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院是成都市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佛教寺庙,坐北朝南,建筑为典型川西平原古建风格,主要为木构建筑。

qlk

<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17号,晴!前几年来成都去游过一次文殊院,这是第二次去参拜,文书院又名“空林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街66号,占地面积20余万余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三十六年至康熙四十五年(1697~1706年),官绅军民捐资重修寺庙,并更名为文殊院。</p> <p class="ql-block">殿宇六重,进山门往里走依次是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p> <p class="ql-block">东西两侧的钟楼、斋堂、廊房等建筑浑然一体,为典型的清代建筑。文殊院建筑以中轴线为主导,建筑风格主要为重檐歇山式、单檐悬山式等,皆呈内向型布局。</p> <p class="ql-block">建筑的布局按照严格的层次和等级区别,体现礼制的制约。文殊院是集禅林圣迹、园林古建、朝拜观光、宗教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圣地!</p> <p class="ql-block">文殊院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617年)相传隋代时,隋文帝之子蜀王杨秀的宠妃,“圣尼”信相修建寺院,称信相寺。</p> <p class="ql-block">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因唐武宗灭佛致寺毁;唐大中元年(847年)后,宣宗即位修复。</p> <p class="ql-block">据《成都县志》记载,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入川,成都佛教庙宇均被焚毁。信相寺毁于兵火,建筑俱焚,唯有10尊铁铸护戒神像和两株千年古杉尚存!</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慈笃禅师来到荒芜的古寺,在两杉之间结茅为庐,苦行修持,数年之间行著四方,声名远扬。</p> <p class="ql-block">清嘉庆、道光年间,文殊院方丈本圆法师又采办了82根石柱,改建、扩建了主要殿堂,形成规模。</p> <p class="ql-block">清道光四年(1824年),本圆和尚重建宸经楼!</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高僧大德佛源、太虚、能海等陆续到文殊院讲经说法。</p> <p class="ql-block">1985年,成都市政府拨款安置,文殊院由僧众接管,恢复传统丛林制度,成立寺庙民主管理委员会,将寺院管理纳入正轨。</p> <p class="ql-block">清嘉庆、道光年间,文殊院方丈本圆法师又采办了82根石柱,改建、扩建了主要殿堂,形成规模。</p> <p class="ql-block">1991年前后,文殊院恢复了祖堂(祖师殿)、念佛蕈(西方三圣),新建了玉佛殿(4米高缅甸玉佛坐像)、圆通殿(5米高32臂铜观世音菩萨)、文殊阁共十重殿堂,敲堂佛像是青铜铸佛像,像貌庄严!</p> <p class="ql-block">文殊院是成都市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佛教寺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0余万余平方米,建筑为典型川西平原古建风格,主要为木构建筑。</p> <p class="ql-block">1997年,文殊院第十七代方丈宽霖老和尚在寺内中轴线最后修建文殊阁!</p> <p class="ql-block">全院共有房舍190余间,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房舍为木石结构,柱础石琢磨精细;柱上斗拱雕饰玲珑。</p> <p class="ql-block">文殊院建筑以中轴线为主导,建筑风格主要为重檐歇山式、单檐悬山式等,皆呈内向型布局。</p> <p class="ql-block">两旁配以禅、观、客、斋、戒和念佛堂、职事房,各殿堂之间有长廊密柱相连结,形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长廊贯穿连通着僧侣的念佛堂、斋房等功能用房,一个个宗教建筑点形成递进式的空间院落,围合起来的空间形成庭院,这个庭院就是建筑群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文殊院有六重大殿,还建有钟鼓楼、祖堂、准提殿、圆通殿、玉佛殿、三圣殿、五观堂等殿堂以及千佛和平塔、放生池、东西花园。</p> <p class="ql-block">文殊院六重大殿连同前后照壁,分布在长二百米的中轴线上,各殿堂楼阁古朴宏敞,飞檐翘角,殿堂之间,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疏密得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照壁,位于山门对面,约8米高、呈“品”字形状。据记载,照壁上的“文殊院”及“睿泽深天地,宗风越古今”联幅为慈笃禅师手书。</p> <p class="ql-block">文殊院较为出名的文物遗存是“空林二圣”和“空林八观”。还有铁铸、铜铸、石刻、玉雕、脱纱、彩塑等佛像300余尊。</p> <p class="ql-block">宸经楼除了清康熙皇帝御赐文殊院的“空林”墨迹,以及康熙临宋代书法家米芾的《海月》条幅外,还珍藏着宋代墨龙、明清时期破山、丈雪的书法、碧眼、竹禅的绘画以及书法家何绍基、郑板桥、张大千、丰子恺等人的书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佛舍利是佛教中最为珍贵的圣物,文殊院宸经楼内就供奉有一粒佛骨舍利,为20世纪20年代,蜀中大德能海上师朝礼印度菩提伽耶时,重庆酉阳籍僧人佛金法师在菩提伽耶经管香火,佛金法师将其供养的佛骨舍利请能海上师带回文殊院供奉。</p> <p class="ql-block">“空林二圣”——即佛陀舍利和玄奘法师顶骨舍利,系20世纪40年代在南京报恩寺发现,因成都是玄奘法师出家后受戒之地,同时玄奘法师还在此生活过五年。</p> <p class="ql-block">由此殊胜因缘,从南京请回顶骨舍利一份供奉。玄奘法师以其不畏艰险西行求发、不为世困全心阐教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后檐阶外,有两株古杉树,各高15米,是寺中最老的古木。相传这两株古杉是古信相院三门前一对和华表一样的大树,当年慈笃禅师就在这两棵树之间结茅。原树1963年枯死,后重植!</p> <p class="ql-block">文殊院天王殿前两相对峙是三层檐的钟、鼓楼。钟楼里悬有4500多千克的铜铸大钟一口,钟楼楹联是:“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p> <p class="ql-block">现在寺院拜佛多数是年轻人,他们学习工作都压力大,希望菩萨保佑他们工作顺利学习好!</p> <p class="ql-block">文殊院小吃街位于青羊区文殊院景区旁,该区域是成都最古老的区域之一。因此保存有许多成都传统小吃和老店!</p> <p class="ql-block">还有各种小店,工艺品佛珠银器等等,没有多大的惊喜,只是来了就来看看,建筑物的风格毕竟还是不错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不光是美食,还有各种小店,工艺品佛珠银器等等,没有多大的惊喜,建筑物的风格毕竟还是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甜水面是四川省成都市很有名的一道地方特色小吃。因为重用复制酱油,口味回甜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今天看到有张鸭子,他兴奋的不得了,小时候奶奶带他到文书院,每次从里面出来,奶奶都要买些张鸭子尝尝,以前他们做生意都是挑着担子卖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