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北京行游31》 永通桥及石道碑

理达

<p class="ql-block">图文、编制:理达(文字有部分参考媒体、政府网,致谢原作者)</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大运河北京段文物遗产点——永通桥及石道碑</p><p class="ql-block">拍 摄 时 间 : 2024.5.13日19:22——20:11</p> <p class="ql-block">  列入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段,北京段沿线有遗产点段20处。今天是2024年6月22日,恰逢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6月13日,作者本人专程参观了大运河北京段作为遗产点的永通桥及石道碑,并编写制作发表此篇,以此纪念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p> <p class="ql-block">  永通桥及石道碑,由永通桥和御制通州石道碑两部分构成。永通桥为石砌三孔拱桥,南北走向,全长50米,宽16米,中间拱高阔。桥东有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御制通州石道碑”一座,记载自京师至通州修筑道路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  1984年5月24日,永通桥及石道碑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包含永通桥及石道碑在内的大运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归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更名为大运河。</p> <p class="ql-block">  大运河的申遗工作始于1988年,并在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p> <p class="ql-block">  大运河此次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共计涉及58处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公里。这些遗产点分布在中国的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中。这些遗产点不仅包括运河的典型河道段落,还有重要的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等相关遗产,共同构成了大运河丰富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包括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三个部分,全长3200公里,流淌了2500年,跨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35座城市。它纵贯在中国华北大平原上,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p> <p class="ql-block">  中国大运河北京段沿线文物遗产点段共有20处。大运河北京段,地处北京市昌平区、海淀区、西城区、东城区、朝阳区、通州区,包括高粱闸、什刹海、玉河故道(含澄清上闸、澄清中闸)、白浮泉遗址、广源闸、平津闸、<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永通桥及石道碑、</span>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南新仓、通惠河通州段。</p> <p class="ql-block">  大运河这些遗产点段,不仅展示了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是北京作为京杭大运河北端城市的重要标志。它们反映了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变迁和人类在水运交通上的智慧与努力。</p> <p class="ql-block">  从通州媒体获悉,今年6月6日上午,大运河文化带上的重要文物遗产点——永通桥(八里桥)已经正式开桥,大运河北京段最精美石桥向市民游客重新开放了。6月13日傍晚,我带着急切心情,步行半个小时走到八里桥、石道碑,一览古桥大修后新貌及古碑。</p> <p class="ql-block">  八里桥历经几年大修,古桥恢复古朴风貌,桥面古条石重见天日。揭开沥青展露古条石。永通桥又名八里桥,始建于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因东距通州8华里而得名,是大运河北京段保存最完整、形制最精美的石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八里桥位于京通快速路北侧,通州西通惠河上,是通惠河上一座大型石拱桥,史称“陆运京储之通道”。是“明代拱卫京师四大桥”之一。地处交通要冲,战略上是兵家必争之地。</p> <p class="ql-block">  永通桥(八里桥),是一座石砌三孔拱桥,其特点是中间桥拱高阔,最高处有8.5米,可通舟楫,漕船从最高拱穿行时不必免帆,因此有“八里桥不落桅”的美誉。而两侧的小孔则矮小对称,高3.5米,方便行洪。桥面栏板上有望柱石狮33对,姿态各异、惟妙惟肖。</p><p class="ql-block"> 这种设计使得八里桥不仅能够通行船只,还能有效地疏导水流,显示了古代桥梁工程的智慧和技艺。此外,八里桥位于通惠河上,是通州至北京大道上的必经之处,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非凡。</p> <p class="ql-block">  八里桥东西两侧石泊岸上,有4只大石雕镇水兽对称卧伏,密鳞长尾,扭颈倾头,直视河水。“镇水兽”为龙的一种,以镇伏桀骜不逊的桥下“水怪”。</p> <p class="ql-block">  站在八里桥上向东远望,通惠河河水一直朝着通州区五河交汇处流淌,与大运河北端相交,投向融入大运河的怀抱。</p> <p class="ql-block">  由于建成年代久远,古桥石材风化严重,再加上人来车往,承受的荷载远高于设计之初的能力,2021年,朝阳区正式启动了八里桥的全面诊断和大修。大修之前,西侧修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的新八里桥,考虑到文保原因,新桥高度不高于古桥。</p> <p class="ql-block">  现在古桥八里桥的西南方向几十米处,即是北京地铁1号线的八里桥站。参观古桥,乘坐地铁、公交车十分方便。</p> <p class="ql-block">永通桥(八里桥)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永通桥始建。</p><p class="ql-block">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永通桥东侧立“御制通州石道碑”一座。</p><p class="ql-block">清咸丰十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军3万余人在永通桥阻击英法联军,史称“八里桥之战”。</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巡阅长江水师大臣李秉衡奉命率师在永通桥进行抵抗。</p><p class="ql-block">2021年,永通桥修缮桥身,桥面清除沥青路面,恢复条石桥面等。</p><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6日,永通桥完成修缮。</p> <p class="ql-block">  绚丽晚霞下的八里桥,更显古韵沧桑壮美。</p> <p class="ql-block">  来到说到八里桥,学习过了解关于八里桥一些历史知识的中国人,都会记起八里桥之战那硝烟四起弥漫的战场。清咸丰十年(1860年)9月21日,八里桥之战打响。英法联军6000余人占领天津后进逼北京,并于18日攻陷通州,21日自郭家坟三路向八里桥一带猛扑。3万余清军分为三部分,僧格林沁部居西,胜保部居南,瑞麟部居东。清军在僧格林沁指挥下英勇迎击,双方激战近4小时。后因西路英军向于家卫包抄,僧部溃退,胜保中弹落马,阵营遂乱。瑞部继续在八里桥头与法军展开争夺战,最后被迫西撤。该战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与英法联军规模最大也是最后的一战。清军损失惨重,北京因而失去屏障,咸丰帝于次日逃往热河。</p> <p class="ql-block">  如今,永通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21年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水利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绿地环抱“映月长桥”。 八里桥宛如镶嵌在绿海中。桥南侧修建了兴会公园,北侧则是八里桥音乐公园。随着古桥开放,古“通州八景”之一的“长桥映月”终于完整再现。</p> <p class="ql-block">  八里桥因远望如长虹卧波,月轮堕水,故有“长桥映月”之称,为明清时期通州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八里桥有很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让我们品读欣赏<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李焕文《长桥映月》的佳诗:“</span>湖溯昆明引玉泉,虹桥八里卧晴川。石栏拥似天衢入,画舫摇从月窟穿。万斛舟停芦荡雪,百商车碾桂轮烟。渔灯蟹火鸣征铎,惊起蛟龙夜不眠。”</p> <p class="ql-block">  漕运时期,南来的漕粮和货物经大运河北上,至通州张家湾卸货,再从通惠河逆流而上,可直抵大都城内的积水潭。但随着通惠河淤塞,水路运力不足,于是在清雍正七年(1729年),朝阳门至通州的土道铺成石道,漕粮可陆路运输至南仓。</p><p class="ql-block"> 随着城市建设,石道被埋于地下,多年来只有一座清雍正御制石道碑,默默立于古桥南侧往东200米处。</p> <p class="ql-block">  石道碑共两块,分别位于通州永通桥(八里桥)以东京通路北侧和朝阳区三家店,一通为雍正御制通州石道碑,一通为乾隆重修时立御制朝阳门石道碑,均为魑首龟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座石道碑位于永通桥(八里桥)东侧约200米,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御制通州石道碑,碑由艾叶青石制,高5米,宽1.6米,厚0.8米。碑周身雕群龙戏水,内纵刻碑文,左为汉字,右为满文。原碑亭被八国联军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烧毁。现存碑亭是2005年重修的。</p> <p class="ql-block">  八里桥桥东这座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御制通州石道碑”,魑首龟趺,记载自京师至通州修筑道路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  通州石道碑的碑文内容主要讲述了雍正皇帝关于修筑石道的重要决策和实施情况。</p><p class="ql-block"> 碑文提到,京通之间的道路通行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非常重要。雍正皇帝对此深感关注,因此下令动用库银进行大规模的道路修建。具体来说,这次修建包括了石路的长度和宽度,以及两旁土道的修建情况。石路的总长度为五千五百八十八丈有奇,宽度为二丈;两旁各修土道,宽度为一丈五尺,长度与石路相同。此外,还提到了从通州新城旧城至各仓门及东西沿河两道的石路修建情况,总长度为一千五十余丈,宽度不一,有的为一丈二尺,有的为一丈五尺不等。整个工程的费用为帑金三十四万三千四百八十四两有奇。工程始于雍正七年(1 729)八月,至雍正八年五月完成。</p><p class="ql-block"> 这次修筑石道的目的在于“利济民物”,即为了便利民众的通行和运输,同时也是一项“一劳永逸”的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p> <p class="ql-block">  永通桥(八里桥)是运河文化带上的明珠,是大运河文物遗产点,石道碑记载着清代雍正年间修筑石道的情况,有必要对其进行保护和活化利用,让市民感受“活起来的运河和古桥”,让游客感到古桥古碑的历史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 永通桥及石道碑具有悠远厚重的历史遗产文物价值,是研究清朝前期京师公路建设的重要史料,同时也是研究清朝前期社会经济、政治和军事情况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  🌉谢谢您雅赏鼓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