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唐诗坛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颗明珠,李白杜甫是当时的代表人物,说起诗圣杜甫,人们仿佛总能看到满脸愁苦忧伤的他,“乾坤一腐儒”是他对自己的描述。年幼失母,寄居姑姑家,坎坷的少年变得抑郁而嫉恶如仇,不与同龄人交往,却喜欢上了忘年交,他说“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茫茫,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p><p class="ql-block">他与大十一岁的李白相识结交,文坛认为是孔子与老子后的又一伟大结交,是一次历史的碰撞,他们同游齐鲁,共覆一床被,饮酒对诗,甚是舒畅。李白生活在盛唐,而杜甫生活在由盛转衰的唐朝,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落差太大了,加之家庭困苦,官场不得志,使他对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深切关注国家命运,时刻怀揣爱国之情,他是一个修养全面的诗人,他把对妻儿的愧疚、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一并揉进了造诣极高的诗歌里。</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起学习一下这首诗:</p><p class="ql-block"> 江南逢李龟年</p><p class="ql-block"> 杜甫</p><p class="ql-block">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p><p class="ql-block">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p> <p class="ql-block">仅仅四句话,跨度三十多年,从年轻时的风光无限,到老年的凄凄惨惨,岐王府里常见的那个意气风发的李龟年已经落魄流浪。岐王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本名李隆范,后为避李隆基的名讳改为李范,封岐王,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崔九名叫崔涤,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唐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李龟年是常客,表明李龟年当时很受赏识。</p> <p class="ql-block">“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p><p class="ql-block">诗人写岐王,写崔九,写寻常见,写几度闻,不是为了炫耀我和谁是朋友,而是在用最平淡的语气,勾勒了一个美好的开元盛世,这个盛世,诗人和艺术家都亲身经历过。事实上,他们就是那盛世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然而,下面两句出来了:“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从追忆一下子转到现实来了。现实是什么?杜甫再次见到李龟年,已经是大历五年了。大历五年是公元770年,开元盛世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搅乱大唐的安史之乱都结束八年了,可是社会始终没有从动乱中恢复过来,国家分裂,满目疮痍。</p><p class="ql-block">杜甫此时已经接近六十岁,辗转漂泊到潭州。不仅当年的政治理想未能实现,就连生活,也是“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落魄不堪了。那个当年整天出入宫廷的李龟年呢?也已经流落江南。所谓“当时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老艺人只能到处卖唱讨生活。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两个白发老翁不是在东都洛阳,也不是在西京长安,而是在江南重逢了。江南当然山青水秀,比当年的长安和洛阳还要美丽。但是,江南的好风景只能反衬出诗人和艺人境况的凄凉,所以,这一句“正是江南好风景”,就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样,都是以乐景写哀,让悲哀来得更深沉。</p><p class="ql-block">这样的悲哀,又岂止是杜甫和李龟年两个人的悲哀!当年招待过他们的岐王和崔九已经死去好多年,早已墓木拱矣,创造出开元盛世的唐明皇也已黯然离世,花团锦簇的开元盛世更是一去不返了。四句诗,前后四十年。好像刚刚开头,其实已经结尾。真是沉郁顿挫,蕴藉至极。经历过时代沧桑、人生巨变的人固然心领神会,就连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太平儿女看了,也会感慨万端、黯然神伤。</p><p class="ql-block">想当年,空前的历史悲剧不仅仅废了李隆基,让更多人变得凄苦不堪,象杜甫、李龟年这些“小人物”被时代洪流裹挟,在生活的大江大海中起伏颠簸,他们哀愁的事情不同于天子,但他们哀愁的深度绝不低于天子。对我们生活在安定时代的人而言,只有倍加珍惜,因为和平真的不容易。诗圣仅仅四句话,写尽了唐朝兴衰的历史过程,对于现在的我们,难道没有一点启示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韩伟 2024.06.21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