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月3日是北京大学的校庆日。一晃,北京大学已经建校126周年了,</p><p class="ql-block">这天,我蹭游了燕园。</p><p class="ql-block">“蹭游”是作为校友的亲友、家属被允许陪同校友进校游览。</p> <p class="ql-block"> 燕园是北京大学校园的别称。现北京大学燕园校区是在原燕京大学校园的基础上逐步向周边拓展形成的,故名“燕园”。</p><p class="ql-block"> 北京大学校本部坐落在燕园,包括淑春园、勺园、朗润园、镜春园、鸣鹤园、蔚秀园、畅春园、承泽园等,在明清两代是著名的皇家园林,北大校园在“九大园林”的基础上建造的。数百年来,其基本格局与神韵依然存在。校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镇东北部,北与圆明园毗邻、西与颐和园相望。由于这里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外有西山可借,内有泉水可引,早在金代就成了京郊著名的风景区,同时又是明清两代封建帝王的“赐园”。北京大学于一九五二年迁此园后,充分利用了这些古典园林基础,保持传统,适当改造,适应了内外园林区的风貌,营建了园林化校园环境.北大校园既有北方园林的宏伟气度,又有江南山水园林的秀丽特色,可谓集江南山水园林精神之大成而自成一格。</p><p class="ql-block"> 燕园,数百年来,虽饱经沧桑,已非原貌,但其基本格局与神韵依然存在,成为难得的历史遗产,北京大学校园有如此珍贵的园林,自然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这里不仅有亭台楼阁等古典建筑和假山怪石,而且山环水抱,湖泊相连,堤岛穿插,湖光塔影,风景宜人;校园内古树参天,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园林景色步移景异。</p> <p class="ql-block">进校后的大幅宣传板</p> <p class="ql-block">学院的宣传板</p> <p class="ql-block">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大楼(原电子学院)</p> <p class="ql-block">老教学楼</p> <p class="ql-block">北大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南极石。南极中山站送</p> <p class="ql-block">博雅塔</p> <p class="ql-block">哈哈,这有学生的留名。</p> <p class="ql-block">小动物的“餐桌”?</p> <p class="ql-block">树上是松鼠吗?这棵树可不是松树。</p> <p class="ql-block">未名湖影</p> <p class="ql-block">慈济寺山门</p> <p class="ql-block">上树乘凉</p> <p class="ql-block">“国重”石碑</p> <p class="ql-block">湖光水榭</p> <p class="ql-block">湖光秀色</p> <p class="ql-block">“爱心” 依旧</p> <p class="ql-block">“爱心”永恒</p> <p class="ql-block">未名湖畔留影</p> <p class="ql-block">未名湖上的塔影</p> <p class="ql-block">钟亭</p> <p class="ql-block">铜钟</p> <p class="ql-block">未名湖畔</p> <p class="ql-block">市文保碑</p> <p class="ql-block">湖中屋</p> <p class="ql-block">未名湖上的石舫码头</p> <p class="ql-block">“爱心”相伴</p> <p class="ql-block">石舫上的校友大家庭</p> <p class="ql-block">未名湖畔慈济寺山门前的校友们</p> <p class="ql-block">文化底蕴的所在</p> <p class="ql-block">校友树</p> <p class="ql-block">走在“古”石桥上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艺术学院的“艺术”</p> <p class="ql-block">“华表”大道</p> <p class="ql-block">除了天安门······。</p> <p class="ql-block">这从“圆明园”中“流落”到此处</p> <p class="ql-block">“大学堂”石柱</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珍贵的记录</p> <p class="ql-block"> 塞万提斯像矗立在北京大学勺园荷花池北侧的草地上,北京大学校史馆的西南方。该像为铜制塑像,高2.35米,塞万提斯身着西班牙披风,右手持书,腰挎宝剑,目视前方,风度威武而潇洒,既散发着文学骑士般的无畏气质,又闪耀着理想主义者的智慧之光,时时吸引着无数学子深深注视的目光。雕像后基座上刻有“西班牙马德里市政府赠 一九八六年十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米格尔.德.塞万提斯.萨维德拉(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 1547~1616),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家,《唐吉诃德》的作者。出生于西班牙中部的阿尔卡拉.德.埃纳雷斯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经历了飘零的童年生活,曾在西班牙驻意大利的军队里当过士兵,参加了西班牙、土耳其联合舰队之间著名的勒颁多大海战,左手致残,归国途中曾经被俘,获释以后以文学创作为生,写过剧本和诗歌,最终以《唐吉诃德》开创了西方近代小说的先河,他自己也自称为“唐吉诃德的爸爸”。</p><p class="ql-block"> 1616年4月23日,塞万提斯去世,被草草埋葬,甚至没有立下墓碑。直到1835年西班牙政府才在马德里的西班牙广场为他建立了纪念碑,碑的上端有塞万提斯的石雕像。1986年北京市与西班牙马德里市结为姊妹城市,之后,马德里市政局特意复制矗立在该市区广场的塞万提斯像,赠送给北京市民。北京市政府决定将它安放在北京大学校园。1986年10月3日在北大举行了安放仪式。</p> <p class="ql-block">经典的打卡地必须要打个卡</p> <p class="ql-block">出了北京大学西门就意味着今年的校庆日蹭游结束了,想再进燕园漫步溜达随手拍等明年再说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