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玩伴侯锦岭

宝地风水亭

<p class="ql-block">  侯锦岭是我少年时最要好的朋友,他比我大三岁,虽不是同族同姓,按村里辈分,我称他为哥哥。</p> <p class="ql-block">  在我读小学六年级时,经常见到一个男孩手里拿着一本书从我家大院穿过。他比我高许多,胖乎乎的圆脸,双眼皮大眼珠,还有两个小酒窝,很招人喜欢。他说话很有礼貌,见到长辈们都打招呼。一天早晨母亲在外屋做饭,这男孩说声“婶子早!”母亲答应的同时,让我和他叫哥哥,从此我们俩就认识了,并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p> <p class="ql-block">  后来知道他叫侯锦岭,在南街住,每天去北面的公社诊所学中医,来回都是拿的中医课本。我很羡慕他,将来能有一技之长,可以为老百姓看病,医生的职业是很受人们尊重的。</p> <p class="ql-block">  大概学习了三年,他的中医老师突然闹病不能上班,诊所只有这一个中医,他无法学习了,只能回家务农。很可惜的,都已经能简单给人号脉开方,大好前程就如此半途而废了。</p> <p class="ql-block">  他的横笛吹得很好听,不知道怎么学出来的。每当晚上,坐在他家的大门口,吹着悠扬动听的曲子,周围坐着一群人,都聚精会神地听,那个年代没有电视,也没有收音机,这就是最好的娱乐生活了。他吹的最多最好听的就是电影《地道战》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时间一长,我发现他家东隔壁的一位叫春兰的姑娘,每天晚上只要听到笛子声肯定出来听,甚至没有其他人了,只剩她自己也要听到侯锦岭吹完才回家。</p> <p class="ql-block">  这个春兰姑娘中等个,扎着两个小辫,苹果型的脸庞,也是双眼皮大眼睛,白白的皮肤,说话时嘴里侧面的一颗金牙特别显眼,穿着合体的衣服,身体的线条很明显,真可称得上我们村里最漂亮的姑娘了。</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和哥哥单独闲聊时,曾经问过他对春兰姑娘的印象。他说,“的确很喜欢春兰,但不可能在一起,因她家条件比较好,她父亲是位老干部、国家公职人员,咋能看上咱纯农民呢?”看起来哥哥有高攀不起的自卑感。我说,“事在人为嘛,要有想法就得争取,我看你俩倒是挺般配的,有点像郎才女貌天生的一对。”听到这话哥哥笑了。</p> <p class="ql-block">  哥哥特别喜欢读书,我初高中用过的语文课本,他都要拿去看。文革刚开始,我就读的县高中学校图书馆被砸,那么多的好图书扔的到处都是,真让人痛心!我也试着捡了些,如《林海雪原》、《苦斗》、《三家巷》、《风雷》等等,回老家时带给他,他非常开心,如获至宝。</p> <p class="ql-block">  我读高三时,一次回家哥哥告诉我,他和春兰已私定终身,但她妈就是不同意,说凭自己女儿的相貌非要找一个吃商品粮的不可。后来春兰还真与她父亲战友的儿子结婚,然后把户口迁入石家庄,跳出了农门。“结婚的前一天晚上,她找到我,在一起呆到很晚,临分别时,她突然抱住我哭着说,别恨我,我实在没办法,把我忘了吧,这辈子咱俩有缘无分,下辈子再在一起。”哥哥痛苦地说。我想,如果哥哥中医学成当了大夫的话,或许春兰母亲会同意他们的婚事,这就是命运吧。</p> <p class="ql-block">  哥哥从此变得沉默寡言,但每天晚上在大门口吹笛子照旧,只不过时而吹些低沉的曲子,如《苏武牧羊》、《江河水》等,我想这是他宣泄自己的情感及表达对心上人思念的一种方式。我时常劝他,该放下就得放下。他也知道,爱情不能自私,只要她以后幸福就行,只不过这槛要迈过去得需要时间。</p> <p class="ql-block">  哥哥一直没搞对象,直到28岁那年,在他父母的催促下,草草与邻村的一位姑娘结了婚。因为他是独生子,老人家还急等抱孙子呢,与其他同龄的农村人相比,人家孩子都已经上小学了。</p> <p class="ql-block">  1971年初开始,村里开始了斗批改运动,当时我高中毕业,在村里算是高学历的,驻村工作队的同志把我抽到大队,帮助整理运动材料。哥哥的父亲当过生产队长,性格耿直很强势,自然伤过一些人,所以运动初期,按村民的揭发检举,被列入审查对象。工作队知道了我和他家关系不错,还特意找我谈过话,要求我要站稳立场,遵守保密纪律,不该说的一定不要随便说。当时我压力很大,担心哥哥会找我问他父亲的问题,我有意回避他,还好他始终没找过我。两个月后,他父亲的问题有了结论,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解除了审查。一次与哥哥相遇时,我问,“那时候你恨我吗?”他说,“我怎么恨你呢?也不是你的事,你是上指下派,都得听工作队的,我怕你为难,怕给你找麻烦,所以没找你问过什么,我更相信父亲不是坏人。”哥哥的这番意想不到的明事理话使我很受感动。</p> <p class="ql-block">  1972年我离开家乡到唐山开滦煤矿工作,不经常回老家,我们很少见面了。1988年我的老伴及两个孩子农转非,都迁入唐山市居住,我就基本上不回家乡了。今年的清明节,儿子开车拉着我回去,临进村时,见到一个熟悉的背影,我立即让停车,走下来,喊了声“哥哥!”,那人转过身来,一看正是我的哥哥侯锦岭,他还那么有精气神,腰不弯背不驼,只不过脸上的皱纹增加了许多,酒窝也变得长了。旁边的是他的夫人,一看就能觉得两人感情不错 。唠嗑得知,他们的孩子在北京工作,家里就他们老两口。嫂夫人身体不太好,哥哥利用少年时学过的中医知识,经常给她调理,体质大有好转,那天他们是去乡卫生院抓药的。我说,“有事需要帮忙就说话。”他说,“咱们人都老了,多多保重身体,少给孩子们添麻烦才是正事。”</p> <p class="ql-block">  我想起一句古语,“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不论做人还是做事,只要以心交心,以诚相待,友谊才能长久,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且很少见面,哥哥憨厚朴实、善解人意,交往中没有任何私心杂念,我们的心情还总是少年时期那样单纯和亲切!</p> <p class="ql-block">撰文:宝地风水亭</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p class="ql-block">音乐:管子曲《兰花花》</p><p class="ql-block">编辑:宝地风水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