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沈阳清初的四塔(也就是沈阳东塔、西塔、南塔、北塔),是清太宗皇太极听信喇嘛大师“建四方白塔可使国家一统”的游说敕建的沈阳城外的东、西、南、北四塔,是清初盛京城(沈阳)重大的建筑工程。其四寺塔的方位是: 东塔永光寺,现为大东区东塔街;西塔延寿寺,现为和平区西塔街;南塔广慈寺,现为沈河区南塔街;北塔法轮寺,现为皇姑区北塔街27号</p><p class="ql-block"> 寺内碑文记载:“盛京四面各建庄严宝寺,每寺大佛一尊,左右佛二尊,菩萨八尊,天王四位,浮图一座,东为慧灯朗照,名曰永光寺;南为普安众庶,名曰广慈寺;西为虔祝圣寿,名曰延寿寺;北为流通正法,名曰法轮寺。”四塔寺象征四大金刚威震四方,护国安民,保护“国无灾”,“五福齐来”。</p> <p class="ql-block">北塔法轮寺建于清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癸未仲春,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乙酉仲夏告竣,是当时绕盛京城东、西、南、北四塔之一。</p> <p class="ql-block">南塔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建成于顺治二年(1645年),距今已有350多年历史。南塔下的寺庙为广慈寺,原有殿堂,包括大殿五楹、碑亭二座、天王殿三楹、钟鼓楼二座、寺南塔一座、山门三楹等建筑。南塔于1985年至1986年修复,寺庙已禁毁,早已没有当年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沈阳东塔建于清代崇德八年(1643年),是历史上沈阳八景之一,名曰:“东塔春耕”。据《盛京通志》卷九十七记载:永光寺原有大殿五楹,碑亭二座、天王殿三楹、钟鼓楼二座、山门三楹。寺东宝塔一座,禅堂僧房二十四间。而后乾隆皇帝还为四寺题写了匾额,悬挂在四寺的大殿之上。永光寺为“慈育群灵”。现东塔还健在,而永光寺则无存。</p> <p class="ql-block">西塔,全称西塔延寿寺,位于沈阳市和平区西塔街,西塔建于崇德五年(1640年),顺治二年完工。西塔延寿寺,取义“虔祝圣寿”;</p> <p class="ql-block">清王朝的北塔法轮寺,建成后作为喇嘛教活动圣地,很快便成为四塔寺中香火最旺的一座。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驾临法轮寺礼佛,亲书“金镜周圆”匾额,并题诗:“圣建四堵,斯惟城北隅。欲因示蒙古,讵止事浮图。是日亲瞻相,当年缅创模。法轮演国语,永佑旧京都。”据史料载,乾隆时隔五年再次驾临北塔法轮寺,其后嘉庆、道光诸帝均来此游历。沐浴在清王朝恩泽的北塔法轮寺是现存四塔寺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寺庙。</p> <p class="ql-block">南塔下的寺庙为广慈寺,原有殿堂,据《盛京通志》卷九十七记载:广慈寺原有大殿五楹、碑亭二座、天王殿三楹、钟鼓楼二座、寺南塔一座、山门三楹……。南塔于1985年1986年修复,辟为公园和景点。广慈寺毁坏后没有修复,是四塔四寺中恢复最差的一座,只有塔没有寺,紧邻的南面确是一座道观,十分奇怪!</p> <p class="ql-block">东塔是护国永光寺的附属建筑物,为清太宗敕建,1643年(清崇德八年)兴工,1645年(清顺治二年)竣工。东塔建造形式为藏式喇嘛塔,占地225平方米,塔高33公尺,由基座、塔身、相轮三部分组成。基座为方形束腰须弥座,上下部有方框,中部四角和每面中间有两根石质立柱,柱上都雕有宝相花。西著莲等纹饰,每面三个壶门,中间置砖雕宝盆和火焰,左右壶门有高大凸起的砖雕雄狮,上框上面三层砖砌园形坛座,层层内收。在塔基上是宝瓶式塔身,塔身的南面辟有佛龛,龛内用木板镶嵌,雕有梵字“南无阿弥陀佛“。塔身上面为一方形坛座,砖砌一十三层相轮。最上部为塔刹,由铜铸空盖、日、月、宝珠所组成。宝盖周围配有风铎,微风吹动,发出清脆响声。</p><p class="ql-block">永光寺毁于民国年间,2016年经政府批准,觉海法师住持开工复建,2018年竣工。2017年5月3日(农历四月初八),举行了复建后首次法会——浴佛节法会。</p> <p class="ql-block">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曾为盛京四镇寺题写过匾额,分别悬挂在四寺的大殿之上。西塔延寿寺的匾额为“金粟祥光”。因为四座寺庙都是奉敕所建,所以寺名前均有“护国”二字,且寺庙建筑规模和白塔造型几乎相同。</p><p class="ql-block">西塔历经三百多年的风霜,到了上世纪60年代已十分残破,后于1968年被拆除。在拆除西塔时发现了下面的地宫,出土了包括佛像在内的一批珍贵文物。1998年,为恢复“盛京八景”之一的西塔和延寿寺,沈阳市建委筹措了3000万元专项资金,在原址上按照西塔原貌进行复建,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于11月13日竣工。</p> <p class="ql-block">西塔的延寿寺还在修建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