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满阳光的旅程——伊比利亚半岛记行(巴塞罗那)

老羊

上一次出境游已经是四年前的事儿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对于热爱旅行的我们来说,无疑是始料未及的无奈。一时间,境外旅行戛然而止,一耽搁就是四年。<div deep="9"> 今年春节刚过,搁置已久的出境游计划重启。目的地选在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南欧国家。<div> 还是按照以前出境游的策划方式:上网查资料、选景点——物色和联系旅行社、敲定行程和出行方式——确定出行人员——洽谈价格。最后,决定出入境口岸并自行购买机票。</div><div> 现在视频号、抖音之类的平台有许多当地的华人导游以及境内外旅行社发布的出游信息。我与多家联系过,其中要特别感谢葡萄牙的华人旅行社“葡萄牙之星”,因为双方接触过之后,她明知我们不适合跟她们的团,还继续给了我很多的帮助:路线、餐食、景点等。朋友们也提供了很多当地人的意见。最终,选择了携程旅行社。19天地接价格为19900元/人,我们自行购买从广州飞巴塞罗那,马德里返广州的机票共5455元/人,并分担导游机票208.20元/人。</div><div> 另外 ,经过从网上收集资料。对西葡越是深入了解,越觉得其不可小觑,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气息,注定这必定是一场景观独特、色彩缤纷的旅程。</div></div> 西葡19天全程路线图 <div><br><div> 2024年5月19日晚,我们一行24人在白云机场T1航站楼与领队李铭祥汇合,搭乘阿联酋航空EK363航班经迪拜飞往西班牙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div></div> 经过8小时10分钟的飞行,我们抵达迪拜机场,经停将近4个小时。 迪拜机场据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每80秒就有一架飞机起落,光机场内的行李输送带就长达135公里。由于迪拜与中国的时差为4小时,我们到达的时间为当地时间早上4点,机场内人员熙来攘往,仍旧热闹非常。 通往各层级的电梯也有不凡的气势。 好像只有中国人戴口罩。 据说迪拜的免税店价格最优。 时间充裕,大家分散各寻所好。 在机场问了好几个人,才找到机场内的瀑布水墙。其中问到一个台湾人时,他居然说他不是中国人! 机场内有免费WIFI,凉水供应,但是没有热水。 继续在飞机上吃了两顿飞机餐后,我们于当地时间5月20日13点25分(北京时间19点25分)顺利抵达巴塞罗那。并将在巴塞罗那停留3晚。<div> 巴塞罗那(Barcelona)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东北面,濒临地中海。人口约160万,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也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的首府。加泰罗尼亚自治区议会、行政机构、高等法院均设立于此。因其拥有众多历史建筑和文化景点,素有“伊比利亚半岛的明珠”之称。 <b><br></b></div><div> 下车伊始,我们来到巴塞罗那的城市中心。由当地官导带我们观赏这座享誉世界的地中海风光旅游目的地和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div> 加泰罗尼亚灿烂阳光下的巴塞罗那,蔚蓝的天空如水洗一般明亮,风清气朗,十分宜人。官导带领我们所走的路线是加泰罗尼亚广场→兰布拉大街(流浪者大街)→四只猫咖啡馆→吻墙→巴塞罗那大教堂→老城天桥,最后走到兰布拉大街的尽头,那里就是旧海港区了。 加泰罗尼亚广场位于市中心位置。面积不大,连接着老城区和扩建区。它也是城市主要街道:兰布拉大街和格拉西亚大街的起点。 广场上有成群的鸽子毫不顾忌地上下翻飞,从人们的眼前和身边掠过。 广场附近的建筑物高大整齐, 广场四周有象征加泰罗尼亚地区四大省份的青铜雕像,这四个省份是赫罗那、巴塞罗那、莱里达和塔拉戈纳,这座为代表莱里达省的青铜雕像,面向天使门街(Av. del Portal de l'Àngel)的水池左侧。 代表巴塞罗那的作品是Frederic Marès的作品,另一侧的男性雕塑上手里就持有齿轮。而正面一位裸女双手托着一艘船,代表了航海。 如果你想从3D地图上寻找兰布拉大街的俯视图,找那条绿树成荫的大街准没错。它全长1800米。据说“兰布拉”是阿拉伯语“河床”的意思,这里曾是巴塞罗那排放城市污水的河道,它的东侧就是有上千年历史的哥特区。街道两旁书报亭、花店、咖啡店、食品亭、商店鳞次栉比,还有各种雕像和古迹,让人目不暇接。 站在阳台上搔首弄姿的西班牙女郎陶醉在自己的舞步中,这不禁让人想起梦露那张著名的照片。 街边大型的人物塑像气势不凡。 都说兰布拉大街上的街头表演多,但直到大街的南段我们才看到几位如有金属般质感的真人秀。 还有色彩缤纷的展示橱窗。 好喜欢这些精灵古怪的小玩偶呀。 “四只猫咖啡馆”是我们行程之外的一个景点。后段我们在马拉加参观了毕加索博物馆后,回头再来看“四只猫”,对这个于1897年开张的咖啡馆有了更深的认识。 “4 Gats”是加泰罗尼亚语,中文译为四只猫。它坐落在天使大街旁一条很不起眼的小街道,一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架势。之所以说它是咖啡与艺术完美的邂逅,不仅因为这家小店本身是一件艺术品,更因为它还有一个名字——毕加索咖啡馆。 20世纪初,这里聚集了大批崇尚自由波西米亚的文人雅士,其中包括著名的毕加索、达利、米罗、高第、罗卡等人。而如今四只猫餐厅最重要的资产,竟是这些文人雅士当时在此喝咖啡时留下的草稿及涂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第一份菜单是由年轻的毕加索亲手设计的。此后,一个穿着长摆大衣的浪荡男子在此喝咖啡的画面,就成为四只猫餐厅延续到今日的菜单封面。 (我们去的时候咖啡馆没开门,这张照片来自网络) 1895年,毕加索全家从马拉加搬到巴塞罗那。1900年,他在“四只猫咖啡馆”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1901年离开巴塞罗亚后,他去了法国。 继续前行没几分钟,有一个很奇特的景观:吻墙。刚开始站的离墙很近,看不到全景,以为只是拼凑了一个墙面而已。导游介绍说,这幅墙面由艺术家Joan Fontcuberta以“自由的瞬间”为主题向市民征集照片,最终在2014年拼砌完成。名为:Elmónneixen cada besada (世界始于每一个吻)。这件作品是一个8 x 3.8米的巨型吻照,由4000张小幅面照片印在瓷砖上组成,Fontcuberta根据颜色和密度排列照片,从远处看,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接吻图像。 走远,才看清墙上真的是由接吻画面组成的“吻墙”。正如纪念牌上所写:“The sound of a kiss is not so loud as that of a cannon, but its echo lasts a great deal longer.”(接吻的声音比不上大炮轰响,然而它的余韵更为绵长)。<div> 能用4000幅照片组成这样大幅的墙面,而且匹配出色调、构图如此完美的画作,制作者的良苦用心真是令人感叹。<br></div> 这座教堂是天主教巴塞罗那总教区的主座教堂。它的全称为Catedral de Santa Eulalia de Barcelona(圣艾乌拉利亚主教堂),是巴塞罗那哥特区的一座哥特式建筑。建造于13-15世纪之间,但其立面则是19世纪的成果。<div> 很多人坐在教堂门前,悠然享受着巴塞午后热度渐渐退去的时光。而我们还要继续赶路。</div> 离主教堂不远,有一条巴塞罗那市区内仅存的古罗马时期的城市遗迹——古罗马城墙。直到19世纪中叶,巴塞的城区范围仍被局限在这片区域之中。这片区域,也就是现在的哥特区。 哥特区(El Gotic 或 Barri Gotic)是巴塞罗那老城的中心区。它是巴塞罗那的发祥地,也是景点集中的区域。<br> 除了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经历了一些改变之外,许多建筑都建于中世纪。哥特区保留了错综复杂的街道规划,有许多小街道和广场,且本身面积不大,非常适合漫步游览。 远远地就被一座哥特式过街廊桥吸引。繁复的设计让我想起少女服饰上的镂空花边。 原来这个新哥特式“假古董”天桥,是1928年由高迪的助手卢毕欧(Joan Rubio I Bellver)建造的,用来连接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政府和政府首长官邸。桥很有名,也很精美,高高地悬挂在两座楼房之间。 地接官导告诉我们,如果能倒退着走到天桥下方,会走好运哦。 巴塞罗那市政厅位于圣合乌梅广场上,对面就是著名的加泰罗尼亚政府宫。市政厅正立面是新古典主义风格,和对面的加泰罗尼亚政府宫的建筑风格遥相呼应,由建筑师Amau Bargues于1399年完成。<div> 市政厅上飘扬着三面旗帜,中间一面带西班牙国徽的是西班牙国旗、左边的红黄条是加泰罗尼亚区旗、右边的红黄条加白底红十字是巴塞罗那市旗。</div><div> 我们看到市政厅正面白色横幅上写的是“我们正在维修”,不开放。</div> 对面的加泰罗尼亚政府宫挂着红黄相间加泰罗尼亚区旗。<div> 在加泰罗尼亚地区,还有一种旗帜是争取加泰罗尼亚独立旗帜。形制是在红黄相间的区旗上加底色为蓝色的三角形,三角形中间㠌一颗白色的五角星。在巴塞,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住户、高楼上悬挂着这种独立旗帜。</div><div> 加泰罗尼亚地区要求独立的呼声从来没有停歇过,这是西班牙政府的一块“心病”。</div> 加泰罗尼亚在中世纪时逐渐形成。12世纪时加泰罗尼亚与阿拉贡王国联合建立加泰罗尼亚-阿拉贡王国。18世纪时波旁王朝的腓力五世成为西班牙国王,他取消了加泰罗尼亚的自治政府,禁止以加泰罗尼亚语作为官方语言。1933年加泰罗尼亚重建自治政府。但1939年佛朗哥在西班牙内战中胜利后,再次取消加泰罗尼亚的自治并禁用加泰罗尼亚语。直到1975年,加泰罗尼亚重又恢复自治,加泰罗尼亚语也在西班牙获得官方语言地位,并被承认为独立的欧洲语言。<div> 2006年6月17日,加泰罗尼亚举办地方自治政权扩张的公民投票,赞成独立的比例高达73.9%。</div><div>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渊源和利益自得的心态,是造成加泰罗尼亚不断寻求独立的根本原因。<br></div> 兰布拉大街走到头,首先看到这座高高耸立的纪念塔。<div> 纪念塔于1888年由拉斐尔·阿尔契(Rafael Arche)设计建造,纪念13世纪开启了西班牙财富大门的意大利籍航海家克里斯托瓦尔 · 哥伦布。</div> 雄伟的纪念塔高达60米,哥伦布左手持航海图,右手指向大海,脚踏地球仪站立在塔顶。 塔身实际是个组合式的罗马柱,上面有“光荣属于哥伦布”的字样。塔座上方展翅的胜利女神下端坐着的四尊雕像分别代表西班牙的四个古王国:纳瓦拉、莱昂、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图中高举右手的代表加泰罗尼亚,而持剑端坐的代表阿拉贡。在他们的两侧各有两个奖章形状的头像,分别雕刻着几位资助或帮助过哥伦布发现之旅的重要人物,包括伊莎贝拉一世、费尔南多二世,以及跟随他的两位船长平松兄弟等 地中海沿岸的旧海港,美得仿佛一幅画。<div> 西班牙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世纪时,西班牙境内有多个国家并立。1492年光复运动胜利后,建立起统一的西班牙王国。16世纪起 ,成为大航海时代中重要的海上强国,在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建立起大量殖民地。三十年战争后开始衰落。在经历两个共和国和一个君主国后,于1978年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制。即便如此,现今它的领土面积仍占到整个欧洲总面积的1/20,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欧盟和北约成员国,经济总量居欧盟前位。</div><div> 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造就了西班牙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目录的项目就有49项,仅居意大利和中国之后(2022年数据)。</div> 如果说,一个城市有一位标志性人物的话,巴塞罗那的标志性人物非高迪莫属。人们称他为现代主义的天才建筑师。他设计了诸多作品:奎尔公园、米拉公寓、巴特罗公寓、神圣家族教堂等,这些作品至今在世人眼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div>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在巴塞罗那市区或近郊的7处安东尼·高迪的建筑作品,见证了他对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建筑技术的杰出创意与贡献。奎尔公园、奎尔宫、米拉公寓、文森特公寓、神圣家族教堂、巴特里奥公寓和奎尔住宅区的地下教堂,这些建筑物都呈现了折衷主义风格,非常人性化,这对花园、雕塑以及所有装饰艺术和建筑的设计产生了极大影响。</div><div> 我们在巴塞罗那参观了巴特罗之家、米拉公寓、奎尔公园及高迪耗费45年心血建造的圣家大教堂。这些景点的门票都需要提前至少一个月预定,非常热门。</div> 一、 巴特罗之家<div> 巴特罗之家位于格拉西亚大街43号。这里曾是二十世纪初巴塞罗那富有的新兴资产阶级们炫耀他们地位和财富的理想地点。<div> 建筑名称:巴特罗公寓/巴特罗之家 Casa Batlló (2005年入选世界遗产)<br> 建成年代:1904-1906 年。<br></div></div> 这栋建筑是企业家巴特罗夫妇委托高迪于1870年代末修建的七层楼。弯弯曲曲、时起时伏的外墙立面,在平坦笔直的格拉西亚大街格外显眼。 排队等候进入巴特罗之家。 大门一侧有一幅巴特罗之家的全景外立面图。这栋建筑共有七层,天台是用瓷砖铺盖的龙脊龙鳞。一个十字架像一把宝剑,刺进了龙体上。契合了整个建筑所表达的圣乔治屠龙的神话故事。 进大门后有两条楼梯通往上层,左边的楼梯是供主人和客人用的,右边的楼梯是供租户和服务人员用的,分别到达楼上不同的房间。 房子内部的设计秉承高迪一贯的风格,没有棱角,全是柔和的波浪形状,无论是楼梯、门窗、墙壁,还是外墙,天花,曲线充斥着建筑的方方面面。<div><div> 中央客厅的屋顶和窗棂都是曲线形状。</div></div> 高迪曾说:“艺术必须出自于大自然,因为大自然已为人们创造出最独特美丽的造型。”他认为大自然界是没有直线存在的,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才属于上帝。 据介绍,巴特罗之家的修建并没有完整的施工图纸,想到哪儿做到哪儿。但高迪所创作的每一条曲线都是流畅和毫不突兀的。这种建筑设计上全新的表现,也是一种风格化的突破和超越。 这样的门,你喜欢吗? 走上扶梯,进入一个金色的房间。这个房间曾是巴特罗先生的办公室。左侧墙上凹陷去的蘑菇状小房间是一个奇特壁炉室,两端安置了一大一小两个座位。据说,这是为一对情侣和女方的陪同设计的。 蓝色的天井区域是巴特罗之家的一个重要看点。 它以海洋为主题,鲨鱼为灵感。 为了制造温和的光差,高迪采用了15000块五种不同色调的蓝色瓷砖,越靠近建筑的顶层,瓷砖的颜色越深,仿佛正从波光粼粼的海面逐渐下沉潜入海底深渊。 而走道上则巧妙地利用起伏的玻璃作为安全围栏。透过玻璃,你可以立刻感受到大海波涛的起伏荡漾。 近距离看看龙脊还有那把插在龙脊身上的十字造型剑,非常醒目独特。 屋顶的烟囱保持着高迪一贯的巧思,修饰成了童话里的精灵。一串精灵的身下,藏着进出阳台的通道。 二、米拉公寓:<div> 米拉公寓是当年54岁的高迪在还没迁入圣家堂内的工作室之前,留下的最后一件受私人委托的城市建筑作品。一开始人们也不能接受这个外观“奇特”的作品,极具争议性,但是由于高迪对自己审美和美感的坚持,最终也被评为世界遗产。<div> 建筑名称:采石场/米拉公寓 La Pedrera /Casa Mila (1984年入选世界遗产)<br> 建成年代:1906-1912 年。<br></div></div> 关于米拉公寓的故事更多。当年的佩雷·米拉购买了格拉西亚大道与保罗温莎街( Provenca Street)转角处的一块空地后,将此处的工程委托给正在完成巴特罗之家重修工程的高迪。 公寓外立面的铁架护栏非常古典。 进入大门后来到天井。米拉之家的每一个房间都接受两面采光,天井是重要的光源之一。 整个公寓就是一个带天井的环形建筑:仍旧是弯曲的立面,仍旧是波浪的空间曲线,可以设想一下:一百多年前,人们如何接受高迪这种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设计理念?很多关于这栋古怪建筑的玩笑、漫画出现了,有人说它是蛇洞,有人说它是停机坪,不一而足。 “让石头舞动起来”,是高迪赋予米拉公寓的愿景。但是米拉夫妇却数次与高迪在设计方案、修建效果、酬劳上发生严重的分歧,甚至闹到了法庭。 而高迪一句:“我的设计不是为了要讨好你”,让我们看到了最终的米拉公寓。<br> 居住氛围满满的公寓内部。 高迪设计的椅子 但是高迪于1926年去世后,米拉的配偶罗露丝·塞吉蒙摆脱了他设计的大部分家具,并用路易十六风格的新装饰覆盖了高迪的部分设计。 1947年,丧夫7年的罗露丝·塞吉蒙将米拉之家出售给Provenza房地产中介,但继续住在主楼层,直到1964年去世。 天才与凡人的距离从来都是那么遥远,就象那些至今我们还无法理解的毕加索、梵高…… 米拉公寓的石头造型真的不如巴特罗之家好看,但是它最精彩的部分在顶层。 在建筑的顶层阁楼,高迪模仿鲸鱼胸腔,设置了三百道砖石连拱。每一道拱的高度和弧度都不一样,为阁楼打造出宽阔的空间,同时也为屋顶提供了足够的支撑力。 “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这句后人都知道的高迪名言,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一道道条拱,支撑了阁楼,也支撑了建筑师的仿生理念。 公寓的屋顶高低错落,满是奇形怪状的烟囱和通风管道。显得非常怪异。 也许,有些建筑,你不必想象它用来干什么,象什么?欣赏就好。<div> 三、奎尔公园:</div><div> 建筑名称:奎尔公园/古埃尔公园 Park Güell (198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br> 建成年代:1900-1914年。<br></div><div> 我们参观高迪先生的第三个设计项目是奎尔公园。1900年左右,奎尔先生在离巴塞罗那市区较远的区域中,买下了一片占地极广,被称为佩达拉山的区域,打算做成一个房地产项目,并委托高迪设计。 <br></div> 可是这个项目不受待见,除了正在建设的公园,从始至终只卖出了两栋房子,其中一栋还是高迪先生自己住的(即图中这栋),他生命最后的20年(1906-1926年)在这里度过。<div> 1914年,项目宣告中止。但是美丽的公园却留给了后人。</div> 公园的主入口接待大厅(Pavello de Consergeria)两侧各有一幢建筑,周围环绕着石头和釉面陶瓷墙。 人们把这两个小建筑爱称为“糖果屋”,纽扣般的装饰,外观看起来非常非常的可爱。 碎瓷片装饰的墙面起伏凹凸,别有韵味。 沿着入口的阶梯向上走就可到达柱式大厅,阶梯由镶嵌的 马赛克的龙型蜥蜴所护卫。它已成为公园的象征,也是高迪最知名的标志之一。 龙型蜥蜴的侧面 高迪设计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将柱式大厅的上方做成了一个平台广场。广场上有世界最长的坐椅,饰面全部以碎瓷片拼接而成,鲜艳且舒适。它是高迪的得力助手约瑟夫(Josep Maria Jujol)设计的。 长长的座椅曲折蜿蜒,连绵不断,如飘带一般围绕着整个广场。 工作人员说:“注意安全!” 花园非常独特、漂亮,带着满满的热带风情,比如棕榈树、三角梅、蕨类植物等,郁郁葱葱,繁花盛开。 由于地形陡峭,上下起伏,高迪通过与地形融为一体的高架桥系统进行建造。 女性雕像被设计为支撑柱。<div><br></div> 离开时,太阳渐渐西沉。一位乞讨者拿出他的乐器开始演奏。我专门走过去放下一枚硬币,听嘹亮的号声在郁郁葱葱的公园里回响。 <div><br></div><div> (未完,待续) <div><br></div><div><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