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漫记

和光同尘

<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21日,是北半球全年白昼最长的日子。在刻板印象中,应是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可实际却雾霾密布、闷热难耐,不免让人唏嘘。竟唏何因,又嘘何事呢?从刀耕火种的边陲小镇到四衢八街的临港都市,匆匆而过的7个月,有走出围城、咸鱼上岸的点点喜悦;有回归家庭、其乐融融的脉脉温情;有接轨社会、识人处事的丝丝阵痛;也有展望未来、接续挑战的忡忡忧心。以前在单位总是“白加黑”“5+2”,庞杂的工作任务应接不暇、单纯的人际圈子平淡如水,没有时间多愁善感、叩问本心,偶尔有些感触,加会班也就烟消云散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既心有所思,又无所事事,干脆一吐为快,就当做汉字录入的恢复训练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再会《生死二十八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战争还遥远吗?</p><p class="ql-block"> 退役后,从单位寄回家的纸箱一直没有启封,在我的潜意识里,可能有和过去告别的念头吧。但最近,老翁这边分给我的根据地幅员受限,不得不把一些不常用的东西暂放新家,顺便整理一下,这本尘封已久的《生死二十八天》就被翻腾出来了。6年前,那时还是连长的我出于研究战例的目的拜读此作,6年后,看着当时随手写下的札记,内心又掀起了不一样的波澜。从战争中研究战争、学习战争,是我军一贯的优良传统,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是在我军近30年没打仗的背景下发生的,有很多经验,特别是教训值得总结和汲取。有很多经典的文艺影视作品,譬如《高山下的花环》《血染的风采》,都曾深情讴歌过那段令人无法忘却的深刻记忆,但只有看过《兰剑B行动》《生死二十八天》这些建立在真实战史之上的宝贵资料,才能切身感受战争的残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45年过去了,今天的人民军队浴火重塑,特别是物质条件突飞猛进,军人的薪资待遇不断增长,军服从87式、07式换代到21式;住房制度改革、军属优惠医疗、公费镶牙配镜等一系列广受欢迎的优待政策相继出台;很多部队入住了先进的“两化”营区,备战练兵更高效、日常生活更便捷、学习工作更有动力;各军兵种手中的装备换了几茬,无论指挥效能、机动性能还是战斗功能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前段时间,帮达老师的同事写过一篇关于“决定现代战争胜负的是军事科技还是官兵军魂”的短文,祖国尚未统一、周边仍不太平,当那一天真的来临,能不能回答好“胜战三问”,我结合自身经历,已经在这篇短文中给出了确切肯定的答案,剩下的就交由时间检验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四年前的“6·15”</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不能忘却的生死考验</p><p class="ql-block"> “6·15”四周年纪念日这天,《西陆强军号》官媒刊发了《凝望对手的中国军人》,我逐字逐句读完全文,思绪又倒回四年前,回到那片神圣纯净的湖畔。2020年6月15日,我们驻防进点已近一个月,起初的新鲜和紧张,在接连挫败“鬼子”隔三差五的越线侦巡和造势挑衅后,多了几分坚定和从容。当日晚饭后,我正在和指导员商议工作安排,被对讲机里急促的集合指令叫进了掩蔽部。“召集大家过来,开个短会,情况紧急,我先传达命令”边防营营长面色凝重,接着说:“加勒万河谷方向发生大规模现地冲突,战况不明,令各方向一线点位加强观察警戒,做好依令反制准备,情况紧急时,现地指挥员可先行处置。”随后,我们集中研判了当面“鬼子”今夜明晨可能实施的阴谋诡计,制定了应对措施,即分头开始部署安排。我回到连队忙完后,“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觉越来越明显,千里之外的加勒万,战斗可能还在持续,战友们肯定同仇敌忾,狠狠挫败了敌人图谋;我们这边今晚会不会也有所动作,危险系数有多大,边走边想时碰到了炊事班长,我便从刀柜里选了一把锋利的剔骨刀,这件不起眼的“装备”近战防身颇有奇效。还是找营长聊聊吧,他是有近二十年戍边经历的老边防,此时他正坐在岸滩的石塄坎上若有所思,走近后我俩相视一笑,他看见我提着菜刀,我瞧见他腰里别着斧头。今晚这种情况他应该经历过很多次了,我就坐在他身旁,听他回忆起2017年、18年、19年历次斗争行动中的点点滴滴,每次对面的很多“小动作”是如何被他带队破解的,班公湖在临近夏至的加持下,晚上10点多夜幕才缓缓降临,我们仿佛忘却了可能出现的生死互搏,就这么一直坐到天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翌日的湖面如镜子般纯净透亮,后来的情况军地媒体早已公开报道,我军边防部队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虽然4位英雄长眠喀喇昆仑,祁团长身负重伤,但也让来犯之敌付出了沉重代价,号称陆军王牌的“比哈尔团”指挥官巴布上校命丧河谷,击毙、打伤、俘虏更是不计其数。四年后,我坐在窗明几净的房间内,回味着那段亲身经历的峥嵘岁月,它不单是一张入档的重大任务鉴定表,更不只是个人简历里的一段平铺直叙的描述,而是我军自1975年以来,参与兵力规模最大、作战要素最全、持续时间最长、斗争烈度最强、自然环境最苦的一次高危状态下的边境斗争行动,充分展现了我军官兵“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卫国豪情,“用我必胜、舍我其谁”的笃定信念,“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的朴素情怀,凝望对手的中国军人无时不刻宣示着不变的准则:想和平,我们欢迎;要打仗,我们奉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脱军装=脱层皮?!</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远不止一句话这么简单</p><p class="ql-block"> 人常说脱军装就像掉层皮,如果时间停留在7个月前,我肯定对这话不置可否,但现实却深深地给我上了一课。对于我,这个生长在西北小城,又在西部地区服役十多年的“土鳖”来说,进入一线半的繁华都市,确实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天津没有春天,仿佛刚刚告别凛冽的寒风,就迎来夏日的热浪,就像是还沉浸在转身的小确幸中,却被一些境遇猛然拉回现实。进了现代化的楼堂馆所,就像大观园里的刘姥姥,踉踉跄跄、迷迷瞪瞪,帮老翁验车,在提前科普流程的情况下,还是比别人慢几拍,午饭差点拖成了晚饭;出于消磨时间的目的,每天坚持锻炼两小时,结果就是“负重深蹲膝盖不适、平板卧推肩膀生疼、杠铃划船腰部酸痛、哑铃飞鸟斜方炸了”,也罢,练哪都是练呗,唯一庆幸的就是在健身房里认识几位大哥,锻炼之余可以家长里短一下,算是增长社会阅历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单位的时候没有察觉,只是单纯认为自己“社恐”,可能是老翁和达老师平时过于迁就的关系,自己在待人接物上还有很大的差距,跟陌生人会面要么不知道聊什么,要么就瞎侃一通,察言观色、嘘寒问暖更是一塌糊涂,这种木讷和迟钝造成的一些后果甚至让自己开始怀疑人生。好在跟之前单位的同事探讨工作时,经常能驾轻就熟、侃侃而谈,才发觉自己还有些可用的“剩余价值”,但这些都是过去式了,人总是要向前看的,“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对照这两点真是差得很远,也不知道其他转友有没有这种感觉,是怎么逐渐克服的。最后,就是即将到来的“二次就业”,身边处境相同的战友,有的锱铢必较,誓与天公比高;有的按部就班、尽人事听天命;有的干脆佛系、静待花落花开。毕竟摸着石头过河,我也曾彷徨过,但最近看到一句话,很符合现在的心境“我们终将上岸,阳光万里”,且行且珍惜吧。</p><p class="ql-block"> 今年最长的白天已经过去,雨后的天气,更适合打开窗户,感受自然的气息,快要僵化的大脑今天可算动了一下,今晚肯定能睡个好觉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