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一个民族——鄂伦春族

快乐龙女

<p class="ql-block">  2024.6.21日星期五,夏至。我们早晨八点离开了北极村,前往黑河。</p><p class="ql-block"> 昨晚看完极光回到酒店就二点多了,体验了一把和衣而睡的经历,六位队友加上领队,三女四男,因为当时考虑晚上要拍极光,又不知道要等多久,觉得应该节省一下不必要的花费,因为出了一点小状况,这一晚住宿北极村是我们自己消费,我们经过协商就定了一间房间,北极村这里天黑的晚(晚上九点半左右),亮的又早,晚上两点半就日出了,所以回来后我们三位女生和衣或坐或睡占了一张床,三位男同胞在另外一个床上,还有一位坐在两把椅子上,这一夜的休息可想而知了……早晨四点多我就醒了,坐在床上盖着被子做美篇,在此起彼伏的呼噜声中我坚持到快五点就和一位队友拿着相机出门了,因为我们就住在北极星广场边的宾馆,出了宾馆就看到大雾弥漫,广场上的北极星标志也影影灼灼在大雾中,黑龙江边的游船以及江面上什么也看不见,我们就在外面转悠,慢慢的随着太阳的升高,大雾逐渐消散,江边的景色开始漂亮起来!</p><p class="ql-block"> 八点十分,我们上了自己的旅游车,开始了今天的行程,我们今天最终的目的地是呼玛县。汽车行驶了五个多小时,到达了鄂伦春第十八驿站,我们先去吃午饭,饭后前往鄂伦春族人的村落“鄂族村”。在这个村里的博物馆里,我才真正的了解了这个神秘的民族。</p><p class="ql-block"> 鄂伦春族人勇敢剽悍,是一个以狩猎为生的民族。在莽莽的原始森林里,在广阔沉寂秀美的草原上,在清澈幽静的河川峡谷旁,他们依靠着一匹马、一杆枪、一只猎犬,一年四季追赶着樟狍、野鹿等,游猎在辽阔的林海里,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鄂伦春”是他们本民族的自称,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使用驯鹿的人”,一种是“山岭上的人”。他们居住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以及黑龙江省呼玛、逊克、黑河、嘉荫等地。清代文献曾把鄂伦春族归人“索伦部”,有时也称之为“打牲部”。直至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十月始,“鄂伦春”才作为统一的族称固定下来。“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即“使用驯鹿的人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鄂伦春族的社会处于保留氏族外壳的原始社会末期家族公社阶段,他们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辅之以捕鱼、采集和手工业。据导游说鄂伦春人是从原始社会的末期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鄂伦春族的家族公社叫“乌力楞”(意为“子孙们”),它是鄂伦春族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他们内部的生产资料都是公有的,他们共同劳动,猎获物按户分配。鄂伦春族是狩猎民族,他们的衣、食、住、行、歌舞等都显示了狩猎民族的特点,穿的是兽皮和桦树皮制成的衣服。鄂伦春族妇女对兽皮加工有特殊的技能,经他们加工的狍皮,结实、柔软。我边看边想鄂伦春族的人没有什么物件是他们用桦树皮做不了的,桦树皮在他们的手中就像我们手中的布料一样。</p><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后我们又启程了,还要经过二个小时的路程才能到达今天的落脚点!</p><p class="ql-block"> 傍晚七点我们到达呼玛县, 呼玛县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下辖的一个县,它的名称来源于呼玛河。根据不同的来源,呼玛的名称有几种解释:</p><p class="ql-block"> 1 达斡尔语的解释:高山峡谷不见阳光的急流。</p><p class="ql-block"> 2 蒙语的解释:行围前列之人。</p><p class="ql-block"> 听导游介绍说,从呼玛县开始,我们将从森林地带转向平原地带。</p> <p class="ql-block">  松涛激荡八万里,</p><p class="ql-block"> 大岭高歌兴安魂。</p><p class="ql-block"> 在生生不息的黑龙江畔,在祖国的东北部边陲,在莽莽的林海深处,自古以来就生活着一个古老神奇的民族一鄂伦春。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那伦春人依托自然、适应自然,以其古朴原始的生活方式,战胜严寒奇荒,奋力前行,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和闻名遐迩的狩猎文化,被誉为黑龙江流域的"大岭猎神"。从幽远的萨满遗风,到百年积淀的多元文化:从原始的狩猎部落,到现代文明的民族乡村;从荒蛮的野外求生,到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那鄂伦春人在党和政府的亲切更怀下,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并与华夏兄弟民族携手并肩,为国家现代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p> <p class="ql-block">桦树皮围子</p> <p class="ql-block">木刻楞(十八站乡鄂伦春人下山初期住过的房屋)</p><p class="ql-block"> 木刻楞的建筑方法,主要是用木头和手斧刻出来的,有楞有角,非常规范和整齐,所以人们就叫它木刻楞房,修建木刻横房的第一步是要打地基,木刻楞在墙裙之下,一般选用大块石料做基础,中间用粗长圆木叠罗或用宽度不等的长条木板钉就成墙壁;房盖用双层木板制成。</p><p class="ql-block"> 建木刻楞的传统方法是要垫苔藓。苦藓垫在中间,好处在不透风。冬天零下30℃到40℃,有了苔藓压在底下,等于是水泥夹在隔缝里一样,不透风,冬天非常暖和,而夏天又非常凉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红砖民居(下山定居三十周年)</p><p class="ql-block"> 1953年鄂族村居下山定居后,当时居住的房屋是木刻楞房子,在1983年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为鄂族村民新建了第一批砖木结构的红砖瓦房,及省、地、县党委和政府发放了家具和生活备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桦树皮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鄂伦春族最后的猎人</p><p class="ql-block">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十八站乡是中国最大鄂伦春民族居住地,现有鄂族人口575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桦树皮制作的船</p> <p class="ql-block">桦树皮小桶</p> <p class="ql-block">神奇的萨满</p><p class="ql-block"> 过去的鄂伦春民族自古信奉万物皆有灵的萨满。萨满文化是北方民族文化的母源,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并赋偶像于神灵,时时尊崇祭祀,寄托了鄂伦春人毕生的祈求与希望。萨满作为沟通人与神灵之间的使者,兼幻人、卜人、医师于一身,喻替人消灾免祸,具有诱人至信的迷惑力。萨满原始而神秘,体现该民族神秘幽远的宗教信仰。</p><p class="ql-block"> 一、神奇的信仰过去的鄂伦春族信仰具有自然属性和万物有灵观念的萨满。这种信仰与该民族特有的原始观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形式表现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萨满(巫师)是沟通神人之间的使者。鄂伦春族崇拜的自然神有太阳神、月亮神、北斗星神、火神、天神、地神、风神、雨神、雷神、水神、青草神、山神等等。除自然崇拜外,鄂伦先民还崇拜"牛牛库(熊)"、"老玛斯(虎)"图腾,鄂伦春人忌讳直乎熊、虎名、而是称它"宝日坎(神)"、"诺彦(官)"、"鸟塔其(老爷)"。鄂伦春族对祖先崇拜十分盛行,而且现在亦如此。</p><p class="ql-block"> 二、萨满的来源:</p><p class="ql-block"> 1,是得病后许愿当萨满,经萨满跳神病愈,即还愿成为萨满;</p><p class="ql-block"> 2,是老萨满死后,他的神会找另一个人附体,找到的这个人能说出老萨满的情况,就可以成为萨满。萨满有"阿娇儒"萨满与"德勒库"萨满之别,前者为氏族萨满,一个氏族只有一个;后者为流浪萨满,可以有数个。鄂伦春族奉前者为正神,其权威要高于后者。萨满供的神多寡不一,但总称为"斯文"。一个萨满有多少神,可以从他们的"档士"(登记各种神的用具)看出来,"档士"上刻的一个豁口就表示一位神。</p><p class="ql-block"> 三、萨满祭祀</p><p class="ql-block"> 驱除病魔时萨满的跳神仪式不用供品,只燃香柱,一般在晚上进行。请神人家在门前点起篝火,萨满在二神的配合下开始请神。这时需将一团撒有"阿查"(能发出香味的爬山松叶子)的火炭放在萨满面前用以引路。然后萨满便开始了全身抖动,说明"神已附体",于是开始说唱,与二神一问一答,请神看病。如果病人病情严重,则让其躺在床上,萨满向病人身上喷水,以此治病。</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