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过去,女红不仅是女子们展示心灵手巧的方式,更是衡量她们道德规范的重要标准。在那个年代,娶媳妇时,男方家庭往往会先看女方的女红是否做得好。女红包括剪窗花、刺绣等针线活,这些技艺不仅体现了女子的耐心与细心,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祝愿。</p> <p class="ql-block">从剪纸的历史来看,剪纸群体大多为妇女。在知识水平极度贫乏的时代,没有文字记载,剪纸的内容和意义主要依靠口口相传,技艺则需要勤学苦练才能掌握。那时的女人们不上学,不会画画,但她们心中充满了创意,所有作品的灵感都源自于她们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每一件剪纸作品都富有文化意义,比如剪荔枝和公鸡表示大吉大利,剪鸡冠上还有一朵鸡冠花则象征官上加官,谐音美好,寓意吉祥。</p>
<p class="ql-block">在当今经济繁荣、物欲横流的网络时代,许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导致从事民俗剪纸的人群逐渐老龄化。然而,在兴县这片土地上,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独特,剪纸艺术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里的剪纸艺术没有教材和模板,完全依靠走访民间艺人,了解传统技艺的特点和技巧,以及剪纸作品背后的故事。婚庆剪纸大多以阴阳合和、化生万物为主题,表达了古人对繁衍后代生生不息的寄托。例如,剪蝶恋花、莲生贵子、瓜瓞绵绵、石榴坐牡丹等,这些图案不仅美观,还蕴含着美好的祝福。那时,看媳妇手巧不巧,就看她的女红做得如何,尤其是窗花剪得怎么样。这些窗花大多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老花样,甚至有些是用煤油灯熏出来的。每逢春节、婚嫁、丧葬等重要时刻,剪纸更是不可或缺。母亲传女儿,婆婆传儿媳,家族传承居多,邻里之间也会在闲暇时聚在一起交流学习。剪娥扑菊花、老虎上山、龙登云、鸟入林、生命树、抓鸡娃娃、年年有鱼、喜鹊登梅、蛇盘兔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剪纸艺术的魅力,还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时代的变迁,剪纸艺术也在不断创新,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观的作品,让艺术更好地服务社会,丰富民众的精神生活。</p> <p class="ql-block">李去平,1959年出生于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瓦塘镇,长大后出嫁至黄河岸边的后彰和焉村。她是中华文化促进会会员、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山西省剪艺研究会副秘书长、山西省民俗研究会会员、吕梁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吕梁市非遗协会会员、吕梁民间文艺协会会员、兴县美术协会会员、兴县妇联妇女代表、兴县新联会会员、兴县公益顺风车协会会员、兴县爱心公益协会会员、兴县同城公益协会会员,同时也是兴县的文化形象大使。2017年,她创办了兴县剪纸协会,并担任会长。2023年2月,她在兴县蔡家崖党校创办了李去平剪纸工作室,3月在南山公园二楼设立了李去平剪纸坊,剪纸展厅和直播间。此外,她还在2018年创建了沙壕村剪纸传习基地,2021年创建了西关社区剪纸传习基地,2022年创办了李家湾社区剪纸传习基地。作为兴县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李去平扎根本土,扎根校园,目前在兴县五所学校担任剪纸老师,常年坚持做公益事业,走遍了兴县的每一个乡村、学校和社区,免费传承剪纸技艺,受益人数已达万人。她的剪纸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各地的比赛和文博会展览活动,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者。</p>
<p class="ql-block">图片:一位身穿黑白服饰的老年女性坐在桌旁,面前摆放着一幅红底黑纹样的剪纸作品。她专注地修剪着图案,仿佛在与时光对话,将心中的美好愿景一点点呈现出来。这幅剪纸作品不仅展现了她的技艺,更传递了她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p> <p class="ql-block">图片:这幅剪纸作品以蓝色调为主,画面中心是一朵盛开的牡丹花,两只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这幅作品不仅展示了剪纸艺术的精美,还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李去平的剪纸作品总是充满了生命力和创造力,每一刀、每一剪都凝聚着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图片:这就是我本人活动照片,穿着一件白色上衣和黑色马甲,胸前佩戴着一个圆形饰品。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温柔,仿佛在诉说着她对剪纸艺术的执着与热爱。在她的手中,剪纸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生活的艺术。</p> <p class="ql-block">剪纸不再只是普通老百姓的装饰品,现在已经到升级到国际交往习主席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复兴发展,</p>