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夏至 ,蝉始鸣,</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半夏生,万物繁茂时。</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蛙声阵阵,蝉鸣声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稻花如白练,荷花别样红。</span></p> <p class="ql-block"> 夏至,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个节气,夏季的第四个节气。夏至是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也是创立二十四节气体系的始点性节气。为积极落实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良好氛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托克逊县第三小学认真组织开展了“二十四节气之夏至”主题实践活动。</p> <p class="ql-block"> 夏至,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时光,大自然以炽热的怀抱迎接我们。在这热烈的季节里,让我们一同感受生命的蓬勃,探寻夏日的美好。</p> 夏至节气 <p class="ql-block">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于公历6月20-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p> 夏至三候 <p class="ql-block"> 夏至有三个有趣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夏至三候”。分别是“鹿角解”,即鹿角开始脱落;“蝉始鸣”就是蝉儿开始鸣叫;“半夏生”,意思是说一种叫做半夏的中药材开始生长,它有着独特的药用价值。夏至三侯代表了这是自然界生物跟随环境而发生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 家长和孩子一起,通过课件、图片、视频、到田间地头实地探究等学习方式,了解“夏至”,知道“夏至”节气与农耕的关系,用行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 诗韵悠扬诵夏至 <p class="ql-block"> 夏至时节,莲叶万顷,风荷竞举,虫唱蛙鸣,层林苍翠,是最蓬勃肆意的节气,也是最美的节气。文人墨客们笔下的夏至,别有一番意蕴。来,看看孩子们从诗海里采撷的“夏至美篇”吧。</p> 制作美食品夏至 <p class="ql-block"> 夏至时节,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传说夏天吃热面,有“避恶”之意。恰逢夏至新麦登场,快来看看孩子们采摘黄瓜、切黄瓜、切胡萝卜丝、和面、擀面、炒炸酱、做凉粉……孩子们亲身参与其中,一碗碗垂涎欲滴的“夏至面”便是夏日里最甜蜜的味道。</p> 巧手运笔画夏至 <p class="ql-block"> 孩子眼中的夏天温馨又独特,山坡上的山花烂漫,草原上的青青翠草 ,大树上鸣叫的知了,荷塘里盛开的荷花,美味爽口的西瓜,每天都想吃的冰淇凌……</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拿起手中灵动的画笔,将自己的观察发现,探索成果用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展示出来。</p> 牢记安全享夏至 <p class="ql-block"> 夏至节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夏至之后天气会越来越热。小伙伴们可以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保护自己。</p><p class="ql-block">衣:穿凉快的衣服,如背心、短袖等吸汗透气的衣物,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服。</p><p class="ql-block">食:多吃瓜果蔬菜,多喝水,不要贪吃冷饮。</p><p class="ql-block">住:空调不要开的太低,容易生病,要勤开窗通风透气。</p><p class="ql-block">行:避开中午很热的时候出去,注意防晒,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夏至不仅仅是一个节气的转换,也代表着大自然的生命力在这个季节里达到了顶峰。希望同学们能在这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季节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和力量,奔赴下一段旅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托克逊县第三小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辑:董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初审:于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终审:周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年6月2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