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山西之三:大同之旅

陶袁红

<p class="ql-block">  山西的文化分为晋北的佛教文化、晋中的晋商文化、晋南的黄河文化。</p> <p class="ql-block">  大同位于晋北,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被评为中国第九大古都,大同从北魏前身代国开始,到辽、金、元王朝,作为都城的历史,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这是由大同所处的特殊区位和地形所决定的。大同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汇处,担负着两种不同文明冲突的战略防御重任,故游牧民族强盛时,需要南下中原,就需要有这样一个大本营作为跳板,来当作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大同曾是代国南都(61年)、北魏首都(95年)、北魏陪都(41年)、辽国陪都(78年)、金国陪都(103年)、元初陪都(17年),大同历史上作为都城历史,共计约395年。</p> <p class="ql-block">  大同古城墙历史悠久,早在作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的时候,就已经修筑有规模宏大的城池。城墙高达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城墙四周修筑了54座望楼,96座窝铺。四面城墙建有580对垛子,代表当时大同所辖村庄数。城墙四角建有角楼,四角墩外各建控军台一座。城设四门,东面-和阳门、南面-永泰门、西面-清远门、北面武定门。四门之上分别建有城楼,其月楼、箭楼、望楼、角楼间隔而立。四门之外建有瓮城、月城、护城河。城墙高大雄伟,坚固险峻,布防严密,各种防御设施齐备,自成一体,是中国古代军事建筑史上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由于它在北部边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多次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一直享有“巍然重镇”,“北方锁钥”之誉。</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大同有巍峨壮美的古城墙,碧波荡漾的护城河,美丽惬意的带状公园,与古城内古韵悠长、风格迥异的寺庙教堂、阁楼牌坊、四合院落交相辉映,大同古城“北魏帝都、明清重镇”辉煌再现。</p>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在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南麓,是中国著名的古代艺术宝库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它始建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公元5世纪中西文化融合的历史丰碑。云冈石窟的开凿历时约150年,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9000余尊。云冈石窟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石刻艺术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的创立者叫昙曜,凉州人,他自小出家习禅。北魏太武帝在位时作出了灭佛的决定,命令把寺庙尽行拆毁,佛像、经典一概焚烧,僧尼全部坑杀,造成了中国佛教史上空前的劫难。由于同情佛教的太子晃故意缓宣废佛诏书,一部分僧人得以逃匿避难。昙曜就是因此而死里逃生的。他是一个信仰坚定、很有操守的僧人,在对僧徒迫害最厉害的日子里,贴身穿着法服,没有片刻离身。恢复佛教之后,他痛定思痛,总在考虑使佛教能够永远流传的策略,不致因一时的政治权力的迫害而荡然无存。他任沙门统之后提出的凿窟雕佛建议。文成帝即位后推行了复佛措施。昙曜提出凿窟雕佛的建议,文成帝认为正可借此忏悔祖父太武帝废佛之过,同时为祖先追福,便很爽快地批准了昙曜的建议,还从人力物力上给予积极的支持。</p> <p class="ql-block">  担任云冈石窟雕凿的石工,多是由凉州迁来的,有着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总体构想和设计方案则出自昙曜,他熟悉西域佛影窟的体制,还见过敦煌鸣沙山石窟的实物,构思起来有例可循,但他只把旧例作为借鉴,更多的是融进自己丰富的想象,进行了卓杰的创造。</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中有一组佛像布局比较特别,那就是“二佛并坐”的佛龛造像。北魏属于鲜卑族拓跋氏统治的时期,为了统治广大的汉民族,统治者决定利用佛教来统治人们的思想,当时宣扬皇帝就是如来,“拜佛如同礼皇帝”。云冈石窟中期工程的开凿时期,正值北魏孝文帝和冯太后二皇执政时期,所以“二佛并坐”体现了当时的政治背景。在云冈石窟中“二佛并坐”的佛龛大概有385个。</p> <p class="ql-block">  “ 昙曜五窟”(第16- 20窟)开凿于公元460-465年,是云冈石窟的第一期工程。五个石窟的中央都雕刻了巨大的如来佛像,象征了北魏五朝的五代皇帝。含有为北魏太祖以下五帝祈福的意义。每座规模都很宏大,窟内各雕一尊石像,高达40尺至45尺,第5座的石像最大,高约50尺,总名为灵岩寺。其中最大的石窟可容3000多人,东头佛窟所常供养1000僧。各窟雕饰之奇伟,艺术形象之丰富精美,可说是旷古所无,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云冈18窟最为奇特之处是佛身上的那件“千佛袈裟”。导游说是指:太武帝当初下达灭佛令杀了许多佛门弟子,把千百蒙难而成正果的佛门弟子形象,附在太武帝的衣衫上以资永念,兼示惩罚。</p> <p class="ql-block">  大同华严寺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三大辽代寺院之一。这是一个不烧香,不让捐钱的寺庙,还原了佛教的初心“佛在心中,心诚则灵”。</p> <p class="ql-block">  华严寺集中了辽金建筑、小木作天宫楼阁、彩塑、壁画等各类文物,均居同类作品中的上乘,在中国建筑史、宗教史和艺术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华严寺分为上华严寺和下华严寺。上华严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大雄宝殿在华严寺内北隅,是现存的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之一。殿内中央有五方佛。殿内四壁满布清光绪年间补绘的21幅巨型壁画。殿顶的天花板上有彩绘</p> <p class="ql-block">  这是金碧辉煌的五方佛。</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屋顶最引人瞩目的是鸱吻。站在殿下无法感受到它的巨大,实际上,鸱吻高达4.5米,比大殿台基还要高!</p> <p class="ql-block">  下华严寺位于上寺的东南侧,相距不远,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有辽代塑像、楼阁式藏经柜和天宫楼阁等。殿内有辽代彩塑29尊,分为3组,整个色调以墨绿、红、金为主。</p> <p class="ql-block">  在诸菩萨像中,以一尊面带微笑的“合掌露齿”菩萨像最为生动,堪称“神品”。塑像高约两米,赤足站立在莲花台上,体态丰盈,双目半睁、朱唇小开、两手合十、举至胸前、露齿微笑,被赋予“东方维纳斯”的雅号。</p> <p class="ql-block"> 华严宝塔是全国第二大纯木榫卯结构的方形木塔(第一是应县木塔,也在大同)。塔内分层供奉着香檀木雕刻的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交脚菩萨像。</p> <p class="ql-block">  宝塔地下有一个由100吨纯铜打造的地宫,金碧辉煌,是我国最大而且纯粹的铜造地宫(扶梯,地板都是纯铜打造的)。进去要穿鞋套,有时人多还得等鞋套哈。地宫约500平方米,四壁供奉4尊主佛和448尊小供养佛,在地宫中央的水晶舍利宝塔里供着佛界高僧舍利。地宫中的浮雕上用图案记录了释迦牟尼一生的经历,如“树下诞生”“天人献衣”“得遇沙门”等。</p> <p class="ql-block">  这是元代高僧慧明法师的舍利子。</p> <p class="ql-block">  大同九龙壁是中国最大的九龙壁,它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的单面五彩琉璃照壁,它坐南朝北,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全部使用黄、绿、蓝、紫、黑、白等色琉璃构件拼砌而成。</p> <p class="ql-block">  大同凤临阁酒楼是古城大同的历史餐饮名店,迄今已有近500年的发展历史。我把其称之为歺饮中的爱马仕。凤临阁酒楼始创于明朝正德年间,因明代1518年“游龙戏凤”的故事和清朝“百花烧麦”的佳话而闻名于世,是历代名人雅士云集、美食家乐聚的地方。凤临阁以其悠久历史、深厚积淀、传奇故事,成为拥有灿烂文化的名城大同的文化品牌之一</p> <p class="ql-block">  凤临阁里一步一景 ,一景一故事。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内部曲栏回廊、移步异景,汇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诸多样式和风格,同时精选了大同历史名胜景点和故事传说,精美绝伦的雕刻和雕塑展现在各个建筑和环境内,将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旅游文化、民间民俗文化与饮食文化融合为一体,形成独具风貌的“凤临阁文化”,与气韵典雅的古城风貌交映生辉。</p> <p class="ql-block">  关于凤临阁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明代正德年间,大同煤龙镇李家父母过世,只留下兄妹二人,他们变卖家产,在城内九楼巷内开了一家酒楼,取名“久盛楼“,兄妹勤于经营,生意越做越兴隆。明朝正德皇帝曾两次来大同微服私访,慕名来到久盛楼吃酒,看到妹妹凤姐花容月貌,楚楚动人,招待热情,惹得这位皇帝神不守舍,便以言语相戏,凤姐正色以拒,怒斥这位客官无礼。正德皇帝无奈,只好露出便服内的赤金蟒服和佩玉,道出自己的身份。在皇权的威力下,凤姐便委身相许。后凤姐随正德起驾回京途中,因沿途跋涉劳累,身染重病,于居庸关下与世长辞,临终还声泪俱下地规劝正德皇帝以朝政为重,从速返京。正德厚葬凤姐与居庸关西,为纪念这位美丽而深明大义的女子,原“久盛楼”改名为“凤临阁”。</p> <p class="ql-block">  凤临阁里的百花烧麦是去店用餐的必点菜之一。烧麦起源于大同,据说在明朝代王建立代王府之后,御膳房里就开始了制作烧麦。刚出笼的烧麦非常好看,边口雪白,如同梨花开瓣,透过面皮可以看到肉馅,皮薄肉嫩,其味道十分鲜美,色香味形俱佳,被誉为大同一大名吃。</p> <p class="ql-block">  除了百花烧麦,凤临阁还有一道菜也让人赞不绝口,那就是“凤趴窝”。凤趴窝是以整只雏鸡为主料,炸烧烹制成凤头凤尾,周边围以鹌鹑蛋。此菜色泽红润光亮,鸡肉酥烂香浓,一菜两吃,肉嫩蛋香。但由于当时怕菜名犯忌,厨师便将鸡下的卧蛋去掉,以炸山药粉条代之,并更名为“金凤卧雪”。此菜端上桌后,只见全鸡通身金黄,振翅欲飞,形态逼真,异香扑鼻。当年慈禧太后来凤临阁品尝后,连声称赞好吃。从此,这道菜声名大噪,大同民间甚至还盛传这样一句话:“名人名楼莫错过,凤临阁里凤趴窝。</p> <p class="ql-block">  各位游客去大同一定得去凤临阁歺馆品美食品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