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学子的小故事(上)—— 我们永远爱南开

公能轩主(张立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2024年6月19日-23日,张园喜鹊登枝,贵宾光临。我大学的同窗好友张文忠专程从福建福州来浙江慈溪看望正在家乡度假的我和老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两位年逾古稀、正在“奔八”的南开学子相逢在“南开校父”严修老先生的故乡,度过了令人难忘的五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我将分上下两集详细记述我和张文忠的缘分、张文忠的感恩精神、知恩图报之心和本次相聚的愉快时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以下是本篇的上集《我们永远爱南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一、我和张文忠的缘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我和张文忠是南开大学物理系无线电物理专业1973级2班的学生,半个多世纪前我们为求学在南开园相遇。由此结下了牢不可破的深情厚谊,成为一辈子的好朋友。我们之间不是兄弟胜似兄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我和张文忠的缘分表现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 我们俩都是1950年出生的“老虎”,生日都在农历的八月,文忠只比我大八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2. 我们俩分别出生在东南沿海的浙江和福建,有相近的生活习俗和兴趣爱好,是班级里为数不多的几位“南蛮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3. 我们俩“三观”端正而且基本相同,彼此相见恨晚,有说不完的共同语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4. 我是张文忠的入党介绍人,1975年8月27日我介绍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span></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核心区域鸟瞰图:</p> <p class="ql-block">  说到我们俩的缘分,还得从简单介绍母校开始。</p><p class="ql-block"> 南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211”“985”和“双一流”建设的全国综合性研究型重大大学,肇始于1904年,创建于1919年。</p><p class="ql-block"> 建校105年来遵循“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以“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为办学理念,秉承“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办学宗旨,办学成就卓著,享誉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  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东门:</p> <p class="ql-block">  南开大学是一群不服气的中国人在国家内忧外患、生死存亡的逆境中创立起来的,筚路蓝缕,越难越开,具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八里台校区是全国高校中唯一的一个省部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一主楼南广场:</p> <p class="ql-block">  一代又一代的先贤为南开大学的创建和发展建树了丰功伟绩。“南开校父”严修和南开创始校长张伯苓,这两位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犹如现代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他们志同道合、携手并进,开创了中国教育史上响当当的“南开”品牌,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非常关怀和支持南开大学的建设和发展。</p><p class="ql-block">  1958年8月13日,毛泽东主席来到南开大学,视察了化学系的工厂和车间,亲切会见了学校的领导和师生代表。</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非常关心南开的农药和离子交换树脂(用于原子弹研制)的研究和实验,给南开师生带来了莫大的关怀和鼓舞。</p> <p class="ql-block">  视察结束后,毛主席对学校工作做出重要指示:“高等学校应抓住三个东西:一是党委领导;二是群众路线;三是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p><p class="ql-block"> 这个重要指示在全国高校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指针。</p> <p class="ql-block">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毕业于天津南开学校(中学),1919年南开大学成立,他是首届文科学生。周恩来是南开培养的国家栋梁,是南开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也是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矗立在主楼南广场的南开最杰出学子周恩来总理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作为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肩负千钧,日理万机,仍始终关怀着南开大学的发展,曾于1951年、1957年和1959年3次重返母校视察。</p> <p class="ql-block">  特别是1959年视察南开时,周总理不顾劳累,深入到教学楼、实验室、研究所、图书馆、学生宿舍,每到一处就和师生们亲切交谈,仔细询问教学、科研、生活等各方面情况,给南开师生留下了珍贵而难忘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中午周总理谢绝官方的招待,来到南开大学教工食堂自掏腰包,吃了窝窝头、咸菜和萝卜汤。</p> <p class="ql-block">  敬爱的南开学长周恩来总理是中国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马蹄湖中心岛上的“周恩来总理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2019年1月17日上午,百年名校南开大学走进了一位重要的来访者。刚刚考察完河北雄安新区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开,这是他考察天津的第一站。</p><p class="ql-block"> 建校一百年来,南开大学培养出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影响深远的艺术家、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和近百位院士,成为中国名校翘楚。</p>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纪念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展览。</p>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南开大学的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南开师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南开大学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这是南开的魂。当年开办南开大学,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去培养人才的。我们现在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阶段,我们要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为之而奋斗。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希望你们脚踏实地,在新的起点作出你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贡献,成为南开大学新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  南开园内有许多值得纪念和缅怀的历史文物和景点。</p><p class="ql-block"> 重达一万三千多斤的南开校钟,1937年被侵华日军毁校后抢掠偷运回日本,至今下落不明。下图的南开校钟于1997年为纪念日军毁校六十周年而重铸,重达六千多斤。</p> <p class="ql-block">  西南联大纪念碑记录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昆明组建西南联合大学,坚毅刚卓、发愤图强,保住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火种的那一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  于方舟1921年考入南开大学,是天津五四运动杰出的领导者之一,也是天津早期党团组织的重要负责人。他是南开学子中为中国革命献出生命的代表之一。</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位于新开湖畔、理科图书馆前的于方舟烈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南开大学第二任校长杨石先是中国化学界的学术泰斗,曾任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主任、中国化学学会理事长。他为南开大学的发展奉献毕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位于敬业广场北侧的杨石先院士塑像:</p> <p class="ql-block">  南开最杰出的校友之一、国际数学大师、“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193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他一生创办了三个数学研究所: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和南开数学研究所。陈省身先生晚年叶落归根定居南开,2004年12月3日在天津逝世。</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陈省身先生和夫人在南开园里的墓地和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叶嘉莹先生是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她在南开任教四十余载,晚年定居南开。至今年逾百岁仍在中国古诗词研究领域辛勤耕耘,被誉为南开园里“穿裙子的先生”。</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叶嘉莹先生在南开的住所—— 迦陵学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南开大学校园西部一瞥。当时南开园面积约1800多亩,是国内重点大学中校园面积比较大的高校之一。西门外还有一个400多亩地的校办农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南开园里的新开湖和其北岸的理科图书馆(文中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南开园里的第三教学楼,当时物理系的办公机构设在三楼,系主任和党总支在那里办公。我们无线电物理专业的办公室设在三教二楼,这里还有许多无线电物理专业的实验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南开园里的新三角,学生第五、六、七宿舍和第三学生食堂都集中在这一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南开的 “学三食堂”是教育部先进食堂,这里的“红烧茄子”是学生们百吃不厌的招牌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下图左起:张文忠、张立民摄于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1976.7)</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下图左起:张文忠、张立民摄于北京人民大会堂(1976.7)</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下图左起:张文忠、张立民,1976年冬摄于南开园新开湖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下图为部分师生在南开园东门合影。左起:何振宇、张立民、李文祯老师、张文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下图为部分师生合影。左起:王云、周达明老师、张文忠、张立民、李文祯老师、何振宇。</span></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部分师生在“三教”前合影。左起:王云、杜旭华、何振宇、张庆华老师(无线电物理专业党分总支书记)、张立民、李文祯老师、张文忠。</p> <p class="ql-block">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8.1级特大地震,整座城市毁于一旦,死亡人数高达24万。当时我系光学专业1974级师生近30人正在开滦煤矿开门办学社会实践,被突如其来的地震埋在了废墟,有近10名师生在地震中罹难。</p><p class="ql-block"> 震后第三天南开大学紧急组织“党员敢死队”疾驰唐山救人,我和张文忠都是敢死队员。在唐山抗震救灾的三天两夜,我们身临其境触目惊心,残酷的现实使我们一夜懂得了什么叫灾难,什么是人生。去唐山抗震救灾的这段经历,注定让我和文忠终身难忘。</p><p class="ql-block"> 唐山大地震波及京津两地,南开大学校园遭受严重破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下图左起:张立民、王云、张文忠在震损的主楼前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部分师生在校园受损建筑物前留影,下图左起:张立民、王云、李文祯老师、张文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在“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校训引领下,广大师生秉承南开“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办学宗旨,积极投身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我和张文忠在南开求学期间,有幸参加了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天津港双曲线相位差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研制工作,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相长、学以致用,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下图为我们研制的无线电导航系统的接收机,投入实际使用后解决了天津港船舶进出港的安全问题,还被推广到国内秦皇岛等多个港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我们专业承担的“天津港无线电导航系统”荣获交通部1980年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76年12月16日拍摄的毕业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第三排左7为张文忠,第三排右5为张立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76年12月底我们从南开大学毕业,我被分配留校任教。张文忠分配到福建国防工业系统的兵工厂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改革开放后,张文忠所在的兵工厂军转民用。他自主创业,下海办起“福光天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经过数十载的艰苦奋斗,努力拼搏,张文忠的事业取得了成功,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我向文忠讨教其创业的经验时,他总是谦虚地一笑了之。但从他办公室里悬挂的条幅“天道酬勤”中,我感悟到了他成功的秘诀和真谛。</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二、一颗知恩图报的赤诚之心</b></p><p class="ql-block"> 张文忠是一个懂得感恩的高尚之人,他有一颗知恩图报的赤诚之心。</p><p class="ql-block"> 他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为母校的发展和大学同学联谊活动作出了许多贡献。</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8px;">(一)“99相聚在母校”联谊活动</b></p><p class="ql-block"> 1999年10月22日-24日,无线电专业七三级同学在母校举行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99相聚在母校”联谊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张文忠不仅积极参与了那次联谊活动,而且还为活动捐款捐物,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span></p> <p class="ql-block">  下图:张文忠(左)和李维祥老师(右)在联谊会上,李维祥教授时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主任。</p> <p class="ql-block">  下图:原无线电教研室主任朱遐老师(右)和时任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的吴功宜老师(左)在联谊会上。朱遐先生是我们专业德高望重的老教授。</p><p class="ql-block"> 朱遐先生身后的那位女老师是曾经教我们数学的查禹琴教授,她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毕业于北大数学系的研究生。</p> <p class="ql-block">  七三无线电二班与会同学在母校“明珠园”合影。</p><p class="ql-block"> 下图左起:张文忠、吴葆英、孟铁牛、雷丽英、丁立瀛、许明英、陈殿禄、徐芙蓉、郑会林、张庆华老师、邢焕仑、张立民、叶立、胡清。</p> <p class="ql-block">  七三无线电二班与会男生在母校“明珠园”合影。</p><p class="ql-block"> 下图左起:张文忠、丁立瀛、陈殿禄、孟铁牛、叶立、邢焕仑、胡清、张立民。</p> <p class="ql-block">  导航小分队的三位好同学。</p><p class="ql-block"> 下图左起:张文忠、张立民、王云,摄于母校专家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18px;">(二)2009年7月,张文忠邀请母校的恩师和部分同学访问福建</b></p><p class="ql-block"> 2009年7月24日,张文忠陪同恩师游览厦门鼓浪屿。下图左起:张文忠、李维祥老师、张立民。</p> <p class="ql-block">  张文忠陪同母校恩师和老同学游览鼓浪屿日光岩。下图左起:隋燕、张文忠、李维祥老师、刘凤先老师、赵英、张立民。</p> <p class="ql-block">  张文忠陪同母校恩师和老同学游览福建南靖土楼“四菜一汤”。</p> <p class="ql-block">  2009年7月28日,我在福建漳州拜望了张文忠的老母亲。下图左起:张文忠、文忠的老母亲、张立民。</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8px;">(三)承办大学同学毕业四十周年联谊活动</b></p><p class="ql-block"> 2016年1月11日-20日,南开大学“七三无线电”同学毕业四十周年联谊活动在福建成功举行。在闽同学张文忠和李前明承办了这次活动,张文忠为此付出了很大的精力财力和物力,做出了特殊贡献。</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与会全体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  联谊活动的筹备组成员:</p> <p class="ql-block">  2016年1月16日,张文忠请母校与会师生来到他的家乡漳州市长泰县。我们在长泰慢客村和福友生态园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富有长泰地方特色的饭菜使我们大开眼界,大饱口福。</p> <p class="ql-block">  2016年1月19日,我们在厦门鼓浪屿。</p> <p class="ql-block">  2016年1月20日,我们在厦门万石植物园。</p> <p class="ql-block">  2016年1月20日晚上,张文忠在联谊活动闭幕式上即席发言。</p> <p class="ql-block">  分别的宴会在厦门白鹭宾馆举行,大家为健康平安干杯,为母校南开兴旺发达干杯。</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8px;">(四)常回母校看看</b></p><p class="ql-block"> 不管是在外出差还是参加会议,只要有机会张文忠都会回到母校看望曾经的老师和同学们。据不完全统计,毕业后他回母校的次数不下十次。</p><p class="ql-block"> 下图:张文忠在母校“思源堂”留影。</p> <p class="ql-block">  在张文忠的眼里,母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他深深热爱。</p> <p class="ql-block">  张文忠牢记母校的教诲,始终如一“惜时如金”。</p> <p class="ql-block">  张文忠在老校长滕维藻塑像前留念:</p> <p class="ql-block">  张文忠对曾经住过的学生第六宿舍有深厚的感情。</p> <p class="ql-block">  2007年初冬,我陪同张文忠拜访了原无线电教研室主任、恩师胡序介老师。</p><p class="ql-block"> 下图左起:张文忠、胡序介老师、张立民。</p> <p class="ql-block">  2007年初冬,张文忠回到母校,与老师和在天津的同学们欢聚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三、百年南开,永远年青</b></p><p class="ql-block"> 2019年10月17日是南开大学百年华诞纪念日,母校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p><p class="ql-block"> 百年校庆后一周的10月24日-26日,七三无线电二班的部分同学欢聚在母校,追寻我们在母校成长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b>(一)10月24日,我们在八里台校区参观游览。</b></p><p class="ql-block"> 下图:张文忠在八里台校区东门。</p> <p class="ql-block">  虽然百年校庆已经过去,南开园里依然处处洋溢着欢乐喜庆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  下图: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南开校父”严修老先生的塑像,缅怀他教育救国、殚精竭虑创建南开大学的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  下图:我们在中心花园瞻仰创始校长张伯苓先生和夫人的合葬墓和纪念铜像。</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纪念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展览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  南开校训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p> <p class="ql-block">  我们漫步在美丽的南开园。</p> <p class="ql-block">  大中路是母校驻留在我们心里探索真理、攀登科学高峰之路。</p> <p class="ql-block">  “宁园”是南开杰出校友、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曾经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几何之家”吸引了我们的脚步驻留,下图左起:张文忠、孟铁牛、张立民。</p> <p class="ql-block">  下图左起:张文忠和郑会林夫妇亲切交谈。</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东方艺术大楼”打卡儿。</p> <p class="ql-block">  东方艺术大楼是南开校友、著名书画家范曾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为母校捐建的。大楼里设立的“永明馆”陈列着范曾的许多书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永明馆”合影留念。下图左起:张立民、张文忠、周达明老师、郑会林、李树声、孟铁牛、许政协、徐芙蓉、雷丽英。</p> <p class="ql-block">  下图:我们在第三教学楼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下图:张文忠与恩师李文祯老师亲密拥抱,他们已经阔别多年。</p> <p class="ql-block">  下图:我们与母校的老师们在“爱大会馆”聚餐。</p> <p class="ql-block">  师生聚餐的小视频:</p> <p class="ql-block">  下图:我们在一主楼南广场周恩来总理塑像前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第一排左起:雷丽英、任乃光、李树声、许明英。</p><p class="ql-block"> 第二排左起:徐芙蓉、张庆华、孟铁牛、冯鸿辉、周达明、郑会林、李文祯、李维祥、杨文霞、张文忠、张立民。</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一主楼的438教室,试图找回当年听老师授课的美好感觉。</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三食堂用餐,再次品尝当年排队“抢餐”的那种滋味。</p> <p class="ql-block"><b>(二)10月25日,我们在津南校区参观游览</b></p> <p class="ql-block">  津南校区位于天津市津南区的海河教育园区,面积约5000亩,是南开在新时代及下一个百年发展的希望和潜力所在。</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津南校区的标志性建筑 —— 南开大学图书馆主馆。</p> <p class="ql-block">  徐芙蓉在那里留下了珍贵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在图书馆前女生们兴高采烈,手舞足蹈。</p> <p class="ql-block">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馆是当年我们自习最爱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看到如今母校建起了四五个图书馆,为学生提供如此优越的学习条件,回想当年我们去图书馆占座、排队抢位置的情景,真是今非昔比,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  徐芙蓉找到了她最爱看的一本书。</p> <p class="ql-block">  张文忠聚精会神地查阅起了资料。</p> <p class="ql-block">  深秋时节,走在津南校区红彤彤的树林间,格外令人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津南校区的仿古建筑群区域,那里复制重建了南开大学发展历史上最负盛名、1937年被侵华日寇残暴炸毁的三个老建筑:思源堂、秀山堂和木斋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木斋图书馆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我们排坐在思源堂前,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先贤们筚路蓝缕、初创南开的艰辛。</p> <p class="ql-block">  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是我们的母院和母系,看到高大雄伟的电子信息大楼,我们为母校的进步和发展感到自豪。</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四、南开人的胸怀</b></p><p class="ql-block"> 1935年的南开大学始业式上,张伯苓校长面对全体南开师生发出了著名的“爱国三问”:</p><p class="ql-block"> 你是中国人吗? </p><p class="ql-block"> —— 是!</p><p class="ql-block"> 你爱中国吗? </p><p class="ql-block"> —— 爱!</p><p class="ql-block"> 你愿意中国好吗? </p><p class="ql-block"> —— 愿意,愿祖国繁荣富强!</p><p class="ql-block"> 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此后一代代南开人时时重温这质朴厚重的“三问”,用“世纪之答”发出新时代最强音。</p> <p class="ql-block">  周恩来总理是南开最杰出的学子,他深情地说“我是爱南开的”。这辈子能在南开求学,成为敬爱的周总理的校友,是我们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也是我们最大的荣幸。</p> <p class="ql-block">  我们永远爱南开!</p> <p class="ql-block"> 2024.6.24 写于张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