雄伟,气势恢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羌城占地3000余亩,规划面积2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基础面积14万平方米,由12个组团组成。古羌城保持羌族原有的建筑风貌、民风民俗、祭祀礼仪,充分体现羌文化原生态环境和羌民族生息特点,是中国乃至世界羌族文化活态展示、展演区及文化休闲、体验旅游目的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羌城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损毁严重,为恢复古城原貌,保留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古羌族文化,国家投入大量资金重建,现古羌城为重建后样式。2017年11月,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羌城主要由中国羌族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羌文化广场、羌王官寨、羌文化主题酒店、演艺中心、萨朗广场、羌圣山、炎帝广场、天碉、祭祀广场、羌乡古寨和停车场、彩虹云梯、古羌城门、古羌城景观支道、水系景观、古羌磨房、古羌绳渡、古羌木桥、金银路、水西路、金龟寨等景观、景点及特色建筑组成。其中,羌族博物馆拥有近万件珍贵文物藏品,是羌族悠久历史和文化源远流长的实证,也是全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世界羌文化最大核心展示地。</p><p class="ql-block"><br></p> (二)都江堰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上,是由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庞大水利工程系统。渠首占地200余亩,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40县(市、区)1130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秦昭王后期(公元前276年至251年),蜀郡守李冰总结前人治水经验,组织岷江两岸人民修建都江堰。唐代,修建了飞沙堰。建国后,又修建了工业供水渠、外江闸、飞沙堰工业引水临时挡水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地形、水脉、水势,因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充分发挥。建堰2250多年经久不衰,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六天,熊猫基地——乐山大佛</p><p class="ql-block"> ——峨眉山</p><p class="ql-block"><br></p> (一)熊猫基地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熊猫大道1375号,距市中心10公里,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30余公里,是世界著名大熊猫保护基地、科研繁育基地、公众教育基地和教育旅游基地。基地占地面积1000亩,以保护和繁育大熊猫、小熊猫等中国特有濒危野生动物而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基地总面积3570亩,以造园手法模拟大熊猫野外生态环境,大熊猫产房、熊猫饲养区、科研中心、熊猫医院分布有序,若干处豪华熊猫“别墅”散落于山林之中。至2020年末,大熊猫种群数量达215只,是全球最大的圈养大熊猫人工繁殖种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5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500佳”称号。2006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br></p> (二)乐山大佛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乐山大佛(Leshan Giant Buddha),又名凌云大佛,全称为“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高71米,是中国最大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九十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头高14.7米、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7米,依山凿成,临江危坐,神势肃穆,大气磅礴。大佛右侧有一条九曲古栈道,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山道,沿绝壁开凿而成,曲折九转,奇陡无比。大佛雕凿完成后,曾建有7层楼阁覆盖,时称“大佛阁”“大像阁”,但佛阁屡建屡毁。乐山大佛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佛头顶上共有螺髻1051个,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15毫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6年8月16日,乐山大佛被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2月23日,乐山大佛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乐山大佛两耳和头颅后面,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大佛头部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这些巧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七天,峨眉山——锦里——成都</p><p class="ql-block"><br></p> (一)峨眉山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峨眉山(Mount Emei),也做“峨嵋山”,属邛崃山脉支脉,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介于北纬29°16′—29°43′,东经103°10′—103°37′之间,自峨眉平原拔地而起,山体南北延伸,绵延23公里,面积110平方公里。主要山峰为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其中大峨山最高,海拔3099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峨眉山主体地质基础为南北向短背斜,为侵蚀地貌、堆积地貌、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和冰川地貌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峨眉山文化底蕴深厚,佛教、道教、武术、山茶文化蓬勃发展,多位历史名人在此留下诗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峨眉山是中国佛教圣地,被誉为“佛国天堂”,是普贤菩萨道场。以“雄、秀、神、奇、灵”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佛教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景区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有寺庙26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距今已有千年文化史。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清人谭钟岳曾将峨眉山佳景概为十景:“金顶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灵岩叠翠”、“萝峰晴云”、“圣积晚钟”。新时期,峨眉山亦有新十景,分别为“金顶金佛”、“万佛朝宗”、“小平情缘”、“清音平湖”、“幽谷灵猴”、“第一山亭”、“摩岩石刻”、“秀甲瀑布”、“迎宾石滩”、“名山起点”,与传统十景构成了峨眉山作为天下名山的整体风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万年寺,又名峨眉山万年寺,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黄湾乡(峨眉山景区内)骆驼岭下,海拔1020米。寺中有佛牙、贝叶经及舍利等珍贵文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汉代,此处为采药老人蒲公结茅修行处。东晋隆安年间(397—401年),此处建有普贤寺,唐乾符三年(876年)更名为白水寺。北宋更名为白水普贤寺。明万历年间,明神宗朱翊钧敕建无梁砖殿一座,赐匾“圣寿万年寺”,之名由此沿用至今。万年寺原规模宏大,有殿宇13重,因多次失火,除无梁砖殿外,古建幸存无几,现存山门、弥勒殿、般若堂、毗卢殿、巍峨殿、大雄殿等为近代扩建增修,总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总建设面积约1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万年寺是峨眉山历史最久的古刹之一,李白登过峨眉住过此寺,广浚僧为李白抚过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万年寺前有一株树龄750年的古楠木,导游说价值27个亿人民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龙洞,亦称白龙寺,位于四川峨眉山清音阁上2华里,海拔约800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明嘉靖年间别传禅师创建,寺后原有上下白龙二洞,相传为白娘子修真之所,寺因此而得名。过去寺右白岩石上曾刻有“白龙洞”三字,但现在上洞口早被淹没,下洞口也已自然封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龙寺清初重建,康熙四十一年,皇帝赐白龙洞僧人祖元大师《金刚经》一部,联语一祯:“挂衲云林静,翻经石榻凉”。现有的白龙寺庙建于清末(1909年),民国十七年(1928)毁于火,1953年维修,1980年修复,建筑面积2112平方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龙寺大雄宝殿里有2棵杪椤树,树龄100多年。这种植物世界上极少,是一种至少在2亿年以上的极为珍稀的物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德林,海拔950米,周围是以桢楠等樟科植物为优势的常绿阔叶林,仅乔木就有20种以上,是世界上保存较完整的典型的中亚热带原始的常绿阔叶林。白龙洞外这一片林子叫“古德林”,是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别传禅师率领众徒所种,有松、柏、杉、楠。种树时口念《法华经》,一字一礼拜,按字计株,共植树69777株。数十年功夫绿树成林,浓荫蔽日,细雨不透。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德,取名“古德林”。可惜历代遭受破坏,尚存的10余棵古楠,高达二、三十米。树龄已在400年以上,为后人留下了一片清凉世界。1984年当地驻军和峨眉山管理局职工、佛协僧尼一起,在古德林里重新种植了两万多株楠、柏、松、杉,将来也会成为新的“古德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龙寺所在地白龙洞村有一株树龄1000年以上的楠木,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音阁,位于四川峨眉山牛心岭下,海拔710米,又称卧云寺,唐时名牛心寺(牛心寺为后牛心寺),明朝初年,僧人广济改名为“清音阁”。清音阁只有一个殿堂,阁前有“接王亭”,地势险要,居高临下,气势逼人,山环水绕,景色优美,整体布局体现了“自然造化,天人合一”的意境,是我国佛寺园林建筑的典范,被誉为峨眉山十景之一“双桥清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清音阁,可看到山光水色,闻到花草芬芳,听到流泉清音,触摸到亭台碑石。它集中了视觉美、听觉美、嗅觉美,使游者获得峨眉风光总体的审美感受;古今游人多称誉为“峨眉山第一风景”。</p><p class="ql-block"><br></p> (二)锦里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锦里古街全长550米,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依托武侯祠,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茶馆、戏楼、酒肆、手工作坊、工艺品摊点、美食小铺遍布,在扩展三国文化外延的同时,融入了川西民风民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锦里古街道路不宽,青石板路蜿蜒前伸。主街两旁仿古建筑一字排开,青灰色砖瓦屋顶错落有致,过梁横木粗壮浑圆,各式各样木质窗棱古朴典雅,店铺望子随风飘扬。蜿蜒曲折的院落、街巷、水岸、湖泊、荷塘、石桥相呼应,主题会所、餐饮店、商店坐落其中,水波灯影,别有一番意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5年,锦里被评为“全国十大城市商业步行街”。2009年,锦里延伸段“水岸锦里”开肆迎客。2015年6月,以“锦里三国,英雄再现”为主题的锦里三国文化体验街区开街。2019年,锦里古街被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为全球最美街道。2022年1月10日,武侯祠·锦里入选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p><p class="ql-block"><br></p> 第八天,成都——武汉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川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一共有12条线路,实属全国之最。这次只走了其中2条,可谓是冰山一角,而且是走马观花。中国之大,地球之阔,山川之姣,景色之美,时不待我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