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李勇~慧</p><p class="ql-block">图:李勇~慧(除署名外)</p> <p class="ql-block">飞沙漫舞连大漠,春秋延年光阴苒,</p><p class="ql-block">莽原一骑风霜里,骏马相伴出尘烟。</p> <p class="ql-block">这是网络上网友对“中国马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凤凰马场的描述。它吸引着我们蚌埠摄影学会的众多摄影人,风尘仆仆驱车前往锡林浩特,参加2024年6月6日至10日举办的“凤凰马场十周年庆典暨第十届锡林郭勒蒙古马夏季摄影那达慕、蒙古马一百天嘉年华活动”。近距离领略草原风光,尝试用镜头语言描述、表现蒙古马文化,以自身的行为践行蒙古马精神。</p> <p class="ql-block">(姚海燕 摄)</p> <p class="ql-block">蒙古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品种之一,具有独特的品格和精神。</p> <p class="ql-block">蒙古马虽体形矮小,但身躯粗壮,生命力顽强,任何恶劣气候和环境都阻挡不住蒙古马的步伐。</p> <p class="ql-block">蒙古马有超强的耐力,这是与其他品种的马最大的不同。</p> <p class="ql-block">在长途行军时,如果需要赶路,一声令下,蒙古马便会以“走马”步伐日夜前行不需长时间休息,还能在三十天之内都保持同样的速度。</p> <p class="ql-block">正是凭借着蒙古马这一特性和蒙古人的血性,十三世纪时期的成吉思汗才能打造出世界上最快速、最灵活的精锐铁骑,横扫欧亚、开疆拓土,第一次让个头不大的东方人征服了人高马大的西方人。</p> <p class="ql-block">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马这种具体、生动的表现,通过岁月的积淀,逐渐形成了它独有的属性和气质。</p> <p class="ql-block">2014年初,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考察内蒙古自治区时,第一次把蒙古马上升为一种精神:“蒙古马虽然没有国外名马那样的高大个头儿,但耐力强、体魄健壮,希望大家要有蒙古马那样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为了使这次摄影采风活动能取得更满意的结果,郭建华会长从纪实和创意两个方向交流他的拍摄思路。期待大家都能不虚此行,拍到满意的片子。</p> <p class="ql-block">市摄协老主席朱言勤老师,也将他多年的拍摄经验传授给大家。</p> <p class="ql-block">并将他之前的获奖片拿出来分享,帮助大家在临阵前树立明确的拍摄方向。(朱言勤 摄)</p> <p class="ql-block">6日一大早,庆典活动正式开始前,首先举行“祭敖包”仪式,祈盼草原风调雨顺、水草丰美,家庭幸福、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祭敖包是蒙古民族传统习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锡林郭勒盟是祭敖包历史遗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 </p> <p class="ql-block">祭敖包结束后,凤凰马场十周年庆典在马头琴齐奏“万马奔腾”乐曲中开始。</p> <p class="ql-block">马头琴是蒙古族、满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民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故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传说马头琴是一位叫苏和的小牧童所制。他精心养大的小白马,被王爷霸占后因不顺从王爷而被乱箭射死,为了纪念小白马,苏和便依照小白马托梦所言,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白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杆的顶部。从此,马头琴便伴随着小苏和一生,继而在草原流传开来,成为牧民们精神上的慰藉,只要一听到马头琴天籁般的琴声,便会忘掉一天的疲劳,久久不愿离去。当然,经过世代的发展、演变,制琴的材料、工艺都有了逐渐的改变和完善。</p> <p class="ql-block">马头琴琴声既粗犷豪放,又柔美圆润,很贴近蒙古人的生活和性情。</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马头琴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这不是误拍,也不是按下快门时眨眼了,而是扑面的沙尘让人睁不开眼。(姚海燕拍摄)</p> <p class="ql-block">连久经“沙场”、土生土长的骑手,也被风沙迷了眼。</p> <p class="ql-block">毋庸讳言,从环境角度来说,这一带草原沙化比较严重,远不如呼伦贝尔草原、乌兰布统草原。虽然已经进入夏季,但是放眼望去,仍然难见绿色。</p> <p class="ql-block">从摄影的角度讲,风沙弥漫,更有大漠烽烟、沙场驰骋的氛围感、层次感,所以,我们选择了此时此地,选择了在风沙中的坚守。(姚海燕拍摄)</p> <p class="ql-block">蒙古马能经受的风沙,摄影人照样也能经受,而且更甚。</p> <p class="ql-block">看这张无意中拍到的照片左下角,我们的郭建华会长正趴在地上,在马蹄边拍摄。任由马蹄溅起的尘土砂粒劈头盖脸扑来。</p> <p class="ql-block">在摄影界有一种说法,越是恶劣的天气,越容易出大作,出力作。如果你再选择了别人都没有想到的位置和角度,想不出大片都难。</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拍摄姿态,在马场并不鲜见。</p> <p class="ql-block">真成为蒙古马了?站着也能睡?</p><p class="ql-block">——在恶劣的天气下拍摄一天,体力消耗很大,以至于站着等电梯的功夫,也要小憩一会儿。</p> <p class="ql-block">看来,摄影并非是风花雪月似的轻松活儿。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征得郭建华会长的同意,我们一起欣赏会长在极端情况下不畏艰难、独辟蹊径,以新的拍摄思路和方式,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冲击。</p> <p class="ql-block">(郭建华 摄)</p> <p class="ql-block">(郭建华 摄)</p> <p class="ql-block">(郭建华 摄)</p> <p class="ql-block">(郭建华 摄)</p><p class="ql-block">的确,没有一点蒙古马的精神,很难拍好蒙古马。</p> <p class="ql-block">真巧,凤凰卫视在庆典现场采访到我们老摄协副会长王家龙老师。(依然 摄)</p> <p class="ql-block">(瑞雪 提供)</p> <p class="ql-block">由于这次活动是一场专为摄影人准备的以弘扬蒙古马文化为主题的拍摄活动,故这期间现场的观赏人员主要是全国各地的摄影人和少量游客。</p> <p class="ql-block">(姚海燕 摄)</p> <p class="ql-block">(蔷薇花 摄)</p> <p class="ql-block">每天拍摄完毕,大家就迫不及待地交流各自的拍摄心得,互相取长补短,为第二天的拍摄做准备。</p> <p class="ql-block">套马,原为牧民放马时的一种技能,现演变为马背民族特有的体育竞技项目。</p> <p class="ql-block">蒙古人把蒙古式摔跤称为“博克”(蒙语:结实、团结、持久的意思)。它是蒙古族“男子三艺”(摔跤、赛马、射箭)之首,不管是祭敖包,还是开那达慕,“博克”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主项。</p><p class="ql-block">蒙古式摔跤,是不分等级、年龄,不计时间的,更具有实战性。</p><p class="ql-block">2006年蒙古族博克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博克冠军,最吸镜。</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内蒙古,巾帼不让须眉。“男子三艺”也已经悄然成为“女子三艺”。这是2013年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那达慕大会上的女子“博克”。其紧张、精彩程度,亳不逊色男子。</p> <p class="ql-block">马背模特,独具草原特色。</p><p class="ql-block">当然,精彩的马术表演,更具“中国马都”特色。</p> <p class="ql-block">俊俏的白马,簇拥在摄影师面前,争着拍“肖像”。</p> <p class="ql-block">哈哈,都在“拍马屁”。</p> <p class="ql-block">马匹疾速跃过,只听身后的“长枪短炮”“咔咔咔咔”急速响起。——“连珠炮”还是“马后炮”?</p> <p class="ql-block">在蒙古包里,我们美美的吃了一顿地道的草原涮羊肉,留下了这张合影。(郭建华 摄)</p> <p class="ql-block">恰巧,这一天,这位影友迎来了幸运的生日,有心的“龙旅”姚海燕经理,特地为她订制一份生日蛋糕,使气氛瞬间拉满。——在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蒙古包里过生日,此生难得。在这里许下的心愿,肯定会实现的。(郭建华 摄)</p> <p class="ql-block">草原上的落日,分外绚丽。爱美的女摄影师们绝对不能放过这个机会。(晨雾(周梅) 摄)</p> <p class="ql-block">快看看拍摄效果怎么样?(晨雾(周梅) 摄)</p> <p class="ql-block">内蒙古有句谚语:“千里疾风万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铁蹄马。”</p><p class="ql-block">百岔铁蹄马的蹄质坚硬,不易裂缝,耐磨,可以不订蹄铁,在乱石遍布的崎岖山路上如履平地,传说曾是成吉思汗禁卫军的专用马匹,和乌珠穆沁马、上都河马并称蒙古马的三大名马。铁蹄马曾伴随着蒙古铁骑征战欧亚大陆,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蒙古帝国。这些战马在不惧牺牲的浴血奋战中立下过赫赫战功。</p> <p class="ql-block">6月10号,我们遵照多数人的意见,提前一天离开锡林郭勒,直奔百岔铁蹄马的产地——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草原。</p> <p class="ql-block">克什克腾旗不仅是蒙古名马的发祥地,在大蒙古帝国时期,也是成吉思汗正妻孛儿帖家族弘吉刺部的封地,这里诞生过许多马背英雄和草原美女。我们在绿草如茵的敖包吐,再次拍下了蒙古马的雄姿。</p> <p class="ql-block">在敖包吐的合影。(弄墨人(葛启明) 摄 )</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5点,我们乘上骆驼车,踏着草地上晶莹的露珠,在山清水秀的“将军泡子”拍摄“马踏银河”。</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环境,令多少人神往!</p> <p class="ql-block">相比较同龄人,都说摄影人会显得格外年轻、精神。因为他们始终在运动,始终在追逐美好,始终处于创造美的心态中。</p> <p class="ql-block">我们蚌埠市摄协前任主席朱言勤老师,虽年近八旬,仍然常年坚持摄影创作,勤耕不辍,不仅佳作连连,亦愈发的精神矍铄,似乎年龄对他没有丝毫影响。我掂了掂他的摄影背包,比我这两机两镜还要重许多。</p><p class="ql-block">我有幸率先欣赏到朱主席这次采风创作的部分作品,的确出手不凡,使我获益匪浅。征得他的同意,在这里分享给各位影友和老师。</p> <p class="ql-block">(朱言勤 摄)</p> <p class="ql-block">(朱言勤 摄)</p> <p class="ql-block">(朱言勤 摄)</p> <p class="ql-block">(朱言勤 摄)</p> <p class="ql-block">(朱言勤 摄)</p> <p class="ql-block">蒙古族有句谚语,“好马登程奔到头,好汉做事做到头”。内蒙采风已经结束了,但摄影创作仍然继续。我们应该像蒙古马那样,一旦有了实践目标,便以吃苦耐劳的精神,勇往直前,绝不能半途而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