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

头发蓬蓬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五·一”一过,一年就去了三分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立夏后,风儿暖了,草儿绿了,心儿躁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是时候出去散散心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去哪里呢?在心里寻着目标。南下北上西行东渐,探山访水问柳寻花,四面八方总有可去之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需迈开双腿,心之所至便是晴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忽而,望向窗外——那片一直都在,又不曾入心的风光。因为熟识,所以不在意,目光总是越过它飘向远方。其实,一样的四时流转,一样的叶落花开,一样的晚晴晓月,一样的蝶舞蜂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谁说,诗,只在远方?“灯下黑”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于是,在一个周末去了天津,那个北京窗外的地界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先有杨柳青,后有天津卫”,那就先去杨柳青,后去天津卫。从北京走京台高速、滨保高速,至多两个小时就到了这座怀抱运河的古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对古镇一向有些偏爱,旅行路上从不错过;更曾经专程探寻那些口口相传的城南旧事,体会那些沟渠残垣中的执著与传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知道杨柳青是从它的年画。尽管这些年人们已不再张贴年画,旧时的记忆总归还是忘不了的。但,眼前的杨柳青似乎不是那种样子的古镇,她给我的印象,是景点,是戏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得出来,人们下了很大的力量去妆点——修葺一新的房屋,宽阔平整的道路,色彩鲜艳的牌坊,雕梁画栋的建筑······那被脚步磨得发光的石板和长出簇簇茅草的青瓦檐呢?杨柳青的现在,处处透着一个“新”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也许是来的时候不对,一路走去,游人不多,店铺凋敝;只从街边鳞次栉比却空空荡荡的摊位,依稀可见旺市时的喧闹。然而,“开卷有益”,到过也必有益。镇子上的“安家大院”、“石家大院”,铺陈虽不比山西“王家”、“乔家”那样恢弘,却也有它自个儿的底蕴,老爷的书房,小姐的闺房,会客议事的厅堂,供奉先人的祖堂,一样分割的规整严谨,私家的园林里一样透着隐隐的闺怨。一间“知足知不足斋”,透出了主人的自律与修为,那取自刘墉的名言:“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说得多好!刘青山、张子善们,也曾是这里的过客,古老的宅院里,有他们当年的辉煌、跋扈和落败,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的战场胜利者,却败在了杯觥交错文牍印鉴之间(大院里保留着刘青山当年的办公室),有如天宇中的星辰,升起,又落下。这里还是“赶大营”文化的发端地,据说它激活了曾因战乱濒于衰竭的古丝绸之路,重开了天津卫与新疆边陲的商贸往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逛完小镇,正好赶上午饭时间。找了一家某点评网上评价较高的饭店吃午饭,真真的体验了一把天津饮食的特色:量大,价廉——一份焖子就把我和老兵俩人撑倒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两座城市前后脚开埠,一直爱拿天津和上海做比较:晚清、北洋时期的天津,其辉煌不逊上海;大沽口的炮声吓跑了慈禧老佛爷,也迎来了西方的文明。不少的达官显贵和文人雅士在这里安家置产,西洋东洋的银行洋行也扎堆儿开张迎客;西餐馆、咖啡厅、教堂与西学像春天的小草簇拥着冒出地面,一时间天津卫就如青春期的少年般生机盎然。在地理条件上,天津似乎还优于上海:濒临东海的上海,除崇明岛外对外海一无遮挡,就那样在长江口敞开了自己的门户——所以才被叫做“上海滩”吧;天津则不同,辽东和胶东两座半岛如双臂环抱,搂着渤海湾,天津端坐在海湾的底部,背靠帝京,像极了重重宫阙后面的殿宇。如果把上海比作市井道旁的“当街户”,天津就是深藏不露的大宅门。可偏偏就是这“街边小子”比“大家闺秀”有了出息——近代以来,天津逐渐地不如上海开化发达,只守着“小白楼”们追忆着梦里繁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位笔友,很“天津”的世家女,给了周末“三段式”游天津的建议:五大道;解放北路;海河边儿。一圈儿下来,大体可以触摸到天津的“魂”。走累了就吃吃西餐,品品咖啡。其他的嘛,看时间看体力看兴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好吧,就选了彰德道和解放北路交汇处的一家老酒店住下。虽然“段位”只有三星,但从这里起步展开“三段式”的天津city walk,极为便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酒店是曾经的“天津第一饭店”。感觉有点儿像上海的国际饭店,建店却还早了八年;在某知名旅行网上,评分高过著名的利顺德大饭店,王志文、周迅、黄晓明主演的电影版《风声》也在这里取景。大堂没有新式饭店那样宽敞唐皇,但挺古早,像日月星辰在树桩上描画的年轮,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除了墙上的旧照片对于历史的绍介,大堂里还摆放着不少当年的实物;“镇店三宝”像是旧式的贵族那样摆着老资格——德国精时力(KIENZLE)座钟、英制保险箱(上世纪二十年代自英国伯明翰进口)、美国奥的斯(OTIS)电梯,哪样都有上百年的历史。特别是那老电梯,全天津只有三部(利顺德饭店和汇丰银行还各保有一部,据说还可以正常运行),真想听一听它启动时那“叮”的一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物体是懂得记忆的,如果你也懂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间和空间的坐标在这里交汇。抽去时间轴,今人与故人之间的鸿沟便消弭了,身临其境,你得与他们同处一个空间:泰莱悌(饭店创始人)、梅兰芳、张君秋、马连良······随着目光的游走,听得到他们的低语,嗅得到他们的气息——这便是“旧址”“故居”一类老屋神奇玄妙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打卡五大道,可能是所有来天津旅游的朋友都会做的事情,然而熙攘喧闹的人群却于无意中使得巷子里的旧时光黯淡下来,仿佛被金龟子的翅膀触碰了的含羞草,缩紧了身子躲进树荫,难觅真颜。特别是两旁停满的车辆,令心想的团扇轻摇的“徜徉”化为乌有,变成了狼狈的彳亍与躲闪。无奈,谁让我们选择了周末前来,也只能“拾遗捡漏”、“见缝插针”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一道又一道,走下去,却也没觉得累。时不时有装扮花哨的三轮车从身旁驶过,骑车的小哥兼做导游,操着山南海北的普通话(如果是天津话多好),讲述着道旁座座小洋楼里过往的风花雪月。有趣的是,坐车的往往是成双结对风华正茂的青年,像我们这样有一点儿年纪的,反倒更愿意在地上“腿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道”听“图”说,总不如脚踏实地吧——走着走着,便会有些“奇想”油然冒出:脚下的这条道路,又有哪些风靡一时的名媛显贵,曾经走过?如今他们不知飘荡在何处,却看着我们,和当年的他们,走在同样的路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余秋雨说,阿兰·德波顿在他的《旅行的艺术》中“划分出了旅行的等级”。他说:“《旅行的艺术》展示了一种有关生命和环境厮磨的精神层面,因此也让我们看到了旅行的至高等级。任何杰出的生命都会不断地寻找环境载体,而这种寻找也就是冲撞。”那是一种“只属于自己的冲撞”。一户门,一扇窗,一堵墙,一个人,甚至路上回头的狗狗,空中掠过的雀儿······蓦地,它和你“冲撞”了,便成为你旅途中的刻度,生命中的霞蔚,故事里的独一无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五大道和解放北路,的确可以触摸到天津的“魂”。虽然游人众多,他在桥上看风景,我只在桥下看他就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融进游人的风景,是另一种风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心,就有景,就有感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就如这踩着高凳修补院墙的工匠,古宅的代代相传,莫不是得益于他们手作。又如这街边的一桌一椅一匾,拽不住姑娘的裙角,小伙儿的背包,却在我的眼里浅浅地湮出了“静”的意味。还有:这脖子上挂着“大炮”骑在自行车上街拍的小伙儿,这音乐厅罗马柱旁独自坐在轮椅上沉思的女士,推开去想,或许哪一个都有可以写下来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到了,心动了,就是风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五大道上的欧式洋楼、名人故居摩肩接踵,很有些故人与旧屋在书上见过,便冒出了“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其实也无须与众人挤在一处,一间间看过去,一件件搞明白——天下不是一次可以看完的。天津也一样,只捡有兴致的看就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贝聿铭曾说,建筑是有生命的。解放北路的生命就恰在那两旁的建筑上。那是一条富含人文思想又个性十足的街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路从英租界和法租界的中心穿过,因此刚建成的时候叫“中街”,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开埠的产物。这条长2300多米的街道曾是各国银行机构的集中地——现在也仍然是一条金融街,各种西洋风格的高档酒店、服务娱乐设施荟萃一堂。我们从彰德道路口开始,向着解放桥方向,沿着解放北路一直走下去。几乎每一栋建筑,都钉着历史风貌建筑的铭牌;几乎每一扇大门,都能涌出光怪陆离的历史画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一带比五大道好很多,没有摩肩接踵的游人,没有叽叽喳喳的吵闹,方便我们嗅着阳光的味道,用眼睛翻阅历史画卷,用脚步丈量往日时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德波顿说,有一种旅行的人,“他能够凝视着古老的建筑并体验到一份快乐,即他知道自己的存在并非完全偶然或任意的,而是过去的继承者和成果”。有许多东西,未必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么现实的功用,只是因为曾经遇见,只是因为这个遇见会牵出许多旧时光,只是因为这许多旧时光不能被忘记,从而成为活着的历史和可以触摸的时代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解放北路与台儿庄路之间,紧邻泰安道,是号称“中国第一座涉外饭店”的利顺德大饭店。上海人或许会争辩,利顺德建在1863年,比和平饭店晚了七年(1854年),不能算第一。翻了下史料,现在的“和平饭店”源于原“汇中饭店”(和平饭店南楼)与“华懋饭店”(和平饭店北楼)的合并,后者建成于1929年就不说了;前者最早确由英国人始建于1854年,但又在1906年拆除重建并于1908年建成。而利顺德大饭店自建成以后,除了必要的维护和装修,从未更名、迁址或重建,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风貌。从这个意义上说,利顺德还真不愧领“中国第一座涉外饭店”的美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漫步在利顺德的大堂里,听着脚下“笃笃”的步履,望着印度门童的侧影,循着餐厅、旋梯、拱门、花车一处处走过,恍惚间觉得在看一部旧的、画面飘着雪花(旧胶片的划痕)的黑白电影——条案上摊开着等待签署的《中国丹麦条约》《中国荷兰条约》《中葡天津通商条约》《中法简明条约》······孙中山、黄兴、梁启超、宋教仁、张学良、张自忠、溥仪、李鸿章、蔡锷、袁世凯、段祺瑞、胡佛(美国前总统)一个个从眼前翩然而过······耳畔却一片静默,仿佛是回到了卓别林时代。瞥了一眼老兵,他也一脸肃然,此刻怕正在心里默念着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其实怀旧,我以为那时光还是不要离时下太远,那样才会勾起心底对于往日的温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比如天津的西餐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疙瘩楼那块儿,见到了朋友推荐的西餐馆。门脸儿并不招摇,很内敛地缩在墙的深处。窄小的门厅像居家的玄关,只告诉你餐馆的历史与荣誉,用餐要上到二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逼仄的楼梯一下子就把我引回了朦胧旧日——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仿佛又去到豆蔻年华。不是“老莫”、“新侨”那种气派的餐厅,楼梯旁的房间里只几张不大的餐桌,有点儿像胡同儿里街坊的厨房。侍者也始终只见到一位,雪白的衬衫上打着领结的中年男子。虽然暂只有我们一桌客人,他却只躬下身低声地招呼着,一副英式管家的做派——谦和却不下作,带着那种拿捏的恰到好处的“天津味儿”,让人乐呵呵地就把消费额提了一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人说日本人“用眼睛吃饭”,那是指料理的精美体现了厨师的用心,给予就餐者视觉的享受。我觉得这里的西餐也是这样,餐食味道未必见得多么惊艳,却处处使人感到经营者的守成——让你在心里流出对往日的留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起时光留恋,还有一个地方值得一去:安里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泰安道上,离解放北园和“天津最美街角”不远,曾经是一座教堂,现在改作艺术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卡着开始营业的钟点去的,却未想到门外一纸通告:必须预约!我却不死心,守在了门口第一个,一开门便与接待的姑娘说,我们没有预约,可否就在院子里喝杯咖啡?不知是我的口音还是诚恳打动了姑娘,她大方地让我们登了记,便告诉我们去到室内就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个走进了大堂里,就选定了角落里的座位,那是我眼中最好的座位——教堂的建筑本就给人圣洁的感觉,窗外日光的芒,更荡涤掉心中的陈杂;暖色的装饰灯打在角落的墙上,加深了暗影中的神秘;在这样的角落里,一眼便可扫净大堂里的一切,颇有了些“冷眼向洋”的超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窗上的铁条切割了金色的阳光,给桌面和桌面上的所有都打上了纵横的坐标,仿佛在规划着它们各自应于世上的位置。在咖啡的香气缭绕中,把手指小心地贴在光与影的边缘,久久地一动不动,慢慢地,那光一点点地爬上指尖,那影一步步退向手背······终于,一股暖意倏地顺着经络流向心脏。我便是这样地悉数时光,把时光细细地切开来,文火慢炖,让它入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津有一条海河,一如上海有黄浦江,广州有珠江,伦敦有泰晤士河、巴黎有塞纳河、柏林有施普雷河,布达佩斯有多瑙河、布拉格有沃尔塔瓦河······世界上的名都大市,多伴着一条大河,中国如此,世界亦如此。这大概就是“临水而居”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河之于城,除了改善环境调节气候外,也在提醒人们珍惜时光——岁月如流水,生命如朝露。傍晚,近观大江东去,远看坠海金乌,那心境,没有走过远路的人是体会不到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河必有桥,除了方便交通,还建构了无限风景和刻骨柔情,譬如《魂断蓝桥》,譬如《廊桥遗梦》······问天津人,海河上一共有多少座桥?有说十七,有说十八,还有说二十、二十三的,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因为,桥,实在是太多,且不断有新的架设。有资料说,天津的桥——包括海河、子牙河、大清河和运河上的桥——总共有一百多座,她是一座桥上的城市。我只去了三座桥。离酒店最近,回京又要路过的,是大光明桥,自然去走了走;傍晚,去河北区的往返路上,走了解放桥和北安桥。应该把天津的桥做一个专题去游览的,但不是这次。只遍游海河上的桥——在晨钟暮鼓中,随着白蜡月季(天津的市树与市花)的落叶飞花,去“悟”那四时变幻的桥,一个周末哪里够用!再来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对于解放桥,我是有印象的,以前来天津时几次到过,不由得又想拿上海的外白渡桥来做个比较。两座铁桥当年都经历了枪林弹雨,承载着大军解放的步伐,见证了人世间的天翻地覆、风云变幻。然而,它们于各自所在的城市,却又有不尽相同的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外白渡桥之于上海的意义,在于一个“恒”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依着苏州河溯流而上的第一个渡口而建,名字也取自“摆渡”,百多年来便从未改变;更成为上海的符号,影视与宣传中,只要出现外白渡桥,世人就知要讲的是上海。尤其引人去想的,是那桥下静静流淌的苏州河,是挤在水道中带篷的木船,是南京路上闪着的霓虹,是石库门里叫卖的小笼······那桥的魅力来自于对世俗之风恒久的恪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解放桥之于天津的意义,却在于一个“欣”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桥的名字因跟了变迁的世事而定,便也随世事变迁几经更改,曾用名、“小名”有“万国桥”、“法国桥”、“法俄桥”,1946年改为“中正桥”,1949年后才叫现在的名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恰是这名字的多变,反而给了桥欣欣向荣的生命。横跨于海河之上,解放桥一手牵着津湾广场和百福大楼,一手托着世纪之钟,传递着城市的活力与希望。熙来攘往的人群,活了夏日的夜晚;在盛典的日子,桥体徐徐向两边升起,如昂首向天张开双臂,万众欢呼,盛况不逊于涅瓦河上的“开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望着粗大的钢梁和铆钉,慨叹着是多么巨大的力量能将它托起;面对大沽桥背后那片金黄,想象着灵魂挣脱飞向远方,我心欣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于解放桥,我还做另一种遐想:不知假以时日,它的桥栏上会不会也挂满“连心锁”?我以为这想法并不虚妄,你看那桥上的姑娘,卖花,如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河北(不是省分,是河北区)的“意大利风情街”有些让人失望,更像一个夜市大集,空气中弥漫着迷迭香与啤酒花的味道,人气固然是旺,风情,却并不意大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返京那天,在“天津第一饭店”吃的午饭,只点了两个菜——八珍豆腐和笔管鱼小白菜。笔管鱼鲜美,小白菜“肉头”,好吃。几天后在北京一家小有名气的饭店点了同款菜品,价钱贵了50% ,还远不如这个美味。八珍豆腐没吃完,量太大,打包带回北京,当晚又吃了一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便是窗外,一个伸手就够得着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完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谢谢阅读 欢迎指教</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背景音乐:Villa California</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