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一瞥——走四方随笔之九

老高

南桥大门 <p class="ql-block"><b>早上从重庆出发,十一点赶到成都,没敢停留,又马不停蹄直奔都江堰。都说来成都不看都江堰不算来成都,这次几位老友虽然一路行程匆匆,但还是挤出了半天时间,专看都江堰。到达都江堰景区已是午后,简单吃点午餐,找了位导游,随着游览的人流往前走,经过南桥大门,就进入了都江堰的核心景区。</b></p> 鸟瞰都江堰 <p class="ql-block"><b>记得上小学时,在课本上就学过都江堰的历史,导游的讲解,隐约能唤醒一些童年的回忆。都江堰位于成都市的灌口镇,是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都江堰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与儿子率领蜀地百姓,于公元前二百五十年前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童年时代从书本上所了解的都江堰,那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今天是第一次游览都江堰,眼前的一切对我都是新奇的、神奇的。景区游人如织。我们跟随着导游,依次观看了分水鱼嘴、飞沙堰、宝囗瓶几处重点景观。</b></p> “鱼嘴”景观 <p class="ql-block"><b>“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似鱼嘴而得名。它昂首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b></p> 飞沙堰 <p class="ql-block"><b>飞沙堰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功用非常奇妙而巨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之害的关键。它的主要功能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它另一作用是“飞沙”导流。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有了这个飞沙堰,大量泥沙石块就会顺利导入外江而避其所害。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早已改用钢筋水泥浇铸,确保了一劳永逸。</b></p> 宝瓶口 <p class="ql-block"><b>宝瓶口是内江的进水口,位于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人工开凿而成,为的是控制内江的进水量,具有"节制闸"的功能。它的形状酷似瓶口,因此得名“宝瓶口”。其作用是取水。它能够根据水位高低自动控制引水渠进水量,使岷江水能够畅通流向成都平原,以满足灌溉需求。</b></p> 二王庙 <p class="ql-block"><b>随后我们乘观光大巴来到二王庙。二王庙是纪念李冰父子的一座庙宇式的建筑,坐落在玉垒山路,原本是为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后因李冰父子的功绩太大,名望太高,而定名为二王庙。导游告诉我们,二王庙建筑主要特点是,占地少密度高,上下高差达六十多来,布局精美严谨,令人赏心悦目,最突出的是不强调中轴对称,这与大多数中国古建筑的特点相悖。在参观过程中,二王庙的这几大特点,令我们印象深刻。</b></p><p class="ql-block"><br></p> 李冰殿 <p class="ql-block"><b>眼前的大殿为李冰殿,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式建筑。战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如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儒家孟子等。李冰,也是这一时代的杰出代表。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水利专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曾任蜀地郡守(相当于一省之长),既善于处理地方与朝庭的关系,又勤于为民办实事。都江堰就是他主政期间,与当地人民一道修建的,造福了川中百姓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在发挥作用,乃至今后仍将继续为子孙后代服务。</b></p> <p class="ql-block"><b>游览完二王庙,已到了返程回市区的时间。下午来去匆匆,时间有限,虽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几处主要景点,但我巳深深被古人修建都江堰巧夺天工的智慧以及“天人合一”的理念所震撼,惊叹都江堰无愧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生态水利工程,堪称人间奇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8px;">(2024年6月22日,部分图片来自网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