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来了有好酒

刘力军

<p class="ql-block">格鲁吉亚是个无酒不欢的国度。有考古专家论证,高加索地区七千多年之前就有酿制葡萄酒的历史,据说就连今天欧洲那些著名的卖出天价的酒庄酿造技术大都传承于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在北京体育大学进修中国式散打的高加索地接社的老板乔治用流利的京腔汉语自豪地说,全世界的葡萄酒总共八百多种,格鲁吉亚就有五百多种。我对酒没有研究过,不知道是不是他在吹牛。停顿一下,他自嘲道:要论吹牛,我们吹不过隔壁的亚美尼亚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穿越格鲁吉亚从东到西,我在不同酒庄里品尝过各式古法酿造的葡萄酒,还见过两尊与酒有关的雕塑,一尊在格鲁吉亚第二大工业城市库塔伊西的中央广场,另一尊在首都第比利斯库拉河南岸的素罗拉克山巅之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尊是以下五张照片,坐落于库塔伊西市中心的中央广场上科尔基斯喷泉建造于2011年,设计师为建筑师David Gogichaishvili,装饰有30只动物雕塑,这些金色的动物雕塑都是从科尔基斯考古发掘出来的文物的放大版本。其中最主要的动物雕塑是最高处的两匹金色战马,战马的形象源于希腊神话中科尔基斯国王埃厄忒斯的战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陪同我们参观的格鲁吉亚导游奈莉姑娘特别提醒大家仔细看看下图喷泉铜像中不起眼的人物造型,她说这个人物跟格鲁吉亚葡萄酒历史一样源远流长,直至今天仍在当地家喻户晓不可或缺,他就是每每受主人之托活跃在宴会各个餐桌上的酒司令,负责口吐莲花致敬酒词,率领大家举杯痛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年之前,奈莉在杭州的浙江大学读书时,曾与中国同学探讨各国酒文化。当中国同学问起格鲁吉亚有没有中式餐桌上酒司令时,她毫不迟疑地回答:当然有,而且这样的人在宴会中特别受人尊重,只是格鲁吉亚酒司令的中文发音有点奇怪,跟国骂一样,叫做“他妈的”(格鲁吉亚文TAMAD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听过奈莉姑娘的尴尬介绍之后,他妈的仨字自此升华了,成了我们高加索之行一路上团友每到吃饭喝酒时彼此比划念叨的乐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尊塑像是后面三张照片,伫立在第比利斯素罗拉克山巅之上的格鲁吉亚母亲塑像,创作者是艾尔古加 . 阿马树开利 (Elguja Amashukel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面这座雕像原作是1958 年一座木制寓言雕像, 1963 年用铝覆盖木质纹理,以限制对环境的破坏。我们今天所见的是1997年更换的新雕像,二十多米高的雕像一手举着当地好客的符号——葡萄酒杯,另一只手则握着一把长剑,展现着格鲁吉亚民族战斗的民族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巧合的是,乔羽在1956年创作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时,也写下了“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也许那些相同时代的人们,只有切身经历过血与火残酷的战争岁月,才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亲情友谊,无比仇恨一切来犯之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今天看格鲁吉亚母亲的塑像,对每一个独立自主的民族来说,都意味着朋友来了有他妈的,敌人来了就去他妈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