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如今到鼓浪屿要先预约船票,每天岛上限制一定的人数,我提前就预约好了票子,以免影响行程。</p><p class="ql-block">上船的地方就是厦门国际邮轮中心。</p><p class="ql-block">其实1991年3月我们俩曾经来厦门旅行结婚。现在都已经三十多年了。会有多大的变化呢?我带着好奇的心情,开始了鼓浪屿的游览。</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的上岸处留个影</p><p class="ql-block">鼓浪屿(Kulangsu) 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期名为“五龙屿”,明朝改称“鼓浪屿”,位于福建省厦门市西南隅,面积约1.88平方公里,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岛的绿地覆盖率超过40%,植物种群丰富,融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于一体。是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看地理环境</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原是个渺无人烟的绿洲。元末始有人迹,逐步形成半渔半耕的村落。岛的西南端有一个海蚀溶洞的礁石,每当海涛冲击,发声如擂鼓,礁因名“鼓浪石”。</p><p class="ql-block">留传至今成为胜景,岛也因之得名“鼓浪屿”。鸦片战争以来,一百余年鼓浪屿发展的独特历史,使鼓浪屿形成了具有浓厚人文景观、复杂历史情趣、诸多国家风格、中西合璧的“万国建筑博览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鼓浪屿代表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毓园、鼓浪屿钢琴博物馆、海天堂构等。</p> <p class="ql-block">我家先生姓郑,他去拜见在他的祖祖师爷郑成功,在他的雕像前留影。</p><p class="ql-block">郑成功雕像(巨型花岗岩)于1985年8月27日郑成功诞辰361周年落成,屹立在鼓浪屿东南端的覆鼎岩。覆鼎岩高24米,三面临海,一面与鼓浪屿接壤。高15.7米,宽9.2米,重1400多吨,由625块白花岗雕凿嵌接而成。郑成功像气势雄伟,是我国最大的历史人物雕像。分25层,地基深入岩层3米,并配备防雷设施,可抗12级强台风,8级以上地震。郑成功像面朝波澜壮阔的大海,身披盔甲,手按宝剑,形象挺拔刚劲,气势雄伟。</p> <p class="ql-block">借此雕像密切闽台之间地理相接、血缘相近、习俗相同、感情相融的传统关系,雕像屹立在鼓浪屿海滨,使过往厦门港的船只和踏上厦门鼓浪屿的人们都能看到郑成功的英雄形象。在纪念民族英雄的同时期盼两岸同胞早日相聚。</p> <p class="ql-block">91年3月我们俩个旅行结婚时在郑成功纪念馆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坐落于鼓浪屿的毓园是为纪念鼓浪屿的优秀女儿林巧稚大夫而建。</p><p class="ql-block">林巧稚大夫于1901年12月23日诞生在日光岩下一个教师之家。她是我国现代妇产科医学的奠基人,为医学事业贡献毕生精力,为万千家庭圆了亲子梦。毓园占地5700平方米,厦门市政府于1984年5月修建于此。</p><p class="ql-block">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今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妇产科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曾任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与梁毅文合称为“南梁北林”,与新中国第一代西医金学曙等一同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20位杰出女性”</p><p class="ql-block">林巧稚一生未曾婚育,却亲手迎接了5万多个新生命,包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的日光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光岩是由两块巨石一竖一横相倚而立形成的,它是鼓浪屿的最高峰,也是鼓浪屿的观景点之一。放眼四顾,厦门市区、鼓浪屿全岛、大海,大担、二担诸岛尽收眼帘。日光岩位于厦门市鼓浪屿中部偏南,俗称"岩仔山",别名"晃岩"。相传1641年,郑成功来到晃岩,看到这里的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岩顶的四周环绕栏杆,算个小的观景台。需要注意的是旺季白天人会非常多,由于观景台很小,会非常拥挤。所以如果时间允许,可选择傍晚时分再去,此时游客较少,别有一番风景。以去顺路看下。</p> <p class="ql-block">三十多年前的我们俩在鼓浪屿的日光嚴留影</p> <p class="ql-block">日光岩景区另有个叫日光岩寺小景点</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鼓浪屿游玩那天有雾,天公不作美,有点小遗憾,远景看不到</p> <p class="ql-block">厦门双子塔顶部有目前世界上最高的过街天桥。站在这里,可以俯瞰最繁华的景象。双子塔内有最高档的商店,销售的都是品牌商品,当然价格也是最高的。塔内东南亚最大的古典交响音乐厅Dewan古典交响音乐厅。</p><p class="ql-block">厦门将兴建楼高300米左右,全球最高的多用途式双子塔。当正面看过去时,两座大楼的中央剪影出台北101大楼,这展现了台湾与厦门之间密切的历史联系。</p><p class="ql-block">号称“中国第一双子塔”的世贸大厦位于历史文化悠久、风景优美的厦门厦港片区,高300米,64层,面海而建。总占地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33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我老公站着的后面隐隐约约能看到双子星塔。</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的长凳上歇一会,这种长凳的设计好像大海的波浪。</p> <p class="ql-block">三十多年前的我在厦门大学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国民党县党部</p><p class="ql-block">从鼓浪屿回来后,我们被出租车司机带到一个旅游集散中心,被该中心的人误导买了去英雄三岛的票子每人148元</p><p class="ql-block">大嶝距离金门岛有2千多米,不过从大嶝岛是不能去金门的,只能坐船在金门岛附近兜兜而已,</p> <p class="ql-block">离开厦门我们又去了泉州。</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游玩泉州少林寺景区。</p><p class="ql-block">泉州少林寺,又名镇国东禅寺,俗称南少林,位于泉州清源山 东麓,相传为曾救唐王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闽所建。泉州南少林始建于唐朝,兴盛于两宋,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经历几度兴废,史迹犹存。</p> <p class="ql-block">1992年,在泉州市委、市政府及海内外热心人士的支持下,少林寺开始复建。2004年,金庸大侠泉州之旅,为少林寺题下了:“少林武功,源远流长,传来南方,光大发扬”十六字,随后的金庸新版武侠小说里的南少林皆改为泉州南少林。</p> <p class="ql-block">福建到处可以看到这样的榕树</p> <p class="ql-block">栩栩如生的和尚</p> <p class="ql-block">重建泉州少林寺记</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文史馆</p> <p class="ql-block">和尚们每天在这里的桩上练习功夫</p> <p class="ql-block">我的朋友小夏跟正在扫地的小和尚交谈几下</p> <p class="ql-block">参观泉州开元寺</p><p class="ql-block">泉州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西街,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庙之一。它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是泉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泉州开元寺初名“莲花寺”,后改为“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9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现名。现在山门中间三间是明代原物,而两梢间及拜亭则是近世添建。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九间,重檐歇山顶,体量宏伟,形制独特。</p> <p class="ql-block">福建开元寺内有东西两座塔,为中国古代佛塔。东塔名为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初为木塔,南宋嘉熙二年改为石塔,西塔名为仁寿塔,始建于五代后梁贞明二年,原为木塔,南宋绍定元年改建为石塔。</p><p class="ql-block">阿育王二塔高40多米,相距约200米,对峙在大殿前,与大殿鼎足而立,是我国最高的一对石塔,塔每层的门龛两旁有武士、天王、金刚、罗汉等浮雕像。</p> <p class="ql-block">东塔</p> <p class="ql-block">西塔</p> <p class="ql-block">泉州西街:沉淀千年文化的古街</p><p class="ql-block">泉州西街是一条富有千年历史的古街,地处福建泉州古城西隅。始于钟楼,终于开元寺,虽说不算长,但却古色古香。沿街古巷纵横交错,从街头走到街尾大约3公里左右,就有一二十条古巷,把西街与古城紧紧地串连起来,别有一番味道。</p> <p class="ql-block">参观泉州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泉州博物馆位于清源山下的西湖公园北侧,是一座具有闽南建筑风格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所在地,占地面积80余亩,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举办有“泉州历史文化”、“泉州南音,戏曲艺术”等基本陈列、以及“泉州古代书法”、“泉州民间收藏”等展览。泉州博物馆不仅是泉州古港文明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再现,而且是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旅游休闲的理想场所,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民终生教育场所。</p> <p class="ql-block">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宋元时期的泉州海洋经济繁荣发达,素有“东方第一港”、“光明城”之称。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东亚文化名城,各种宗教相容汇聚之地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早在唐朝时,泉州就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p><p class="ql-block">宋元时期,泉州更是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东南沿海最繁华的港口城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泉州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闽南语即发源于此.闽南语又称“河洛话”,以洛阳为中心,向外扩展,形成一种方言.闽南语在台湾、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各国华侨中有广泛的使用者.闽南语歌曲也深受人们喜爱。</p> <p class="ql-block">泉州的西湖公园</p> <p class="ql-block">离开泉州我们来到了福州,我的亲戚依平哥全家和平利哥早早的在饭店等待着我们了,见面了大家非常高兴和兴奋也。他们点了许许多多的正宗的福州菜让我们品尝。我们都吃撑了。他们太客气啦,多谢啦😄,感恩有您们🙏🙏🙏😄😄</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参观三坊七巷。</p><p class="ql-block">该历史文化街区总占地面积近40公顷,因呈“西三个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东七条巷(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南北——中轴(南后街)”的棋盘状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方老师是我近40年的老朋友,他热心的陪同我们参观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为我们详细讲解历史文化背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概在1986年的一天,我工作在宁波的轮船码头附近的税务所,路过客运广场,听到有人说福州话,因为我祖籍是福州的,所以感到熟悉而亲切,当时我主动搭讪道:你是福州人?方老师说:是啊。然后大家简单聊了几句,得知他要去上海出差,行李比较多,不方便带,我就说放我单位吧,回来时来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这样我们成了朋友,又因为他也是税务系统,慢慢的我们变成了好朋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40年来没有断过联系。他在福州还帮了我许多忙,谢谢您方老师,感恩有您👍👍👍🙏🙏🙏</p>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建设后仅存下来的一部分。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p><p class="ql-block">位于福州中心城区(老城区)的三坊七巷拥有38公顷的完整保护范围。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古建筑遗存之一,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p><p class="ql-block">2009年6月10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入选第三批“全国示范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冰心等历史名人故居云集,这里基本保留了唐宋遗留下来的坊巷格局和大量明清古建筑,其中各级文保单位29处,被誉为“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24日下午,正在福建省福州市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了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情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俩站在这个“郎官巷”地方,立着当年习总书记来到这里的照片和提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方老师,被大家称为“福州民俗文化”专家。他知识渊博,为人和善,是福州闽都历史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曾经被评为福州市的道德模范。我非常有幸认识他。</p>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总占地面积近40公顷,因呈“西三个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东七条巷(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南北——中轴(南后街)”的棋盘状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在中华老字号“同利肉燕店”碰到了这家店的老板,他第四代传人。非常热情款待我们,请我们每人吃一碗肉燕……</p> <p class="ql-block">老板高兴地和我们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三坊七巷这里的爱心树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是到福州必打卡的地方,这里人来人往很是热闹。</p><p class="ql-block">近看爱心树~</p> <p class="ql-block">方老师又带我们来到上下杭景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台江的上杭路和下杭路及其附近街区,俗称“双杭”。指的是从小桥头到大庙路之间的两条平行的横街,这里早年是福州的商业中心和航运码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杭”其实是从“航”音衍化的,这里有一个地理变迁的历史过程。古时闽江水绕过大庙山,上下杭便是上下航的津口埠头。这片曾经以商业的繁华而闻名的古老街区,一直以来是民俗、史学专家们研究福州商业发展历程的重要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据我所知我的父母,我的爷爷奶奶以前都是生活在台江排尾这片地方的,我6、7岁时我爹同事回老家休假就随便带我去了福州,记得那时刚好文化大革命,时而有听到枪炮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台江的堂姐家住,房子在江边,都是用木头建造的,下面挑空的因为有水。</p> <p class="ql-block">观光思绪总难收,</p><p class="ql-block">车轮滚滚再出游。</p><p class="ql-block">同窗眷属与好友,</p><p class="ql-block">直抵闽南了心愿。</p><p class="ql-block">东山碧波吻沙丘,</p><p class="ql-block">风动石边靓影留。</p><p class="ql-block">步道委婉游人稠,</p><p class="ql-block">绿植摇曳鸟啾啾。</p><p class="ql-block">天涯澳角和墙垣,</p><p class="ql-block">打卡屡见“我来了”。</p><p class="ql-block">早闻名岛鼓浪屿,</p><p class="ql-block">日光岩巅观四周。</p><p class="ql-block">成功雕像矗不远,</p><p class="ql-block">光复台湾功千秋。</p><p class="ql-block">鹤年语堂有追求,</p><p class="ql-block">爱国言行书中现。</p><p class="ql-block">巧稚院士人品优,</p><p class="ql-block">德艺双馨第一流……</p><p class="ql-block">华夏人杰多贡献,</p><p class="ql-block">流芳百世七大洲。</p><p class="ql-block">为惜美辰再映现,</p><p class="ql-block">厦大门前秀一秀。</p><p class="ql-block">回眸少林和开元,</p><p class="ql-block">两寺殿塔雄庄圆。</p><p class="ql-block">三通桥上聊水渠,</p><p class="ql-block">满满感慨叹漳州。</p><p class="ql-block">古街牌坊榫卯就,</p><p class="ql-block">霓虹变幻竞彩釉。</p><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在福州,</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称赞情依旧。</p><p class="ql-block">世遗土楼呈方圆,</p><p class="ql-block">“四菜一汤”拔头筹。</p><p class="ql-block">古渠风车转悠悠,</p><p class="ql-block">游客如织手牵手。</p><p class="ql-block">慕名霞浦可逗遛 ,</p><p class="ql-block">下尾海尾景怎拒!</p><p class="ql-block">弄姿摆拍舞衣袖,</p><p class="ql-block">融为美篇尽享受。</p><p class="ql-block">眼福心悦已兼有,</p><p class="ql-block">交箸举杯品馔馐。</p><p class="ql-block">祝君健康且长寿,</p><p class="ql-block">有序走遍各大洲。</p><p class="ql-block">——为“5•22~26”共游闽南景点有感而发</p><p class="ql-block">这是我家先生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上下杭是福建省首批9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也是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之一。3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保存完好的清代和民国时期的老会馆、老建筑、老牌坊、老石桥等,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气息和文化韵味。你还可以品尝到各种地道的福州小吃,如鱼丸、肉燕、荔枝肉、鼓楼鸡饭等,满足你的味蕾。你还可以在夜晚欣赏到灯光秀、戏曲表演、民俗展示等,体验到热闹的夜生活。</p> <p class="ql-block">三通桥这个位置也是网红打卡地三通古桥位于下杭路东头,曾是福州一景。始建于清代嘉庆丙寅年间(1806年),石构拱桥,二墩三孔。桥墩为船形,颇具气势,长度为三十六点七米,宽为三点一米。所谓“三通”,是指城内三条小河通过此桥,东通小桥,西通三保,南通新桥仔。河流、水位没改变之前,三条小河同时在桥下涨潮、退潮的奇观,令人拍手叫绝。古河道自唐五代以来就是福州的重要航运通道,历史上这一带就是交通便捷,物流通畅的地方,桥下百舸争流,桥上行旅络绎。1992年,它被列入福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这是原来福州商会的旧址</p> <p class="ql-block">依依不舍还有我的方老师。</p><p class="ql-block">福建之行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依依不舍的亲情,见到我们十分亲切的依平哥、平利哥(右二 、右一)如同我们的亲哥哥一样。自从我爸过世后,兄弟俩一直关心着我妈妈身体状况。给予我们精神和物质上的关怀,再次衷心的谢谢您们🙏🙏🙏</p><p class="ql-block">愿您们健康,以后有时间我还想去福州看您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