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之美 故乡之恋(记忆中的蹲墙根)

王务明

<p class="ql-block"> 总有一个地方让人留恋,总有一些故事让人回味不断。听乡音,闻乡事,是让人最为愉悦的事。那种时刻怀乡的情结始终萦绕在耳畔,也在脑海中一幕幕回旋。</p><p class="ql-block"> 每逢回到乡村,总会看到一些老人们,在村子的中心地带,靠墙依坐摆成一条线。或闲聊、或抽烟、或闭目养神。有时团坐一堆,摆棋布局,走子鏖战,可谓热火朝天。无论阳光初照或夕阳下,这一画面,给人感觉显得非常幸福温暖。这一景致被村里人习惯称为蹲墙根。</p> <p class="ql-block"> 乡村蹲墙根的地点,一般选择朝阳处,同时还要选在街巷的中心处,能够看到南北来往行人。如果村里有什么稀奇事,从这里就能很快得到消息,扩至全村。这里似乎是喜闻乐见的乡村民事谈天说地的新闻发布点和打探寻人问事的最佳去处。</p><p class="ql-block"> 这种蹲墙根的现象,打我从小就有记忆。只是如今那些久远慈祥的老爷爷的面孔在我脑海里已变得不再清晰了。但我可以肯定地说,我的爷爷、祖爷爷以及那些不曾谋面的父辈们,也曾在这墙根下留下他们的足迹和身影。遗憾的是,墙根处那过去观看杀年猪热闹场面也已经消失不见了,因为杀猪吃肉现如今已经司空见惯了。</p> <p class="ql-block"> 蹲墙根一般从六十多岁向上,年轻人很少加入其中。暖阳下,那古铜色饱经风霜的面庞,分明是涂层着久年的风吹日晒,脸书的年轮上勾勒着一道道或深或浅的皱纹,其间犁耕深埋着一年又一年春夏秋冬岁月的沧桑。我小时候、我年轻时或早年间……总是成为蹲墙根的人们抚须乐意谈资颇为自豪骄傲的开场白和话题的开端。在这里总有故事可听,或零碎、或不成篇章,可以任意绘色自由发挥,也不需要成规成矩和章法。有时也把自己的故事间断连缀小结,甚至也把自己颇为中意的片段作以虚夸放大,也无须担查实和追责。回忆过去也是墙根下一条不可缺少的主线。曾几何自己也是那鲁迅笔下手握钢叉的翩翩少年,也曾在熟悉的热土上手扶犁把迎日流汗、肩背着使牛鞭,耕耘着沃土、牧牛着歌谣哼谈……平日里的家长里短,油盐酱醋茶的家事总是道不尽的话休絮烦。而当说起子孙的发展,则是眼神里透出希望的光芒即刻在脸上呈现,也引起旁人不屑一顾的斜眼嫉嫌。这里的故事没有主题,信手拈来,范围广泛。村事、家事、国事什么都可以谈。大到大政方针,小到鸡毛蒜皮、邻里琐碎闲言。里面没有豪言壮语,只有真实写照的乡村生活篇。</p> <p class="ql-block"> 不同时期,不同的年代,总是有不同蹲墙根的人,诉说着他们属于自己含有乡土气息的丰富饱满的故事。只是现在穿戴和携带装备有所不同,过去旱烟袋不可缺少,而现在少不了的是夕阳红手机,这是人人必备的心爱之物。由此从蹲墙根里可以看出时代的发展与变迁。</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春夏绿荫,还是冬日暖阳,这乡村故事,随着时光转动,一茬又一茬在这墙根下流淌、赓续伸延,始终没有完,也不会改变。既是一种传统的健身方法,也是一种富有乡村特色的社交活动,它反映了人们对休闲、交流和社会互动的需求,同时也见证了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变化。乡村人们热衷于蹲墙根,不亚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不知不觉又走进了他那久往的咸亨酒店。想必此时,我的那些叔.伯.大爷们,走出家门,又去属于他们的乐园,继续蹲墙根讲述他们自己快乐的故事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