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系列之十二:江苏扬州高邮段

传东视野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全长约1794公里。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京杭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运河沿线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b></p><p class="ql-block"> 大运河江苏段位于整条大运河中部,自北向南流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8个城市,纵贯南北790公里,在大运河全线中通航里程最长,保存状况最好,利用率最高。</p><p class="ql-block"> 京杭大运河从淮安市向南过宝应县紧贴高邮湖东侧进入高邮县境内。大运河高邮段全长43.6公里,北起高邮、宝应交界的子婴闸,南至江都、高邮交界的三十里铺,是邗沟或里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大运河的黄金段,大运河高邮段历史遗存丰富,文物古迹众多。</p><p class="ql-block"> 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3年在此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别称秦邮,华夏第一邮邑,神州无同类,是中国两千多个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  高邮作为大运河上重要的节点城市,有盂城驿、高邮明清运河故道、淮扬运河主线高邮段3处遗产点。其中,高邮明清运河故道是历史上的古邗沟高邮段,即高邮里运河的前身,位置在现运河的西侧,位于高邮镇石工头至界首四里铺之间,全长26.5公里。1956年大运河拓宽时裁弯取直,在里运河东堤外另开新河,原河道废。上世纪80年代为保运堤安全,基本填平了里运河故道,但河道形状、走向及块石护坡仍清晰可见,形成“二河三堤”、古代运河与现代在用运河并行的独特景观。内有南门大街、镇国寺、平津堰、马棚湾铁牛、耿庙石柱、杨家坞、万家塘、御码头、车逻坝、界首大码头等多处明清水工遗迹。由于该段故道集中反映了大运河由湖道向河道演变的动态过程,所以是了解大运河河湖关系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b>  高邮镇国寺</b> 始建于874年,地处江苏省高邮市京杭大运河中间,东临高邮市区,西近高邮湖。2014年被列为世界遗产(是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的京杭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有“运河佛城”之称。 </p> <p class="ql-block">  镇国寺塔亦称西塔,被人们誉为“南方大雁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景区。该塔是一座方形七层楼阁式砖塔,塔高35.36米,顶端塔刹为一青铜铸葫芦,葫芦表面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字。</p> <p class="ql-block">  相传唐懿宗弟看破红尘,出家为僧,他遍访名山古刹,一日云游至高邮,来到运河边,只见运河流水汩汩,珠湖雪浪滔滔,俗念尘思,顿然消失。遂在此结茅禅修,禅师精通佛理,专心弘扬佛法。法务之盛传至朝廷,僖宗拨款修建寺院,赐寺名"镇国禅院"并赐与“举直禅师”称号。法师圆寂时,满屋红光,只闻得空中异香扑鼻、梵乐阵阵。</p> <p class="ql-block">  涂毗后得舍利无数,其弟子建五级佛塔一座以珍藏舍利。后来有人在镇国寺塔中挖起了举直禅师的舍利,竟发出异光,大众同叹不可思议。诸朝对寺院皆有修葺,规模甚伟,气势恢弘,香火鼎旺。然年深日久,饱经沧桑,庙宇僧寮毁损殆尽,唯存遗址及千年唐塔,仍显古刹风韵。</p> <p class="ql-block"><b>  穿心河</b>,又名市河,是一条流经高邮老市区的城市内河。2013年高邮市对穿心河进行改造整治,将王氏纪念馆、说书场、极乐庵、中市口等有机串联在一起,与周边的建筑相得益彰。在王氏文化广场附近,古树、老宅、深巷与小桥流水融为一体,宛如一幅清新的风景画, 使昔日的“龙须沟”变成了风景如画的“秦淮河”,成为高邮老城区的一条休闲、生态、文化风光带。</p> <p class="ql-block">  据清乾隆48年《高邮州志》记载:穿心河由南水关出北水关,汇通湖桥入运盐河,全长1680米。<b>南水关</b>是康熙46年(1707年)间,康熙帝第六次南巡路过高邮,视察河工,兴建南水关涵洞,“口门宽高各一尺八寸”,水下盐河。乾隆五年(1740年)时重建,水关依傍城池,为插板式洞口,条石结构,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近郊农田灌溉。</p> <p class="ql-block"><b>  盂城驿</b>,位于高邮市南门大街馆驿巷,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隆庆二年(1568年),知州赵来亨按旧制重建。此后,知州张德盛、冯馨、朱荣桂等人先后重建或增修,占地面积16000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1995年6月,江苏省政府公布盂城驿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盂城驿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包含盂城驿在内的京杭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12月19日,盂城驿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称号。2015年12月24日,盂城驿景区正式获批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高邮运河夜色</p> <p class="ql-block">  本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