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是头走出乡村的驴。山旮沓里的驴在它还小的时候就开始负重拉磨了。在田野里望着那南来北往的大雁划过山脊,变成小黑点渐渐消失,它立志走出山村。</p><p class="ql-block">这是头好学的驴子,它终于如愿进入了那个教驴拉磨为职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学校。</p><p class="ql-block">听说教育驴子是天底下最高尚的职业,驴子很高兴很开心。</p><p class="ql-block">一直以来驴子在教育小驴的工作中都遵循驴德教育规范,体现“有教无类”的原则。尽职尽责地教驴。</p><p class="ql-block">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驴子的教育起了变化。为了追求“升学率”,就把脑瓜子好的驴子拢在一起,叫什么“实验班”“火箭班”。后来因“实验班”“火箭班”的名称太“有类”了,于是又换了个称呼,叫“特色班”。</p><p class="ql-block">“特色”就“无类”了么?驴子不解。</p><p class="ql-block">起先一个年级偷摸的搞一、两个“特色班”,现在不需要遮掩了,干脆就来了个高大上的“顶层设计”“一级两部三类”。</p><p class="ql-block">所谓“一级两部三类”就是把一个年级分成两个部分,每部分的班级又分成A、B、C三类,一个A类搞了4个班,成绩蹭蹭的往上涨,犹如射“火箭”,是谓“火箭班”。B类又搞6个班,是谓“实验班”,剩下的一锅小“驴杂”编为10个班。为什么都搞成偶数呢,不是“好事成双”,而是谓引进竞争机制,每月来个考核,开一个小结会搞个质量分析念一念。</p><p class="ql-block">驴子不解,但还是尽职尽则的工作。教C班的驴师们调侃自己是D班,E班,就是个打酱油的,这是一种无奈式的反抗吧!也只能是发发牢骚而已。</p><p class="ql-block">驴子不解,在考试小结会上驴头明里暗里指责C类班级考倒数时,想没想过A班怎样,是不是坐“火箭”上天?也许已经习惯了高高在上忘记了自己是从哪儿走出来的?</p><p class="ql-block">驴子迷惘了,这就是先贤们的“有教无类”?这是“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样板的“有教无类”么?想起了那句“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分类就是无类”吧!</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