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庙宇-正定隆兴寺游记(悠然捕捉夏日诗篇、原创)

田雨

<h5></h5><h5><span style="color: inherit;">美篇号:4230743</span></h5><h5>田雨</h5><h5>北京</h5> <h1><b><i>一、引言</i></b></h1> 开车准备去游览太行山大峡谷,偶然看到视频介绍河北正定隆兴寺。<div> 视频说隆兴寺是少见存留下来的一·千六百年古寺,寺庙中有六个全国第一。</div><div> 梁思成称其为具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世界古建筑孤例”。</div> <h5>正定的夜-南城门楼拍摄</h5> 一脚油门来到正定,正值下午,住进国豪大酒店。<div> 傍晚去游正定南门城楼。</div><div> 城楼在灯光照射下灿烂辉煌,登楼远望,远处几个金色古塔在夜空中显得特别璀璨。</div> <h5>河北欢迎(临济寺、右广惠寺)</h5> <h5>广惠寺华塔(1200多年)</h5> 到了正定,你会特别不习惯,任何地方停车都不收费,感觉周围的世界怎么那么宽阔、便利、没有紧张。<div> 另外,景点周围街道上,有免费开水、矿泉水供应点,对我们来说福光又一次降临。</div> <h5>免费开水、矿泉水供应点(有许多)</h5> 此外,遇到的公厕都干净,还得加“极了”二字。<br> 正定有太多的文化古迹和说法,真是个值得来旅游的城市。<br> 顺带记录一下正定其它古迹、人文。<br> 有些跑题,但是,总归是篇游记而已。 <h5>广惠寺华塔-阳和城楼拍摄</h5> <h1><b><i>二、正定古城</i></b></h1> <h1><b><i>1、概说古城</i></b></h1> 正定古城展现公元5世纪至19世纪前后中国的历史文化特色,历史上曾与保定、北京并称为“北方三雄镇”,南城门还嵌有“三关雄镇”的石额。<div> 正定是三国名将赵子龙的家乡。</div> <h5>正定古城-阳和楼北向拍摄</h5> 宋元时期有“花花真定府,锦绣太原城”之说。春暖花开的时节来正定,更容易地体会花花真定府景色。 <h5>临济寺</h5> “三山不见,九桥不流,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可以概括正定古城风貌。 <h5>广惠寺华塔(乾隆1750、1781、1786年三次登华塔,均留诗词)</h5> “三山不见”指历史上正定曾是中山国、恒山郡、常山郡所在地,然而正定境内却没有山。 <h5>临济寺澄灵塔</h5> 周武王伐纣灭商,商朝的遗民在正定新城铺建立鲜虞方国。<div> 春秋时期,公元前492年,鲜虞国迁都中山城(正定),改国名为中山国。</div><div> 中山国被称为“战国第八雄”的“千乘之国”。《左传》《史记》《战国策》中有很多记载。</div> <h5>阳和楼南向拍摄</h5>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置(正定)为恒山郡,正定称东垣。<div>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改东垣县为真定县,希望从此真正安定。<div> 东汉以后,真定成为冀中平原的政治文化中心。</div></div> <h5>天宁寺凌霄塔</h5> “九桥不流”说的是隆兴寺前的单孔三路石桥、府文庙和县文庙大殿前面各自的三路石桥,九桥下无活水流过。<br> <h5>隆兴寺</h5> “九楼四塔八大寺”指的是古城的四个门楼、四个角楼、外加阳和楼;<div> 四塔是凌霄塔、华塔、须弥塔、澄灵塔;</div><div> 八大寺指的是隆兴寺、广惠寺、临济寺、开元寺、天宁寺、洪济寺、舍利寺、崇因寺,后三寺已毁。<br></div> <h5>正定南城楼</h5> “二十四座金牌坊”是过去正定拥有大大小小二十四座金牌坊,如许家牌坊、梁家牌坊、常山古郡、圣德通天、德配天地、木铎万事等牌坊等。<br> <h5>广惠寺华塔-阳和楼南向拍摄</h5> <h1><b><i>2、正定古城墙</i></b></h1> 正定古城墙已有1600多年历史。<div> 东晋时土筑,北周时石砌,唐代扩建为土城,明朝扩建后改为周长24华里的砖城。</div><div> 明代城垣残存8106米。</div> <h5>正定古城南城门楼</h5> 城垣最宏伟壮观的四座城门,东迎旭,南长乐,西镇远,北永安。<br> 南城门城楼及两侧各50米的城墙,是正定县政府号召百姓捐献旧城砖,投资399万元,2001年修复。 <h5>南城门楼</h5> <h5>南城门楼夜</h5> <h5>城门楼上</h5> 正定城始建于北周,初为石筑。<div> 唐宝应元年(762年)因滹沱河溢水灌城后进行拓建。</div><div>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扩建为周长二十四里,高三丈二只,上宽二丈的土城。</div> <h5>城门楼马道</h5> 隆庆五年(1571年)真定知县顾授始,把土城改建为砖城。<br> 后任知县周应中申动府库银六万余两,分段施工,1576年竣工。四城门均有月城和瓮城。 <h5>漂亮的夜光</h5> <h5>梦幻之影</h5> 现在正定城北门遗址可见夯土包砖,显现出明代特色。<div> 南城门楼附近广场上,保护有残垣断壁,可以见证正定历史沧桑。</div> <h5>北城门楼</h5> <h1><b><i>3、阳和楼</i></b></h1> 阳和楼建在城中心至南城门的中段,横跨南大街(似许多古城钟鼓楼)。<div> 始建于金末元初,元、明、清均有修葺。</div> <h5>阳和楼南面正中建有关帝庙</h5> <h5>阳和楼拱洞门</h5> 楼建立在砖台上,台下有左右圆拱洞门,行人车马可以通行。<div> 南面正中砖台建有关帝庙。</div> <h5>阳和楼远眺</h5> <h5>阳和楼-左临济寺、右广惠寺</h5> <h1><b><i>4、赵云庙宇</i></b></h1> 正定建有赵云庙,除了国家投资外,有许多海内外捐助人,看了功德碑,多是赵姓人士居多。 <h5>塑雕-赵云血染战袍、长坂坡救阿斗</h5> 广场上立有赵云长坂坡救阿斗的雕像,再现了“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的长坂雄风。 <h5>赵云庙</h5>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古城东路一带)人,三国名将,有“常胜将军”之称。<div> 追随刘备,功绩卓著。有勇有谋,善始善终。<br> 卒于公元229年,追谥为顺平侯。<br> 为了纪念这一名三国时期的英勇大将,后人建立了赵云庙。<br></div> <h5>赵云-左</h5> <h5>刘、关、张、诸葛亮、赵云</h5> 赵云跟随刘备三十年,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div> 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div><div> 赵云先后任桂阳太守,留守公安,督江州。</div><div> 赵云在刘备平定益州(成都)时,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治理天下。</div><div> 在关羽、张飞被害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div><div> 后世赞其为有大臣心怀的儒将。</div> <h5>赵云生平简介</h5> <h5>左赵云喂马槽</h5> 赵云庙建有庙门、四义殿、五虎殿、君臣殿、顺平侯殿。<div> 现展出之赵云故里碑,赵云饮马槽,均为庙内原存遗物,部分古代兵器、陶器为正定出土文物。</div> <h5>正定-赵云故里</h5> <h1><b><i>5、正定的四塔及一府</i></b></h1> <h1><b>1)广惠寺</b></h1> 广惠寺是正定八大寺院之一。<div> 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4年),宋金时期扩建,明代中期修复。至清代后期,寺院荒废,寺内建筑仅存一座华塔,又称“华塔寺”。</div> <h5>广惠寺及华塔</h5> 华塔高达三十三米三五,分为四层,每层都展现出独特的建筑艺术和装饰特色。<div> 从底部的坚固基石到顶部的精致塔刹,每部分都精心设计和施工,彰显出古代建筑的精妙与辉煌。</div> <h5>底层四座精致六角形塔环绕</h5> 华塔首层四角,精心布局了四座小巧精致的六角形小塔。<div> 它们犹如四颗璀璨的明珠,与主塔相互辉映。</div><div> 在首层的八角形平面上,巧妙设置门洞,整个塔身既开放又稳重。</div><div> 檐上砖砌的平座,线条流畅,造型美观,增添华塔的艺术魅力。 </div> <h5>底层小巧精致六角形塔</h5> <h5>砖砌平座,线条流畅,造型美观,艺术魅力无穷</h5> 二层则凸显宗教文化的内涵。<div> 正面开门,让人方便进入塔内。其余墙面雕琢佛龛,佛像栩栩如生。</div><div> 佛龛展示华塔的宗教属性,也展现古代工匠精湛技艺。</div> <h5>二层正面开门,墙面雕琢佛龛及雕窗</h5> 三层塔身宽大的平坐四周无回廊,空间更紧缩,神秘而庄重。<div> 四个正面有门洞,侧面装饰斜方格假窗,增添层次感,使塔身更加生动。</div><div> 室内供奉唐代石质坐佛,古朴庄重。</div> <h5>三层塔身宽大的平坐四周无回廊(白色雕窗)</h5> 第四层圆锥体造型,覆盖立体壁塑,塑造力士、海兽、狮、象、佛、菩萨等形体。<div> 它们栩栩如生,色彩斑斓,构成了华塔最为精美绝伦的雕塑艺术。</div><div> 此层是几乎没有修复过的塔层。<br></div> <h5>泥塑力士、海兽、狮、象、佛、菩萨等</h5> 最上层的塔顶高耸入云,装饰仰莲和宝珠,庄重而尊贵。 <h5>最上层塔顶,装饰仰莲和宝珠</h5> 华塔是正定广惠寺的核心建造,历经千年的沧桑,依然屹立不倒。<div> 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外观线条流畅,造型优美,体现工匠对建筑美的感知和精湛技艺。</div><div> 华塔无论是壁画、雕塑还是彩绘,展现了那个时代文化的繁荣与辉煌。</div> <h5>华塔壁画、雕塑、彩绘,展现古代正定文化的繁荣与辉煌</h5> <h1><b>2)临济寺</b></h1> 临济寺始建于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540年)。<div> 寺庙临滹沱河侧,得临济之名。</div><div> 唐(854年),临济宗创始人义玄禅师驻持此寺。</div><div> 临济寺是中国佛教禅宗临济派的发祥地,也是日本佛教临济宗的祖庭。</div> <h5>临济寺-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年)</h5> <h5>临济寺山门</h5> <h5>唐懿宗赐名“澄灵塔”</h5> 唐咸通八年(867年)四月十日,义玄禅师圆寂。<div> 弟子将舍利藏于河北大名(已毁)和正定临济寺。</div><div> 唐懿宗赐此塔为“澄灵塔”。</div> <h5>禅宗临济派的发祥地-日本临济宗的祖庭</h5> <h5>后院藏经楼-二楼藏经</h5> <h5>古碑-曾经的临济寺地面低下去几十公分,古碑下还看到更古的碑</h5> 临济寺在宋金战争中仅存残塔。<div> 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金世宗下旨修复澄灵塔及临济寺。</div><div> 澄灵塔为辽金典型样式。</div> <h5>风光无限的广惠寺华塔</h5> <h1><b>3) 开元寺</b></h1> 开元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年),原名净观寺,是正定古城八大寺院之一。<div>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开元寺。</div> <h5>开元寺(唐738年建)</h5> <h5>须弥塔与钟楼</h5> 开元寺寺内主要建筑为三门楼、天王殿、开元寺须弥塔、开元寺钟楼和法船殿遗址。<div> 开元寺钟楼、开元寺须弥塔在天王殿前左右对峙。</div> <h5>开建寺庙纪念碑</h5> 佛教寺院建筑,原来由以佛塔为中心。以它为标志,开始转向是以佛殿为中心建寺庙。<br> 它是转型建筑寺庙的第一例。 <h5>须弥塔与钟楼左右之间后面是天王殿</h5> <h1><b>4)天宁寺</b></h1> 天宁寺旧名大藏院,和凌霄塔同时建于唐懿宗威通年间(公元860—874年)。<div> 唐代年间,寺院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牌坊、重门、天王殿、前殿、后殿、凌霄塔等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排列。</div><div> 凌霄塔是中国木制阁塔之首。</div> <h5>天宁寺凌霄塔(唐代公元860—874年)</h5> <h5>天宁寺(唐代公元860—874年)</h5> 凌霄塔自清早期重修后近三百年间没有维修,整个寺庙到解放时已残破不堪。<div> 1982年进行重修。</div> <h5>天宁寺凌霄塔(唐代公元860—874年)</h5> <h1><b>5)荣国府</b></h1> 正定荣国府是按照曹雪芹的《红楼梦》描述,依《大清会典》,为拍摄电视剧《红楼梦》设计、修建。<div> 1986年建成。</div> <h5>荣国府牌坊</h5> 中国第一座明清仿古建筑群。<br> 《红楼梦》的在此拍摄。 <h5>黛玉房</h5> <h1><b><i>三、隆兴寺</i></b></h1> <h1><b><i>1、概况</i></b></h1> 隆兴寺,别名大佛寺,寺院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初名龙藏寺,唐改额龙兴寺,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赐额“隆兴寺”并沿用至今。 <h5>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赐额“隆兴寺”</h5> 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将苑改建寺院,称龙藏寺。<div> 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宋太祖赵匡胤征战河东之后,驻镇州(正定),去唐代建的大悲寺拜佛,得知在东汉时期,契丹为了铸钱,毁掉寺里四丈九尺高的铜铸大悲菩萨。</div><div> 宋太祖即令重铸大悲菩萨金身、建大悲宝阁。</div><div> 公元971年开工,于975年四年建成大悲菩萨。<br> 之后,当地以此为中轴线,扩建成南北纵深、规模宏大、气势磅膳的宋代建筑群-隆兴寺。<br></div> <h5>天王殿对大街-隆兴寺缺山门</h5> 隆兴寺建筑布局,主要建筑分布于以大悲阁为中心一条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div> 寺前迎门有一座高大琉璃照壁,经三路三孔石桥向北。</div><div> 依次是,天王殿、天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康熙御碑亭、乾隆御碑亭、御书楼(遗址)、大悲阁、集庆阁(遗址)和弥陀殿等。<br></div> <h5>天王殿门前</h5> <h3> 隆兴寺内藏有中国的六个之最。</h3><h3><i style="">宋代摩尼殿<br></i><i>嘉靖年重塑自在观音<br></i><i>北宋千手观音<br></i><i>宋代转轮藏‘</i></h3><h3><i style="color: inherit;">明代最精美的毗卢佛</i></h3><h3><i style="">隋代龙藏寺碑</i></h3> “ 六个之最”在记录寺庙殿宇时加以描述。 <h5>隆兴寺</h5> <h1><b><i>2、隆兴寺山门</i></b></h1> <h1><b>1)照壁</b></h1> 隆兴寺没有山门,门前有一座宽而高大的琉璃双龙照壁。<div> 照壁东西长22.9米,高6.8米,厚1.2米。</div><div> 壁顶及两侧用绿色琉璃瓦镶嵌。盖帽、起脊处有飞禽走兽装饰。</div> <h5>天王殿前赶修的照壁</h5> 照壁的前后心均为菱形,中间为绿琉璃浮雕二龙戏珠图案,烘托浮雕的整面壁墙为大红色彩。<br> <h5>精致绿琉璃浮雕、二龙戏珠</h5> 据说,尉迟敬德当年修建大佛寺时,忘了修山门,工期已近。<div> 正愁无法交差,有高增出主意修大照壁遮丑。</div><div> 连夜动工,在天王殿前修了照壁,说是二龙戏珠同时镇锁蛟龙。</div><div> 这样,遮掩大佛寺缺失山门的困境。 </div> <h5>天王殿</h5> <h1><b>2)天王殿</b></h1> 照壁后,三路单孔石桥向北,是寺院第一座建筑天王殿。<div> 天王殿为单檐歇山式,七檀中柱式建筑,中有圆拱形大门,门上部横嵌着康熙皇帝亲书的“敕建隆兴寺”金字匾额。<br></div> <h5>无流水三平行石桥</h5> 据正定隆兴寺简介。<div> 天王殿正中殿进深五间。中央为重檐歇山顶,四面正中各出山花向前抱厦,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点和见格。</div><div> 殿顶为绿琉璃瓦剪边、檐下饰雄大的绿色斗拱,翼角弧度圆润而微微向上翘起。</div><div> 据说,这样立体变化,形制特殊古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中,实属罕见。<br> 檐墙及围绕佛坛的扇面墙上,均绘有明代成化年间绘制的壁画,题材内容为佛传故事。壁画色彩艳丽,线条流畅。<br> </div> <h5>石墩是遗迹吗</h5> <h1><b><i>3、摩尼殿</i></b></h1> 摩尼殿是主要建筑之一,坐落在中轴线前部,始建于公元1052年(宋仁宗皇祐四年)。<div> 大殿结构属抬梁式木结构,平面呈十字形。殿内的粱架结构均与宋《营造法式》相符,大木八架椽屋,前后乳栿四柱结构形式。 </div> <h5>摩尼殿正面</h5> 大殿面阔七间、近深六间。长33.32米,宽27.08米,重檐歇山屋顶,绿琉璃瓦覆顶。<div> 与一般重檐建筑不同处是把外墙砌到副阶檐下,另在副阶四面正中各加一座山面向外的歇山顶抱厦,宋代称“龟头屋”。 </div> <h5>大殿结构属抬梁式木结构,平面呈十字形</h5> 摩尼是梵语,意为珠、宝。<div> 佛经上说:“摩尼珠,投入浊水,水即清。”摩尼殿取此名,取其去浊取清、脱离尘垢、证得清静之意。</div> <h5>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二弟子</h5> <h5>侧面释迦牟尼</h5> 大殿面南的壁上,为宋塑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二弟子及明塑以璎珞宝珠,飞天彩带为装饰文殊、普贤二菩萨塑像。<br> 东西两侧及大殿四周,除内槽东、西扇面墙内壁的“十二圆觉菩萨”和“八大菩萨”为清代绘制外,其余皆绘有明代成化年间所绘的壁画,四抱厦绘有佛教天神“二十四尊天”。 <h5>殿堂后面,多少年的地面</h5> <h5>“西方胜景”壁画</h5> 檐墙内壁采用“分幅兼通景”的布局,描绘了释迦牟尼降生、出家、苦行、成道、涅槃整个过程。<div> 内槽东西扇面墙外壁分别绘“西方胜景”和“东方净琉璃世界”,画面长9.36米,高7米,构图宏伟。<br> 保存较好的“西方胜景”,以西方三圣一弥陀、观音、大势至为中心绘佛、菩萨、罗汉、乐伎、圣众400余身。</div> <h5>墙内壁采用“分幅兼通景”的绘画方式</h5> <h5>汉服游客经常可遇</h5> 摩尼殿大殿结构十分奇特,正方形殿身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使平面形成“十”字形。<div> 檐下斗拱宏大,分布疏朗;柱子粗大,有明显的卷刹、侧角和生起;殿脊、飞檐曲线如波,自然流畅;四角微翘,如鸟振翅欲飞。<br></div> <h5>正方形殿身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使平面形成“十”字形</h5> 像这样外观重跌雄伟、富于变化、形制颇为特殊的古建筑,为宋《营造法式》之典范,被梁思成誉为世界古建筑孤例。<br> <h5>向前的歇山式抱厦</h5> 摩尼殿内槽北壁有宋代的泥塑五彩悬山。<div> 悬山上有30多位佛像。</div><div> 最出彩的是端坐的五彩自在观音像,称“倒坐观音”。</div> <h5>著名的泥塑五彩悬山</h5> 观音像高3.4米,左足踏莲,右腿踞起,两手抱膝,身体稍向前倾斜,面容秀丽恬静,姿态优雅端庄。<div> 柳眉之下,深邃的眼睛微微俯视,与仰视的拜佛者形成眼神交流。</div><div> 人性化了的佛像被鲁迅先生称为“东方美神”。</div> <h5>这里的观音菩萨光脚还翘腿</h5> <h5>柳眉、秀丽,优雅端庄的“倒坐、自在观音”,鲁迅称“东方美神”</h5> 这一节包含了隆兴寺“六个之最”中的二个,摩尼殿与“自在观音” 。 <h5>五彩悬山</h5> <h1><b><i>4、大悲阁</i></b></h1> 大悲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隆兴寺与此为南北轴线,展开构建的。<div> 阁内供奉闻名遐迩的宋代铜铸“千手千眼观音菩萨”。</div> <h5>大悲阁(北宋开宝四年971年)</h5> <h5>嘉庆御碑、大悲阁(左最后)</h5> <h5>大悲阁三门</h5> <h5>大悲阁殿一层</h5>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奉太祖赵匡胤之命铸造“千手千眼观音菩萨”。<div> 像高21.3米,共42臂,除本身的两只手、眼外,在身体左右各有20只手,分别执日、月、净瓶、金刚杵、宝剑等法器。</div> <h5>佛光普照门</h5> <h5>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高21.3米</h5> 观音像神态自若,比例均匀,衣纹流畅,线条细腻,颇具宋代艺术风格。<div> 铜像身躯高大,比例适度,其形体之巨、雕工之细实为罕见,是世界上古代铜铸佛像中最高大、最古老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br></div> <h5>千手千眼观音菩萨”,42臂</h5> <br> 据寺宋碑记载,先铸好基础,然后分七节铸造大菩萨。<div> 第一节铸下部莲花座,第二节铸至膝盖,第三节铸至脐下,第四节铸至胸部,第五节铸至腋下,第六节铸至肩膊,第七节铸至头部。<br></div> <h5>除两只手、眼外,左右各有20只手,分别执日、月、净瓶、金刚杵、宝剑等法器</h5> <h5>大悲阁前院庭</h5> 1944年(民国33年)重修大悲阁时,拆掉了两侧的御书楼和集庆阁,建筑面积较原来缩小了三分之一。<br> 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此阁,吟诗咏赋,留下了许多美好诗篇。<div> 大悲阁有最高大、最古老的千手千眼观音。</div> <h5>大悲阁前有清皇帝御碑</h5> <h5>大悲阁框外画</h5> 这一节包含了隆兴寺“六个之最”中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 <h5>大悲阁</h5> <h1><b><i>5、转轮藏阁</i></b></h1> 转轮藏阁始建于北宋(约972年)。<div> 阁楼坐西朝东,面阔三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平面近似方形。<br> 阁内正中安置木制的直径七米、外观形似八角形亭子,中设木轴,亭身设有经屉,可以存放佛经,推之可转动。取佛教“法轮常转,自动不息”之意,称“转轮藏”(即转动的藏经橱)。</div> <h5>转轮藏平面近似方形</h5> 转轮藏的梁架结构十分特殊。<br> 古建筑师们认为,楼阁下层安置转轮藏,柱网采用移柱造的做法,檐柱采用插柱造法,在中国古建筑中极为罕见。<br> 阁内的木制转轮藏是能够转动的大藏书架,直径7米,分藏座、藏身、藏顶部分,中间一根10.8米的木轴上下贯穿。<br> 转轮藏的重量由底部藏针承受。<br><div> 中间两根柱向左右让出空间,下檐斗拱弯曲向上衔接承重梁,梁则有大斜柱(叉手)支撑。</div> <h5>转轮藏结构</h5> 全国有转轮藏的寺庙,著名的有四川平武明朝报恩寺转轮藏,北京智化寺明代转轮藏、北京颐和园万寿山清代转轮藏,山西五台山塔院寺清代转轮藏。 <h5>细致的木工</h5> 建造师们考证后认为,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体量最大的木转轮,是早期木构建筑中的杰作。 <h5>转轮藏是我国最早,体量最大的木转轮,木构建筑中的杰作</h5> 转轮藏阁中的转轮藏是隆兴寺“六个之最”中的一个。 <h5>转轮藏阁</h5> <h1><b><i>6、毗卢殿</i></b></h1> 毗卢殿位于隆兴寺中轴线最末端,殿内的毗卢佛堪称国宝,毗卢佛设计独特,精美绝伦,为明万历皇帝朱翊钧为其生母慈圣皇太后祝寿所御制的。<div> “毗卢”是梵文“毗卢遮那”之略称,意思是“光明遍照”。</div> <h5>悬挂“毗卢佛殿”匾额为乾隆皇帝所书</h5> 毗卢佛全部为青铜铸造,高6.72米,由三层坐式毗卢佛和三层圆鼓形莲座层置而成。<div> 三层莲座的千叶莲瓣上均铸有一坐式小佛,表情、手印富于变化,整尊造像上共计大小佛像1072尊。<br></div> <h5>高6.72米,三层坐式毗卢佛和三层圆鼓形莲座层叠置</h5> <h5>放大二层</h5> 毗卢佛属于皇家御制,反映当时的铜铸工艺。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堪称海内孤例。<br> 它是中国古代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 <h5>整尊造像上有1072尊佛像</h5> 它是隆兴寺“六个之最”中的一个。 <h5>毗卢佛于皇家御制,其精湛、精致称海内孤例</h5> <h1><b><i>7、龙藏寺碑</i></b></h1> 龙藏寺碑全称“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碑刻。<div> 在中国的书法发展史中,隋代是中国字形汉隶书向唐楷书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div><div> 龙藏寺碑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div> <h5>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h5> <h5>隋碑字</h5> 碑文其字体方整有致,结构严谨,用笔沉滞宽博,朴拙而不失清秀,庄重而不呆滞,在书体结构和用笔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的珍贵实物资料。<br> 近代著名学者康有为赞誉正定龙藏寺碑,“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独为隋碑第一也”,后人也称其为楷书第一碑。 它是隆兴寺“六个之最”中的最后一个。 <h5>隋碑的仿制碑-因隋碑不少字已经模糊</h5> <h1><b><i>嘉 庆 碑</i></b></h1> <h1><b><i>康 熙 碑 亭</i></b></h1> <h5>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皇帝手书的《御制隆兴寺碑》,碑文记述了康熙四十二至四十八年(1703—1710年)敕令对寺院进行大规模整修的情况,碑文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h5> <h5>康熙碑亭</h5> <h5>其它古碑</h5> <h1><b><i>8、牌楼门</i></b></h1> 摩尼殿北面的木结构牌楼门,因隆兴寺南北纵深、院落重叠,此牌楼应为前后两个院落之间的导入之门。 <h5>牌楼门-妙庄严域匾</h5> <h5>不知道哪位绅士土豪,是中状元还是升迁立碑(清康熙十年立)</h5> <h1><b><i>9、戒坛</i></b></h1> <div> 戒坛建于清1662-1722年。是寺院举行受戒的坛场。</div><div> 戒坛是亭台式建筑,现存木结构清代重建。</div><div> 外面看,戒坛三层四面,一层每面有六根廊柱,廊柱之上是斗拱结构,支撑着整个戒坛的大屋檐,戒坛屋顶为攒尖式屋顶,四条屋脊,每条屋脊上有六只神兽,说明戒坛的等级很高。</div> <h5>戒坛(清1662-1722年)</h5> <h5>戒坛-石头坛基</h5> 坛内供明代铜铸双面佛像。<br> 二佛像相背而坐,背身相连,面南坐的是教主阿弥陀佛,面北坐的是教主药师佛。<br> 寺院戒坛一般供奉释迦牟尼佛或其弟子优婆离。<br> 隆兴寺戒坛上供奉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及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在中国不多见。 <h5>教主阿弥陀佛</h5> <h5>右(北)教主药师佛</h5> 另外,这尊双面铜佛像具明朝中期宫廷造像风格,极为罕见。<br> 在古代,规模小的寺院没有资格设有戒坛。<div> 隆兴寺宋、元、明、清都由皇帝敕令重修,是北方著名的佛教寺院。<br> 它是中国北方三大坛场之一,其余是北京戒台寺和五台山清凉寺。</div> <h5>双面佛介绍</h5> <h5>二佛像相背坐</h5> <h1><b><i>10、慈氏阁</i></b></h1> 慈氏阁位于大悲阁前的西侧。<br> 慈氏阁采用永定柱造和减柱造的建造法,它是建筑结构上的特别之处。<div> 特别是檐墙一周柱子采用永定柱建造法,属于国内保存下来的宋代建筑的孤例。</div> <h5>慈氏阁</h5> 阁内二米高的须弥座上,有高七米宋代弥勒佛木雕像。 <h5>七米宋代弥勒佛木雕像</h5> <h5>宋代弥勒佛木雕像侧</h5> <h5>檐墙柱子永定柱法,属宋代建筑的孤例</h5> <h1><b><i>11、大觉六师殿遗址</i></b></h1> 宋朝1085年建成,面九间、进深五间,供七位菩萨。<br> 清代及之前都有维修,民国失修垮掉。 <h5>大觉六师殿遗址</h5> <h5>大觉六师殿遗址</h5> <h1><b><i>12、隆兴寺千年槐树</i></b></h1> 摩尼殿北面甬道及后院,二株寿龄一千六百余年的槐树,一为龙槐,一为凤槐。<div> 也有人将它列为隆兴寺“六个之最”之一。<br><div> </div></div> <h5>一千六百余年的龙槐</h5> <h5>一千六百余年的凤槐(碑后)</h5> <h5>隆兴寺天王殿-忘了修山门的寺庙</h5> <h1><b><i>四、结束语</i></b></h1> 重复前言,正定隆兴寺有六处文物在全国属于“六绝”。<br>1、宋代摩尼殿;<br>2、嘉靖年重塑自在观音;<div>3、北宋千手观音。</div><div>4、宋代转轮藏‘;<br>5、明代最精美的毗卢佛;<br>6、隋代龙藏寺碑;<br><br></div> <h5>清乾隆碑亭</h5> <h5>隆兴寺修缮碑林</h5> 隆兴寺被中国古建专家梁思成誉为世界古建筑孤例的宋代建筑摩尼殿;<div> 被鲁迅誉为“东方美神”的“倒座观音”;</div><div> 中国最高的铜铸大佛“千手千眼观音”。</div><div> 隆兴寺是中国国内现存宋代建筑、塑像及石刻最多的寺院建筑之一。</div> <h5>清嘉庆皇帝隆兴碑</h5> <h1><b><i>图 片 欣 赏</i></b></h1> <h5>正定四塔夜景</h5> <h5>南大街阳和楼</h5> <h5>游学</h5> <h5>古城烧烤</h5> <h5>点歌自己唱</h5> <h5>观光车</h5> <h5>城墙下夜景</h5> <h5>时光穿越-隆兴寺</h5><div><br></div><div><br></div> <h1> <b><i>  再 见 !</i></b></h1><div><br></d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